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沈阳
  • 出版时间: 2006-09-07

主办单位:;沈阳市科协;;

会议文集: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结合医药产业特点及沈阳市医药高校的实际,对高校在创建创新型城市中的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城市,具有老工业基地先期开发积累的基础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被誉为全国最有魅力的十大城市之一。同时,沈阳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城市发展空间陕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沈阳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号召,这对于增强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创建环境友好型城市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 摘要:本文对加强学科及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问题进行了阐述。为全面了解我市学科总量及学科发展情况,摸清全市学科(学术)带头人队伍及学科梯队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推进我市学科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强化智力支撑,市科协专题调研组,在2005年对沈阳地区自然科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学术)带头人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这次调查对象包括东北大学等19所在沈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属25个科研院所,沈阳铁路机械学校等49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沈阳医学会等21家市级学会,东北制药总厂等20家企业,沈阳军区总医院等16家医疗单位。调查采用问卷、实地走访、召开座谈和查阅文献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内容涉及到我市当前拥有的自然学科类别、学科数量及结构、学科发展水平、学科(学术)带头人及梯队建设情况,以及国家和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现状等。
  • 摘要:本文对构建创新型城市的人才高地问题进行了探讨。沈阳是一个传统工业基础雄厚、高新科技产业正在兴起的文化古城,充满矛盾、困境和希望。在国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的大背景下,沈阳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必须构建人才高地。因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所谓人才高地,笼统地说就是掌握科技优势,引领沈阳产业特色的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基于沈阳的优势科技领域,本文认为沈阳市的人才高地,即是以沈阳的优势科技领域中的创新团队为核心的人才聚落,同时还包括将传统制造业优势与文化结合、高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创意产业人才,以及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也可分为科技人才高地和创意产业人才高地。
  • 摘要:本文对沈阳大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沈阳大学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地方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 沈阳大学逐步形成了以生态环境工程、工业先进控制、材料加工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人文社科及软科学研究为主体的科研格局。在环境生态修复、污水生态处理、中国蚤蝇分类、先进材料及应用、自动化焊接装备、浆体输送装备、扮煤高效然烧装备、固体岌弃物综合治理、工业综合自动化、虚拟现实与仿真、数论与商用密码、电子政务与商务、社会保障管理、信用体系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资源规划、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形成特色和优势,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 摘要:本文对高校知识创新与沈阳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人类已迈入新世纪的门槛。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继“信息高速公路”之后,世界又将关注的焦点转向“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侧重于软件技术(突出创造力、创造性),因此它将教育、将人及其创新能力放在首位,重视学习、重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高校作为传播、发展、创新和物化知识的殿堂,作为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尖端科学探索、推广新技术、孵化新产业特别是知识型产业的基地,作为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摇篮,作为国家、民族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知识和人才辐射源,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贯穿了知识经济的每个环节,已成为知识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高等教育乃知识经济之“根”,没有现代高等教育,知识经济也就无从谈起。就此而言,高等教育孕育了知识经济,高等教育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而且是基础性、战略性的部分。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认为,在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的条件下,知识产业成为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作为传播知识、生产知识和开发知识的高等教育必将成为社会和知识产业的核心部分。
  • 摘要:本文对构建创新型城市的人才高地,推动沈阳振兴所做的工作进行了阐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积极构建城市自主创新体系。要以原始创新、继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核心,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为立足点,构建创新型城市的人才高地,推动沈阳振兴,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振兴沈阳精神的重要环节。加快创新型大学建设步伐,创新体制机制,使之成为沈阳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区高校的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合作研发,逐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融合互动。抓紧研究规划建设新的科研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使其成为培养储备高级人才、开展高层学术交流、孕育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基地和载体。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构建创新型城市的人才高地,推动沈阳振兴,这样才能在沈阳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中,实现“十一五”的三大目标,才能将沈阳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都市。
  • 摘要:本文对高等学校培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教育体系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21世纪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谁能够充分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占有优势并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谁就会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敏捷措施,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确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旅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创新教育在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已经列为21世纪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创新人才能力培养也在各高校纷纷采取新的改革政策。
  • 摘要:本文对新型制造业城市需要与设计业和信息业的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沈阳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历过“阵痛”。近年来,在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引进了许多外国先进制造技术,老工业基地又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但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发展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原则看,新型工业城市需要制造业与设计业的和谐发展。
  • 摘要:本文对铸造人才高地问题进行了探讨。铸造“人才高地”是指人才发展优先于经济发展,以高层次人才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政府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的高层次人才发展战略,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宏观调控的措施,从而体现以人为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 摘要: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本文探讨了创新教育的关键因素,指出教师是最终决定教育革新成败的因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新化的教育体系将无法实现。
  • 摘要:本文对高校在沈阳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必须正确发挥企业和高校的作用。企业必须成为创新主体,企业如果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沈阳将无法建设创新型城市。企业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那么曾经在创新方面“唱主角”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应该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呢?多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已积蓄了深厚的科技力量,不仅是科技人才的集散地,也是科技力量的“中心地带”。这种背景,决定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仍然是创新的重要源头。
  • 摘要:大学文化既承担着育人的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责,在利用先进文化的辐射和导向作用提升社会文化和所处城市的文化品味方面也责无旁贷。 本文从微观和微观上,阐述了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辐射和导向作用,提出,大学文化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化人”。大学文化应开放、多元化,发挥文化桥梁和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大学文化应着力发展新型、精品文化工程,以达到全面提高大学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创新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明确了把握高校学生工作规律,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工作改革的新途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旨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充分发掘大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成长要求的学生工作新路。
