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曹

三曹

三曹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专利文献393222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青年时代、当代人(下半月)、求索等; 三曹的相关文献由144位作者贡献,包括傅正义、宇文若尘、侯逸文等。

三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93222 占比:99.96%

总计:393374篇

三曹—发文趋势图

三曹

-研究学者

  • 傅正义
  • 宇文若尘
  • 侯逸文
  • 刘文杰
  • 崔倩
  • 巩建鹏
  • 张慧灵
  • 张雷
  • 徐亚静
  • 李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宓如阳
    • 摘要: 建安时期混乱的时局以及生民死丧,对士人生命观的形成造成了极大影响。作为建安文学的领袖,三曹父子作品中充满着对于生命“不朽”的追寻。本文将聚焦三曹的具体作品,结合时代背景、士人阶层的整体风尚,对三曹生命观中的“不朽”进行阐释。从中可以发现,三曹父子推崇通过“立功”与“立言”实现“不朽”,反映了建安时代文人生命意识的变化,即从个体生命关怀到群体生命关怀的重大转变。
    • 刘文杰
    • 摘要: 建安诗人三曹皆有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曹操是创业者,曹丕和曹植是守业者,在继承权的问题上,曹丕和曹植之间有争夺,父子兄弟之产生了怀疑、猜忌乃至迫害,但三曹在家国统一的观念上是一致的,并未因继承权矛盾产生政权的分裂,维护了曹魏政权的稳定与发展,为三国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 甘比海
    • 摘要: 邺下文学集团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探索的团体性组织,也是汉末建安时期最为活跃、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群体.曹氏政权的政治感召,曹氏父子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推崇,以及曹操为曹丕、曹植选置官署,是邺下文学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邺下文学集团以曹氏父子及其文学官署成员为主导,同时吸引了当时众多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参与.在邺下文学集团成员的集体努力下,成就了令后人无限赞颂的文学盛事.
    • 刘婷
    • 摘要: 三曹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诗歌创作长期受到学界重视,但是对他们的散文却关注不够。事实上,三曹的书牍文特色鲜明,通过对他们书牍文的探析,可以看出其具有实用性强、情感真挚、内容丰富、注重文采、用语得体等特点,亦可看出三曹各自的散文风格。
    • 李朦
    • 摘要: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逐渐走向自觉与成熟的关键时期.建安时期三曹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当时文学领域的典型代表,并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为此,本文探析了建安时期三曹的文艺美学思想,解读了当时文学发展的情况以及趋势,仅供参考.
    • 高崎
    • 摘要: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肯定了"三曹"凭借其政治地位对建安诗坛的引领作用,推动了建安诗歌走向繁荣。同时,他又着眼于其诗歌本身,虽然他对曹操的乐府诗有所不满,但客观上指明其诗歌通俗化的一面;他肯定了曹丕在诗歌理论上的成就,并突出了他在乐府诗创作上的贡献;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对曹植的评价最高。对于"三曹"诗歌,他本着揆情度理的态度,做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虽然他的某些观点还有待商榷,但方法是高明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 高崎
    • 摘要: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肯定了“三曹”凭借其政治地位对建安诗坛的引领作用,推动了建安诗歌走向繁荣.同时,他又着眼于其诗歌本身,虽然他对曹操的乐府诗有所不满,但客观上指明其诗歌通俗化的一面;他肯定了曹丕在诗歌理论上的成就,并突出了他在乐府诗创作上的贡献;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对曹植的评价最高.对于“三曹”诗歌,他本着揆情度理的态度,做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虽然他的某些观点还有待商榷,但方法是高明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 高子然; 蒲庆娜; 董小伟
    • 摘要: 建安文学是一个独特的文学时代,研究三曹也历来都是理解魏晋文学的重点.本文旨在探讨曹操、曹丕和曹植因其个人或社会因素不同,在诗歌中呈现的不同思想内涵.
    • 袁梅
    • 摘要: 对战乱中的民众抱持悲悯是中国古代战争观中最基本的忧民情怀,体现的是人类对生命与尊严的普遍关怀。通过对三曹战争诗的具体分析,笔者明确了各自战争诗中所体现的忧民情怀,探究了三曹战争诗不同的创作特色和生命意识,并从中找出其异同变化的原因,对汉末三国时代文学领域的生命关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