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增强相

增强相

增强相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00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10286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九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2009年激光焊接国际论坛、中国力学学会2009学术大会等;增强相的相关文献由84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玉厚、丁健翔、孙正明等。

增强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0286 占比:99.93%

总计:210438篇

增强相—发文趋势图

增强相

-研究学者

  • 赵玉厚
  • 丁健翔
  • 孙正明
  • 张骁
  • 张世宏
  • 李建平
  • 杨士勤
  • 柳东明
  • 江泽慧
  • 许志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少夫; 杨亚锋
    • 摘要: 钛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的形貌和分布是决定材料性能的关键,常规粉体机械混合后烧结引入增强相的方式存在形貌难调控、分布单一且均匀性差等问题,导致其强化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本团队开发了一系列碳包覆钛复合粉体,通过设计包覆碳源的结构与组成调控粉体烧结过程中增强相的形成路径,不仅实现了增强相形貌调控和不同形貌的组合搭配,而且得到了晶内和晶界双增强相组织,大幅提升了钛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将碳包覆钛复合粉体拓展应用至钛基复合材料的3D打印领域,解决了高品质复合粉体缺乏并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总结并评述了碳包覆钛复合粉体在制备钛基复合材料中取得的研究结果与工作进展,为增强相设计与调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孙靖; 吴俊; 朱忠良; 杨帅; 李富中; 闫大鹏; 赵维刚; 王联凤
    • 摘要: 以SiC和AlSi10Mg球磨混合粉为原料,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工艺成形Al_(4)SiC_(4)增强AlSi10Mg复合材料,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76.2,80.0,91.5 J·mm^(-3))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激光与复合粉体的相互作用可原位生成亚微米尺度的Al_(4)SiC_(4)增强相,该相呈针状形貌,围绕原SiC颗粒呈团簇状或平行排列分布;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提升,熔池内Marangoni对流作用增强,促进增强相Al_(4)SiC_(4)的生成,原增强相SiC逐渐转变为Al_(4)SiC_(4),且Al_(4)SiC_(4)相由针状形貌演变为团簇状或平行排列的片状形貌。
    • 董博; 余超; 祝洪喜; 丁军; 邓承继; 朱青友
    • 摘要: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蠕变性能、抗热冲击性能、热学性能和抗化学侵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和国防军工等领域.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的服役环境恶劣,材料的力学性能、抗热震性能、抗侵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是影响其服役寿命的关键.本文针对如何提升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的服役性能,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力学性能、抗热震性能、抗侵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优化工艺和技术原理进行了总结与归纳.目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性能优化的主要措施有:(1)合理选择原料的组分配比、颗粒级配、结合系统和烧结制度;(2)添加含Fe、Co、Ni或Cr等催化剂,促进硅粉的氮化和氮化硅晶须的生长;(3)添加烧结助剂或增强相,促进材料的烧结致密化或材料中高熔点第二相的生成.
    • 陈小伟; 张保丰; 马志国; 李嘉熙
    • 摘要: 镁基复合材料是继铝基复合材料后的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综述了近些年来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及特点,并对镁基复合材料常用增强相进行了概述,对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雷沙沙; 刘洪军
    • 摘要: 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铜材料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铜基复合材料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耐磨耐腐蚀性、高温稳定性等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制备工艺在不断发展,且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综述了铜基复合材料主要制备工艺,包括粉末冶金法、铸造法、机械合金化法、内氧化法、原位合成法、熔体浸渗法和搅拌摩擦法等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并对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彭飞; 姜勇刚; 冯坚; 蔡华飞; 冯军宗; 李良军
