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企业
国营企业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5482篇;相关期刊1188种,包括经济研究参考、中国集体经济、财政研究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2015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法治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国营企业的相关文献由351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云卿、杨敏、沙南安等。
国营企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482篇
占比:81.08%
总计:19094篇
国营企业
-研究学者
- 陈云卿
- 杨敏
- 沙南安
- 徐日清
- 刘诗白
- 周叔莲
- 张秀君
- 林汉川
- 邓子基
- 郑士贵
- 郭振英
- 刘刚
- 朱剑农
- 熊映梧
- 等
- 葛惟熹
- 蒋学模
- 元毓盛
- 刘溶沧
- 吴翠兰
- 周炜
- 彭广荣
- 本刊编辑部
- 李军
- 李建昌
- 汤国钧
- 王诚尧
- 王金存
- 胡中流
- 茅于轼
- 谢京师
- 邹东涛
- 马国贤
- 黄菊波
- 严闻广
- 何伟
- 佳木
- 吕东
- 吴旭东
- 吴晓波
- 周振华
- 尹保云
- 廖丹清
- 张五常
- 张长荣
- 杨崇春
- 林兆木
- 林浩
- 汪慕恒
- 王东京
-
-
刘毅
-
-
摘要:
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探索肇始于中央苏区。企业工作人员、资产和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国营企业外部监督的基本面向。国家政权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同构架起了中央苏区国营企业外部监督体系,其中国家政权监督的形成机理可以在"外部监督目标—国家权力结构"的分析框架下进行理解。工农民主专政的国体、权力社会化的历史趋势以及政府监督的有限性,则为社会监督作为补足性力量介入国营企业监督格局提供了解释。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中共领导下的国营企业外部监督实践孕育了颇具苏区特色的监督风格,其中所蕴含的若干理念、原则和经验,对于推动构建现代国有企业外部监督体系和推进监督能力现代化仍有其启发意义。
-
-
胡雪宁
-
-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推动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可以看见成功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在税收以及市场经济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国营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此外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并对现有的生产技术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在民营企业之中,家族企业是其微观载体。
-
-
方迪;
杨德喜;
魏舜尧
-
-
摘要:
由于我国对于产品逐渐对外开放,我国的国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增强,对于国营企业而言,怎样能够获取更多的客户并维持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营企业特点和产品的基础上,探讨了国营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市场客户关系管理,希望可以让国营企业进行参考。
-
-
王影
-
-
摘要:
采购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备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对化工原料的采购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提升化工企业的运行效率,实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目标,本文主要对石油化工企业的采购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提出有关的管理措施,降低办公物资的采购成本,对采购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计划的目标。
-
-
周圣君
-
-
摘要:
1984年-2016年,侯为贵带领着中兴通讯从艰难创业,到股权改革,再到顺利度过寒冬,时而高歌猛进,时而弯道超车,时而摸索前行,虽命运多舛,却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1981年,一位姓侯的国营企业科长,不远万里来到美国,进行商业考察。初来乍到,面对这个陌生的国家,侯科长感到既兴奋又好奇。但是很快兴奋与好奇便被巨大的心灵震撼所取代。这种震撼来自于他看到的先进生产力,以及中美之间如鸿沟般的生活水平差距。
-
-
荆蕙兰;
苗庆科
-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国营企业中一些人存在着"重生产轻劳动保护"的思想观念,面临着劳动保护机构与安全设备缺乏、劳动保护规章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对此,党和政府在东北地区国营企业中开展了一系列劳动保护工作:建立劳动保护专门机构、制定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开展劳动安全宣传教育、改善安全设备与劳动环境等.这不仅保障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增强了工人阶级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认同,还为全国劳动保护工作提供了东北经验,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
-
-
-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营企业进行改革,职工迎来下岗潮。同时期出版的《中国工人》,在延续1993年复刊以来的内容风格基础上,明显增加了服务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经商创业的内容,尤其是增加了“再就业话题”和“工人法苑”等栏目。比如1999年出版的第7期《中国工人》的“再就业话题”栏目中,刊登了《再就业不要“跟风跑”》《下岗职工经商要诀》《选择下岗:摒弃传统择业观》等文章,劝导下岗职工理性谋划出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工人》始终默默陪伴着、服务着广大职工。
-
-
许保利
-
-
摘要:
国有企业任何国家都存在,不同的是,其在一国经济中的产出比重不同、地位和作用不同、制度安排不同。本文所述的国有企业,特指中国的国有企业,又分为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本文研究的是中央企业治理问题。企业国有资产与中央企业1978年10月,中国启动对计划体制下的国营企业进行的市场化改革,让国有企业由指令性计划执行者转变为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市场主体,改革旨在寻求让国营企业实现这一转变的制度安排。
-
-
毛泽东;
项英;
张国焘
-
-
摘要:
为了严格惩治贪污及浪费行为,特规定惩罚办法如下。(一)凡苏维埃机关,国营企业及公共团体的工作人员利用自己地位贪污公款以图私利者,依下列各项办理之:(甲)贪污公款在五百元以上者,处以死刑.
