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审美自由

审美自由

审美自由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美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专利文献43214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北方论丛等; 审美自由的相关文献由9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中、姚声正、苏春香等。

审美自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43214 占比:99.78%

总计:43309篇

审美自由—发文趋势图

审美自由

-研究学者

  • 张中
  • 姚声正
  • 苏春香
  • 丁利荣
  • 刘昕
  • 宋伟
  • 张文莉
  • 朱立元
  • 李春青
  • 檀传宝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胡美仪
    • 摘要: 在梅洛-庞蒂美学思想的研究中,《塞尚的疑惑》一文的重要性在于它彰显了梅洛庞蒂早期美学的核心思想——艺术是知觉的再创造,涵盖了早期美学的重要议题。在《塞尚的疑惑》中,首先,梅洛-庞蒂通过对塞尚的疑惑、视看方式及绘画目标的阐释,展开艺术的本质问题和审美知觉的本质直观性分析;其次,梅洛-庞蒂对塞尚绘画形式的解读,延伸出审美知觉经验的身体性作用;最后,梅洛-庞蒂通过对艺术表达和自由的理解,阐释表达与本质的关联、作品与生命的辩证关系和审美实现自由的可能性。
    • 赵思源
    • 摘要: 艺术起源的重要理论之一便是"游戏"说,席勒在著作《美育书简》中讨论了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的关联,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看法。从理论层面赋予其意义的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这一论断突出了艺术的无目的性与无功利性,也为艺术史上各个阶段艺术家的超前尝试与大胆实验打下了理论依据。而对当代艺术,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年轻一代的绘画艺术来说,从其创作发生的过程到最终画面的呈现.
    • 赖大仁; 李婕婷
    • 摘要: 我国当代美学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自有其时代特点.由此引出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是如何理解马克思美学及其与当代美学研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如何看待当代美学研究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马克思美学的精神特质与现代性品格主要体现在它的"入学"特质、"实践"基础、审美自由和审美解放的价值理念以及审美批判精神.引入马克思美学思想对当代美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理论反思,是值得着重探讨的问题:一是应当如何看待当今的后现代美学转向,以及当代美学何以成为真正的美学研究?二是当代美学研究应当秉持什么样的审美价值理念,以及将美学理论和人们的审美实践引向何方?三是如何看待当代美学研究中的"无人美学"问题?四是在当代美学研究多元开放格局中,如何看待艺术(文艺)美学研究的地位和意义价值?总体而言,应当把马克思美学精神融入当代美学研究并使其起到主导性作用.
    • 王鹏杰
    • 摘要: 中国当代艺术自20世纪70年代末创生以来,艺术批评便与之相伴。文化现代性意义上的艺术批评,在新中国建立的头30年中近乎不可见,它与中国当代艺术(以现代主义面目登场)皆可视为“文革”后出现的新事物。这一诞生背景决定了中国艺术批评最初的思想诉求和理论气质,清理过往几十年来被遮蔽的与艺术相关的问题成了天然使命。写作者们通过艺术批评为艺术的创作自由、评价自由和审美自由保驾护航。
    • 马妍
    • 摘要: 网络的普及催生了网络文学.互联网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因此网络文学成为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文学形式,在网络群体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中国当代文学的视野中,网络文学写手成为新兴的当代作家.考察网络文学现象及网络文学的特质可以发现,网络文学类型多样,同一作家也能创作多种类型的文学样式,网络化写作呈现多样化发展.借用巴赫金提出的文学的"狂欢化"概念,网络文学类型和文学创作出现了狂欢化的趋势.在国际化背景下,具有中国独特精神的网络小说也将从"狂欢化"走向审美化和经典化,带给读者更多的审美愉悦.
    • 张馨天; 徐雅宁(导师)
    • 摘要: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其中“思无邪”三字引起后世无数的解读与阐释。本文首先在简要总结历来对“思无邪”阐释中,发现其内在规律,即各种解读皆“言之有理”又“意犹未尽”,进而发现“思无邪”在不同时代语境中的灵活嵌套及其巨大的阐释空间。其次,从现代审美语境中,日常审美化、审美自由化和现代审美理想三个层次出发,试论“思无邪”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作用和意义,使这句古老的“圣人之言”焕发新的活力,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审美生活与实践。
    • 肖禾阳
    • 摘要: 审美批评一直都是都是艺术家或者艺术从业者所考虑的经久不衰的话题,东方中国的哲学家和西欧哲学家都有过很多相关的讨论。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将引经据典,讨论关于审美批评与审美自由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 彭婷婷
    • 摘要: 奥斯卡?王尔德的审美论思想为现今文艺如何建立艺术与生活的新型和谐关系提供了一种值得期望的端倪.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以生活艺术化的方法将存在与体验跃升为审美主体,展示艺术与生活的纠葛,且对完美形式即"灵肉一元"进行可能性探索,而在借助个人主义实现对"生活的再造"的同时,陷入爱情与死亡一体的"审美自由".王尔德在作品中以"生活艺术化"为基础,试图实现人的自由,默示最终艺术与生活交融的限度与可能.
    • 黄力之
    • 摘要: 马克思终生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审美自由属于人的自由范畴.马克思提出了审美自由三大内在矛盾及其逻辑解决:就劳动自由与审美自由的关系而言,劳动自由是审美自由的基础和来源,而审美自由标志了更高的人性自由;就意识形态与审美自由的关系而言,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妨碍审美自由的外在特征,但那种追求整个社会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意识形态,与审美自由本质上是一致的;就市场机制与审美自由的关系而言,市场机制解构了审美自由,但审美自由总会以人格形式而存在,审美自由永远是文明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对三大内在矛盾关系的逻辑解决,证实了审美自由对人具有终极的价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