    • 摘要: 氧化铝气凝胶是一种高孔隙率、低密度、高比表面积、耐高温和低热导的纳米多孔材料,在高温隔热领域(如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工业窑炉保温材料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纯氧化铝气凝胶因耐温性(1000°C以上)、力学性能和高温隔热性能相对较差难以直接应用,需要引入增强相和遮光组分制备成气凝胶复合材料以进行改善.本文对耐高温氧化铝气凝胶的制备、氧化铝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人员通过原位掺杂改性、沉积改性、有机链和炭涂层改性等方法提高了氧化铝气凝胶的热稳定性.在氧化铝气凝胶中引入晶须、颗粒、多孔骨架和纤维等增强相,能够大幅提高其力学性能;纤维和遮光剂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氧化铝气凝胶抑制红外辐射的能力,显著降低高温热导率.本文还提出了后续的研究方向:对氧化铝气凝胶的密度、微观结构进行精细调控,再引入合适的异质元素和遮光剂,以进一步提高气凝胶的热稳定性和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深入研究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结构和性能的演化,以及氧化铝气凝胶和增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隔热材料,氧化铝气凝胶复合材料将在高温隔热领域发挥其优势并逐步实现广泛应用.
    • 刘莹莹; 陈进; 宁蕾; 赵坤; 孙建科; 刘璐; 孙小青; 郭智锋
    • 摘要: 采用硅烷偶联剂A151对纳米氧化铝进行表面处理,将其作为增强相改性三维(3D)打印光敏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不改变氧化铝晶型情况下,A151成功接枝于纳米氧化铝分子表面.考察了改性纳米氧化铝不同粒径、不同添加量及不同粒径复配比对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收缩率影响.结果 表明,200 nm氧化铝改性光敏树脂比50nm氧化铝改性光敏树脂力学性能和固化后收缩作用更为优异,但热稳定性略差于50 nm氧化铝.不同粒径氧化铝复配改性光敏树脂优于单一组分改性.当以(50 nm∶200 nm)0.6∶2.4氧化铝复配时,光敏树脂综合性能最优,硬度达到85.5 HD,拉伸强度52.36MPa,断裂伸长率33.11%,冲击强度10.12 kJ/m2.
    • 陈雨晴; 余敏; 曹开; 陈辉
    • 摘要: 相比于传统的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能够满足极端条件下的润滑要求。向铜基体中掺入固体润滑剂、合适的增强相颗粒,能形成铜基自润滑复合涂层,可以显著提高铜基涂层的减摩耐磨性。在国内外铜基自润滑复合涂层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综述了铜基自润滑复合涂层的材料体系,即常用固体润滑剂和增强相的适用范围及其作用机理。润滑性能与强度配合协调的问题是铜基自润滑涂层的一个研究关键。然后介绍了制备铜基自润滑复合涂层的传统“热”技术,如粉末冶金、激光熔覆、热喷涂等,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比发现,“低温”条件下进行的冷喷涂技术,在制备铜基自润滑涂层方面具有传统涂层制备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可有效克服“热”技术问题,拥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要获得厚度大、结合强度高、自润滑性能好且能适应复杂严苛服役环境的涂层,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急需研发多润滑相/增强相新型涂层,或尝试冷喷涂复合加工技术。
    • 冯俊; 姜中涛; 韩骐璘
    • 摘要: 不连续增强相能有效改善钛基体的力学性能,提高钛基体的耐磨性、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拓宽了钛合金的应用领域。陶瓷增强相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热稳定、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不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首选增强相,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TiC颗粒和TiB纤维。纳米碳材料因具有高弹性模量以及高抗拉强度等优异性能,可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强度、塑性,被用来制备高比强度的钛基复合材料,近年来成为最具潜力增强体材料。本文从增强体材料的选择出发,归纳总结了近十年不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不同增强体材料对钛基体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强化机理,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提高钛基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提供一定的依据。
    • 夏路; 解挺
    • 摘要: 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优异的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采用润滑剂:石墨(Gr),二硫化钼(MoS2)和增强相:玻璃纤维(GF)、碳纤维(CF)等多元填料对PTFE进行复合改性.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各填料的体积分数为正交实验设计因子,以磨损率和摩擦系数为目标因子,建立正交实验表.通过正交分析讨论了填料含量不同的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影响样品摩擦系数的主次因素依次为C>MoS2>GF>CF,影响样品磨损率主次因素依次为GF>CF>MoS2>Gr,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复合材料的优化配方,以期对于高性能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