-
-
卢征良;
朱荫贵
-
-
摘要:
抗战时期大后方许多省份涌现了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模式——省营企业公司,其资金总量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额,为开发省地方经济、加强不同省区物质调节、统一经营省内企业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省营企业公司与完全的国营企业在财政基础、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经营范围及发展结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其发展初期,它是作为和中央政府的对立面而出现;在抗战时期特殊环境下,中央政府需要发展地方经济以促进抗战,所以愿意花费大批资金发展省营企业,省营企业也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在抗战胜利以后,中央政府不愿看到地方政府经济势力坐大,因此对省营企业的投资日渐减少,直至完全断绝,这直接导致了省营企业急剧衰落的结局,最后几乎所有的省营企业都因为资金困难而日趋破产.
-
-
郭海兵
- 《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要努力强化国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想以及模式,促进国营企业实现良好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够为国营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能够使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促进国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并就新时期国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的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
-
吕春红
- 《2012河南省有色金属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任何企业都存在问题员工,他们往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常见五类问题员工的分析,指出了问题员工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如何管理这些问题员工,对于国营企业基层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对待所谓的问题员工,使之成为管理者钟爱的"高效员工"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
-
徐俊强
- 《2005年电力信息化高级论坛—ERP、现代网络技术及信息安全》
| 2005年
-
摘要:
许多国营企业在引进ERP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不可避免会碰到国企特有的流程与其相冲突的问题.原则上应努力靠拢标准流程.但限于国企特有制度,只能对原来的流程略作修改,才能更好地得到应用.以上海外高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领料流程为例,讨论了如何改变流程及其实现技术.
-
-
李忠夏
- 《2015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法治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宪法变迁是一种以"事物之本质"(Natur der Sache)为取向的宪法解释的分析框架,对宪法文本的解释不能仅从静止、不变的角度进行,而应从动态角度结合现实的变动加以诠释.国内对宪法变迁的研究通常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国企的改制与国家治理思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历史的视野中把握究竟何谓“最佳”的国企改革方案以及不断闪现的宪法问题,对“最佳”的连释不能以某种假定的理想条件为前提,而是需针对不同阶段的现实。我国的国企改制措施就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一个在今天看来看似糟糕的方案置于当时或许是最佳的,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国企方案都是理性的,国企改制就是在理性与试错中不断前行,要判断什么“最优”并找到国企改制中的宪法问题,就需要进入到国企改制的历史叙事中,进入到历史流动的过程中,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范式转变加以界定。
-
-
李忠夏
- 《2015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法治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宪法变迁是一种以"事物之本质"(Natur der Sache)为取向的宪法解释的分析框架,对宪法文本的解释不能仅从静止、不变的角度进行,而应从动态角度结合现实的变动加以诠释.国内对宪法变迁的研究通常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国企的改制与国家治理思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历史的视野中把握究竟何谓“最佳”的国企改革方案以及不断闪现的宪法问题,对“最佳”的连释不能以某种假定的理想条件为前提,而是需针对不同阶段的现实。我国的国企改制措施就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一个在今天看来看似糟糕的方案置于当时或许是最佳的,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国企方案都是理性的,国企改制就是在理性与试错中不断前行,要判断什么“最优”并找到国企改制中的宪法问题,就需要进入到国企改制的历史叙事中,进入到历史流动的过程中,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范式转变加以界定。
-
-
李忠夏
