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说观

小说观

小说观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篇、专利文献3587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社会科学辑刊、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蒲松龄研究等; 小说观的相关文献由300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广平、李军均、温庆新等。

小说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3 占比:7.79%

专利文献>

论文:3587 占比:92.21%

总计:3890篇

小说观—发文趋势图

小说观

-研究学者

  • 姜广平
  • 李军均
  • 温庆新
  • 邓百意
  • 齐鲁青
  • 何轩
  • 傅承洲
  • 刘玲俐
  • 刘茹
  • 刘金仿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航
    • 摘要: 邱炜萲是中国近代小说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他从挽救民族危亡的宏愿出发,倡导以小说为改造社会、开启民智的利器,主张作家应有严肃的创作态度,强调小说批评的重要价值,注重欧美小说的译介。在具体的小说理论批评上,他持论公允客观,重视对作品美学意蕴的抉发,审美旨趣则受到古典诗歌的影响。邱炜萲对中国近代小说批评的发展有开风气之先的重要贡献。
    • 陈明珠
    • 摘要: 王安忆的小说既关注社会物质生活过度膨胀带来的精神危机,又肯定作为精神世界基础的物质生活的必不可少。她对小说创作中的某个概念或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时,常将模棱两可、纷繁复杂的问题作清晰简洁的分析论证。小说创作中始终秉持一个作家应有的怀疑态度,并积极为自己的怀疑寻求一个归宿——相信自然。积极构建个体心灵世界让王安忆的创作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 赵碧霄
    • 摘要: 《古今小说叙》《警世通言叙》《醒世恒言叙》《批评北宋三遂新平妖传叙》《石点头叙》是研究冯梦龙小说观念的重要材料。从小说概念的多重内涵角度来观照这五则序言,冯梦龙的小说观主要体现在庞杂文类和文学文体两个层面。在庞杂文类内涵层面上,冯梦龙提出小说兴于“史统”之衰落,坚持一代有一代之小说的观点,肯定了小说的“虚构性”和“时代性”,为具体论述通俗小说张目。在文学文体内涵层面上,冯梦龙重点论其通俗小说观,强调通俗小说“虚构”文体性质、“理真”创作方法和“醒世”社会功能。冯梦龙试以受众极广泛的通俗小说来警醒世人,唤醒人情,发挥通俗小说的教化功能。
    • 李建明
    • 摘要: 《喻世明言》中的《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是一篇扬忠刺奸之作,小说的篇幅较长,主角贾似道从小无人管教,无所不为,后来因为椒房之亲,竟官至宰相,排挤吴潜,私下与蒙古和议,反而上表夸功。元人大举南下,贾似道兵败鲁港,平日谗事贾似道的陈宜中交章弹劾,贾似道被贬,由郑虎臣押送,经漳州木棉庵时被郑虎臣所杀。其实,对照历史可以发现,此人并非是十足的奸臣,是南宋末年的功过参半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豪杰。小说过分揭示了他荒唐的一面,带有漫画色彩。而作为他对立面的人物很难说是正义的力量。这种视角使得小说偏离忠奸对立的思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复杂的世态人情和宦海风波。但是作者的理学立场使他这篇小说不可能展现贾似道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因此受到影响。
    • 薄邵棠
    • 摘要: 纪昀“小说”观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写中得到了体现。他总体继承的是“子部”小说观念,认为小说叙事是为“议论”服务的,小说虽然可以虚构,但虚构要符合生活情理,要有利于劝惩,叙事语言要简约澹雅,自然妙远。在此“小说”观下,《阅微草堂笔记》叙事“议论”成分突出,议论关涉内容多元,议论主体、方式、位置灵活多样;故事叙述“虚”中求“实”努力明确;叙述语言简约澹雅、自然妙远。这些创作特征,体现出纪昀对“子部”小说认知与创作传统的回归,由此带来了古代文言笔记小说创作的新高潮。
    • 薄邵棠
    • 摘要: 纪昀"小说"观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写中得到了体现.他总体继承的是"子部"小说观念,认为小说叙事是为"议论"服务的,小说虽然可以虚构,但虚构要符合生活情理,要有利于劝惩,叙事语言要简约澹雅,自然妙远.在此"小说"观下,《阅微草堂笔记》叙事"议论"成分突出,议论关涉内容多元,议论主体、方式、位置灵活多样;故事叙述"虚"中求"实"努力明确;叙述语言简约澹雅、自然妙远.这些创作特征,体现出纪昀对"子部"小说认知与创作传统的回归,由此带来了古代文言笔记小说创作的新高潮.
    • 郭康松; 洪嫚
    • 摘要: 小说虚实观是纪昀小说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小说虚实观的成功实践.纪昀将"理所宜有"作为小说虚构的必要基础与前提,即小说虚构必须来源于生活真实以及合乎事理、情理,同时要求小说虚构内容必须服从与服务于创作意图与主旨,具备敦化薄俗、启迪人心的社会功用与价值.《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昀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来化虚为实、以虚写实:一是自叙或转述他人见闻,并明确标明故事亲历者或讲述者的真实姓名.二是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使故事的呈现尽量真实,反对如戏剧般的随意装点.三是借实写虚,在虚构的故事中夹以写实,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纪昀笔记小说化虚为实的叙事理论,以及他对小说创作中虚实关系的成功运用,体现了清代笔记小说较为正统的一种发展与变革,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 汤昭璇; 郭冰茹
    • 摘要: 油印本《小说史大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鲁迅早期的小说观,与后世相比该时期的小说观虽尚未完全成熟但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油印本中的小说观主要具备两个特点:带有进化论色彩和对虚构性的强调,这两个特点都与鲁迅接受的西方思想存在着密切关联.同时,鲁迅早期形成的小说观也与他在1918年以前的小说译作和著作文本之间构成互动联系.不论是鲁迅油印本中理论观念之间表述形成的裂痕,还是鲁迅构建的小说理论体系与其文学实践之间存在的张力,都反映出中国现代小说生成之初的某种复杂特质.
    • 刘新征
    • 摘要: 贾平凹习惯于在每部小说的后记里以及一些访谈中阐述自己的小说观,结合其作品,可以大略归纳其小说观念有这么一些内容:首先是作品要关注现实生活,有记录、揭示、批判社会现实的责任。其次是强调民族形式与现代意识或人类意识的结合。再次是追求把小说写得像生活一样自然,追求一种“混沌”美学。第四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讲究意象的营构,追求虚实结合。
    • 龚刚
    • 摘要: 杨绛《有什么好?——读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一文作为“前现代小说”的辩护状,是对伍尔芙《现代小说》一文所代表的现代派小说观的有力回应,对纠正现代性叙事实验中轻视小说的故事性与情节塑造的极端化倾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参阅拙文《论杨绛与英国文学的关系——以小说艺术的对话为中心》,《文学评论》2019年第2期)。杨文也可以看成是现代派小说观与经典现实主义小说观的世纪PK。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