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社会

城市社会

城市社会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1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55249篇;相关期刊422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湖湘论坛、社会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4中国城市大会、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会等;城市社会的相关文献由60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忠、张鸿雁、宁欣等。

城市社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7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5249 占比:98.90%

总计:55862篇

城市社会—发文趋势图

城市社会

-研究学者

  • 陈忠
  • 张鸿雁
  • 宁欣
  • 苏永明
  • 郑士贵
  • 郭俊
  • 毛颖颖
  • 王春丽
  • 王焱
  • 石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岳; 宋辉
    • 摘要: 传统上,城市社会中"安宁空间"①,包括去世地点、殡仪空间和墓地空间,主要使用"私人性空间",其背后主要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是"礼制话语"和"风水话语".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自晚清民国以来,城市社会"安宁空间"逐渐走向公共化和专门化.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因为科学知识和话语的出现,国家法律法规的更新,以及城市改造等具有现代化性质的实践活动,殡舍、义冢等传统类型的"安宁空间"逐渐消亡,现代医院、殡仪馆、火葬场、公墓等新型安宁空间得到提倡、推广和建设.由此,城市社会"安宁空间"获得重塑.
    • 陈忠; 赵聪
    • 摘要: 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作为一种人为的不确定性,风险具有深刻的主体性、文明性、过程性、城市性.风险不仅是一种近现代问题,更是始终伴随人类文明进程、发展进程的现象.从村落型社会到城镇型社会,再到城市型社会、都市型社会,人们不断获得更高量级的文明性、确定性、主体性,也逐渐触发、遭遇更高量级的风险和问题.世界文明、现代城市社会,存在聚集与分散、异质与同质、流动与固定、复杂与单一等二律背反,风险正寓于这些二律背反及其相互扭结之中.人的主体性、人们行为的不合理、不完善,是风险从潜在走向现实的关键环节.通过理性发展、科学技术、自由法制、专业分工等呈现的现代主体性有走向无约束、无限度、自大甚至狂妄的趋势,这是现代社会风险生成的深层次原因.应对风险社会,需要树立更具实践智慧、伦理底蕴、风险意识的文明观、城市观,需要观念和认识、体制和机制、行为和心理等层面的自觉调整.
    • 吴欢欢
    • 摘要: 网格化管理既回应了后单位制时代国家基层政权的建设问题,又契合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需求,是国家实现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验。网格化管理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和一定的人员组织体系实现各个网格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技术平台和制度建设是网格脱虚向实的两个关键要素。在网格不断实体化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既有条线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条线部门与社区块块之间的关系。通过网格化体系,条条实现块块化的同时也保持了条条的专业化属性,既方便与带有综合性质的基层复杂事务对接,又能帮助剥离社区的行政性工作。最后借助双重管理机制、网格社区化机制,实现网格和社区的深度嵌合,形成良性的管治相协的基层治理格局。随着网格的制度化品格不断凸显,其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影响也愈加重大。
    • 欧阳丽
    • 摘要: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城市社会治理的落脚点和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城市居民普遍参与,在“平等”“社会公平”“民主”等价值取向上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着高度的契合点,是解决城市社区公共事务,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诉求,促进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性得以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积淀的历史逻辑,参与与善治的理论逻辑,以及当前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导向的实践逻辑构成了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理路。
    • 赫曦滢
    • 摘要: 疫病与城市社会在漫长的互动进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自我调适、疫病圈形成、疫病均质化和新疫病体系构建四个历史阶段.通过不断传播与变异,呈现出异质与分化、叠加与纠缠、无常与易变的互动规律.疫病与城市社会表现出共在性、均衡性与非封闭性的发展趋势,导致了当代城市与疫病存在着多尺度交织、系统性脆弱、多样性与差异性的风险.因此,面对城市正在经历的治理危机,我们需要从治理理念和应急管理体系两个层面重构城市的"免疫系统".从治理理念层面,不断凝聚全球治理、现代化治理和全民参与治理的战略共识;从应急管理机制层面,要加强以韧性城市建设为"主体",以多元共治格局和信息化建设为"两翼"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 杜悦嘉
    • 摘要: 勒庞在现代化初期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在资本主义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大众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使其心甘情愿将自己的个性消融于集体之中,从而寻求心理归属。一百多年后,现代社会逐渐发展进入后现代阶段,全球化将世界各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整个世界都被放置在风险之中,风险的不可控性以及风险平均化背后所隐藏的新的社会不平等都加剧了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
    • 陈忠
    • 摘要: 形式主义是对形式的滥用、盗用、利用,涂层策略是形式主义的一种当代形态.涂层策略的深化有可能使现代性、城市社会成为一种涂层社会.涂层策略有其一定的经济、政治、心理等效用,但毕竟是一种更为表层化、非实在化的理念与行为.“外观套用”“表层覆盖”“道具仿真”“移情嫁接”“修辞外套”是空间生产、商品交换、社会治理等领域中常见的涂层策略.涂层策略、形式主义深层危害社会构成、社会运行的社会实在根基,使社会的丛林性进入新的更为复杂的阶段,并深层损害社会发展、社会创新的基础与根基.形式主义、涂层策略的生成同人类文明、城市社会的不尽成熟、启蒙精神的异化,同现代性以来经济逻辑的片面推进、社会共同体的虚幻化、主体性的单子化等内在相关.全面建设质朴性社会,营建更为质朴、真实、规范、透明的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运行规则、社会互动行为,对减弱、克服涂层策略、形式主义有重要作用.
    • 陈忠
    • 摘要: 涂层也就是用某种涂料、材料涂抹、修饰对象,以达到特定的效果、实现特定的目的.涂层在城市化进程、空间生产中的泛化,有可能使城市社会成为一种表面光鲜而充满风险的涂层社会.涂层、涂层式空间生产具有短期的经济、政治等效应,但会深层危害城市与社会发展.涂层式的空间生产、涂层式的城市化,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但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形式主义意义上的城市策略与空间行动.涂层式、形式主义空间生产用表演式的行为遮掩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积累发展风险.化解涂层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待于现代性与城市社会的进一步成熟.推进空间生产的社会自觉,深层确认城市的人文本质;推进空间制度的行为自觉,增加城市权利的弹性张力;注重空间生产的本土特质,推进空间生产的本土自觉,对化解涂层问题有重要的行为学作用.
    • 陈忠
    • 摘要: 涂层已经成为一种有问题的普遍现象,亟需自觉的哲学关注.当人们以正义为装饰谋求私利时,正义就成为一种涂层.涂层正义是一种被盗用、被利用的正义,其生成有复杂的文明论、道德论、观念论、行为论原因.日益普及的道德感形成了一种道德之幕,道德之幕为道德、正义的被盗用、涂层化提供了可能.从野蛮走向文明是历史的总趋势,涂层正义是仍具有丛林性、野蛮性的文明社会的必然产物.涂层正义是实施者、被施者进行社会互动、共同行动的结果,在涂层行为的背后是深刻而固化的社会差异、社会不平等.涂层正义既从一个侧面佐证了社会的文明化,也可能使社会进入新的丛林状态.打破利益与阶层固化,营建透明、可流动的差异型社会,推进宏观及微观公共领域运行方式的规范化、透明化,克服泛民论,防止权利粘性,推进个体权利获取方式的透明化,对克服涂层正义有路径意义.提高社会运行的透明度、流动性,将有效减少涂层正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