- 《2015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法治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宪法变迁是一种以"事物之本质"(Natur der Sache)为取向的宪法解释的分析框架,对宪法文本的解释不能仅从静止、不变的角度进行,而应从动态角度结合现实的变动加以诠释.国内对宪法变迁的研究通常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国企的改制与国家治理思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历史的视野中把握究竟何谓“最佳”的国企改革方案以及不断闪现的宪法问题,对“最佳”的连释不能以某种假定的理想条件为前提,而是需针对不同阶段的现实。我国的国企改制措施就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一个在今天看来看似糟糕的方案置于当时或许是最佳的,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国企方案都是理性的,国企改制就是在理性与试错中不断前行,要判断什么“最优”并找到国企改制中的宪法问题,就需要进入到国企改制的历史叙事中,进入到历史流动的过程中,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范式转变加以界定。
-
-
李忠夏
- 《2015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法治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宪法变迁是一种以"事物之本质"(Natur der Sache)为取向的宪法解释的分析框架,对宪法文本的解释不能仅从静止、不变的角度进行,而应从动态角度结合现实的变动加以诠释.国内对宪法变迁的研究通常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国企的改制与国家治理思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历史的视野中把握究竟何谓“最佳”的国企改革方案以及不断闪现的宪法问题,对“最佳”的连释不能以某种假定的理想条件为前提,而是需针对不同阶段的现实。我国的国企改制措施就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一个在今天看来看似糟糕的方案置于当时或许是最佳的,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国企方案都是理性的,国企改制就是在理性与试错中不断前行,要判断什么“最优”并找到国企改制中的宪法问题,就需要进入到国企改制的历史叙事中,进入到历史流动的过程中,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范式转变加以界定。
-
-
樊光伟
- 《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本论文就是国企热处理厂通过建立合理高效的生产运作管理流程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使生产运作管理更加系统化、程序化、具体化,从而使生产任务能够更加高质、高效地完成,为企业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总之,在中航工业运营管理体系(AOS)的管理规范下,国企热处理厂通过建立科学、适宜的流程管理体系,在使管理人员从烦琐的事务当中解放出来的同时,直接生产、辅助生产、服务生产的员工们在具体工作的执行过程中更加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做的工作应该达到的标准。流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并成功运营,使国企热处理厂的生产管理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运作中,员工们的生产过程更加安全,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带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
樊光伟
- 《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本论文就是国企热处理厂通过建立合理高效的生产运作管理流程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使生产运作管理更加系统化、程序化、具体化,从而使生产任务能够更加高质、高效地完成,为企业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总之,在中航工业运营管理体系(AOS)的管理规范下,国企热处理厂通过建立科学、适宜的流程管理体系,在使管理人员从烦琐的事务当中解放出来的同时,直接生产、辅助生产、服务生产的员工们在具体工作的执行过程中更加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做的工作应该达到的标准。流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并成功运营,使国企热处理厂的生产管理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运作中,员工们的生产过程更加安全,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带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
樊光伟
- 《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本论文就是国企热处理厂通过建立合理高效的生产运作管理流程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使生产运作管理更加系统化、程序化、具体化,从而使生产任务能够更加高质、高效地完成,为企业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总之,在中航工业运营管理体系(AOS)的管理规范下,国企热处理厂通过建立科学、适宜的流程管理体系,在使管理人员从烦琐的事务当中解放出来的同时,直接生产、辅助生产、服务生产的员工们在具体工作的执行过程中更加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做的工作应该达到的标准。流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并成功运营,使国企热处理厂的生产管理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运作中,员工们的生产过程更加安全,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带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
-
- 熊国云
- 公开公告日期:1998-06-17
-
摘要:
本发明是中国营养食谱应用方便面中生产食谱方便面,属公共营养、面条工艺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方便面高热量含量、营养不平衡的问题。本发明是利用面粉的工艺特性,根据中国国情,灵活配比营养食谱。采用现有的方便面生产设备生产能全面达到人们每日营养供给量的食谱方便面,按类型按量食用食谱方便面能防止营养失调。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