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制度
宪法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世界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6771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前线、国际展望、当代法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9年年会、山东省法理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等;宪法制度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莫纪宏、翟国强、董和平等。
宪法制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771篇
占比:99.58%
总计:26884篇
宪法制度
-研究学者
- 莫纪宏
- 翟国强
- 董和平
- 陈李健
- 高全喜
- 万成才
- 乔晓阳
- 书耘
- 于安
- 何斌
- 何真
- 俞梅荪
- 傅华
- 刘晓民
- 刘桂玲
- 刘练军
- 刘艺工
- 吕安平
- 吕志英
- 吴骁骏
- 商继政
- 喻杰(摄影)
- 奥丽雅
- 尤俊意
- 市工商联宣教部
- 廖原
- 张伟国
- 张国旺
- 张宇
- 张宇飞
- 张庆福
- 彭小瑜
- 徐亚文
- 徐坤明
- 徐敬宏
- 恩·纳扎尔巴耶夫
- 惠喜乐
- 方兴东
- 旭原
- 本刊记者
- 朱世武
- 朱福惠
- 李宏
- 李忠
- 李晓兵
- 李湘刚
- 李玲
- 李芳
- 李铁根
- 杜钢建
-
-
贺鉴;
惠喜乐
-
-
摘要:
当考察影响非洲法语国家宪法制定的因素时,法国宪法的巨大影响凸显其中。殖民时期,法国宪法对法属非洲的影响表现为,将本国议会、政党、法院等政治机构和政治体制移植到法属非洲殖民地,为其宪法发展拟定了基本框架。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法国“直接统治”下的法律移植和法属非洲地区缺乏本国宪法实践经验。独立运动后,在非洲法语国家宪法关于公共权力配置、公民权利等条款中,仍可发现其对法国宪法的应用与保留。其原因是参与宪法制定的政治精英认同法国宪法,以及法国宪法在非殖民化过程中的传播。非洲法语国家宪法变迁的趋势是在健全多党民主制的同时,继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宪法之路,朝着复合宪法模式发展。
-
-
黄文瀚
-
-
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类具有行政决策性质的施政纲领,是宪法制度安排下检视国家行政权力行使状态的重要窗口.其在文本形式上由回顾过去之工作总结与宣告未来之施政目标构成,在实践层面上以国家行政权力为核心而推行施政计划.随着依宪治国、国家义务、给付行政等宪法基本理论的发展,对早在1954年就已基本成型的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模式与决策机制提出了新的期待.必须在坚持"权利本位"的法哲学范式中,推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行政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施政理念由"权力"向"权利"递进.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涵盖的政府意志与行政决策在法治化的轨道中不断契合人权保障与宪法至上的基本原则,强化依宪治国背景下的行政法治对政府工作报告制度发展的理念指引.
-
-
沈春耀12
-
-
摘要: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等关键词,展示着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切领悟,蕴含着政治和战略上的深远考量,体现着对发展基本规律的深刻揭示,彰显着中国走向强盛的必胜信念,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进一步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
-
-
高全喜
-
-
摘要:
宗教与宪法的关系,是在一个历史的过程中展开的,其基本的结构性关系,是在现代国家的宪法构建中得以塑造出来的,各个现代国家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宪法之精神结构,都有自己的高级法背景。
-
-
-
-
-
摘要:
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在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历程,深刻论述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释了这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对深入贯彻实施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明确要求。
-
-
-
江茜
-
-
摘要:
性别平等是指在尊重生理差异基础上,男女两性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机会、权利和责任的平等.譹訛加拿大性别平等是宪法制度,它是规定在《加拿大人权宪章》的第15条第1条平等权条款的重要内容.为保障性别平等制度的落实,加拿大进行立法、制定政策和一些项目计划,设立专门的机构等.探索加拿大性别平等制度能为我国宪法平等权有关的性别平等的规范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启示.
-
-
翟国强
-
-
摘要:
设立监察委员会是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宪法理论、制度和实践方面都需要对这项重大改革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在宪法理论上,必须讲清楚监察委员会的宪法依据究竟何在,围绕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监察委员会的关键问题进行理论构建。在宪法制度上,必须界定监察委员会的职权性质,并厘清这种监察委员会的职权与其他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操作层面,这项重大改革应依据宪法的程序,在维持既有宪法秩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
-
-
-
武建军
-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同时也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掀开崭新一页.十一届三中全会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对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精神指导我国宪法健康成长.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宪法制度的历史进程.宪法已经和继续以国家根本法治的价值和功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与作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