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乳头状瘤
喉乳头状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3401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临床麻醉学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等;喉乳头状瘤的相关文献由70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斯君、王军、张炳熙等。
喉乳头状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401篇
占比:98.03%
总计:13671篇
喉乳头状瘤
-研究学者
- 赵斯君
- 王军
- 张炳熙
- 彭湘粤
- 李天佐
- 李峰
- 等
- 马捷
- 周水淼
- 宋斌
- 张溪英
- 李美清
- 李赟
- 杜晓霞
- 柴丽萍
- 渠晓丽
- 胡彬雅
- 陶礼华
- 马东
- 黄敏
- 任基浩
- 任晓波
- 何小京
- 何晓光
- 冯霞
- 刘大波
- 刘桂梅
- 刘津
- 吴舜
- 周兵
- 夏元喜
- 孙安科
- 常业恬
- 廖建春
- 张平
- 张志意
- 张贤
- 彭亮明
- 忻耀杰
- 成自鸣
- 敬云龙
- 朱秋芬
- 李实英
- 李文姬
- 李玲波
- 李辉
- 杜建群
- 杜白茹
- 林海
- 栾信庸
-
-
於阳;
张玲;
薛娟;
孙建良
-
-
摘要:
喉部大多数良性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其中近85%为喉乳头状瘤(laryngeal papilloma,LP)^([1])。近年来随着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增多,小儿喉乳头状瘤(juvenile laryngeal papilloma,JLP)有明显增多的趋势^([2]),患儿常出现声嘶、喘鸣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
-
-
-
胡彬雅;
李赟;
敬云龙;
赵斯君
-
-
摘要:
目的探讨miR-577在幼儿复发性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30例幼儿喉乳头状瘤组织样本及其相匹配且远离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正常喉组织样本,并选取人正常喉上皮细胞株和喉乳头状瘤细胞(分为miR-577过表达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30例喉乳头状瘤组织、配对正常喉组织、正常喉上皮细胞和喉乳头状瘤细胞中miR-577相对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TM)3000脂质体转染试剂盒将miR-577 mimic模拟物转染至喉乳头状瘤细胞构建miR-577过表达细胞系,采用CCK-8法、T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577对喉乳头状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iR-577对喉乳头状瘤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1、MMP-9)表达及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DSL)表达的影响。结果幼儿喉乳头状瘤组织中miR-577相对表达量(0.134±0.026)显著低于正常喉组织(0.823±0.056)(P<0.001);喉乳头状瘤细胞中miR-577相对表达量(0.256±0.026)显著低于正常喉上皮细胞(0.962±0.072)(P<0.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R-577 mimic后喉乳头状瘤细胞增殖能力(1.248±0.103 vs 0.902±0.094)和细胞侵袭率(71.016±5.869 vs 42.867±4.795)明显降低(P<0.05);侵袭相关蛋白MMP-1(1.011±0.124 vs 0.417±0.056)、MMP-9(1.012±0.155 vs 0.502±0.058)表达抑制(P<0.01)。喉乳头状瘤细胞中Notch、DSL表达显著上调(P<0.05);转染miR-577 mimic后喉乳头状瘤细胞中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DSL表达明显抑制(P<0.05)。共转染miR-577 mimic和pcDNA3.1-Notch后喉乳头状瘤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侵袭率较单纯转染miR-577 mimic组明显增加(P<0.05);共转染pcDNA3.1-Notch逆转了miR-577 mimic对喉乳头状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幼儿喉乳头状瘤组织及喉乳头状瘤细胞中miR-577显著低表达,过表达miR-577显著抑制喉乳头状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Notch是miR-577的潜在靶点,miR-577可能通过与Notch的3'UTR区结合进而调控Notch信号通路来抑制喉乳头状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
黄振河;
张克辉;
游龙贵;
王富华;
王心涛
-
-
摘要:
