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数学、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专利文献305693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湖南教育(上旬刊)、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等;
四舍五入法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志国、朱呈霞、杨义茂等。
四舍五入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5693篇
占比:99.96%
总计:305817篇
四舍五入法
-研究学者
- 任志国
- 朱呈霞
- 杨义茂
- 牛献礼
- 王玉兰
- 顾建梅
- 丁欣成
- 于蓉
- 仲兆湘
- 余志桂
- 余鹏程
- 冯秀清
- 凌国伟
- 刘家才
- 刘晓娟
- 刘晔(执教)1
- 刘桂芹
- 刘润玉
- 刘淑珍
- 刘长华
- 叶益桂
- 吴宪文
- 吴晓明
- 吴渊
- 唐昌龙
- 夏青(执教)
- 夏飞
- 孟兆山
- 孟宪陆
- 孟霞
- 季冰
- 宋保河
- 宋玉燕
- 宓贤庆
- 小学数学双基训练与学法指导编写组
- 崔小萍
- 崔英燕
- 弋国祥
- 张丽雪
- 张军梅
- 张小英
- 张展志
- 张志豪
- 张方盛
- 张洪欣
- 张清华
- 张胜辉
- 张龙娇
- 彭国庆
- 徐群飞
-
-
-
凌国伟
-
-
摘要: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圆柱和圆锥。书上设计了几道用铁皮材料做一个圆柱形水(油)桶的练习,要求计算这个水(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是用"进一法"保留结果,还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结果?(江苏淮安乔海兵)取近似值,应该根据题目要求和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这个单元与之相关的习题有三道。
-
-
迮恒良;
朱晓蕾
-
-
摘要: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6、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四第5~11题。【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鲜活实例,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2.通过自主探究,理解近似数的内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应用意识及理性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内涵,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
-
朱国平
-
-
摘要: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安排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根据教材的编排,从二年级下册开始依次编排了以下内容:"表内除法"(二年级下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下册,出现除法竖式,结合竖式理解"分"的过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三年级下册,竖式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
-
-
顾恒
-
-
摘要:
"四舍五入法"是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数与量"中继"大数的认识"后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2个课时,第1课时要求利用数射线写出与已知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找出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第2课时是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然而,如果仅教学四舍五入的法则,而忽视对其概念本质的研究,就会变成单调的机械操作,这样的教学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
-
苏桂芹
-
-
摘要: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估算方法的教学,包括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然而,学生掌握了这些估算方法就能够形成问题解决的技能吗?学生常见的问题有哪些?除了学会估算方法,教师还应该提升学生的哪些数学素养?、下面,笔者结合“用估算解决问题(乘法问题)”的案例进行分析。
-
-
聂素贞;
王宁
-
-
摘要:
“求近似数”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谓一听就“懂”,一做就错。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我重新走上这节课的思考与设计之路。
-
-
-
-
摘要:
在数的修约规则中,过去习惯使用“四舍五入法”,在此需要明确的是,该方法是不正确的。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数的修约应遵照“四舍六入”的法则,其简明口诀: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便进1,5后为0看左数,左数奇进偶舍弃。数的修约操作示例见表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