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庙

太庙

太庙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满族研究、中华文史论丛、故宫博物院院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等;太庙的相关文献由9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华1、张小李1、朱溢等。

太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98.9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1.01%

总计:99篇

太庙—发文趋势图

太庙

-研究学者

  • 张华1
  • 张小李1
  • 朱溢
  • 张重艳
  • 徐洁
  • 贾福林
  • 丁炎
  • 佟悦
  • 侯吉昌
  • 侯成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豪
    • 摘要: 太庙配享变动是国家政治和礼制的重要事件。明嘉靖朝,靖难功臣姚广孝被移出太庙从祀之列,开国功臣刘基配享太庙。《明世宗实录》的编纂者将姚广孝除祀于太庙归因于他的佛教徒身份。而以沈德符的“海内公论”说为线索,可以将姚广孝太庙除祀事件与靖难之役历史评价的转变联系起来。此外,嘉靖帝的“崇道”思想在此事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太庙配享变动一事,朱厚熜不仅树立了自己在国家礼制体系中的权威地位,更证明自己此时已彻底实现驭权于柄。
    • 张重艳
    • 摘要: 宋代的国忌以太庙中的神主为立忌的基本原则,随着太庙正室内供奉神主的变化,国忌日数也发生着变化。宋代形成了多个皇后配享一位皇帝神主的宗庙格局,一些没有配享太庙的皇太后、皇后也会立忌。南宋时皇后数目较少,皇后去世后都会马上立忌,且皇后神主都会祔太庙。因情制礼、因时制礼,成为宋代皇后祔庙、立忌的参考原则。
    • 邓晨钰
    • 摘要: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面、东六宫的南侧。由乾清门广场东出景运门,会看到诚肃门,进入这道门后,再穿过奉先门,便能找到它了。新中国成立后,奉先殿曾被故宫博物院辟为雕塑馆和钟表馆,而在不远的将来,它将恢复清代宫廷的原状陈列,向世人展示昔日皇家宗庙的真实面貌。明清两代,均在宫城外设太庙、宫城内设奉先殿。它们虽然都是祭祀祖先的宗庙建筑,但太庙祭祖属国家大典,往往大费周章,礼数颇多;为了满足皇家在平日里祭祀祖先的需求,奉先殿应运而生。
    • 祁红伟
    • 摘要: 北宋真宗、仁宗以庶子身份即位,按照"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常理推测,真宗、仁宗的生母理应升格为皇太后.然事实并非如此.真宗、仁宗在追尊生母时都颇费时日,在实现生母神主配享先帝太庙时更是费尽周折,先追赠尊号、然后别庙奉慈、最后经过十几年的运作才能升拊太庙.真宗、仁宗利用帝王权势为其生母在宗庙世界中争得一席之地,突破了一帝一后的宗庙配享原则.但是按照礼法"今皇生母"仍然没有资格配享太庙,真仁之际三后并配先帝太庙,只是儒家礼法与权势、人情的暂时妥协,可谓权宜之计.真宗、仁宗为其生母升配先帝太庙的实践过程,凸显了情礼之间的冲突与调和.
    • 范雲飛
    • 摘要: 唐代圍繞東都太廟之存廢,曾有779-780年、799年、821年、845-846年四次禮議,時人用"三論六故"概括其邏輯結構,即三種主要論點、六條核心論據.排比各議的35條經史證據,可以推定"六故"具體所指,並把王彦威"存廟藏主"、鄭遂"存廟瘗主"、顧德章"毁廟瘗主"作爲最關鍵的"三論".各家宗旨又可分爲强調洛陽軍政地位的"兩都並建"、强調長安太廟獨尊地位的"尊無二上".王彦威之議最早涵括全部"六故",爲東都廟議奠定了經義基礎,然其論證漏洞過多.鄭遂折衷武宗與儒臣的觀點,强調"正經正史"的效力,在方法論上推進了一大步.顧德章則對論據分類分等,明確構建了以"正經"觀念爲核心的禮議方法論,完成了"尊無二上"論的經義建構,在制度和學理上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禮制史研究有經學、政治兩個層面,考察各方議論的經義邏輯,可對其政治目的有更深入的理解.唐東都廟議所見的禮議方法論的逐步完善,也與中晚唐回向原典、追求大義的經學轉向暗合.
    • 李瑾
    • 摘要: 北京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的太庙,这个五一节成为劳动群星璀璨生辉的地方。正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百年劳模图片展,浓缩了118位劳动模范奉献生命的时光印记,静静地接受着参观者的敬仰和尊重。
    • 杨信(文/绘)
    • 摘要: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间),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应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桃庙”。
  • 8. 辽朝皇帝庙号三题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肖爱民
    • 摘要: 关于辽朝皇帝实行庙号制度的时间有多种记载,结合宋人和辽代碑刻中的记载,可以确定辽朝的庙号制度当是在耶律隆绪即位后才得到完善;《驸马赠卫国王沙姑墓志》"赞"中的"太祖"是撰者焦习为了骈体文写作的需要,根据中原儒家文化传统而使用的词语,并不表示此时耶律阿保机已经有了庙号"太祖";辽朝所谓的"太庙"不是严格意义上中原王朝的太庙,只是已故皇帝的"先庙"或"祖庙",追尊皇帝并不供奉其中,皇后死后也不配享在相应皇帝的庙中,身穿红色锦衣的皇后神主木人是与契丹人传说女始祖赤娘子一同被供奉在木叶山庙中.辽朝所谓的"太庙"不是固定建筑物,而是由毡帐和毡车组成的,前面置纛,处于草莽中,跟随皇帝四时捺钵.
    • 张重艳
    • 摘要: 国忌是封建王朝特定的本朝先帝、先后的逝世纪念日.唐代的国忌日数在坚持以太庙正室神主数目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追谥太子和追谥皇帝的忌日、皇后的忌日、皇帝的个人意志,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忌日的废立.人情与礼制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因礼制宜逐渐向因情制礼靠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