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天文观测

天文观测

天文观测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5篇,主要集中在天文学、机械、仪表工业、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8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17867篇;相关期刊385种,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百科知识、科学之友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二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机应用大会、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等;天文观测的相关文献由1195位作者贡献,包括寇文、山风、李昕等。

天文观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8 占比:6.22%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17867 占比:93.54%

总计:19101篇

天文观测—发文趋势图

天文观测

-研究学者

  • 寇文
  • 山风
  • 李昕
  • 赵君亮
  • 李元
  • 李良
  • 谢懿
  • 许梅
  • 卞毓麟
  • 李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大千
    • 摘要: 高精度时间服务是国家综合PNT(positioning,navigation,timing)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军事、移动通信、天文观测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授时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的时间同步方法。该方法根据PPP时间传递结果驾驭本地时钟,使本地时钟所表示的本地时间与基准时间同步,可以达到亚纳秒级的时间同步精度,并且具备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低成本等优点。
    • 叶楠
    • 摘要: 太阳系的物质分布(下)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的爆发结束了小行星带天体发现的第一个阶段,直至1845年第5颗小行星义神星才被标记在星图上。随着摄影技术在天文观测领域的应用,小行星搜寻工作也变得更加容易。19世纪末小行星发现数量已经超过了300颗。1923年第1000号小行星被发现.
    • 张唯诚
    • 摘要: 冷湖天文台址位于冷湖赛什腾山区海拔4200米处,被确定为优良的天文台台址。仰望星空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为,但真正用望远镜探索星空却只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400多年里,人类对宇宙的了解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与此同时,也克服了不少技术上的难题,其中一项就是如何为望远镜寻找一片明净的天空,让人类探索宇宙的视线畅行无阻。高质量的天文观测并不是随处都可以进行的,它对大气的要求十分苛刻,需要空气极为透明和宁静。
    • 宁靖
    • 摘要: 自1990年4月24日升空以来,哈勃望远镜已经坚持工作了30多年。虽然中间曾出现过大大小小的麻烦,但它仍旧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成果,无愧为迄今为止人类天文观测史上最伟大的望远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30多年中哈勃望远镜曾带给人类的那些“惊喜”吧!
    • 刘韬
    • 摘要: 在历经多次延期后,美国“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于2021年12月25日从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由阿里安-5(Ariane-5)运载火箭发射。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重点、全力推进的重大项目,JWST将掀开新一代大口径光学成像系统应用的序幕,其采用的分块可展开成像技术具有理念创新、技术先进、观测效能大幅提升等特点,有望带动天基大口径成像技术的跨越发展。虽然该系统当前还仅用于天文观测,但该技术在高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大区域侦察监视、动目标探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预示着美国掌握新一代的先进天基成像观测能力。
    • 摘要: 山西省科学技术馆新馆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文化区,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开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科技活动场所,也是科普工作和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其功能主要包括常设展览、短期专题展览、特效科普影视、天文观测、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培训及科普休闲等。展馆常设五个主题展厅,一层“数学”展厅以突出数学的社会化功能为特色,二层“宇宙与生命”展厅展示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及其认识的过程,三层“机器与动力”展厅展示科学技术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四层“走向未来”展厅展示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以及人类的科技成就、未来的发展动向.
    • 王帅
    • 摘要: 2021年12月25日,推迟数年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搭乘阿里安-5(Ariane-5)运载火箭发射,将进入距离地球1.5×106km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工作轨道。JWST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一代轨道红外天文台,是有史以来尺寸最大、功能最强的空间望远镜,将会补充和扩展“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发现,以更长的波长覆盖范围和更高的灵敏度探索宇宙。JWST将更接近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时间,寻找未观察到的第一批星系的形成,并观测正在形成恒星和行星系统的尘埃云内部以及系外行星。JWST将依托其强大的能力帮助探索广泛的科学问题,开启天文观测的“阿波罗”时代。
    • 钟华; 张文军
    • 摘要: 地理实践力一般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完整地呈现,而考场中的纸笔测试一直是学业评价中最重要、最现实的环节。为落实对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考查,本文基于天文观察的实践活动,创新设计三组天文观测类试题,分别考查学生的活动方案设计能力、地理时空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并制定其等级评价标准。
    • 摘要: 哈勃望远镜确认迄今最大彗星,重500万亿吨直径129千米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确认迄今最大彗星,直径约128.7千米,质量约500万亿吨,是一般彗星质量的10万倍。这颗“巨无霸”彗星编号C/2014 UN271,以约35405.6千米/小时的速度从太阳系边缘飞驰,目前距离太阳不到约32亿千米,温度只有零下175.6摄氏度。不过这一温度足以使一氧化碳升华离开彗星表面,产生尘埃彗发。这颗彗星实际上是成千上万颗彗星中的一颗,那些彗星太暗以至于在太阳系更遥远的地方看不到它们。随着天文观测灵敏度的提高,天文学家可能会发现更多“巨无霸”。
    • 许妍
    • 摘要: 深空脉冲星探测是约束中子星物态方程和理论模型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奇特脉冲星及其系统,如亚毫秒脉冲星、双中子星和中子星-黑洞系统等的探测有望推动恒星演化理论、中子星物态方程和理论模型的革新。主要回顾了脉冲星宏观性质观测,包括脉冲星自转速度、质量、引力红移、转动惯量和引力波探测;介绍了约束中子星内部结构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