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称不稳定

对称不稳定

对称不稳定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75007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山东气象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2008中国科协防灾减灾论坛、2003年全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等;对称不稳定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一汇、沈新勇、丁治英等。

对称不稳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5007 占比:99.96%

总计:175084篇

对称不稳定—发文趋势图

对称不稳定

-研究学者

  • 丁一汇
  • 沈新勇
  • 丁治英
  • 张铭
  • 胡燕平
  • 费建芳
  • 倪允琪
  • 单铁良
  • 寿绍文
  • 张健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贺哲; 竹磊磊; 张霞; 王丽; 吴璐; 席乐
    • 摘要: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9月河南省连续两个秋季暴雨日的锋生以及稳定度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暴雨日期间,河南省中北部存在东北—西南向锋区,锋区呈准静止特征。两个暴雨日锋生函数的相似之处是,在强降水即将发生之前,锋区大部基本都呈现锋生;在强降水发生时,高层和低层锋生加强,但中层600~500 hPa锋生相对减弱,且400 hPa附近出现锋消,这主要是由于垂直运动加强所造成的;在降水减弱时段,锋消区和高层锋生区在高度上均略有下降,与垂直运动的减弱相对应。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个暴雨日夜间对流层中层锋区陡立,且锋生中心更靠近暖区一侧,这是由于降水的对流性增强,降水效率加大,凝结潜热释放增加所造成的。锋生函数各项所起的作用不同,对锋生贡献最大的是变形项,而倾斜项则主要起锋消作用,强降水发生时,400 hPa的强锋消中心就是倾斜项贡献的突出表现。两个暴雨日均为惯性稳定。第一个暴雨日对流稳定,但具有对称不稳定,因而强降水带是由对称不稳定的释放所造成的。第二个暴雨日在锋区700 hPa附近出现了对流不稳定与对称不稳定共存的现象,强降水带由对流-对称不稳定造成,夜间所产生的雷暴具有高架雷暴特征。因而,第一个暴雨日,锋区靠近暖空气一侧整体呈现为一致的倾斜上升气流,且锋生中心、对称不稳定中心与上升运动中心相伴出现,说明了锋生的存在为对称不稳定的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个暴雨日,呈现出明显的倾斜对流与垂直对流混合的特征,强垂直上升气流的起点恰好就是对流-对称不稳定区,而且垂直上升气流远强于第一个暴雨日的倾斜上升气流,说明重力对流占主导优势。
    • 冯景瑜; 董鹤松; 张昊; 隋妍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ECMWF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11月21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出现的大暴雪和冻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中低层的水汽主要源自黄海和渤海,超低空的水汽主要源自日本海;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的次级环流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垂直速度的负值中心与降水集中时段相对应;锋生作用和次级环流共同作用有利于暴雪增幅,是暴雪增强和维持的重要原因;中尺度上出现对称不稳定区域,降雪量级较大;珲春形成了“冷—暖—冷”的层结结构,使得上层降落的固态降水通过逆温层变为液态降水,经过低层冷却层逐渐变为过冷却水滴,当过冷却水滴接触到0°C以下的地面或其他物体表面时,迅速冻结,因此形成冻雨。
    • 冯景瑜; 徐昌龙; 赵晶; 张莹莹
    • 摘要: 利用探空、ECMWF高分辨率再分析、多普勒雷达等多源资料,对较少发生雷暴天气的延边地区2021年发生的两次秋季雷暴天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天气均出现在东北冷涡背景下,分别出现在冷高压的后部和暖锋前的冷空气中,中低层存在逆温层,近地面有冷垫,边界层没有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积累,这说明两次雷暴天气为高架雷暴;锋生过程导致的热力直接环流的上升支是两次雷暴天气可能的触发机制;强的垂直风切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次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动力不稳定,有利于高架对流的发生;雷暴从发展到成熟过程中,具有低层辐合增强,正涡度平流增强,高层辐散的特征,逆温层以下的冷空气对高架雷暴具有抬升触发作用;两次雷暴天气的发生具有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共同作用和仅对称不稳定作用下产生的动力学差异。
    • 任丽; 唐熠; 杨艳敏; 赵玲
    • 摘要: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FY-2云顶亮温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两个路径相似北上深入内陆,发生变性并直击黑龙江省的1215号超强台风"Bolaven(布拉万)"和1913号超强台风"玲玲(Lingling)"特征和降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台风暴雨过程均与中尺度锋生有关.较强冷空气侵入促使"布拉万"西北侧锋区强烈锋生,深厚的上升运动形成中尺度对流区,降水强度大,使其变性快,移动慢.(2)"玲玲"北上到相同纬度时具有更大的强度,更深厚的湿层和低层更大的比湿,但由于仅有扩散南下的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使其变性慢,移动快,台风中心北侧锋生作用弱,降水强度和范围均较小.(3)对流结构和降水强度有较大差异,"布拉万"云系东侧减弱消散,西侧和北侧与冷空气相互作用触发对流;"玲玲"云系结构基本维持不变,中尺度对流云团出现在台风中心及中心北部.(4)"布拉万"过程,大气具有强对流不稳定性,暴雨区域内对流活跃,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玲玲"北上时,仅在低层有弱对流不稳定,对流较弱,强降水持续时间较短.暴雨区低层对流不稳定、中层湿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和发展.
    • 赵艳玲; 卢姁; 黄泓; 刘赛赛; 张铭
    • 摘要: 本文采用无海底地形但考虑海洋跃层和剪切背景流的二维非静力准不可压缩方程组的数值模式,开展失稳垂向剪切背景流下线性和非线性对称型海洋内波生成演变的数值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内波强度随积分时间始终呈指数增长,并有内波的对称不稳定;而非线性内波强度则在发展期呈准线性增长,最终进入稳定期.线性增长比非线性增长要快得多,非线性效应具有维稳作用.对该线性和非线性对称型内波,在跃层附近位密度扰动均有大值中心,即其为跃层所俘获,这与实际观测相一致;流函数与位密度扰动两者均有很好配合,位密度扰动的正、负中心分别相应于流函数的上升、下沉运动,表明有从海底向上的斜对流发生,且以跃层为顶盖.对线性内波来说,随积分时间增加,其波形大体不变,其正、负振幅也大体相同,并有符号相反原地增长的两个倾斜环流圈,而在它们之间则有较强倾斜上升流.非线性内波波形随积分时间改变,倾斜环流圈数目也在增加,最终形成负环流强于正环流的结果,并导致流函数、位密度扰动水平梯度剧增,其可视为间断.
    • 韩迁立; 叶文群
