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就业
对口就业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研究、经济计划与管理、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专利文献1931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大江周刊(论坛)、南方论刊等;
对口就业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后连和、时武略、朱雪忠等。
对口就业
-研究学者
- 后连和
- 时武略
- 朱雪忠
- 李育朵
- 杨哲
- 王姣莉
- 王小刚
- 符用宁
- 黄丽金
- 丁锐
- 严志嘉
- 任红娟
- 何明升
- 余光辉
- 余力力
- 余海林
- 侯宝柱
- 傅晶瑶
- 傅进
- 兰月新
- 冯宗宪
- 凌文豪
- 刘强
- 刘浪浪
- 刘继
- 刘金荣
- 刘锡华
- 刘颖
- 卢章平
- 叶倩怡
- 司徒俊峰
- 吴昌雨
- 周佩纯
- 周敏
- 周春雷
- 周益军
- 周雯
- 夏丽华
- 姚赵娟
- 孙海生
- 孙鹏
- 宋玲玲
- 尚倩
- 崔国新
- 左文明
- 庄亚明
- 康传红
- 张伟
- 张军征1
- 张宏邦
-
-
罗夏钻
-
-
摘要:
一、引言“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培养了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6958人、硕士毕业生1379人、博士毕业生71人[1]。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总培养人数的82.75%,档案本科教育成为了我国档案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档案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因此成为这一时期档案学界关注的课题。有学者对一所高校近11年(2008-2018)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有25.58%的毕业生是灵活就业,而且毕业生对口就业难度增大[2]。比这更早一些,也有学者调研分析了某一高校近5届(2012-2016)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从业状况,发现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相对偏低,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这些就业问题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的职业能力储备不足。档案课程作为档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承载,有必要从档案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探讨其设置改革的优化路径。
-
-
严志嘉;
傅晶瑶;
裘一蕾
-
-
摘要:
对口就业是衡量职业院校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例,以五年的专业就业数据和学生在校学习数据为基础,以IT技术类、IT服务类、升学类和其他类为分类标签,运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和特征相关度分析,发现社团活动和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影响较大.分类培养是提升对口就业的有效措施,信息技术类专业要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筑牢分类培养的主框架;改革课程体系,丰富分类培养的内容;关注职业素质,提升社团活动的内涵.
-
-
叶倩怡
-
-
摘要: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实践是社会工作的本质,是社会福利传递的行动系统,社会工作专业权威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是否能服务于大众和协助解决社会问题,这也决定了锻炼社工学生实务能力的主要环节--专业实习教育在整体社工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实习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深入了解社工行业的一次体验,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择业意向.笔者尝试研究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前沿地广州当中一众高职院校社工专业实习模式以及专业对口就业的相关情况,以明确学校的实习安排如何影响社工学生的实习体验,从而影响学生对口就业意向,从优化专业实习模式的角度去提出推动社工学生更高的社工专业对口就业率的相关建议.
-
-
闫金山
-
-
摘要: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大量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其专业对口就业难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不同于以往从制度或文化视角的解释,从职业分层的视角来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的困境与当前社会工作的职业资源状况密切相关.破解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难的问题,应该在肯定社会工作者职业劳动价值的同时,切实提高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
-
-
刘浪浪;
胡青
-
-
摘要: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业规模也稳步提升,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许多院校纷纷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为酒店行业输送人才。但是,酒店业的人才缺口现象却并没有得到改善。一方面源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很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尤其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专业对口率很低。
-
-
赖兴政
-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要实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顺应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各个行业、产业全面复工复产,人力资源市场也悄然发生变化,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正在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为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学直接对口就业市场,如何结合新形势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应对策略,成为一个新课题。
-
-
王姣莉;
李育朵
-
-
摘要:
高质量幼儿教师的供给,离不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和毕业生对口就业.面对学前师范生流失率高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分析了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口就业的不利因素,个体方面包括非第一志愿的专业选择、被动应付的学习态度、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编制身份的就业追求;高校方面涉及有所偏颇的课程设置、打回现实的实习体验、帮助不大的就业指导;社会方面包括"看孩子"的传统观念、侧重技能的招聘标准、屈指可数的招聘名额、较低的工资待遇等.最后,为改善高校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对口就业提出了相应建议.
-
-
袁兆鹏
-
-
摘要:
目前,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稳定性不佳.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到学生一生的职业幸福感,为此,作为技工院校,要正视现实,探究原因,积极改善,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
-
-
欧阳珊;
符杨
-
-
摘要:
高职高专教育旨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生出现“慢就业”“不就业”等现象,而国民经济中出现制造业“用工荒”、服务业“招工难”等现象,一边是对口就业率低,另一边是招工难,造成技能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本文以XX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改善技能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建议。
-
-
王姣莉;
李育朵
-
-
摘要:
高质量幼儿教师的供给,离不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和毕业生对口就业。面对学前师范生流失率高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分析了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口就业的不利因素,个体方面包括非第一志愿的专业选择、被动应付的学习态度、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编制身份的就业追求;高校方面涉及有所偏颇的课程设置、打回现实的实习体验、帮助不大的就业指导;社会方面包括"看孩子"的传统观念、侧重技能的招聘标准、屈指可数的招聘名额、较低的工资待遇等。最后,为改善高校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对口就业提出了相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