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介入资源

介入资源

介入资源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专利文献91056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科教文汇、海外英语(中)等; 介入资源的相关文献由1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婷婷、史顺良、吴宪忠等。

介入资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91056 占比:99.90%

总计:91143篇

介入资源—发文趋势图

介入资源

-研究学者

  • 刘婷婷
  • 史顺良
  • 吴宪忠
  • 孙海珊
  • 岳颖
  • 徐加新
  • 李一奇
  • 李晓雪
  • 李长忠
  • 杨秀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静
    • 摘要: 中美两大主流媒体中国日报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代表两国各自的立场和态度,通过比较与华为有关的60篇新闻报道语料中介入资源的使用和分布情况,发现:中美新闻报道中包容资源和承认资源都占据较大比例。在压缩资源方面,中方新闻报道较为突出使用否定资源,直截了当否认、拒绝某一观点;而美方除了使用否认资源,反预期资源也占据不小比例,旨在突出强调部分信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转述话语来源比中方新闻更多元,信息相对丰富,但这些引用的话语也主要是为了强化其立场和态度。
    • 陈思麒
    •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美媒体有关高层战略对话报道中介入资源的分布情况,有以下发现:第一,中方媒体报道中更多使用"对话性拓展"资源来打开对话空间,从而展现大国的包容姿态,而美方倾向于使用"对话性压缩"资源来缩小或关闭对话空间;第二,在"反预期"资源中,中方更多强调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而美方通常在否定某个观点的同时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在分析介入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国与会所展现的四个自信。
    • 庞康博; 庞家乐
    • 摘要: 本文在科技类新闻报道中运用评价理论,通过分析《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与华为5G技术相关的科技类新闻报道,探究其新闻记者所的介入资源以及他们所使用的介入资源是如何表达人际意义的。除此之外,本文也从国家安全和行业经济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新闻记者是如何使用介入资源表达自己对于华为5G的看法和观点,借此进一步与读者互动。希望本文能够对于科技新闻报道中介入资源的解读有一定的建设意义,从而养成读者的批判性阅读思维。
    • 彭卓
    • 摘要: 在香港国安法的立法期间,中美报刊就此展开了激烈的对弈性报道.借助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对比《人民日报》和《华盛顿时报》各20篇关于香港国安法报道的介入资源差异并分析成因,可发现:在宏观上,两种报刊都倾向于从支持各自国家的站位来运用单声句子和引发多声对话,《人民日报》的对话收缩资源比例较高,而《华盛顿时报》的多声资源密度和对话扩展资源比例较高;在微观上,前者的否定、对立、强调、疏离等介入资源比例较高,而后者的引发和宣称资源比例较高,两种报刊倾向于采取支持各自国家的站位来运用8种介入资源;中美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催生以上报道介入资源差异的原因.
    • 刘国兵
    • 摘要: 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采用语料库对比的方法考察中西医学术论文中介入资源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中西医论文中介入资源的分布具有一致性,多声资源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单声资源.2)多声资源中,否定、反预期、宣告和支持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具有明显差异,中医学者使用否定和反预期频率明显低于西医学者;在使用宣告和支持的频率方面明显高于西医学者.其他多声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无明显差异.这说明西医学者表达立场时更为开放,协商对话空间得当;而中医论文作者表达立场时态度较为保守,语气稍显僵硬.3)中西医论文中介入资源的使用差异与作者英语水平、文化背景及中西医专业特点有关.
    • 郑心笛
    • 摘要: 对比分析中国理工科博士研究生和英语本族语者科技论文引言的语步结构和介入资源,以期立体解读学术语篇的主体间性,为论文引言写作提供借鉴。研究发现:1)学生组语步结构完整性和语步循环性有待完善,常缺少建立研究空间的语步和陈述研究价值的语阶;2)学生组的否定和摘引资源显著少于专家组,说明学生不擅于利用否定资源建立与相反声音的对立,也不擅于转述前期研究观点;3)学生组语步1中的介入资源显著多于专家组,而专家组语步2中的介入资源又明显多于学生组。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学生对语步结构和介入资源的认知不足。
    • 郑心笛
    • 摘要: 对比分析中国理工科博士研究生和英语本族语者科技论文引言的语步结构和介入资源,以期立体解读学术语篇的主体间性,为论文引言写作提供借鉴.研究发现:1)学生组语步结构完整性和语步循环性有待完善,常缺少建立研究空间的语步和陈述研究价值的语阶;2)学生组的否定和摘引资源显著少于专家组,说明学生不擅于利用否定资源建立与相反声音的对立,也不擅于转述前期研究观点;3)学生组语步1中的介入资源显著多于专家组,而专家组语步2中的介入资源又明显多于学生组.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学生对语步结构和介入资源的认知不足.
    • 张曼玉
    • 摘要: 介入资源是评价者参与话语的一种方式,在英文摘要中合理地运用介入资源能够更好地构建以作者与读者互动为基础的人际意义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作者摘要与母语作者摘要在介入资源的使用上呈现不同的选择倾向,相较于中国作者,母语作者运用了更加丰富的介入资源.介入资源在中外摘要中四个语步的分布上存在结构性差异,介入资源在结果部分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次为结论部分,目的与方法语步使用的介入资源较少.
    • 陈明芳; 房修娟
    • 摘要: 运用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分析TED演讲,阐释文本中介入资源分布情况及其表达的人际意义。演讲中兼顾“对话性缩约”和“对话性扩展”两个维度,前者表明通过运用否定与对立资源,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后者则通过“引发”资源,使演讲更具说服力,达到演讲的目的。
    • 徐玉臣; 苏蕊; 剡璇; 寇英
    • 摘要: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选取189篇理工科应用研究类英、汉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英、汉科技论文中介入资源进行质性比较,并从结构性和均衡性两个维度对介入资源在英、汉语篇中的综合分布模式和篇章分布模式做量化对比.研究发现,汉语语篇中的介入资源不如英语语篇中的同类评价资源丰富多样;英、汉语篇中介入资源综合分布模式的结构性大同小异,而均衡性存在差异;大部分种类的介入资源在英、汉语篇中的篇章分布模式存在差异,分布模式的结构性存在明显差异性倾向,均衡性亦存在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