目的 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局部注射博来霉素治疗喉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5)采用仅采用直达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肿瘤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n=25)则联合局部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复发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肿瘤范围得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0%,而观察组为20%,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肿瘤范围得分均低于对照的肿瘤范围得分(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局部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能够延长肿瘤的复发时间,并且有效缩小肿瘤复发范围,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
-
孙海涛
-
-
摘要:
目的:探讨微波配合鸦胆子油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9例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鸦胆子油组(30例).对照组行微波治疗,鸦胆子油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配合鸦胆子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鸦胆子油组患者治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随访12个月鸦胆子油组复发率(3.33%)显著高于对照组(2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镜下瘤体切除术后,采用微波配合鸦胆子油治疗,可有效提升治愈率,降低复发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
陈华娇;
王朝永;
骆小华;
王惠曦;
陈香;
赵瑜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49例喉癌、11例声带息肉和6例喉乳头状瘤组织标本中c-IAP1的表达,并分析c-IAP1在49例喉癌中的表达情况与组织分化程度、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史、年龄等参数的关系.结果 c-IAP1在喉癌、喉乳头状瘤、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84%、33.33%、36.36%,喉癌组织中c-IAP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0、10.653,P0.05);而与吸烟、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分级、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χ2=5.611、6.911、14.472、19.351、13.128,P<0.05).结论 c-IAP1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其表达水平对评估喉癌的恶性程度可能有重要作用.
-
-
-
许连福;
洪海填;
陆沈华;
杨春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喉乳头状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喉乳头状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n=35),将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35).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症状评分(15.36±2.24)分与参照组的(15.40±2.3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症状评分(3.41±1.13)分,低于参照组的(7.16±2.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86%(1/3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能够有效治疗喉乳头状瘤患者,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安全性高.
-
-
赵树波;
梁武;
宁金梅;
朱恒杰;
冯路梅
-
-
摘要:
目的 探究低温等离子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瘤体钳除术,观察组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愈及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手术指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
邱瑾;
付淑娟;
刘剑新;
钟薏
-
-
摘要:
报告钟薏运用中医药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术后复发1例。证属脾虚痰热,气阴两虚,病机关键为正气亏虚,无力御邪,痰浊结聚,结于声门。治以扶正抑瘤,益气养阴,健脾化痰,清热解毒。患者症状缓解,随访2年余未见复发。
-
-
Ma Jie;
马捷;
Li Feng;
李峰;
Wang Jun;
王军;
Guan Jing;
关静;
Xiao Yang;
肖洋;
Ma Li jing;
马丽晶
- 《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喉乳头状瘤的康复治疗方法,期望为临床治疗乳头状瘤以及抑制其复发,找到确实有效,又经济可行的方法.同时探索中医药在喉部疾病治康复疗中的应用前景,为今后临床中成人喉乳头状瘤以及其他咽喉部疾病,提供可行的治疗手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文献,将纳入文献进行归纳与评价.结果:目前喉乳头状瘤的治疗以激光手术为主,并用干扰素进行后期康复治疗.但干扰素副作用较大.所以,根据中药辨证治,以扶正解毒,化痰祛湿,软坚散结的治法,并依据个体差异进行药物加减,进行本病的后期康复治疗.结论:应用中药疗法在治疗喉乳头状瘤患者,具有疗效快、毒副反应小等优点.
