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孕期
围孕期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842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妇产科药学大会等;围孕期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屈鹏飞、胡季芳、颜虹等。
围孕期
-研究学者
- 屈鹏飞
- 胡季芳
- 颜虹
- 鲁衍强
- 党少农
- 张静
- 王定美
- 凌子羽
- 叶汉风
- 尚丽
- 张若
- 易丹
- 李侠
- 李成福
- 李晶
- 李智文
- 李英
- 杜玉娇
- 杨力仁
- 杨宝英
- 杨文方
- 杨森焙
- 林元
- 漆翠芳
- 潘书英
- 王建敏
- 王珊珊
- 王瑞奇
- 王红丽
- 胡劼
- 苏海砾
- 袁彦玲
- 裴丽君
- 谢桂兰
- 谢胜男
- 辛娟
- 郑晓瑛
- 陈晓媛
- 韩朝宏
- 黄丽燕
- 黄国英
- Mei Chun Chung
- 丁旭锋
- 严卫丽
- 乌兰托娅
- 代春梅
- 代正燕
- 何晓燕
- 余云志
- 余燕云
-
-
李燕飞;
潘丽春;
黎阳春
-
-
摘要: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女性妊娠期特有的、受孕育影响而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发生并诊断于妊娠中期。GDM属高危妊娠,可能导致自然流产、巨大儿、先天畸形、先兆子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等风险,远期使母亲和子代成年后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升高^([1,2])。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均会影响孕期孕妇糖代谢异常,如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膳食结构及运动习惯等。
-
-
邓芳;
高修安;
许丽绵;
李俊波
-
-
摘要: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高龄女性占生育人群的比例上升,现从现代医学及中医学两方面了解高龄女性的生殖功能状况。根据高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逐渐下降、卵泡逐渐耗竭的生理特点,故采用“补肾调周”法及调补冲脉来调理月经周期;同时,高龄女性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时要注意子宫内膜的调理,孕后也要积极补肾安胎。总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做好高龄女性围孕期的管理,选择个体化的助孕方式是目前妇科医生共同探索的方向。
-
-
曹春红;
杨艳;
马慧芳
-
-
摘要:
目的调查围孕期女性叶酸增补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并分析KAP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中牟县妇幼保健院215例围孕期女性的一般资料及叶酸增补KAP情况,调查其叶酸增补KAP现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KAP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215例围孕期女性叶酸增补KAP评分为(80.39±4.31)分;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孕次、不同居住地、是否婚检、是否有流产史、是否接受过备孕相关健康教育的围孕期女性叶酸增补KAP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孕次、居住地、是否婚检、是否有流产史、是否接受过备孕相关健康教育为围孕期女性叶酸增补KAP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围孕期女性叶酸增补KAP水平为中上等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医护人员可依据KAP的影响因素提供相关教育,有助于围孕期女性安全妊娠。
-
-
杨婷;
李亚辉;
黄琳
-
-
摘要:
目的探讨围孕期母亲空气污染暴露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对南宁市某三甲医院建档的孕妇进行3年的随访调查,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孕妇一般资料。收集受试者孕前期(孕前12周)及孕早期(末期月经至孕12周)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PM_(2.5)、PM_(10)、SO_(2)、NO_(2)及CO浓度监测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围孕期空气污染暴露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的1326例孕妇均顺利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共42例(3.17%)。南宁市冬季环境空气AQI指数、PM_(2.5)、PM_(10)、SO_(2)、NO_(2)及CO水平均高于其他季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期及孕早期AQI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为危险性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619(1.114~2.355)、1.531(1.087~2.158)、1.603(1.151~2.233)、1.519(1.121~2.058)和1.478(1.045~2.092)。结论母亲孕前期及孕早期空气污染暴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患病风险有关联。
-
-
余云志;
杜梅;
朱金惠;
胡季芳;
鲁衍强;
段桂芬;
杨姝淼;
黄静;
刘群玲
-
-
摘要:
目的了解大理白族自治州围孕期女性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临床指导意义。[HTH]方法[HTSS]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5月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妇幼保健院进行围孕期保健的健康女性750例,将所有受检者按照年龄不同分为≤24岁组115例,25~29岁组304例,30~34岁组256例,≥35岁组75例,按照孕期不同分为早孕期组(0~13+6周)213例,中孕期组(14~27+6周)218例,晚孕期组(28周以后)290例以及产后组29例。使用胱硫醚循环酶速率法检测血清中Hcy水平,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口腔黏膜脱落细胞中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HTH]结果[HTSS]≤24岁组、25~29岁组、30~34岁组、≥35岁组血清中Hc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57,P<0.05)。早孕期组、中孕期组、晚孕期组、产后组血清中Hc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6.21,P<0.05)。受检者CC、CT、TT基因型血清中Hc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04,P<0.05)。[HTH]结论[HTSS]围孕期女性血清中Hcy水平与年龄、孕周以及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显著相关。高龄和MTHFR基因C677T位点中TT基因型围孕期女性血清中Hcy水平的监测,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
钟新娥
-
-
摘要:
目的:探究围孕期营养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出生缺陷患儿5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营养体检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中肢体畸形最多,其次为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水肿,染色体疾病少见.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水肿者已死胎或引产.各疾病发生原因以孕产妇维生素、叶酸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最为明显.对照组健康儿童的生理状态、社会状态、整体状态等评分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孕期营养水平与出生缺陷密切关联,所以加强围产期营养知识保健及孕期营养、叶酸的补充,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优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
索朗嘎吉
-
-
摘要:
目的:研究提高妇女孕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产保健服务质量的策略.方法:选取社区内有生育意向的育龄妇女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接受孕期社区围产保健服务;对照组未接受孕期社区围产保健服务.比较两组孕妇产后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疾病例数、阴道分娩例数、剖宫产例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糖尿病例数、产褥期感染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孕期社区围产保健服务能够有效地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降低母婴并发症.
