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审美观照

审美观照

审美观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8篇、专利文献1918篇;相关期刊402种,包括社会科学、文史哲、读书等; 审美观照的相关文献由52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鹏飞、申自强、吴海伦等。

审美观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8 占比:22.54%

专利文献>

论文:1918 占比:77.46%

总计:2476篇

审美观照—发文趋势图

审美观照

-研究学者

  • 张鹏飞
  • 申自强
  • 吴海伦
  • 商昌宝
  • 张凤武
  • 张永昊
  • 李天道
  • 王明居
  • 刘衡
  • 史鸿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立勋
    • 摘要: 审美观照又称审美静观,是人在审美活动中面对审美对象凝神注视和观赏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态度、状态和活动方式。它集中体现着审美经验的心理活动特点,是审美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审美观照"因而成为美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词。中西审美心理学思想中都有对审美观照中的主体心理条件、心理态度、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探究,形成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它们以各自特殊的概念、范畴、话语,在继承、演变和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构成了中西两大不同的审美观照学说和理论体系。中西两种审美观照学说体系在阐释审美无利害感和直觉性等心理特点上具有许多共同的认识和类似的表述,可以互相沟通、互相补充。但是,中西两种审美观照学说体系是建立在中西不同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西方哲学长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中国哲学长于辩证思维方式。富于辩证思维的中国审美观照学说体系,在对审美观照中无利害感的心理成因和性质、直觉、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看法上,均与西方审美观照学说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彰显出中国美学的民族文化特色。通过中西比较,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审美心理学说的优长和特点,有助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高琳
    • 摘要: 笔者调查发现,现在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选择用悲伤、壮阔、豁达这样的词语来对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进行评价,并没有很好地理顺整首词的审美逻辑关系,违背了审美鉴赏的逻辑性。笔者研究发现,苍凉、雄浑、旷达这三个词语能够逻辑化地、概括性地呈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风格。
    • 史谦; 孙亮
    • 摘要: 中国动画电影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热映后,发展态势较好,逐年推出的动画电影均获得观众喜爱,选取题材、形式和内容上注重全龄化观照。本文立足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动画电影进行审美分析,尝试从相异化的审美叙事、全龄化的审美观照展开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多从民族化视域出发,改编的同时能够满足观众相对新异性的审美,同时内涵上具备人文关怀,基于此展开梳理,希望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及后续动画研究有所指引。
    • 李欣忱
    • 摘要: 影响音乐史事件发生的社会性因素是什么?音乐学家历史评论的出发点又是什么?音乐史学论著是否渗透着历史研究者某些主观论点?音乐史不同于传统历史研究学科,常常同美学发生交互影响.《中国音乐史稿》写作过程中,杨荫浏先生论述魏晋南北朝音乐思想引用文化"场"概念,引出时代审美范式讨论,是否代表杨先生对古代音乐史的重新结构?
    • 黄建安
    • 摘要: 一“有一种画,初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唯其天资高迈,学力精到,乃能变化至此。”(清·王昱)把这句一百多年前的画论拿来品评曾宓的字画,是再恰当不过了。宿墨苍莽,歪歪斜斜的物体走势,幽暗,厚重,水渍弥漫,墨气夺人。然而又有一股特殊的笔墨气质在吸引着我们:那隐显在宿墨里沉静幽深的形态、色调、意趣、韵律、线质,朴素稳定而又灵动多变,那种凌空蹈虚的审美光华,以及苍凉孤寂的生命质感,无不具有谜样的魅力,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虽然看起来有些艰涩生僻,让人一下子无法读得通透,但正说明这是一种需要持久注视和反复深味的艺术,要看进去会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暗示着曾氏艺术所抵达的高度,因为有高度才会有深度和难度。
    • 李欣忱
    • 摘要: 影响音乐史事件发生的社会性因素是什么?音乐学家历史评论的出发点又是什么?音乐史学论著是否渗透着历史研究者某些主观论点?音乐史不同于传统历史研究学科,常常同美学发生交互影响。《中国音乐史稿》写作过程中,杨荫浏先生论述魏晋南北朝音乐思想引用文化"场"概念,引出时代审美范式讨论,是否代表杨先生对古代音乐史的重新结构?
    • 陈伯海
    • 摘要: 体验与经验同出自人的亲身经历,但有别于经验以考察和认知外在世界为主要取向,体验侧重内向感受,经由反思式观照以探索自我情感反应之所由来,藉以体认生命本真意义之所在.审美体验更要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观照,将自我生命体验与对象物生命律动打成一片,在交感共振中拓展并提升原有的生命境界,达致自我精神解放与生命感发,进以落实于人自身的情性陶冶,并转化为推动社会物质、文化各方面建设的重要力量.以"体验"为核心来把握审美活动的性能与功效,对审美的本原及其积极作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也便是提倡建设"体验美学"的用意所在.
    • 张向荣
    • 摘要: 绘本《迷戏》讲述了 1937年抗战前夕秦淮河畔普通人家的生活画卷,作者用无声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静谧闲适的生活,带我们领略浸染在寻常生活中的京戏魅力,京剧艺人的精神气节之美,哀叹战争对美的摧毁,在人们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绘本所表现的,正是这些无处不在的美.
    • 何明润
    • 摘要: 通过了解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探析其美学思想,主要对其审美观照的解读,以及了解叔本华对艺术的定位。
    • 周睿
    • 摘要: 本文概述了"观"的词源义、哲学义及审美观照内涵,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书法理论对"观"的理解与独特运用.主要包括探索书法本源与发展的"观物""观我"与"观于其变";书法观赏中的审美高峰"惟观神彩"与"观书如观人"的人性体验;以汉魏东晋书法为标准和书统渊源的"顿还旧观";书法品鉴中"观"的等级;通过"观真迹"辨别墨迹与碑帖的差异;"观"的各种方法、过程及境界.藉"观"的梳理揭示书法本体认知与鉴赏的核心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