-
-
匡玉婷;
赵斯君;
彭湘粤;
黄敏;
吴雄辉;
李赟;
龙松良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JLP)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脾氨肽辅助治疗JLP的疗效及免疫学的影响.方法:60例JLP病例组随机分为JLP治疗组和JLP对照组各30例,所有JLP患者均采用喉内镜下电动吸割器的手术方法,治疗组同时口服脾氨肽辅助治疗,对照组不加任何免疫调节剂.以同期体检的20例儿童做健康对照组,对JLP病例组、健康对照组,JLP治疗组和JLP对照组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并对脾氨肽辅助治疗JLP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JLP病例组CD3+T、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JLP治疗组CD3+T、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恢复平衡;治疗后JLP治疗组较JLP对照组的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JLP患儿存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脾氨肽可恢复JLP患儿T细胞亚群的正常比例,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JLP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
-
葛伟琦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复发性喉乳头状瘤围手术期安全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了医院79例小儿喉乳头状瘤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方法.结果:恰当的围手速期处理和适宜的手术方法可减轻对患儿局部的损伤,加速患儿术后的恢复.手术期间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减少复发次数.结论:小儿喉乳头状瘤进展快,复发率高,应采用多种方法配合手术治疗,以减少复发的次数,避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
李实英;
夏元喜;
胡玲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切除小儿喉乳头状瘤具有视野清晰、病灶切除彻底、副损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且能更好地保留喉的发声功能,本文探讨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切除小儿喉乳头状瘤的术中护理及抢救配合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归纳总结90例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切除小儿喉乳头状瘤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抢救配合.结果:本组90例喉乳头状瘤患儿均在鼻内镜下以电动吸割器顺利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3年,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再次手术率明显降低,无一例患儿行气管切开.结论:此类手术需要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包括术前访视,可以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减轻其恐惧和焦虑;各种手术仪器和特殊器械准备齐全,功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抢救及止血药物备妥;及时准确的术中配合包括: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正确摆放体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配合医师抢救等,这些都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同时还应预防感染及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
-
-
李树华
- 《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在非气管切开状态下利用电动吸切器联合CO2激光安全彻底切除喉乳头状瘤的可能性.方法:7例严重喉乳头状瘤患者接受治疗,均伴有Ⅱ-Ⅲ度呼吸困难,喉镜下见肿瘤占据整个喉腔,仅遗留少许声门呼吸通道.手术方法:常规麻醉诱导,达到麻醉插管条件后,支撑喉镜挑起会厌暴露喉腔,经声门插入喷氧管,接喷射通气呼吸机保证氧供,利用微型电动吸切器吸切占据喉腔的乳头状瘤主体,使声门扩大达到可以气管插管的程度,插入气管插管接麻醉呼吸机,继续使用CO2激光切除残余乳头状瘤.结果:7例患者均没有进行气管切开,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术后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发症。随访3-9年,1例术后6个月喉内肿瘤恶变接受全喉切除。3例一次手术治愈,3例术后1年内复发,复发的3例中有2例接受了2次手术,己随访2年无复发,1例未接受再次手术,随访中。结论:对于伴有明显呼吸困难,麻醉插管困难的严重喉乳头状瘤患者,非气管切开状态下,采用喷射通气呼吸电动吸切器切除主要瘤体后气管插管,然后CO2激光切除喉乳头状瘤,具有安全、高效、视野清晰、微创等优点,值得应用。
-
-
-
肖利;
黄茂华
- 《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 2003年
-
摘要:
本组共13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3~6,电子喉镜或间接喉镜检查示:喉乳头状瘤.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乳头状瘤摘除术,其中有1例行气管切开术,并带管出院.随访半年,有1例患儿复发并来我院行第二次手术治疗.本文介绍了围手术期的护理.
-
-
韩德民
- 《2008年全国咽喉气管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1972年WHO描述癌前病变为较相应部位正常组织更易发生癌变且形态学上有所改变的组织。1977年Shaw将喉癌前病变分为三型:慢性肥厚性喉炎,喉角化病,成人喉乳头状瘤。2008年Jason等(Isenberg JS 2008)总结了自1960-2008年16项喉白斑癌变率的研究,随访时间30~180月,无增生占3.7%,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0.1%,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占18.1%,总体癌变率为8.2%。本文分析了喉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了其诊疗策略。
-
-
-
-
-
-
-
-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3-25
-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增殖指数对预后进行预测的系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手术切除标本,首先通过充分取材制成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切片,通过光镜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IHC)方法评估肿瘤增殖指数(Ki‑67,%)。根据我们的评估系统:存在LVI且Ki‑67≥3%为疾病进展高危组;存在LVI且Ki‑67<3%,或不存在LVI且Ki‑67≥3%为中危组;不存在LVI且Ki‑67<3%为低危组。本系统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进展情况,比目前国际上应用的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八版胰腺癌分期更有效。此外,本发明还提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预后极好,应根据其危险度定性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