    • 摘要: 利用高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逐6 h2.5° ×2.5°再分析资料、葵花-8红外云图、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对2019年1月7~9日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帕布”影响云南省期间造成红河州暴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大气不稳定层结等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这是一次由孟加拉湾风暴远距离影响造成的冬季大暴雨天气事件;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能把孟加拉湾风暴产生的云和水汽输送到云南省红河州上空;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为此次天气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供应;高低空急流耦合为水汽的垂直输送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地形作用和对称不稳定是造成此次冬季暴雨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
    • 郑瑞玺; 经志友; 罗士浩
    • 摘要: Mesoscale energy can be effectively extracted from geostrophic flows via sub-mesoscale processes and forward cascade to smaller dissipation scales. These ubiquitous sub-mesoscale processes in the upper oce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port of mass and energy, mesoscale variability and re-stratification of mixed layer.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500-m) ROMS results, we preliminarily analyze the sub-mesoscale dynamic processes of typical anticyclonic eddy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n winter.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 lateral buoyancy gradient at eddy periphery can efficiently reduce the Ertel potential vorticity of the front, which exacerbates frontal instabilities and is favor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mmetric instability (SI). In this cas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sms is the frontogenesis for the generation of frontal SI. Furthermore, sub-mesoscale processes and associated instabilities can trigger a strong vertical secondary circulation across the front. The vertical velocity is up to 95 m·d-1, suggesting significant vertical exchanges of mass and energy in the mixed layer.%广泛存在于上层海洋的次中尺度过程能有效地从平衡态的中尺度地转剪切中汲取动能, 并通过非地转斜压不稳定正向串级能量至小尺度的耗散过程, 从而对海洋物质能量输运、中尺度过程变异以及混合层再层化等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高分辨率(500m)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拟结果, 并结合理论分析, 对南海北部冬季典型反气旋涡的次中尺度动力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典型中尺度涡边缘存在显著的锋面,锋面海域强烈的水平浮力梯度能有效地减小Ertel位涡, 有利于诱发次中尺度对称不稳定(symmetric instability); 锋生作用是引起该中尺度涡边缘发生对称不稳定的主要动力机制之一.同时, 次中尺度过程及其不稳定引起的垂向次级环流显著增强了混合层垂向物质能量交换, 最大垂向速度可达95m·d-1, 影响深度最深至80m.
    • 罗娟; 冯家兄; 陈沐希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TBB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造成2016年6月1-2日重庆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MCS及内部2条β中尺度雨带的演变特征,并着重对比分析2条雨带锋区、锋生及不稳定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由MCS造成,其内部有南、北2条β中尺度雨带,分别位于MCS南、北两侧TBB梯度大值区;(2)北雨带位于低层锋区内,是一条与锋面近于平行的中尺度雨带,而南雨带位于锋区前缘的高湿区和高能区中,对流性降水更强;(3)锋生函数各项对南北雨带锋生贡献有显著不同,北雨带以水平运动作用锋生为主,而南雨带则以垂直运动作用锋生为主,南北雨带锋生各项这种差异,与大气层结稳定度有关;(4)南北雨带不稳定机制有显著不同,南雨带为对流性不稳定机制,北雨带沿着锋面有向冷区倾斜的斜升气流发展,为对称不稳定机制.
    • 任丽; 张桂华; 赵玲; 林嘉楠
    • 摘要: 利用常规和加密气象观测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再分析格点资料及FY-2E卫星云顶亮温(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TBB)观测资料,对2010年和2016年5月初黑龙江省两次罕见的春季暖锋暴雨过程进行追踪和诊断分析,探究两次春季暴雨过程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及暴雨期间暖锋锋生和对称不稳定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5月初两次暴雨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均为高空槽切断成冷涡,只是新生冷涡位置不同,导致暴雨落区不同.两次暴雨过程均出现了垂直于暖锋的次级环流,次级环流的出现有利于加强上升运动,从而加强降雨强度.两次暴雨过程大气均表现为热力稳定结构,暖锋前冷区低层有冷垫,并伴有弱下沉运动,暖湿空气在冷垫之上沿着锋面爬升,是造成持续性降雨的主要原因;不同之处在于2016年暴雨过程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中,下沉运动的范围和厚度更大,冷垫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使上升运动主要出现在锋区中上层.两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暖锋锋生时,降雨与锋生相伴,锋生最强时段也是降雨强度最大的时段;锋生作用减弱,降雨强度亦减弱;转为锋消时,降雨结束.对流层中层的湿对称不稳定,有利于降雨的维持和发展,并出现了与暖锋相平行的中尺度雨带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