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术语篇

学术语篇

学术语篇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专利文献794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才智、教育文化论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 学术语篇的相关文献由18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晋秋、邓晓明、谢丽等。

学术语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16.42%

专利文献>

论文:794 占比:83.58%

总计:950篇

学术语篇—发文趋势图

学术语篇

-研究学者

  • 陈晋秋
  • 邓晓明
  • 谢丽
  • 李恩兆
  • 李晶洁
  • 赵丽珠
  • 任君
  • 余荃
  • 刘秋成
  • 姜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金彪; 李晶洁
    • 摘要: 转述动词的使用在学术语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恰当地使用这一转述行为对论文作者而言却是一大难事。本文以Hyland对转述动词的分类为理论框架,基于语料库对英语本族语者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本文从使用频率、时态、句法和评价意义角度出发,得出以下结论:1) 英语本族语者转述动词使用较为灵活,研究型、话语型和认知型转述动词均有涵盖;2) 高频转述动词在时态及句法结构上各有其特有方式;3) 具有消极意义的转述动词suggest多与表示转折意义的副词或状语搭配。
    • 邓晓明; 李恩兆
    • 摘要: 学术语篇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客观公正,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文体,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学术语篇在陈述事实的同时,也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作为立场表达的一种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名词性立场结构(nominal stance construction)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该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名词性立场结构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一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 荣金池; 马建军
    • 摘要: 学术语篇中词汇隐喻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深入研究隐喻的用途,人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学术性词汇。本文从词汇隐喻层面,对比分析了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学术论文“学习”隐喻构建的异同并揭示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语言学领域“学习是过程”和计算机领域“学习是方法”这两类隐喻分支下的多个隐喻类型没有显著区别,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学习是方法”还不是新隐喻。由于不同的学科体验产生了不同的认知方式,产生了源域和目标域间的不同映射,因此,本文还发现隐喻“学习是教育”、“学习是旅程”更多出现在语言学领域,而“学习是战争”更多出现在计算机领域。
    • 刘景霞; 李凌晨; 杨星星
    • 摘要: 功能性言语与言语的主要命题内容无关,是一种有意向、有意识的言语,体现了说话人主体意义.从意向性角度看,使用功能性言语反映了说话人主体的表达意向,预设其言语含义.学术语篇中存在着大量功能性言语,具体表现为语篇功能性言语和人际功能性言语.前者体现作者构建语篇意识,后者表达作者对命题内容的态度和立场.作者在使用功能性言语时同时具有两个角色——说话人主体和意向主体.
    • 潘丽雯; 裴正薇
    • 摘要: 本文探讨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重点关注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二语习得者在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并针对其产生的问题提出对策。
    • 强臻; 李晶洁
    • 摘要: 情态是说话者对话语叙述的情况所持的判断,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语言使用者对事物认识的估量。本文从人际意义角度出发,以2018年发表在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以下简称ESP)上的25篇学术论文为语料,统计分析情态动词在学术语篇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学术语篇中低值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较高,高值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较低,而中值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较为适中。
    • 潘宁宇; 司洁
    • 摘要: 以Ariel可及性标示等级模型为框架,分析了英汉学术期刊语篇中不同形式回指语的分布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学术语篇中名词短语回指语占比非常高,且有较大比例分布在较近的语篇距离位置,这一特征明显不同于故事语篇中的分布情况.通过引入句法角色可及性因素,研究发现学术语篇中很大比例的回指对象出现在小句领属语位置,这一因素降低了对象实体整体的可及性,导致采用名词短语回指形式的倾向性增强.研究结果印证了可及性多因素交互作用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郭晓丽
    • 摘要: 元话语可帮助作者更好地传达语篇内容,并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本文选取中国英语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自建学位论文语料库,利用AntConc3.5.8语料库分析工具检索各元话语手段在学位论文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中的人际意义构建情况.并与该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上的论文作对比.研究发现,学生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涉及元话语的各个子类,通过调用引导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组织语篇、表达作者观点,从而建立起与读者的协商与互动,体现人际意义.但是在元话语使用数量上远少于期刊论文.此外,在实现元话语手段时,学位论文中的词汇种类较期刊论文少,词汇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王晓平
    • 摘要: 长久以来,在对学术语篇的研究中,拉丁词源词汇较多用于学术语篇,日耳曼词源词汇多用于口语语篇被作为一个事实和研究基础.然而,两种不同词源词汇区别语域的作用是否受到词类的影响却鲜有人做出研究,定量研究则更少.通过提取英语国家语料库(BNC)学术语篇最常用的50个名词和50个实义动词,确定其词源,对比其在学术语篇和口语语篇中的出现频率,我们发现,英语中,尽管拉丁词源词汇仍然是学术语篇的典型特征,但名词与动词之间存在差异;另外,不同词源词汇在学术语篇和口语语篇中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也各不相同.该研究结果可能对学术词汇、学术语篇人际意义研究与教学以及夯实学术语篇研究基础带来一定启示.
    • 娄宝翠; 王蜜蜜
    • 摘要: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对比方法,考察中外理科学者学术语篇中四词词块的结构和功能异同.研究发现,与国际学者相比,中国学者显著少用四词词块;在结构层面,中国学者过多使用动词词块,对介词和名词词块使用不足;在功能层面,中国学者显示出对文本结构词块的过度依赖,对框架、描述、立场词块等使用不足,且表达方式较为单一.中外学者在表达相同语篇功能时使用词块的结构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对学术英语写作和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