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布袋戏

布袋戏

布袋戏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068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统一论坛、台声、南方论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联盟论坛等;布袋戏的相关文献由7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荧晨、张孟辰、白痴小姐等。

布袋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068 占比:99.26%

总计:9136篇

布袋戏—发文趋势图

布袋戏

-研究学者

  • 孙荧晨
  • 张孟辰
  • 白痴小姐
  • 谢辰昊
  • 郑玉琦
  • 黄海珍
  • 不公告发明人
  • 乔洪霞
  • 刘斐1
  • 刘明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孟轩; 邓佩
    • 摘要: 泉州晋江布袋戏与台湾布袋戏有着不同方向的发展。泉州晋江布袋戏在国家的扶持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台湾布袋戏的发展凭着家族企业的创新与创意,走向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商业模式发展。泉州布袋戏呈现发展滞缓趋势,承袭传统;反观台湾霹雳布袋戏创新打造木偶角色,注入新剧情,布景、灯光效果等使之焕然一新,也打破传统媒体营销方式,迈向崭新的新媒体营销传播里程碑,让传统布袋戏重新引领风潮,深受年轻人喜爱。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除了赋予文化创意的创新改造之外,在文化传播上,应导入全通路营销传播的模式接近受众。闽台的传统文化要互相学习与借鉴。
    • 周秦
    • 摘要: 邵阳布袋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属于一种小众戏曲艺术,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拥有超过600年的历史。邵阳布袋戏的作品主要取材于我国的民间故事以及神话传说,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以及文化底蕴,包括朴素的善恶观念以及传统的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不仅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同时也具有教化作用。本文主要对邵阳布袋戏的起源、现状以及流派进行阐述,从表演、戏词、伴奏以及唱腔四方面分析邵阳布袋戏的艺术特征,并研究当前时代背景下关于邵阳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 吴怡琳
    • 摘要: 去年10月份,我在台湾云林参加了一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还是第十八届云林国际偶戏节的开幕大汇演。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不仅有线下演出,还被录下来放到了网上,让身在各地的布袋戏戏迷们也能享受这场传统文化与音乐融合的盛宴。布袋戏源自泉州,最早叫扁担戏。
    • 颜福安
    • 摘要: 惠安南派布袋戏历史悠久,主要以说唱形式进行演出,伴随着戏曲表演艺术形式日渐丰富,逐渐形成通过操纵布袋木偶完成故事演绎的表演形式。在南派布袋戏的发展过程中,说书形式的道白是传承重点,并且经过引用泉腔调南音演唱戏文、吸收提线木偶戏和梨园戏曲牌元素。惠安南派布袋戏早期艺人,以家族式、师徒式、合约式和股份式组织班社,如以涂寨印石"焕新成"、净峰"新玉兴"和涂寨宣妙"玉春楼"为代表的家族形戏班。1951年春,惠安县文教科组织戏改.
    • 陈晓玲
    • 摘要: 布袋戏是台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侧面反映了社会现象与时代问题,谱写相当特殊的台湾地区布袋戏发展史。
    • 青禾
    • 摘要: 以前,我家住在漳州西街,那里有一座庙,名为西湄宫,敬奉保生大帝。每逢庙里“闹热”,就演戏,演芗剧,演布袋戏(布袋木偶戏),布袋戏唱的也是芗剧的调子。芗剧过去叫子弟戏、也叫改良戏,在台湾叫歌仔戏。那时,天刚暗就能听到“闹台”的锣鼓,三遍锣鼓之后,戏便开场了;不知道演的什么戏文,只听到一段段熟悉而亲切的唱腔,一直唱到深夜。
    • 叶兆芬
    • 摘要: 小时候在乡下,最期待体育场放映露天电影的时刻。当时,乡下没有什么娱乐,布袋戏、歌仔戏来演出已经很稀罕了,何况是电影呢?电影就好像梦一样,把远方的人事带到眼前,使我们眼界大开,思想装上翅膀,自由飞翔。放电影是盛大隆重的事,因此放电影的前几天,就会有装了广播器的三轮车在大街上广告,还有打扮成“报马仔”的人在小巷中穿梭通知:某时某日在体育场放电影,请大家相招做伙来看电影,早来早占位!
    • 商昌敏
    • 摘要: 为全面阐释台湾布袋戏与武侠文化的史缘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影像分析法等方法,全面梳理了台湾布袋戏与武侠结合的历程。研究认为,在形式上,台湾布袋戏与武侠的结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布袋戏传台后,生存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后场配乐,进而影响了布袋戏的表演节奏,迫使传统布袋戏的剧本题材向武侠靠拢,台湾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则让布袋戏的舞台场景元素得到进一步升级,"写实性武侠"也遵从观众需求而增加了神幻色彩,从而形成了全新的武侠艺术风格;在结合顺序上,首先引入当地武馆中的武术动作,其次是更换武侠剧本,最后是对武侠剧本的创意化改进;在动因上,台湾布袋戏自始至终都遵循"求变理念",其主要导向来源于观众需求与政治生态;在文化创意理念上,台湾布袋戏敢于融合任何有助于提高表演张力的元素,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值得其他文化门类借鉴。
    • 白勇华
    • 摘要: 家班在戏曲史上有独特的价值与贡献,家班的兴替能折射出一个时期戏曲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的取舍,知名家班的繁盛与隐没,甚至可能是一个时代戏曲命运的缩影。而对于被视为“技术”“手艺”的布袋戏(掌中木偶戏)而言,历来多秉持家族传承的模式,家班的地位与作用则更为突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