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难治
复发难治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专利文献1540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实用临床医学等;
复发难治的相关文献由39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德沛、孙爱宁、宋永平等。
复发难治
-研究学者
- 吴德沛
- 孙爱宁
- 宋永平
- 艾昊
- 陈世伦
- 陈琳
- 魏旭东
- 冯少美
- 刘默
- 古永建
- 向谱
- 周宏伟
- 周延玲
- 周敏航
- 孙君重
- 孙莹
- 安娜
- 宋洋
- 尹青松
- 崔璐
- 廖爱军
- 彭朝津
- 房佰俊
- 曹志刚
- 李宁
- 李新
- 李青
- 杨梓梅
- 杨清明
- 杨科
- 林全德
- 梁金清
- 汪萍
- 王华庆
- 王婷敬
- 王志红
- 王斌
- 申曼
- 米瑞华
- 练诗梅
- 胡永仙
- 邓琦
- 邢丽
- 邱鸣寒
- 郑炜
- 钟玉萍
- 韦如华
- 黄河
- Chang Zhi
- Chen Haizhu
-
-
李青;
邓琦
-
-
摘要:
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挽救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有多数患者出现疾病再次复发进展。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的出现明显改善了这些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本文简要回顾CAR-T的结构原理,重点介绍其在临床方面的新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
-
-
顾晓琳;
郑高锋;
韩晓雁;
蔡真
-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恶性肿瘤,多数患者面临复发。复发后疾病更具耐药性及侵袭性,部分患者伴有髓外病变,对多线治疗无效,后续治疗的应答率约为20%~30%,总生存期通常<1年[1-2]。这些患者的治疗通常更青睐新药和新技术的运用,而传统化疗的治疗地位容易被忽视。
-
-
鲁俊;
朱熙君
-
-
摘要:
滤泡淋巴瘤(FL)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亚型。目前常规一线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疗效较好,但异质性较大,仍有较多病例难以治愈或复发。FL患者年龄普遍较高,多数不能耐受化疗,故近些年FL的免疫治疗和新药研究成果显著。多种靶向药物及信号通路抑制剂在滤泡淋巴瘤中疗效明显,安全性好。本文对近些年滤泡淋巴瘤的免疫治疗及复发难治滤泡淋巴瘤的治疗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
-
黄荦;
张明明;
魏国庆;
赵厚力;
胡永仙;
黄河
-
-
摘要:
目的:评估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15例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评估患者的总存活率和无白血病存活率,观察不同部位的髓外病灶对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反应,并对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期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血液学毒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3~71)个月,最佳疗效为完全缓解11例(73.3%),中位完全缓解持续时间为6(2~27)个月;部分缓解3例(20.0%);疾病进展1例(6.7%)。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总反应率达93.3%(14/15),随访终点总存活率为80.0%(12/15)。15例患者累计复发率和复发病死率分别为40.0%(6/15)和20.0%(3/15),目前9例(60.0%)患者无病生存。15例患者中,13例(86.7%)发生CRS,其中1~2级7例,3级6例;1例(6.7%)出现可逆性ICANS;15例(100.0%)出现B细胞发育不全;12例(80.0%)发生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2例(13.3%)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6.7%)出现肾功能异常;4例(26.7%)发生感染。上述不良反应均控制良好。结论: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疗效明确,不良反应控制良好。
-
-
付珊;
胡永仙;
黄河
-
-
摘要:
目的:评价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应用CAR-T细胞治疗的27例复发/难治B-NHL患者的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2年2月1日。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2(1,56)个月,CAR-T细胞治疗总反应率为85.2%(23/27),完全缓解率为63.0%(17/27),部分缓解率为22.2%(6/27)。患者3年总存活率为(50.0±10.1)%,无进展存活率为(44.4±9.6)%。CAR-T细胞治疗后获完全缓解患者的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均优于未获完全缓解患者[总存活率分别为(66.9±12.7)%和(20.0±12.6)%,P=0.01;无进展存活率分别为(64.7±11.6)%和(10.0±9.5)%,P0.05)。92.6%(25/27)的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88.9%(24/27)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Ⅲ~Ⅳ级骨髓抑制;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乙型肝炎病毒激活以及肺部或胃肠道感染等。未观察到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结论:CAR-T细胞治疗是复发/难治B-NH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CAR-T细胞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及随访至1年时处于存活状态的患者可能有更好的长期存活率。
-
-
齐瑞丽;
邱鸣寒;
张廷;
赵轩竹;
何国平;
梅汉玮;
王华庆
-
-
摘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尽管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的使用已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或发展为难治性疾病。近年来,在详细的遗传信息的指导下,除了传统药物及干细胞移植等疗法外,针对免疫检查点、肿瘤微环境、分子信号传导途径和表观遗传突变的治疗药物以及细胞免疫疗法等构成了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的新局面,为促进DLBCL患者的精准医学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复发/难治性DLBCL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
张丹丹;
王华
-
-
摘要:
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药物(IMiDs)纳入到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标准中,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但MM仍然无法治愈,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复发.CD38单克隆抗体对复发/难治MM(RRMM)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CD38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及两种CD38单克隆抗体isatuximab和daratuumab治疗RRMM的进展进行综述.
-
-
贾晓艳;
陈琳;
李钢苹;
魏旭东
-
-
摘要:
cqvip:患者男性,43岁。于2020年1月3日以“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2年半,多个周期化疗后”为主诉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6月因腹胀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WBC)3.48×109/L;血红蛋白(Hb)124 g/L;血小板(PLT)103×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占55.2%。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2a,CEBPA双突变。2017年8月行第1个周期MA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诱导治疗,骨穿评估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后经A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HD-Ara-C(大剂量阿糖胞苷)、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刺激因子)、EA(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等17个周期巩固治疗,2019年8月复查仍评效为CR。
-
-
张砾丹
-
-
摘要: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总体疗效较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在常用的挽救化疗方案中,有几种方案获得了较高的缓解率,但没有一种方案能够显著地提高生存率.对于复发难治性AML患者,除了再次诱导化疗和去甲基化药物之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首选.该文针对复发难治性AML的诊断、预后及最新治疗方案进行了综述.
-
-
王婧祎
-
-
摘要: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CAR-T细胞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80例复发难治的恶性血液病行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反应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不良心理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发难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CAR-T细胞治疗时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