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
十七年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0年内共计8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0篇、相关期刊391种,包括紫禁城、电影文学、东方收藏等;
十七年的相关文献由843位作者贡献,包括曹金合、杨鹏、陈宗俊等。
十七年
-研究学者
- 曹金合
- 杨鹏
- 陈宗俊
- 杨珍
- 申景梅
- 吴国如
- 吴玉玉
- 晨枫
- 李克
- 李月辉
- 李松
- 龚奎林
- 冷其中
- 刘晰
- 吴敢
- 姜钦峰
- 席扬
- 曹霞
- 本刊编辑部
- 朱丹
- 肖立军
- 胡家翀
- 蔡青
- 赵炜
- 逯艳
- 陈宁
- 魏宏瑞
- 黄兵
- 丁进军
- 何学军
- 储福金
- 凌鼎年
- 刘为钦
- 刘伟
- 刘宗
- 刘家骥
- 刘新林
- 刘杨
- 刘毅
- 包天花
- 卞秋华
- 吴赟
- 周涛
- 夏宇
- 孙频
- 宋晓杰
- 尹季
- 岳文丽
- 康凌
- 张勇
-
-
王萌
- 《电影文学》
| 2020年
-
摘要:
喜剧是笑的艺术.在中国电影史上,喜剧可能是具有最长历史传统的类型.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更多地被赋予了政治价值,喜剧由于其类型限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七年里并没有得到发展.1956年,乘着"双百"方针的东风,新中国喜剧创作得以恢复.十七年时期,喜剧电影创作多达三十余部,是该时期重要的电影类型.本文从文本出发对十七年时期的喜剧作品重新分类,研究在国家为主导的理论下新中国喜剧如何呈现笑的艺术.
-
-
索奕双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围绕新中国成立十七年连环画艺术发展,探讨国家各类文化改造和教育活动,提出连环画艺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从民族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强调"两结合"美学特征;秉承"以线造型"的表现方式;重视专业化的编创队伍建设;重视出版社的调整改造,高度重视文学脚本的作用.研究启示在于:强调说教功能的连环画作品适用于特定社会历史环境;连环画创作应立足中华民族艺术传统;承上启下的"连环画生态"必须重视新老创作队伍建设;发展连环画必须深入现实生活.
-
-
-
-
-
刘新林
- 《创作与评论》
| 2020年
-
摘要:
共和国第一代作家指的是共和国最初十年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大多出生于二三十年代,起步于五十年代,并于新时期复出.这一代作家是“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曲折的文学之路,尤其是两次出场,构成了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随着近些年来“十七年文学”和“重返八十年代”研究热潮的兴起,这些作家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虽然如此,作为一份群体性的研究尚未展开.本论题研究的初衷,是在这一代作家行将凋零之际,还原这一代作家从登场到谢幕的两个重要的关节点的联系,并以此探究新时期文学起源的若干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