  • 摘要:本文对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模式进行了探讨。创新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知识教育”,显示思维本性,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把握创新的正确方向,探索适宜的教学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 摘要:本文对善用学术讲座,提高科技创新意识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共中央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中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是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先要从创新型教育抓起,大学处于教育体系的顶层,是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科研中心,高校处于科研体系的上游核心,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体和高新技术的主要源泉。学术讲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同时,对于活跃学术气氛,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摘要:本文阐述了开展企业专利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结合我省情况分析了企业专利战略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施企业的专利战略的途径。
  • 摘要: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以实现人与人和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意味着社会的生产模式、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产业布局和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以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来设置和建构,整个社会对自然环境都采取友好、亲近和和谐的理念和行为方式。 本文选取科技特别是绿色科技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支撑作用论述科技创新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对我国而言,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科技落后。科技水平落后,环境科技支撑不足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发展绿色科技,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基础。绿色科技进步会使环境成本降低,应是控制与治理污染的主要动力。我国应着重加强环境无害化技术、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技术。
  • 摘要:本文对沈阳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与民营经济发展不相适宜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和扶持,营造民营企业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的社会氛围,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为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摘要:本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不仅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从历史文化观的角度审视,东北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然而,又由于这种文化存在种种缺陷,造成东北经济上的落后。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新型工业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先导,以观念更新为动力,转变东北的观念文化,大力倡导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维、新理念,这也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
  • 摘要:本文对创东北环境友好社会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循环经济之路,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包括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公共信用。企业信用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和突破口。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最急迫的,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障碍较小的环节。 本文在研究沈阳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基础上,提出建立沈阳市企业信用体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成立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领导机构;尽快研究制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整合和完善各种信用信息资源,建设全市企业信用体系信息平台;扶持第三方信用评价和服务企业的发展;完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培养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 摘要: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许多省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虽然辽宁省的中小企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许多沿海开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指出了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辽宁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
  • 摘要:沈阳长期以来一直重化工业为主,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老路。新型工业化要求“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尽可能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大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面对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是进行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指出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其标志性的特征是遵循“3R”原则。分析了沈阳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如发展理念滞后、相关制度和政策体系尚未齐全、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动力不足。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和对策,如科学研究循环经济发展的层次性、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推进静脉产业的发展等。
  • 摘要:作为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重要保证的技术员工,近年来在本市乃至全国都出现了“短缺”现象,特别是大量技术工人“飞往”东南沿海企业落户,更为本市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档次提升雪上加霜。如何加快本市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搞好人才环境建设,无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本文针对本市装备制造业存在的技术员工培养和使用问题,从社会观念和制度层面来分析造成技术熟练工人短缺的制约因素,并通过技术员工的整体素质是企业产品质量保证的观点,论证“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论点,提出加强技术员工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本市装备制造业技术熟练员工的培养和使用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本市“创新型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保障。
  • 摘要:本文对大沈阳都市圈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问题进行了探讨。都市圈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构筑大沈阳都市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是沈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沈阳在世界资本重组的历史机遇中,正在积极构筑“大沈阳都市圈”,发展“都市圈经济”。以这种能够面向现代化和面向市场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都市圈经济”来全面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构筑大沈阳都市圈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打造大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进而牵动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大沈阳都市圈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将加快辽宁工业结构调整和提高辽宁的区域竞争力;将全面牵动辽宁经济的增长;将推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改善辽宁大型成套设备依靠进口的局面;将有利于辽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摘要:城市竞争力是城市产业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一个城市要在未来的竞争、发展、调整、提高中赢得优势,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界定了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涵义,明确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包含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及沈阳市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现状,提出了增强我市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迅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沈阳振兴应为重点。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的关键。 本文从振兴东北、沈阳先行的视角出发,论述了沈阳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作用,论述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寻找沈阳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分析沈阳民营经济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强调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是企业竞争取胜的特殊能力,提出了现代竞争完全是核心竞争能力的竞争,并对民营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创造、政府各职能部门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 摘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地域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且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性的必然选择,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文章对加快沈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构筑并做优民营经济板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建立县域经济社会评价新体系六大对策。
