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庭角色

家庭角色

家庭角色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41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3253篇;相关期刊263种,包括当代青年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社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2012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等;家庭角色的相关文献由384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于丹、徐安琪等。

家庭角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5 占比:1.4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3253 占比:98.56%

总计:23593篇

家庭角色—发文趋势图

家庭角色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于丹
  • 徐安琪
  • 徐岫茹
  • 李晨
  • 段江丽
  • 黄凤玲
  • 何可
  • 何沙
  • 冯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翔宇; 彭雨宸
    • 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娜拉"们走出家庭,来到校园,走向社会,知识女性与劳动妇女经历的顿挫与困厄,演绎着近代中国妇女的解放之路.《女子月刊》主编黄心勉以牺牲母职为代价,为追求人生事业而英年早逝.南京国民政府上海教育厅工作者绿萍为平衡家事与职业的关系,一方面聘请乳娘照料孩子,另一方面其女性亲属及丈夫也共同参与育儿,使她脱离了琐碎家务的羁绊,从而实现了女性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合一,并探索出建构民国时期家庭福利的经验模式.女作家苏青敏感地意识到男性话语权的隐形控制,为冲破女性角色之于社会角色的藩篱与桎梏,她在表达母性书写的同时,通过争取经济自主权确立了女性主体性身份.至于广大普通女工,则因工作时间长、工资薪酬少等因素,挣扎在生存的温饱线上,无暇顾及儿童的科学教养问题.由此可见,母亲角色与女性角色分离后的重构,既需要发挥女性本人的主观能动意识,也离不开客观条件即女性福利与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
    • 王燕飞
    • 摘要: 职业倦怠引起的亚健康心理情形降低了高职中年女英语教师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其教学质量。随着职称评审竞争越演愈烈,缓解高职中年女英语教师压力是对教师自身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课题。高职中年女英语教师除了教师这个职业角色,在家庭生活中她们还扮演着母亲,妻子和女儿等不同角色。为了能够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发展,她们身上的压力不断增加。及时调适高职中年女英语教师压力,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迫在眉睫。
    • 龙霞
    • 摘要: 随着社会的文明发展和进步,女性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公平参与的机会,并取得斐然的成就,社会对女性艺术家的认可和理解也在逐步上升。对我个人而言,女性的生理职能使得其家庭角色较男性更加明显,在艺术上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断层,这种断层虽然是生命本源的历程,但其影响比任何虚构的情节更加深刻。我不会刻意强调或者回避女性艺术家这个身份,同男性一样,每一位个体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没有脱离现实的独立存在。
    • 薛扬
    • 摘要: 作为一个艺术家大可不必在"男女平等"这个话题上牵扯太多的精力,因为这个时代只要是真正好的艺术家,基本会被得到超越性别本身的认可。但"男女平等"如果作为一个学术话题,不同的性别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庭角色以及由此带来的艺术上的可能性、艺术创作与批评的话语权等等来看,性别不同会遭遇的处境可能会不太一样。这并不像部分学者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伪命题。这不是一个艺术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文明的潜在影响才可能缓慢改变。
    • 石伟
    • 摘要: 在发展导向的家庭行为中,农村年轻女性婚后主动作出角色转变与行为调适,选择回归家庭.不同于已有社会参与视角中的年轻女性地位建构研究与家庭结构视角中的年轻女性角色嵌入性研究,年轻女性耦合进家庭结构是一种以经营家庭为目的的行为策略.年轻女性回归家庭行为,是以牺牲个人发展机会与个体社会角色为代价,获得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家庭发展的活力,同时,也为年轻女性赢得家庭角色和家庭权力,过着无压力的生活.然而,年轻女性的耦合性家庭参与是当下婚配市场、村庄结构与农业生产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现代家庭中个体与家庭的关系转变.
    • 卢青青
    • 摘要: 基于妇女就业的微观过程,从家庭整体性视角解读其就业模式及其劳动力配置的一般性意涵,立足武汉远郊村妇女劳工队的实践经验,发现嵌入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农村留守妇女践行半工半家的就业模式,表现为家庭事务优先,兼顾个人非农收入。这一就业模式是由非正规就业的在地化、灵活性与互助性形塑的,其根本上取决于妇女家庭角色分工及其家庭发展需求。半工半家作为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配置的新模式,是半工半耕结构的延伸,推动家庭现代化转型与城乡关系有机互动。基于此,需重新审视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其不仅形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以维系社会稳定,同时作为新的家庭再生产模式成为城乡互动的弹性机制。
    • 孙瑞静
    • 摘要: 明清以来,随着中央王朝对黔东南地区的开辟、汉族人口的大规模迁入,中原儒家文化逐渐深入,官修方志也随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在王朝价值观念的指导下,黔东南地方志对妇女在家庭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进行了一系列建构,呈现出了诸多妇女在家庭中所担任的"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角色,以此向社会推广官绅阶层意识下的贤淑妇女形象.同时,黔东南地方志有关妇女的书写仍保留着诸多少数民族女性特征.
    • 崔醒群
    • 摘要: 女性和青少年亚文化群体是用户生成内容短视频的重要生产者与消费者.用户生成内容短视频已经成为女性和青少年在家庭关系中进行抵抗仪式的场所.支持并促进女性和青少年用户消费由人设带来的象征、符号、心情等意义要素,使之从中获得并分享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消解角色对抗,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 卢青青
    • 摘要: 基于妇女就业的微观过程,从家庭整体性视角解读其就业模式及其劳动力配置的一般性意涵,立足武汉远郊村妇女劳工队的实践经验,发现嵌入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农村留守妇女践行半工半家的就业模式,表现为家庭事务优先,兼顾个人非农收入.这一就业模式是由非正规就业的在地化、灵活性与互助性形塑的,其根本上取决于妇女家庭角色分工及其家庭发展需求.半工半家作为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配置的新模式,是半工半耕结构的延伸,推动家庭现代化转型与城乡关系有机互动.基于此,需重新审视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其不仅形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以维系社会稳定,同时作为新的家庭再生产模式成为城乡互动的弹性机制.
    • 辛欣
    •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为女性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全球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妇女的就业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而且诸多女性从事于专业性工作。但是基于社会视角,对于女性的期望是双重性的:首先,对于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期望度较高【1】,其次,对于其扮演好家庭角色也有着较高期望度。由于时间和精力比较有限,职业女性承受的工作与家庭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根据相关调查报告了解到,基于全球范围进行分析,相比于男性,女性承受的生活压力更大;同时,家庭、工作和经济等是女性压力感的来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