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
墨池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书法、篆刻、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专利文献37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南方文物、戏剧之家等;
墨池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虞东杰、虞建强、田野等。
墨池
-研究学者
- 虞东杰
- 虞建强
- 田野
- 张艳
- 李辉耀
- 况小康
- 卢易
- 宋应华
- 尹国华
- 左勇
- 张忠进
- 张永全
- 洪宗裕
- 臧建辉
- 郑振兴
- 韩惠
- B·G·普赖斯
- S·J·迪特尔
- 于叟
- 付烁
- 任海明
- 伏俊琏
- 何墨池
- 余梦洁
- 佚名
- 佳言
- 侯月阳
- 侯秀芹
- 傅柏林
- 傻根
- 关健赟
- 兴涛
- 冬冬
- 冬青
- 刘向忠
- 刘家虎
- 刘文科
- 刘永祥
- 刘琴
- 吉农
- 吴丹彤
- 吴南星
- 吴树乔
- 吴树民
- 周东方1234
- 周京勇
- 周国安
- 周瑟瑟
- 夏潮
- 夏真
-
-
黄建华
-
-
摘要:
有一次,作为评委,我参加了湖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竞赛活动。本次赛课活动主题为作文“写什么”,听评课之后,引发了我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粗浅的思考。一、“浅与深”的问题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作为引领者,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效,并且让学生觉得具有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我想教学深浅的把握很重要。本次赛课中“洞烛幽微感悟生活——写我眼中的寻常生活”一课,给了我启发。授课老师这样导入:自己徜徉于校园,观察到校园一景——墨池,问学生写墨池会“写什么”,接着自己展示下水作文《邂逅墨池》,示范“写什么”。
-
-
本刊编辑部
-
-
摘要:
最是墨香能致远,丹青党心自芳华。洗墨池幼儿园党支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通过创特色、建亮点、挖潜力,永葆教育初心、坚守育人使命,打造"党旗飘飘洗墨留香"党建品牌,持续深化为幼儿、为学校、为家长、为社会"四大服务",形成了一道墨趣满园的党建特色风景。雨润沃土,特色党建育新苗为幼儿服务春风化雨,教育无痕。墨园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在党支部引领下,教师带着孩子们向革命先烈学习,沐浴传统文化,童心向党,致敬百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
-
谢治国
-
-
摘要: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一大重要途径。2017年四川省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评选出扬雄、李白和杜甫等十位四川历史文化名人。从学校地缘与扬雄的关系出发,成都市墨池书院小学以扬雄为文化大使,开发了《墨池继古》校本课程,将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运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三年多来,通过实践创新,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方向不明、载体不够、实施困难、难以评价等问题。
-
-
-
-
夏真
-
-
摘要:
“何以清池唤墨池,昔年临此有羲之”《世说新语》写尽魏晋名士风流;魏晋名士风流,首推王谢世家之王谢风流。东晋建永嘉郡(323年)后,王谢风流在永嘉郡声迹流播。王叔果《王谢祠记》言:王谢“声迹流播,泉曰墨池,堂曰梦草,坊曰康乐。民至于今称之”。
-
-
-
-
摘要:
温州市墨池小学(又名温州市少年书法学校),坐落于温州市五马历史文化街区的墨池坊,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作书,洗砚于此"而得名。翰墨飘香,绿杨掩映,墨小自1878年起始延续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办学历史,堪称"瓯江祖校"。校园建筑以青砖红瓦为主体,辅以木廊拱顶,处处体现出中华古典之美。
-
-
关健赟
-
-
摘要:
王羲之勤奋习字,将池水染黑形成墨池的故事流传甚广.整理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唐宋时期诗歌、散文、地理志以及明清时期各类选集的方式有助于考证这一"故事"的起源和真实性,得出"墨池"的所在地并理清这一"故事"发展传播的途径.从现存史料看,王羲之墨池的存在值得怀疑,从南朝、隋唐直至宋时各地大量出现的所谓"墨池"普遍来自于附会以及指认,而明清时期关于墨池的诗文被大量结集、印刷,从而使其更大程度地进入普通知识分子的知识世界,以至于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故事"的影响力.
-
-
张遂涛1
-
-
摘要:
一在野村的小说里,洗墨池村是唯一的地理名词,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村庄里。野村来信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个村庄里,从未走出过半步,唯一的一次例外是他中学毕业时,当他收拾了行囊走到村口时,突然一阵撕心的疼阻止了他的脚步。他不由得回过头,这时天色尚早,太阳薄薄的曙光在屋顶上欲起未起,村子陷入淡淡的晨雾中显得很清新,像一个尚未睡醒的村姑。野村后来解释说他之所以突然决定不走,是因为''我要亲眼看着我的父亲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