  •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的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又成为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 本文在关注、借鉴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最新进展、经验模式的同时,阐述了沈阳市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明确提出了沈阳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并针对沈阳市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状况,确定了沈阳市未来五年到十年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对战略实施模式与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风险规避进行了阐述。
  • 摘要:沈阳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先建成的最大的重工业基地,40余年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80年代伊始,沈阳老工业基地出现了衰退态势,发展逐步陷入困境。巨大困难之一是资金匮乏。而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融资困难一直是阻碍沈阳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原因,寻找更好的融资渠道成为沈阳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沈阳老工业企业中利用国际融资创新方式进行融资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而积极拓展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外资,显而易见的成为有关人员研究和卖践的重要课题。 本文探讨了国际融资创新对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三种适合沈阳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国际融资创新途径,即ADR方式、TSA方式和ILL方式。
  • 摘要:本文对完善企业清洁生产制度,创建环境友好城市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指出,清洁生产制度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布局,实现环境友好,跨越绿色壁垒,保证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沈阳市创建生态市的关键措施。提出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制度应是社会需求的回应,鉴于我市环境保护和管理的现状与创建生态市目标的距离,应在执行总量控制、“三同时”、排污许可证、污染申报和报告、现场检查和环境紧急污染事故处理预案制度的同时,通过强制实施执行产业环境政策、企业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制度、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及信息公开制度、推行高危企业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来促进清洁生产制度的实施,并采取在沈阳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开展清洁发展机制、提倡企业签订环境保护协议、鼓励化工企业加入全球“责任关怀”、积极利用环境服务业的非强制性措施来支撑清洁生产制度的实施。
  • 摘要:本文对沈阳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沈阳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然而自主品牌却寥寥无几。沈阳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的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面。具体包括:政府指导创品牌活动,为企业个性化的宣传创造条件;增加创品牌评价体系中的知识产权工作权重,建立领导干部职责范围内专利申请目标责任制;实现企业人员、生产设备及其管理与知识产权的有机结合,使其螺旋上升发展,并营造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实施自主品牌的“群式”运营;构建技术标准联盟,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运营。
  •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网络建设也步入了正轨。几年来,除中国会计网之外,许多省市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会计信息网络。 本文通过对我国已经建设的会计信息网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沈阳建立会计信息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我市建设会计信息网站的基本情况,即网站建设的可行性,并对会计信息网的基本模式进行了设计。
  •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按照开放银行业的承诺,对外资银行在经营业务和设立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会逐步取消,这必将促进银行业服务市场的飞速发展。但是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自然也会带来巨大风险,为了克服金融服务国际化的浪潮带来的弊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建立并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以最低的监管成本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在为外资银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秩序的同时,保证我国金融政策得以实施,并保持稳定的金融秩序。本文对我国外资银行现行监管立法及相关制度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和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摘要:在当代技术发展过程中,经常能碰到技术知识的整合问题。本文首先对技术中包含的知识进行分类,把技术中包含的知识划分为自然特性的知识、功能特性的知识、功能的和物理的本质之间关系的知识和过程的知识四种。基于此,提出技术中知识整合的几种方式。首先是不同类型的知识之间的整合,其二是不同体系的级别的知识之间的整合,其三是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的整合。文章提出了知识整合的评价标准为“有效性”即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最后分析了知识整合的意义,认为研究技术发展中的知识整合问题对于理解技术发展的复杂性、形成新的交叉学科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辽宁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近几年矿业资源逐渐萎缩,迫切面临着转型的重要问题。本文在阐述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转型的瓶颈,指出了观念落后、高新技术贡献度不大、资源综合利用不够、轻视人力资源开发、产业转移阻力大等问题。
  • 摘要: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尤为突出,由于特殊的历史状况,老工业基地的环境问题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原因。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逐步深入开展,环境法治也显得尤为迫切,但现行的环境法制建设存在诸多的弊端。环境部门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转变执法方式,改进行政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效能,保障大开发战略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是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探讨了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的成因的特殊性,并对当今的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结合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对老工业基地的环境法制建设进行了探讨。
  • 摘要:老工业基地沈阳作为东北的中心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中央直属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庞大,技术实力雄厚,具有先进的设备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如何将驻沈中直航空航天企业的科技创造力和潜力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如何参与国际城市竞争并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沈阳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在工业发达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取集聚的方式。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利用航空航天等驻沈中省直企业技术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构筑沈阳新产业集群、创造全新航空工业基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对工程项目的多阶段决策和分级自适应控制问题进行了阐述。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项目层次和关联因素很多,传统的简单决策和线性控制方式会带来熵增。应该坚持开放式的发散型思维,应用动态规划的原理,采用多阶段决策与分级自适应控制的技术方法。多阶段决策就是把总体最优化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分部最优化问题解决,是一种横向展开,按初始状态的最短决策距离,取得基于评价函数的最优决策值。根据决策的动态复杂性,实行递阶性的分级控制,是一种纵向展开,控制中要采取“分解”与“协调”的分级控制设计原则。自适应控制是工程主体适应环境交化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学习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二辨析一决策一修改的功能,更适合要求较高、管理较复杂的大型项目系统。
