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79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41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887篇;相关期刊2201种,包括民主与法制、人民论坛、南风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201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等;中国社会的相关文献由5901位作者贡献,包括辛鸣、石勇、吴忠民等。

中国社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41 占比:61.80%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4887 占比:38.03%

总计:12849篇

中国社会—发文趋势图

中国社会

-研究学者

  • 辛鸣
  • 石勇
  • 吴忠民
  • 唐钧
  • 本刊编辑部
  • 阿计
  • 田磊
  • 郑永年
  • 孙立平
  • 于建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建华; 滕建滔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重任,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党组织的现代性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造以党组织为组织实体的价值共识核心发源地的功能主体,以党组织公有属性为价值关系的社会网络,以人民实践为中心的价值生成的主体,以中国社会现代化推动世界社会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发展方向,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变革者与主导者,为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结构、内容、功能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佟新
    • 摘要: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家庭财产关系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家庭财产关系嵌入到社会既有的性别文化中,随之呈现出传统的父权式家产制向着现代性别平权的个体制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性别政治经济学为理解家庭财产关系的性别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框架。中国社会的家庭财产关系的制度建构反映了从传统父权式家产制向现代性别平权的个体制的转型。以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为基础的家庭财产的增长直接作用于家庭稳定,女性经济独立和地位增长创新着各种性别平权的个体化家庭财产关系的实践。
    • 陈波; 曾玮杰
    • 摘要: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受帝国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我国经济结构与政治局势天翻地覆。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思潮涌入,李大钊作为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首批先进代表之一,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剖析中国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并从经济、政治、受教育权与职业、婚恋自由与家庭以及女权运动五个维度阐述中国妇女解放的可行性,且积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鼓励并推进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事业的进程,进而形成了李大钊鲜明的中国妇女解放观。
    • 张兵; 杜婕
    • 摘要: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语境中存在着对市民社会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两种对立观点,表面上看,这种对立源于对市民社会不同内涵的把握,实质上源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现实认知的不一致,而其实都是现代中国社会作为“过渡”这一发展阶段的体现。当今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同西方以现代市民社会形态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同场竞技,既要充分利用市民社会所指涉的技术、资本等生产力发展要素,同时又要对这些要素所指涉的资本主义性质给予否定。因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公有性质决定了市民社会不是一个基础性和支配性的概念,而只是一个技术性的概念;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性质吁求了市民社会的必要性,要充分利用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大力发展生产力。准确定位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语境中的市民社会,为我们理解市民社会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限度及在此限度内的积极意义提供了可能。
    • 张忠
    • 摘要: 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差序格局”特征决定了对中国社会人际信任的研究不能采用西方“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二元对立的理论架构,而应采用体现中国学术传统的连续统视角。本研究基于信任研究的连续统视角,通过对2020年最新发布的第7波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国大陆地区数据(2018)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当代中国社会的人际信任依旧呈现出“从家人到熟人再到生人”的差序格局状态,对家人的信任极高,对熟人的信任较高,对生人的信任依然很低,且生人信任水平与第6波WVS数据(201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当代中国社会的人际信任呈现出明显的“连续统”特征,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虽然家人信任对生人信任无显著性影响,但对熟人信任有显著性影响,且熟人信任对生人信任存在显著性影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社会的生人信任水平依旧很低,人际信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但由于熟人信任对生人信任的显著性影响,因此重建熟人社会理应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人际信任建设的重要参考路径之一。
    • 孙禺慧
    • 摘要: 社会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提及和关注.不同于校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在教育对象和内容上更为广泛,在促进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上也更为重要.文章从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探讨,提出中国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提升路径,以促进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提升中国人民的音乐文化素养.
    • 严飞; 祝宇清
    • 摘要: 在学科史的发展进程中,历史社会学与社会史学科内部处境相似,既作为分支学科推进,也作为学科整体范式的追求,在社会学与历史学的交叉互动中扩展各自的学科视域.《社会学研究》和《社会》两本社会学代表期刊在近十年中共有46篇文章与历史维度或历史事件相关,可划分为明清之前中国传统社会研究、明清史研究、近现代史研究三个维度,前两类较多偏向于社会史路径,后一类则多选择历史社会学路径,范式的倾向与研究关注的历史时段及材料息息相关.历史/时间维度与社会/关系维度共同加深了学科自身对学科间关系的理解.
    • 贾晞儒
    • 摘要: 一般说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语言的差别取决于它们的形式,而形式与民族精神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就其内部联系而言,语言就是民族意识(der nationelle sprachsinn)的产物.汉语言是汉民族的语言,它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与各民族语言(包括已经消亡的民族语言)长期接触、碰撞、吸收和互相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我国各民族相互交际的"通用语言".从一定意义上讲,汉语演变、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历史.因此,今天的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构建的坚如磐石的民族大家庭,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 杨秀勇
    • 摘要: 对于以关系取向为特征的中国社会,研究社会资本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基于中国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全国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在性别、年龄和城乡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社会资本构成性成分中,社会信任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作用最明显,社会网络、邻里互动和朋友交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亦具有明显正向作用;对于不同群体而言,社会信任对女性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明显,而社会网络和邻里交往则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男性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邻里交往均对中老年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而朋友交往则对青年居民的影响更大;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邻里互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朋友交往则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明显.研究为社会资本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提供了中国经验证据,体现了西方社会原有解释命题的有效性以及中国社会的普遍适用性,为国家和个人在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方面提供了参考.
    • 邢晨微
    • 摘要: 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文字谱占绝大比重.按文字谱中汉字的形态,可将其分为全汉字谱和类汉字谱.文字谱的重要地位是由我国社会环境决定的.首先,我国古代的礼乐以钟磬为主要乐器,其使命与含义只有以千年发展的汉字可承载.同时,汉字也是阶级性的体现.另一方面,汉字符合中国文化的抽象特点.使用汉字记谱,既是我国社会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文化具有延续性的重要体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