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2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20715篇;相关期刊732种,包括新闻世界、东南传播、青年记者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云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媒介信息素养与跨文化对话大会、山东社科论坛——科研工作研讨会等;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61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晓慧、张舒予、胡忠青等。
媒介素养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715篇
占比:93.19%
总计:22228篇
媒介素养教育
-研究学者
- 陈晓慧
- 张舒予
- 胡忠青
- 张开
- 李敏智
- 钟伟珍
- 张梅
- 张珺
- 李凡卓
- 谢小红
- 卢锋
- 周微娜
- 张志安
- 张新明
- 张洁
- 张玲
- 施勇
- 曲欣欣
- 李先锋
- 李德刚
- 李树培
- 王振
- 王清
- 王莹
- 王颖
- 董小玉
- 赵云洁
- 赵渊
- 陈洁
- 丁伟民
- 丁莉华
- 何成学
- 况瑞娟
- 吴鹏泽
- 姚姿如
- 姜葵
- 孙伟民
- 张妍
- 张晋
- 张晔
- 张晨
- 张毅
- 张立国
- 张雪黎
- 徐春玲
- 景天成
- 曾凡斌
- 李雯
- 李鸿凯
- 杜忠锋
-
-
秦越
-
-
摘要:
在当前全面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信息获取方式,与此同时多元化的媒介信息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挑战。 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则需要重视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并增强思想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之间的互动融合,以此在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
-
-
杨妮
-
-
摘要: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5G、AI算法等技术重构了传播生态。在新的传播生态下,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遭遇困境。由谷歌新闻、波因特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的Mediawise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项目,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当前困境,在教育主体、教育方式方面展现出较强科学性。
-
-
-
张海聪;
于舸
-
-
摘要:
如今,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但是,随着信息的碎片化、泛娱乐化以及智能信息推送机制给使用者带来信息茧房,用户获取的信息越来越有限。据一项对全国数十所高校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高校学生选择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中,通过“两微一抖”获取信息的人数近90%。大学生群体虽然已经进入成年期,但个人心智与价值观仍未健全,极易受外界影响,又极其依赖社交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如何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好地在社交媒体时代成长,是整个社会应该关注的重大命题。
-
-
马敏
-
-
摘要:
随着新型媒介不断出现,媒介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师资匮乏,开设媒介素养课程难度较大。英语学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大学重要的具有“多媒体”特点的基础课程之一。结合两者特点将英语教学目标、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与媒介素养教育相融合,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介资源过程中,强化其媒介素养知识,焕发英语教学活力,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时代所需综合素养人才。
-
-
徐丕文
-
-
摘要:
日本是较早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亚洲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屏幕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已经形成具有大众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于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讲,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
-
张莉
-
-
摘要:
媒介素养教育在成人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成人学生媒介素养水平关系成人教育质量。本文在阐述媒介素养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成人教育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意识、渠道、环境等三方面分析如何加强成人媒介素养教育,以期能够为我国成人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
-
-
徐寅
-
-
摘要:
信息化社会,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切入,阐述移动互联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价值。通过回顾媒介技术的变迁,指出短视频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趋势。短视频融合化的传播方式,丰富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载体,媒介知识素养、安全素养、交流素养、发展素养在短视频中均有了全新的呈现形式。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准确定位短视频的创作理念、强调短视频制作的创作格调、突出短视频制作的视听效果来践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通过聚焦大学生创作短视频、借助短视频展示知识魅力、借助媒体矩阵协同发力,有效利用短视频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达到以文化人的育人效果。
-
-
周来光
-
-
摘要: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环境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对受众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是各种媒介应用的主力军,面对不断更新的媒介环境,大学生群体亟需强有力的媒介素养教育。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媒介素养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方法借鉴。
-
-
臧文茜
- 《20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媒介信息素养与跨文化对话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网络与新媒体信息技术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科学发明都更加广泛且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媒介素养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大学文化内涵建设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大学生学会甄别、选择和反思媒介内容,帮助其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论文主要通过定性的研究方法,从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内涵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入手,剖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和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的逻辑关联,阐释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的作用机制,探索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路径,旨在揭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文化内涵建设不可或缺的角色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
-
-
Xia Qiong;
夏琼;
Jing Tiancheng;
景天成
- 《20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媒介信息素养与跨文化对话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拓宽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渠道和方式,避免了传统教育主体单一、形式固定、内容僵化的弊端,并由此产生新的教育范式.近年来科学松鼠会、辟谣联盟、知乎等组织与网站的盛行,表明公众批判性思维的成长与需要.当下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生了偏移,出现了功能主义范式和政治化倾向的特征,教育发展亟需转向.发展批判性思维,帮助公众提高对信息的批判、核实与理解能力,学会分辨、选择与使用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未来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和发展方向,也是本研究目的所在.通过文献法、比较法,本文认为需要建立以公众为核心,媒介、产品,以及自然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的动态机制,帮助公众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媒介素养教育范式转向和发展,对我国媒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
-
何涛
- 《山东社科论坛——科研工作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媒介即环境,每一次媒介技术的进步都会引发文化生态的动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必须跟上媒介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介正以迅雷之势颠覆着传统的文化生态,加速着教育的变革,改造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及创造出新的学习机会,新媒介技术下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第二次教育革命"正初现端倪.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应以培养学习者自我定制、自主参与式的媒介素养为目标,实现学生从学校教育"按需备用的学习"向终身教育"即时学习"的思维转型.
-
-
-
-
-
-
杨卉霖
- 《“教育与生命质量学术展望”国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迅速发展、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儿童也不例外.新媒体对儿童的生理发展、感知能力、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语言表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儿童自制力、判断力薄弱,面对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只有媒体开发者秉承"儿童关怀"的理念,促使新媒体朝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家长遵循适度、适量、合理的指导原则,学校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网络道德与安全教育,才能有效规避新媒体带来的不良风险,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
-
-
王京英
- 《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情报服务“高峰论坛》
| 2013年
-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将成为图书馆员必备的能力素质.本文认为图书馆员媒介素养教育应从学校教育入手,注重应用各种媒介培养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本文主要从媒介素养的内涵分析入手,阐述了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区别、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怎样提升图书馆员媒介素养,培养图书馆员媒介角色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