  • 摘要:本文对我国中小股东对中介组织惩处威胁可信度进行了博弈分析。在中介组织与上市公司的委把一代理关系中,上市公司是委托人,中介组织是代理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某一中介组织只是其达到某一目的手段之一;而对于某一具体中介组织而言,为上市公司提供低成本的服务是其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条件,此时道德风险问题凸现,随之而来的,激励和约束要求客观存在。中小股东的起诉威胁也是其中重要一环,但博弈分析表明:在我国,中小股东的起诉威胁是不可信的。通过修法、立法工作,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中介组织合法经营与非法经营的界限以及违规将受到的惩罚,建立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机制以增加其对中介组织起诉威胁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对完善法院调解制度问题进行了探讨。完善法院调解制度历来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现代西方国家“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兴起,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为世界学者所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这一制度的反思。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权利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通过调解审结案件,对于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法院调解制度理论与立法进行完善,将有力地推动各级人民法院进一步贯彻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严格执行“能调则调、该判则判,判调结合”的审判原则,认真研究完善法院调解工作,使人民法院的调解工作更加规范,调解效率进一步提高,审判工作更加公正,亦将人民法院调解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里程。
  •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对其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因为,东北经济振兴与否,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其高校能否培养出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目前,东北地区的很多高校虽经整合后在实力上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与高教事业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手段相对陈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高素质教师队伍匮乏等方面,这些因素无疑成为了严重阻碍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校发展的不利瓶颈。 本文结合老工业基地高校的实际情况,以信息化教育为手段,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素质与教师素质建设等多角度,论述了如何通过信息化教育突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二○○五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4221亿美元,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外贸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实行的低成本、低价格的出口竞争战略gI发了贸易摩擦频生、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等一系列后果,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剖析提出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培育竞争优势的建议并主要阐述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战略从价格竞争转向以品牌竞争为主的非价格竞争战略的必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分析了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了实现这种转变所应采取的措施。
  •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求“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是各国各地普遍作法,也是我市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围绕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针对WTO框架下沈阳市对农业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如支持农业的资金投入总量偏低;对农业支持方式不尽合理;技术壁垒和保障措施等新贸易障碍阻碍了我市某些优势农产品出口等,提出相关的建议,具体有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我市农业支持总量;调整农业支持方式,完善现有农业支持政策;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质量管理和出口企业的保护,努力扩大我市农产品出口等。
  • 摘要:本文对目前沈阳市如何在推进名牌战略中,加快与世界名牌接轨的步伐,创出更多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名牌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营造企业发展的地区环境优势,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政府建立适合名牌战略发展的机制和加强对名牌企业的引导和推动。建立城市信息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化,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扶持重点企业,发展企业名牌。提高名牌知名度,制定保护名牌的有效措施,通过“名牌战略”的问题研究为沈阳经济发展理论和方法实践提供支持和参考。
  • 摘要: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通常以群聚的形式发展,即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在中国,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了许多省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虽然辽宁省的中小企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许多沿海开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提出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及实现方式,指出中小企业从形成过程来看,可以分为“原生型”集群和“嵌入型”集群。通过分析辽宁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发现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滞后,远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分析了辽宁省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以及实现中小企业集群的多种方式,指出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辽宁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应采取“原生型”与“嵌入型”多元发展模式以及具体对策。
  • 摘要:本文对博弈视角下的剩余价值论及计量进行了研究。对经济学而言,马克思剩余价值的洞察力远远大于国外主流经济学新古典范式,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加强和完善剩余价值理论无论从其历史地位还是未来方向,都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经济合作,劳动的概念、对象、范围、形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剩余价值观必须创新才能全面合理解释现代经济问题。借鉴当代国外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的合理内核,协同各领域相关技术理论方法,本着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精神,提出一种思路,并力求给出合理的统计解释,为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计量基础。
  • 摘要:本文对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老工业基地问题进行了阐述。振兴老工业基地,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人才和智力的支撑。振兴老工业基地对我省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和挑战。这种挑战是全面的,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坚持以教育服务带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培养模式创新,进而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振兴教育双赢的新局面。只有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才能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中发挥其先导的作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服务。
  • 摘要:纵观世界各国,装备制造业的兴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都产生重大影响。辽宁传统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兴衰则影响着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从分析辽宁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改造的基本思路入手,指出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突出了传统制造产业的改造需要突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的屏障的重要性。而创业投资的固有特性及国外成熟经验显示这种投资方式恰好可以满足传统产业改造的创新要求。因此,根据辽宁省委省政府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的政策思路。本文结合辽宁经济现状提出了如何利用创业投资服务于传统装备制造业改造的建议。
  • 摘要:本文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就业结构,剥离金融不良资产入手,提出组建东北区域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符合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体系等一系列金融手段,建议通过加强金融服务和创新积极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通过分析论证,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固然离不开中央在政策上的支持,但要真正解决振兴东北的实质问题和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必须依靠不断深化自身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格局已经形成,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资金数量有限,办学任务繁重的问题。为了科学合理的使用现有资金,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健全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机制,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显得由为重要。 本文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学校内部的控制程序;完善学校内部的控制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加强高职院校的资产控制;加强高职院校的内部监督。学校的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具有直接且必然的联系。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诸多环节组成的。因此,通过对学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改善,建立健全学校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保证其得到有效的实施能够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根据学校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制定出科学、严密、有效、可操作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推动高职办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共识,且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沈阳市作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首批试点城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展顺利,并取得显著成绩。但要看到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有一些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 本文对沈阳市目前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①循环经济的适用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关注点不仅要在工业生产领域,还要放在流通领域,尤其是外贸政策的制定上要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②对于正在进行的生态园建设,政府的定位应该是执行者还是引导者;生态园是靠市场机制加以引导还是靠行政手段、大量财政支出来维系。③发展循环经济与现有技术、设备的改造、升级问题。④发展循环经济与公众的参与问题。
