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脏器衰竭
多脏器衰竭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6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325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天津护理、透析与人工器官、黑龙江医学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1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一届江苏省药师周、第三届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等;多脏器衰竭的相关文献由93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桂蕊、张静、肖沙璐等。
多脏器衰竭
-研究学者
- 刘桂蕊
- 张静
- 肖沙璐
- 刘宁
- 张弦
- 曲度
- 曲强
- 李平
- 等
- 马建芳
- 严斌
- 于勇
- 伍娟
- 刘凤娥
- 刘宗惠
- 刘建杰
- 刘楠
- 刘洋
- 叶志斌
- 吴雯
- 周琳
- 周阿楠
- 姚咏明
- 孙新平
- 孙竹萍
- 廖履坦
- 张世平
- 张健
- 张文贤
- 张斌
- 张红利
- 张轶彦
- 彭静
- 徐凤平
- 徐平
- 徐艳玲
- 景影
- 曾文涓
- 李冬梅
- 李渊
- 杜玮
- 杨太清
- 江荣林
- 王咏梅
- 王娟
- 王红
- 王芳
- 王质刚
- 田惠民
- 程晶
-
-
杨彦文;
张静;
毛玉玲;
倪军;
毛利宾;
姚璐;
王会英;
刘秋明;
马珍珍
-
-
摘要:
背景:重度中暑小型动物模型由于体积小,限制了血液净化等临床干预手段实施,而大型动物模型国内外多采用狒狒等灵长类动物,成本高.研究采用的巴马小型猪,其遗传稳定性较好,与人的体温调节、心血管反应相近,容易获取,成本低廉.目的: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中猪重度中暑模型,为实施血液净化等干预治疗提供实验平台.方法:雄性实验小型猪12头,随机分2组,分组实验条件为:A组温度35-37°C(做对照);B组温度44-47°C(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中猪重度中暑模型),两组湿度均为(65±5)%;实验观察时间为4h.详细记录小型猪的自主状态、结膜及提肛反射变化;采用多通道生理记录仪连续监测生命体征;造模前后检测实验动物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肌酸激酶等变化;实验终止后,取实验动物的重要脏器组织行病理检查.实验方案经解放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热暴露前(T-1 h)、热暴露(造模)结束实验前后B组猪自主行为和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变化,B组小型猪实验后全血白细胞、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钾、肌酐及尿素氮、转氨酶及肌酸激酶水平均出现明显异常(均P< 0.05或P<0.01),6头小型猪尿常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多个脏器损伤;A组猪自主行为无显著异常,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轻微改变;②结果表明,实验动物猪在温度44-47°C、湿度(65±5)%的恒温恒湿环境中4h,自主行为、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出现显著异常,达到重度中暑标准;实验动物猪重度中暑模型可重复性好,能满足临床重度中暑血液净化等研究需求.
-
-
维克羊
-
-
摘要:
高温,真的会要命。随着“华西医院一天收治3例热射病”“浙江一工人因热射病多脏器衰竭死亡”等话题冲上热搜,高温之下,我们知道了一个可怕的疾病——热射病。高温之下,危险就在身边。家中的厨房、午睡的卧室、室内工作车间、户外作业工地……都有可能成为被“热进医院”的场所。热射病和中暑有什么区别?热射病,其实是中暑的一种,属于重度中暑。但千万别因为中暑两个字就小看它。热射病的死亡率能够达到70%~80%,主要是因为人体温度调节功能失效,并伴有一些神经系统的功能损伤。热射病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等情况。如果你出现了轻微的中暑症状,或许可以先采取一些降温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
-
-
-
-
摘要:
前不久,67岁的韩先生出现了胸闷气喘。“以前也没这毛病呀。”他自己犯嘀咕,以为最近太劳累,本打算躺下休息一会儿,没想到症状加重,还出现了持续性胸痛。韩先生怀疑心脏出了问题,家人赶紧将他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到医院后,韩先生表情痛苦,精神极差,病情进展迅猛: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肝肾功能损伤。
-
-
阳玉蓉
-
-
摘要:
cqvip: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以人工瓣膜替换原有病变或者异常心脏瓣膜的胸心血管外科手术,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反流为其适应证。多脏器功能衰竭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isorder syndrome)是严重创伤或感染后,同时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我科于2019年7月12日收治1例行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该患者并发多脏器衰竭,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
-
周立莹;
邓远岑
-
-
摘要:
目的:浅析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衰竭的观察及护理状况.方法:选2020年1月-2021年5月本院接收的7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衰竭病者,以系统抽样法分组,对照组(39例,一般干预)与观察组(39例,综合干预),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成效行比较法.结果:于护理成效上,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效果更佳,数值间比较后,呈现差异更大(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衰竭病者于医治期间行综合护理法,其干预成效更佳,可积极改变病者心态,减小死亡率,提升生存品质,可于临床领域继续推行选用.
-
-
杨毅;
鲁旭然;
刘楠;
侯晓彤;
孙立忠;
吴龙;
潘友民;
王守凤;
赵欣艳
-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了典型呼吸系统症状,也有一定比例COVID-19患者出现了心血管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且此类患者进展为重症或死亡的概率较高.目前对于COVID-19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也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本文综合目前已有文献,分析与初步探索心血管系统可能的损伤机制,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及传导系统,合并症或伴随情况如低氧血症、炎性反应、应激等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以及药物的影响等.
-
-
-
王尚
-
-
摘要:
读者问:最近买菜不方便,多备了一些干木耳,想泡发后凉拌吃,可是有很多新闻说"吃凉拌木耳容易出现食物中毒,甚至因为多脏器衰竭而生命垂危"。木耳真这么危险吗?如何安全吃?
-
-
-
王娇
-
-
摘要: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中多脏器衰竭患者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100例2018年8月—2019年8月治疗的多脏器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实施中医护理的患者归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基础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2组患者就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多脏器衰竭患者治疗中,中医护理的应用对于患者不适感受以及不良情绪的缓解均有显著效果,且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全方位推广和应用.
-
-
-
-
张文贤
- 《2004急危重症论坛》
| 2004年
-
摘要:
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战时威胁生命的主要病症,创伤后ARF病人出现多脏器衰竭(MOSF)时,其死亡率更高,因此,研究创伤后ARF病人出现的MOSF的临床特点及积极寻找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总结了近12年的创伤后ARF合并MOSF病人,并与同期创伤后ARF非出现多脏器衰竭病人进行了对比分析。
-
-
肖沙璐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记录1名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后合并多脏器衰竭患者,需经同侧肢体置入PICC行药物治疗.在置管及带管过程中,为了预防穿刺点出血、渗液、导管头端位置异常、静脉炎、VTE等并发症,一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MDT团队通力合作,就患者是否存在置管禁忌、肢体的选择、置入长度的预估、导管头端位置的判断、预防并发症措施的选择、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制定等给予了指导性意见.使患者带管期间未发生任何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