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品格证据

品格证据

品格证据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51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新刑诉法背景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中国法学会刑事讼诉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等;品格证据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立霞、仲卫东、宋洨沙等。

品格证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12.1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351 占比:87.67%

总计:1541篇

品格证据—发文趋势图

品格证据

-研究学者

  • 刘立霞
  • 仲卫东
  • 宋洨沙
  • 田野
  • 白静
  • 郭欣阳
  • 何鑫
  • 刘国庆
  • 刘少夫
  • 周家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瑞珂廷
    • 摘要: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立法中未将被告人品格证据列为证据的法定形式,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适用品格证据案件数量增多、涉罪名多种、司法态度不一致以及执法司法尺度不统一等问题。为解决被告人品格证据“无名有实”尴尬处境,规范品格证据适用,本文通过对53份样本数据的分析,论证建立品格证据规则的现实必要性,防止其被滥用的风险,同时参考借鉴域外品格证据理论及经验,充分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品格证据规则,以期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更好地促进程序正义,实现实体公正。
    • 章语馨
    • 摘要: 在兴奋剂样本检测呈阳性的案件中,运动员往往会从主观心态着手,主张无过错或无重大过错,或者至少是非故意。为了证明这类主张,运动员通常会提出品格证据,国际体育仲裁院(CAS)仲裁庭也几乎都认可运动员有权提出品格证据。然而仲裁庭对品格证据的采纳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对于某些特定的案件能否适用品格证据,不同的仲裁庭有不同的看法,同时清白声明的证明逻辑不严谨,品格证据的认定标准也不一致,这些都会使裁决结果难以令人信服。由于品格证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AS仲裁庭应当始终对其保持谨慎的态度,可以在适当参考刑事诉讼中品格证据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品格证据的适用。具体而言,CAS仲裁庭有必要将品格证据的适用限定在运动员欲证明非故意又无法确定禁用物质来源的案件,并明确品格证据在认定运动员的主观心态时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此外,为了维护公平公正和规则的一致性,CAS仲裁庭应当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更加客观地认定各类品格证据
    • 周鸿飞
    • 摘要: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品格证据的适用,在实践中存在法定证据资格缺失、审查流程虚置等困境。对此,应以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的理论界定为基础,修正品格证据一律不予采用的传统司法观念。具体而言,可以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对特定犯罪行为发挥的证明作用为中心,以其间接证明价值为半径,明确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的初步可采性;并参照域外品格证据审查规则,构建从“单个证据审查”到“多个证据印证”的审查流程。同时,在单个证据审查上应注重品格证据是否与待证事实具有最低的关联性,在多个证据印证审查上应确保品格证据能够与其他证据形成合理印证。
    • 曹盛楠
    • 摘要: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可能出现的证据短缺困境需要引入相似事实证据来破局。心理学、概率学和司法证明维度的相关理论为相似事实证据的采纳提供了理论支撑。相似事实证据的适用可以破解证据匮乏困境,优化司法证明方法,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当前可以考虑通过“司法解释+办案指引性文件+指导性案例”的方式构建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的相似事实证据规则,在原则上赋予相似事实证据可采性的同时,对适用情形进行一定的限制,并通过程序机制保障被告人权利。相似事实证据的采纳标准可以从事实之间的相似性、相似事实证据本身的可靠性和数量等因素加以把握。
    • 刘蓓蓓
    • 摘要: 未成年人品格证据作为一种特殊的证据类型,是少年司法程序的重要内容.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适用品格证据不仅可以保护其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促进"刑法改造犯罪目的"的实现.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增速快等特点,建立完善涉罪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具有实践价值.但该制度的构建仍然存在适用范围模糊、社会调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当结合我国少年司法实践做出相应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积极作用.
    • 胡佳
    • 摘要: 相似事实证据是指证明被告人实施过的、与被指控罪行相类似的不当行为的证据。因指向的具体性,具有无关品格的逻辑相关性,获得经验法则和概率原理的理论支持。我国刑事实体法承认相似事实对行为可罚性的影响,但刑事诉讼规范仅明确特定案件中可依相似事实推断主观明知。实务中相似事实证据的运用突破了已有规范设定,呈现出证明功能的多样性和概念内涵的宽泛化。确立我国相似事实证据规则,是规范实践操作的必要之举、完善品格证据的应然之措和实现自由心证的当然之法。因相似事实证据在丰富个案证据的同时有造成偏见的危险,制度构建时应立足我国司法现实,严格限定相似事实的概念外延和证明对象。还应建立完善配套的审前程序,加强证据准入制约。在制度发展中后期,还应探索建立性犯罪中相似事实证据运用的特殊规定。
    • 宋洨沙
    • 摘要: 品格证据规则在英美证据法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的“一贯表现”“人格”“品德”等方面的情况,同样也是公安司法机关办理案件时考量的因素.品格证据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运用状况可以从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考察,在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品格证据运用规则时要考虑定罪和量刑活动的不同特点,不可绝对予以排除,尤其在量刑中可将品格证据分为纯粹的量刑证据与不纯粹的量刑证据区别对待.
    • 刁路通
    • 摘要: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自2012年列入我国《刑事诉讼法》以来,经过2016年的对应细化与修订,其在保障人权、降低司法成本等方面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品格证据对于衡量犯罪嫌疑人是否可能有破坏证据、危害证人、潜逃等社会危害性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情形恰恰是羁押所要防范的.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羁押必要性审查过程中所需考虑的犯罪嫌疑人品格证据不应仅局限于线下环境,应该同时充分考虑犯罪嫌疑人在互联网中的言论和行为,以期对犯罪嫌疑人羁押与否给予一个客观中肯的评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