  • 摘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体现。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发达国家,其发展历程无一不是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其发展前提。装备制造业不仅是三大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保障,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实力、民生发展的基本保证,无论从全球国家发展历史的角度,还是从产业、行业发展史的角度都说明,装备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业之源。 本文以辽宁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思路。辽宁装备制造业主要存在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水平落后,缺少先进适销产品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在于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落后,一个解决的根本方法是采用国际经验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围绕如何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问题,从选择重点创新领域,确定合理的创新技术,以购建适宜的地区创新体系。
  • 摘要:本文对构建和谐沈阳,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重视历史人口学普及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指出,前不久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为了完成这一伟大的目标,站在新的起点上,要重视加强对广大人民进行历史人口学的普及教育,为完成这十一五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 摘要:集群经济又称为新产业区、新产业空间、柔性集聚体和产业集群。国内外对集群经济都有过相关的学术探讨,认为产业集群的主要识别标志是本地网络和植根性。 本文以国内外对集群经济的研究作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基于集群经济的小城镇特色产业。文章指出: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形成小城镇特色产业并使之健康发展,应具备优势、龙头、基地、环境、创新五个要素,五个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为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
  • 摘要:中国社会阶层中农民工生活在最底层,是特殊的弱势群体。因此他们的平等用工权、劳动报酬权、健康权、生活保障权、子女受教育权都应得到保障。保护农民工权益,使农民工走上富裕之路,是政府和农民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在覆盖城市居民同时也要为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提供应有的保障。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指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迫切性。最后提出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分类、分层、分阶段地组织实施,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国家、企业和农民工个人三结合的原则,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暂时还不能实现一元化的条件下,建立一个临时的或过渡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现实的,也是可行的。
  • 摘要:目前,虚假广告以各种表现形态通过媒体传播,范围极广且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阻碍了广告业的发展。虚假广告存在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宏观的因素,也有微观的因素;既有广告主体的原因,也有监管机关的原因;既有立法上的漏洞,也有执法中的不力。为控制虚假广告行为,规范广告经营活动,促进和保障广告业的健康发展,完善对虚假广告的立法规制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虚假广告立法规制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即虚假广告的法律界定不明确;虚假广告处罚措施比较笼统;处罚的力度不够;广告监管机关的法律责任不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为广告法的修改提供了参考。
  • 摘要: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阐述了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相关影响,并以沈阳市为例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得出沈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应包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大力提倡生态文明观念等方面。调控产业结构的目标应该是促进而不是抑制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消除或减轻产业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压力,协调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产业经济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当微观的环境污染治理效果越来越受到局限,特别是重污染城市受到的环境挑战日益严峻时,人们便把目光转向产业结构的调整上。通过加大宏观管理的力度,减轻乃至消除第三、第二产业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努力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产方式,走产业经济生态化的道路。
  • 摘要:本文对沈阳会展旅游市场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会展旅游是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和博览会、奖励旅游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具有客户消费高、停留时间较长、团队规模较大、盈利性好、行业互动性强等5个特点。会展旅游对于一个城市树立国内、国际形象,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会展旅游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市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沈阳市政府非常重视会展旅游市场的开发,开发会展旅游有着诸多优势,沈阳有发达的举办会展活动的基础条件,又具有良好的旅游吸引物。在会展旅游全球化的背景下,明确政府职能,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强对沈阳会展旅游市场的推广,树立沈阳品牌展会,全面拓宽会展功能,是实现沈阳会展业与都市旅游业互动发展的主要对策。
  • 摘要:众所周知,城市对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对全球化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世界经济的消长盛衰有着密切联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更直接地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现代城市的竞争将越来越体现在综合竞争力上,增强城市竞争力已势在必行,因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是增强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内在要求,是在全球化条件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战略性举措,同时它也是沈阳市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从分析目前沈阳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沈阳旅游业缺乏独特的城市旅游品牌和旅游资源没有形成强强整合等方面的不足及行业缺陷,并综合考虑了沈阳发展旅游业存在着优秀的文化史迹优势、园林景观优势、工业遗产资源优势及革命传统资源优势四大优势所在,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沈阳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 摘要:本文对可持续发展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进行了探讨。辽宁是我国最早建设和成长起来的工业基地,对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辽宁省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加速显露,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一方面由于能源过度开采,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资源面临枯竭,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工业陷入困境,城市产业竞争力下降,下岗工人增多,社会矛盾突出。辽宁省应抓住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发展替代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智力密集型方向调整。各市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统一。
  • 摘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振兴老工业基地既是东北等地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但一直以来东北经济增长乏力,其主要原因是工业的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工业的发展问题在于改革开放后,一方面本区域产业逐步丧失了在经济分工中原有的位置,而另一方面并没有形成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产业。 本文通过产业集群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优势研究及在辽宁建构航天航空产业集群条件的分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了建议。通过分析在建构辽宁航天航空产业集群中政府的作用、人才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集群建设提出了对策。