-
-
王正仙
-
-
摘要:
目的:对围孕期叶酸摄入与早产不同亚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临床选取以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建卡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2016例孕妇作为研究主体,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围孕期叶酸摄入与早产不同亚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按早产亚型分组,孕前及孕期服用叶酸的时间大于3个月者不伴胎膜早破自发性早产发生率降低16.8%(OR=0.92,95%CI:0.68~1.02).结论:围孕期补充叶酸对早产亚型具有协同保护作用,效果因不同早产亚型而异.
-
-
吴俣;
袁彦玲;
孔彩;
马秋月;
景文展;
叶汉风;
刘珏;
刘民
-
-
摘要:
背景 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是预防神经管缺陷的有效干预措施之一,并且预防效果受到叶酸服用量和服用时间的影响.2019年我国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目的 了解我国云南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增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叶酸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云南省16个市(自治州)2018年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妇女数据,对完成了孕早期随访且叶酸服用状况完整的33173例育龄妇女的叶酸服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云南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为93.81%〔95%CI(93.55%,94.07%)〕,叶酸规范服用率为47.16%〔95%CI(46.62%,47.70%)〕.不同市(自治州)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和叶酸规范服用率差异较大,多数市(自治州)的叶酸服用率在85%以上,但叶酸规范服用率相对较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规范服用率最低,仅为27.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区是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分娩史、流产史、居住地区是育龄妇女叶酸规范服用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云南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状况良好,但叶酸规范服用率相对较低,各市(自治州)差异较大.因此,要关注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为农民、有分娩史及流产史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状况,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和规范服用率.
-
-
景慧;
李晶;
杜玉娇;
腾雨芯;
屈鹏飞;
张若;
杨姣梅;
党少农
-
-
摘要:
目的 研究母亲围孕期焦虑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开展的CHD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焦虑白评表对母亲围孕期焦虑情绪进行评分,新生儿相关信息通过专业医院或机构提供.通过调整混杂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围孕期焦虑对新生儿CHD的影响,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结果 共纳入2429例调查对象,病例组773例,对照组1656例,其中病例组中围孕期焦虑者占10.3%,对照组中围孕期焦虑者占7.8%.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围孕期焦虑得分水平与子代患CHD呈正相关(OR=1.04,95%CI:1.01~1.07),母亲围孕期焦虑者子代发生CHD的风险是无焦虑者的1.43倍(OR=1.43,95%CI:1.00~2.05).结论 母亲围孕期焦虑可能增加子代CHD的风险.
-
-
苏海砾;
胡劼;
陈晓媛
- 《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化工工业污染逐渐加剧,甲醛作为最常见、最主要的室内化学性污染物,其对胚胎多系统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早期胚胎的心脏发育对环境因素高度敏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过程均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甲醛与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之间的关系尚无明确报道.本实验以SD大鼠孕鼠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围孕期高浓度甲醛暴露下所产子鼠的心血管系统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索甲醛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发病机制的影响.本实验初步证实高浓度甲醛能够干扰母鼠的受孕及孕子鼠的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导致所产子鼠的心脏组织病理学、蛋白质组学结果及基因mRNA表达水平发生异常。
-
-
苏海砾;
胡劼;
陈晓媛
-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本实验以SD大鼠孕鼠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围孕期高浓度甲醛暴露下所产子鼠的心血管系统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索甲醛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发病机制的影响.rn 方法:依据不同的甲醛吸入暴露时间,将32只雌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三个实验组,即孕前(交配前13d)吸入组、孕早期(妊娠0d)吸入组和孕晚期(妊娠13d)吸入组.实验组动物放入500L静式吸入染毒柜进行甲醛吸入染毒,浓度为30mg/m3,分别吸入1次/d,90min/次.通过高频小动物超声、病理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检测等方法,对各组子鼠的心血管系统发育情况进行观察.rn 结果:在受到不同条件甲醛持续暴露刺激下,与对照组母鼠相比,实验组母鼠毛色变黄,且运动增多,睡眠时间减少.同时,其受孕时间明显延长,且怀孕胎数、活胎率显著减低(P<0.01).活体高频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未发现各组成活子鼠显著的心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子鼠心脏组织样本扫描电镜检测显示,孕前吸入组和孕早期吸入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子鼠的心脏组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组织水肿,且线粒体分布异常.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孕前吸入组较正常对照组子鼠的心肌样本在784D、760D和641D三个范围内蛋白质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母鼠在孕早期处于甲醛暴露环境中,产下的子鼠心脏组织NkX2-5、GATA-4和TBX5的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上升.rn 结论:本实验初步证实高浓度甲醛能够干扰母鼠的受孕及孕子鼠的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导致所产子鼠的心脏组织病理学、蛋白质组学结果及基因mRNA表达水平发生异常.
-
-
-
-
杨勤兵
- 《2018山东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DOHaD研究显示:冠心病、糖尿病等众多成人慢性疾病的发生与生命早期发育状况相关,生命早期(头1000天)是影响人类一生的关键时期.研究显示,妊娠妇女及其子代的情绪,行为,营养状况均会影响子代个体成年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而营养均衡摄入的状况是重要的营养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