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汉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专利文献55130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相关文献由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雄丞、孙肇斌、张忠森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130篇
占比:99.69%
总计:5530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研究学者
- 吴雄丞
- 孙肇斌
- 张忠森
- 李丽
- 王元祥
- 蔡伟潭
- 陈继民
- 丁海昌
- 严华银
-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
- 于庆
- 于琴
- 任平
- 何士凤
- 何登保
- 余映潮
- 倪佳琪
- 倪佳琪12
- 傅书华
- 冯育林
- 刘克勤
- 刘宗武
- 刘志荣
- 刘思明
- 刘承贵
- 刘洪峰
- 刘盛嶷
- 刘相东
- 刘绪洲1
- 刘蕴璇
- 占淑红
- 史建筑
- 叶德义
- 叶德涛
- 叶章维
- 吕顺泽
- 吴慧颖
- 吴民虎
- 吴海风
- 周康平
- 唐国华
- 唐惠忠
- 夏燕
- 夏祖瑞
- 夏雪
- 姚玉环
- 姜春华
- 孙永兰
- 孙爱芳
- 孙耕民
-
-
杨九俊
-
-
摘要: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总结评价马克思伟大一生的同时,完成了对其“巍巍乎高山”般的形象塑造。作者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对马克思进行了高度精辟的人生概括。但提出中心论点与展开具体论述时,这两个方面顺序则是相反的,因为以达尔文等做类比,再去说马克思革命实践的贡献,更见其人生高度。文章的语言情真意切,对于形象塑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
陈国妹
-
-
摘要: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地上发表的讲话,他代表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与世长辞致以诚挚的哀悼,对马克思为无产阶级事业发展付出的努力及做出的贡献予以了高度评价和大力称颂。作为英译中的典范著作,这篇文章经过文字的反复推敲最终定稿并被选入教材。借用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翻译信、达、雅三原则的表述,与文章中的真、实、美进行巧妙结合,对文章重新进行解读,从而进一步丰富、充实教学实践。
-
-
-
张倩;
孙永兰
-
-
摘要:
演讲稿写作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写作的“常驻嘉宾”。演讲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结构和内容。在实际的演讲稿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在演讲稿写作方面有正确的认识,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演讲稿写作的结构缺乏逻辑性。第二,演讲稿写作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本文将结合统编本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第10课中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以演讲稿写作的结构逻辑性和内容针对性为出发点,以逻辑、语言、手法为抓手,为高中语文演讲稿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
-
何士凤;
潘宁
-
-
摘要:
马克思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历史人物,从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来看,当今世界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即人类仍然身处由马克思打开的历史时空中。早在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用英文发表对马克思逝世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指明了马克思“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为后人惋惜。
-
-
李兵
-
-
摘要:
一、从恩格斯对马克思生平业绩的评价看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对马克思生平业绩的评价,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和他们共同创立的学说,特别是把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马克思是一位科学家。在马克思的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为对马克思的“盖棺定论”。
-
-
叶德义
-
-
摘要:
[专题解释]联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会理解演讲词所表达的观点和所使用的方法,领会革命导师的“使命与抱负”。【预习任务】1.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学生会文艺部准备排演话剧《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再现《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这一场景。
-
-
-
周康平
-
-
摘要:
[专题解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为特殊的演讲稿,通过精读该文,联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探究优秀演讲稿中的情感处置,从而使学生把握优秀演讲稿中情感处理的方式和作用。
-
-
詹鑫
-
-
摘要:
[专题解释]精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篇演讲稿,紧扣长句赏析,品悟其丰富的内涵、严密的逻辑和深沉的情感。【预习任务】1.请找出下面两个句子的主干。(1)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