  • 摘要:本文从县域经济的内涵出发,通过总结沈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省内、全国的对比,分析了沈阳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收入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总体发展战略和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积极发展服务业,促进市场体系完善,构建开放经济体系,促进发展空间拓展,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深化改革,促进体制与机制创新。
  • 摘要:本文分析了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在于知识和知识的竞争力。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牢固树立企业知识管理观念、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适时组建企业动态知识联盟、积极变革企业管理模式、努力构建知识管理型企业文化,是利用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正在全方位地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在这个全面发展的时代,将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利用知识管理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
  • 摘要:本文对东北新兴工业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综合过程,它的着眼点和关键在于工业。党的十六大报告做了科学而精辟的概括:“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但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比如:三次产业结构趋同;工业部门内部结构趋同;地区工业部门相似;支柱产业雷同;三省之间分工协作淡化等等。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的趋同制约了三省经济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劣势也可以转化为规模经济优势。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发展大型工业化、规模经济为主,同时,还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重视发展服务业之路。
  • 摘要:本文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使得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行政型的人事管理,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国有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激励需求和环境需求;通过采用灵活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塑造新型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为员工建立自主、高效的工作环境;鼓励学习,使员工处于“终身学习”的状态,开展有效的培训,使企业与员工具有“双赢”的知识补充手段,建立知识交流制度,使企业员工在老师与学生的两个角色的转换中乐此不疲;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表现进行评价。
  • 摘要:本文对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营销战略进行了阐述。用现代营销思想,策划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科学制定营销组合战略,即在产品、定价、分销、促销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沈阳成功申办“世园会”,为建设生态型城市、探索一条工业与生态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有利契机。通过“世园会”的建设,改善老工业基地的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提高了市民的素质,增加了沈阳的国际知名度。“世园会”还会振奋民心,增强市民的荣誉感,从而促进沈阳的经济发展。
  • 摘要:在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背景下,构建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沈北大学城知识生产体系,可以大大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更多的知识资源及智力支持。沈北大学城是沈阳几所高校根据自身发展的要求,在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校园置换建设新校区,而形成的集聚效益的大学城。在历时几年的建设后,沈北大学城的外部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完善的大学城知识生产体系还未建立。 本文从营造共享知识的良好环境、构筑知识管理平台、设立知识创新机制、建设知识管理评估体系四方面着手,期望建立一个能生产知识的共享体系,使知识资源在沈北大学城内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并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
  • 摘要:本文对树立生态思维理念,建设环境友好性社会问题进行了阐述。生态思维是把自然界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思维模式。它具有有机整体论、价值性、整合性等特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生态思维方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用生态思维指导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用生态规律引导和规范技术工艺体系,改造并发展传统产业,是实现科技生态化、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实现生态经济产业,促进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使科学技术能更好地为人和自然的协同进化服务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思维的指导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将生产和生活强度规范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之一。
  • 摘要:本文依据会计专业人员的相关管理政策,以2003-2004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年检数据为参照,以会计人员基本信息库为基础,发现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我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持有者的学历结构,级别分布情况,总结了年检过程中发现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为指导我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基础。
  • 摘要:本文阐述了企业供应链战略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原则,综观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目前在许多产业领域我国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实力不够雄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运用企业的供应链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并且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脱颖而出,华晨金杯决定在SAP系统实施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以强有力的企业管理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从而提升股东价值的目标。使先进高效并且前瞻性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华晨金杯核心竞争力之一。
  •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GB/T19000-2000等相关标准对过程方法的要求,列出了沈重在贯彻执行过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应用过程方法、提高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设想和措施。
  • 摘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现工业化,是本世纪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结合东北工业的现状和特点,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物流”是现代经济衍生出的新名词,但她与宏观国民经济运行和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内在联系却早已有之。对处于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东北而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还将是影响经济快速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发展中暴露出的诸多困境,我国的物流企业和政府该如何作为?现代物流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兴产业,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水平提升,经过10-20年左右时问的培育。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物流业将成为支柱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现代物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 摘要:本文对以科技创新为理念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国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人口膨胀、能源危机、贫富悬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造福子孙后代。要解决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问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走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路子,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问题,以达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 摘要:本文对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传统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区域堡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是一块检验社会主义国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有效结合的“试金石”,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保证。环境问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成长过程中历史形成的,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中,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当前,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引导下,需在提高环境保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针对老工业基地现存的诸多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的振兴。
