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4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一般理论、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8篇、会议论文175篇、专利文献1633篇;相关期刊753种,包括高校图书馆工作、河南图书馆学刊、情报探索等;
相关会议80种,包括2014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2014第六届中美图书馆实务论坛、《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第28次学术研讨会等;学科馆员的相关文献由3436位作者贡献,包括洪跃、沈洋、程瑾等。
学科馆员
-研究学者
- 洪跃
- 沈洋
- 程瑾
- 李静
- 王芳
- 刘伟
- 廖志江
- 李娜
- 李芳薇
- 李莉
- 都平平
- 陈漪红
- 吴环伟
- 廉立军
- 李萍
- 杨晓茹
- 杨玉全
- 柯平
- 燕辉
- 王娟萍
- 胡庆红
- 闫小芬
- 陈永平
- 齐凤青
- 何德兵
- 刘敏榕
- 刘洋
- 卢彭
- 吴跃伟
- 张华宝
- 张晓燕
- 张梅
- 杨志滨
- 杨志萍
- 王辉
- 王金秀
- 薛金玲
- 邱锦
- 郑岱霞
- 郝晋清
- 陈怡
- 雷念平
- 顾沿泊
- 马明慧
- 高敏
- 黄少如
- 于静
- 亢力
- 刘子辉
- 刘捷
-
-
马秀华
-
-
摘要:
在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发展中,学科建设属于大型系统工程,农业院校需要主动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助力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其中,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资料储备的关键场所,也应当发挥出资源优势,让其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得以凸显。对于学科馆员来说,应培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体系并掌握科学的沟通技能。在农业院校加快馆藏资源建设步伐并逐步优化新兴服务体系基础上,需通过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来助力农业院校教学、学科建设以及科研一体化发展。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策略,旨在为农业院校进行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提供参考。
-
-
卢颖立
-
-
摘要:
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核心的“四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发展方向,四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受学科馆员胜任力素质的影响较大。论文通过分析四全媒体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胜任力的现实性影响,围绕用户需求跟踪、资源数据呈现、社群化参考咨询、全链条数据服务等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需要具备的四全媒体胜任力素质,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成为科研型馆员、全媒体馆员、咨询型馆员与数据型馆员,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现四全媒体转型。
-
-
冷雪卓
-
-
摘要:
“十四五”时期,高校要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实际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作用以及在服务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推进落实相关重要举措,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提高学科馆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学科资源建设力度,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
-
-
苏永
-
-
摘要:
智慧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必然方向,它与社会智能化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互联网智能服务及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日渐成熟。学科馆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越发显得突出,结合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问题,总结学科馆员建设,力图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找到一个突破口,在队伍建设上,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服务体系。
-
-
-
杨衡;
詹衍玲
-
-
摘要:
泛在信息环境下,嵌入式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的服务发展方向,众多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文章以文献内容分析法综述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服务的状况,并分析开展嵌入式服务对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意义。以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实践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界提供案例借鉴。
-
-
常弘
-
-
摘要: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增加、高等教育系统不断扩大的压力、学生人数的增加对图书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外,还可以找到不同格式的信息,如电子书、光盘、在线期刊和其他电子数据库,本文通过调查,浏览网站、信息检索等方法,对我国 34所排名靠前的独立院校图书馆进行调查,归纳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定义,总结目前独立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现状,提出独立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学科馆员应具备的各种角色。
-
-
敖小爽;
余成斌;
罗圣梅
-
-
摘要:
通过查询贵州省 21 所本科高校图书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来了解其开展学科服务的实践现状,以此挖掘此现状之下暴露出来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学科馆员团队配置不合理、信息反馈渠道狭窄、学科馆员评价考核机制缺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及时更新和维护学科服务平台、建立科学和合理的学科馆员队伍、完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考核评价机制等策略,进一步促进贵州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
方懿林
-
-
摘要:
随着“互联网+”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推广,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科研事业付诸的努力面临较大考验,用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剧增,高校图书馆评价标准也随之改变,未来的学科馆员必将扮演新的角色、赋予新的服务模式与内容。文章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基于医学院校科研用户需求和目前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与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学科馆员培养的必要性,提出学科馆员培养模式、方法和途径,为今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学科服务提供参考。
-
-
唐乐
-
-
摘要:
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科服务的发展主体,需要了解学科服务的发展现状,对高校学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挖掘学科服务中的共性与个性,建立科学的学科服务保障机制,为学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
-
刘霞;
刘小杏
- 《2017年第四届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前国内学科馆员工作遇到"瓶颈期",部分图书馆开展了新的尝试,但效果不显著.在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交互型模式下,数据监护作为一项新服务内容,学科馆员通过数据监护这个基点开展服务,有助于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的长期合作,利于学科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其学术价值和服务价值,是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举措.
-
-
-
方晨
- 《2017年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是现今公共图书馆将原有的传统大众服务拓展到个性化特色服务的必经之路.文章以学科馆员的来源和定义为基础,通过论述公共图书馆实施个性化、特色化学科服务的必要性及学科馆员的重要职能,说明公共图书馆建设学科馆员制度的深远意义,并就学科特色资源建设和学科馆员的选拔培训与考核激励提出建议.
-
-
陈斌
- 《第六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地方文献建设是图书馆和图书情报机构文献采访引入机制的重要工作之一.地方文献体现了区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人文的发展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是扩大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资源.作为文献质量的有力补充,把学科馆员引入区域地方文献的建设机制,是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进行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的新方法、新制度.针对区域文献立法制度面临的问题,数字信息资源采集已成为文化风向标,未来,学科馆员集思广益,拓宽文献采访研究视野,必能发挥出学科馆员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科研交流能力,提高地方文献的高层次建设。
-
-
-
洪跃
- 《中国图书馆学会2016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开放科学环境改变了传统学术交流模式,加快了在更广泛领域内进行学术共享的速度,为科研人员快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提供可能,充分体现了"自由、开放、合作、共享"的新理念,打破传统科学研究交流、传播的各种障碍,促进科学更好地发展进步.开放科学已经形成国际性学术热点课题,不仅改变了科学研究的周期和流程,更是推动了科学研究模式的变革.研究型图书馆学科馆员一直是连接图书馆与科研人员的桥梁,是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学术助手,在开放科学的新型环境下,学科馆员要做出及时的反应,深入理解开放科学的内涵,变革学科服务理念和模式,适应科研人员新的需求,提供更深入的学科服务,实现开放科学环境下学科馆员新角色的转变.
-
-
刘洋
- 《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是近些年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但是学科馆员制度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学科馆员的素质有待提升,职责不明确,基础不稳定,和学校同专业其他研究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存在明显的差距,在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学科管理和应用格局的相关要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建立有效考核体系,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
-
张小兰
- 《泉州市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泉州市图书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的需要,一批批一线教师被充实到学校的教辅岗位——图书馆中.这些老师大都由于是被学校"贬"来的,有的是由于身体原因迫不得已而来的.同时,也因为图书馆在学校属于后勤教辅部门,地位、待遇也相对较低,他们的到来往往起不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没有积极性,缺乏主动性.他们有着扎实的学科知识,却起不到学科馆员应起的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与现实从自信心和服务理念等角度就如何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成为新岗位的生力军谈谈自己的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