  • 摘要:本文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其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人的主体性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这一要求具体表现为应以满足和提升人的主体性需要作为创新教育的直接目的,而不是社会发展的工具和途径。创新教育应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作为社会的工具来塑造。教育对理想人的设计,既要以人的发展所属社会的需要为依据,又要从人的价值追求的视角出发,因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应以提升人的主体性为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发展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才。具体通过强化教育实践性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德育教育等手段实现。
  • 摘要:本文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要建立和谐社会,政府工作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入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摘要:本文对信息化建设中的农民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收入占整个国民经济收入的45%左右,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农产品又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繁衍的物质保证。大力发展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使之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是农业信息化的方向。农村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关键性的举措,“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向他们提供致富的农业技术信息与产销信息,帮助他们完成从落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改造,农业与农村问题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若要加快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在农业领域大量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理念,其中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就是问题之一。
  • 摘要:技术引进创新与技术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种主要模式。目前,诸多学者基本得出东北及沈阳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必须采用“以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原始创新为辅”的创新模式的结论。 本文从分析现有文献入手,对技术的引进创新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先后分析了引进创新在规避风险、提高研发投入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并针对技术的引进创新对沈阳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重点论述,在第三部分中笔者结合沈阳装备制造业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以技术的引进创新促沈阳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具体思路,分析了重点引进和重点创新的领域,强调了要克服短期的模仿效应,实现长期的引进创新,对沈阳装备制造业在引进创新基础上开展集成创新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 摘要: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新的一号文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国策,从国外例如韩国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具体的办法,新农村要国家大力投入,是对农业的反脯,韩国政府颁布了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大量财政资源倾斜农村,这其实是在工业及经济大力发展后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充分尊重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经验。韩国的对农村支持也是综合性,既包括公共经济方面,也包括社会方面,包括有通自来水,通电,通公路,政府支持对农民的培训,在住房方面也是要求新的标准。建设新农村应重点加大五方面的扶持力度: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
  • 摘要:沈阳被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数字化沈阳建设已经开始起步。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全面推进,沈阳将通过重点建设“两大平台、十项工程、十二个业务系统”完成构筑沈阳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沈阳信息化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信息化人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我们忽视。随着沈阳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对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结合我国信息化人才的现状特点和沈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沈阳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从人们对信息化人才的认识意识,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人才培养教育等角度,阐述了如何能更好地加强沈阳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应用,以促进沈阳信息化城市的建设进程。
  • 摘要:本文对准时制生产方式在中国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准时制生产方式的产生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生产管理思想的革新,众多国家研究并仿效这种全新的先进生产方式。正是看到了准时制生产方式对市场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尝试这种生产方式,并在一些企业内初见成效。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在实现准时制生产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研究准时制生产方式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建没生态城市是我市“十一五”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搞好生态城市建没,某市编制了《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该规划包括1个总体规划和7个子规划,并决定自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起,启动全市生态城市的创建工作,到“十一五”末期,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城市的标准。本文对建设生态城市的指导思想、目标、工作任务与重点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对提高卷烟行业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探讨。世界烟草大变革,促进了中国烟草事业,不断扩张的品牌,已经受制于国际烟草大趋势下显而易见的品牌竞争中发展这个主题,我们必须理智思考卷烟生产,实现大品牌是摆在中国烟草面前的首要任务,如何实现中式卷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需要认真思考研究。根据中国卷烟市场与国际接轨不可抗拒的新形势,实现大品牌的战略已毫无置疑,这是关系到中国烟草未来与发展的大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慎视自己并从现实出发,调整品牌结构,站在战略高度采取必要手段,规划实现自主创新的名牌之路,全力投入打造中式卷烟名牌。
  • 摘要:中心城市是区域创新的动力和核心,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如何拓展中心城市功能是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最关键因素。沈阳作为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生产功能:即商品生产(主要是工业品、特别是装备制造产品生产)的功能;具有创新功能:即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观念创新等功能;具有服务功能:这里指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本市人民提供的更好的服务,也指沈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周边城市提供各种服务,从而强化极化效应,增强扩散;具有协调管理功能,印在经济区域内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促进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功能。十一五期间,要调整生产功能,提高创新功能,增强服务功能;加强总部经济建设,增强管理功能;调整空间布局,创造功能拓展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济辐射载体,全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摘要:在沈阳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计划在5年时间内将沈阳发展成为东北区域性物流港城市。这对沈阳邮政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沈阳邮政具有百年的发展历史,拥有完善的信息流、运输流、资金流。“三流一体”的优势地位为发展邮政物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面对传统邮政业务的下滑,沈阳邮政作为一个区域中心邮局,应适应形势审时度势,充分发挥自身特有优势,并利用辽宁现有的物流基础,发展邮政物流。沈阳邮政百年历史在消费者心中树立的百年品牌优势为其赢得了信任感是其他企业无法竞争的,这份无形资产有利于沈阳邮政发展物流产业。 本文通过对沈阳邮政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分析,得出沈阳邮政发展物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发展物流的策略,希望对沈阳邮政的发展有所帮助。
  • 摘要:本文在阐述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竞技体育保险、学校体育保险和群众体育保险三位一体的保险体系的类别、特点及其重要意义,提出了我国体育保险体系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体育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摘要: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水越来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单纯依靠“开源”己经无法满足对城市水的需求,节约用水的强化管理也难以继续有效发挥作用,城市节水管理必须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循环经济的科学管理模式,应该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尽可能增加城市可供水量,降低水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加强水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文对提高对循环经济的城市节水模式的认识,循环经济的节水管理要遵循城市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城市节水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 摘要:本文对设计与制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设计决定制造,制造约束设计,设计的要求是制造要保证的对象。设计与制造又是对立的统一性,是整个产品开发过程的两个方面。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通过设计来避免制造的问题,通过制造来保证设计的要求。指出沈阳应该成为产品设计人员发挥才能的主战场,建设新型工业城市需要沈阳的高等学校针对沈阳的工业格局和所需要的设计类人才规格,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调整、一改革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使设计类专业人才为加强沈阳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的研发做贡献。使沈阳成为设计类专业人才施展才能的“设计产业”基地。论述了新型工业城市需要制造业的信息化,信息化可以提高沈阳地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制造业信息化应该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并与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发展相结合。
  • 摘要:本文对构建高新园区创新网络形成自主创新文化氛围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国走自主创新型发展道路,高新技术园区要走在前面。高新技术园区就是一种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在一定的地域内相对集中,以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和开拓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促进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中国要走自主创新型发展道路,高新技术园区要充分发挥带动创新创业的作用。当前高新园区的发展面临挑战,迎接挑战,建设创新文化,形成自主创新文化氛围,发挥创新主体的协同作用,多元创新主体的合力作用,共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创新网络体系,使高新园区成为有内在联系和较强根植性的产业集群,这样才能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落实国家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 摘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业立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改变我市城区和郊区非均衡发展的格局,加快郊区经济发展是沈阳市委、市政府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之后采取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是调整沈阳经济区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大举措,是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必将对沈阳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郊区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对沈阳市东陵、于洪、苏家屯、新城子等四个郊区工业板块调研基础上,就沈阳郊区如何抓住全市产业发展重心向郊区转移的历史机遇,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体现实力的新型工业体系,明确了郊区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同时提出了沈阳市郊区工业发展的战略与实施对策。
  • 摘要:房地产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主成分的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预测模型并且对中国房地产的价格趋势进行了预测,阐述了中国房地产价格与政府政策的关系。分析并确定了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利用主成分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成分进行了验证,构建了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总体模型。研究表明:(1)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的价格水平是不合理的;(2)目前,投机因素是决定价格水平的主要因素,政府政策因素虽然也发挥了作用,但无法与投机因素相比,还不到投机因素的影响程度的一半;(3)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价格将会保持增长趋势。
  • 摘要:辽宁省是海洋大省。早在1986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建设“海上辽宁”的战略构想,旨在通过充分利用辽宁省海洋资源优势,培育海洋支柱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领域。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与劣势,希望能够成为决策者的战略参考。
  • 摘要:本文顺应我国目前发展与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趋势,提出了专门建立面向农民工的过渡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并从这一制度构建的公平性、过渡性、可持续性等方面给予论证。该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统一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 摘要:本文对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知识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知识经济对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它们在管理职能、组织结构、领导方式、企业文化和激励方式方面实施创新。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国有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构建与实施。因此,国有企业主要应该从知识管理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企业知识库存和知识成熟度以及知识管理的战术策略三个角度去探索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路径。
  •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和理性的工具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又给人类的主体地位和精神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造成人性的扭曲和人的片面化发展。因此,摆正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解决技术异化问题成为人类发展的又一重大课题。振兴东北的历史使命更是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只有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大的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才能使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本文提出了“关注技术美学,促进老工业基地和谐发展”的意见,并认为如何具体实现技术美,是振兴沈阳经济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 摘要:工业是辽宁省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命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仅是辽宁省工业化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老工业基地多年来所积累的身层次矛盾与问题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因此,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如何把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文在对辽宁省当前形势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为辽宁省如何走出一条符合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对科学技术和信息化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 摘要:本文对大连服装节与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进行了探讨。大连已经成功的举办了17界国际服装节了,服装节的成功举办使大连的国内和国际知名度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其价值更在于它带动了大连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连服装业的极大进步,而大连服装业的发展在促进整个大连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大连整个经济的进步,大连的发展也必然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有所作为。而服装街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大连服装艺术类职业教育的鼎立支持,大力发展大连服装艺术类职业教育,使大连服装节更上一层楼,壮大大连的经济实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本文对发展社会工程哲学,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推动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活动方式,社会工程活动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要求人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进程,站在工程哲学的高度,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来提高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振兴区域经济的各项工作,因此,大力发展社会工程哲学,能够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融入到当代区域社会发展之中,形成其独特的现代人本主义的区域协调发展观,从而能够使人们从上层建筑的层面,把握对外开放的水平,优化经济的结构,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进而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社会工程哲学的精神提升作用,可以有效地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开拓出一条独特的振兴之路。
  • 摘要:节俭与奢侈似乎是个伦理学的问题,但人的伦理观念离不开其生存的经济基础。消费是一种个性化极强的个人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要受到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文化背景、个人偏好、公众舆论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消费支出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传统观点认为,节俭是生活的美德,否则就是个人的奢侈,是一种恶。节俭与奢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个人消费行为,前者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养成,后者既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会引发社会的腐败、堕落等等。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以有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