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N
PHN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国际老年医学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山东医药等;
PHN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樊碧发、周东、Alessandro Caminiti等。
PHN
-研究学者
- 樊碧发
- 周东
- Alessandro Caminiti
- Amelia Zaccaro
- Andrea Truini
- DONG Chuan-jiang
- Domenico De Grandis
- HE Hui-wen
- Hisako Izumi
- Izumi Ueda
- Kazuko Saeki
- Mariko Kawaharada
- Michiyo Hirano
- Miyuki Seki
- William Raffaeli
- Wu C
- YANG Hao
- 丁立娣
- 严兴福
- 乐光熙
- 仇萍
- 付兰兰
- 何予工
- 何俐
- 何荣芝
- 余四海
- 侯捷
- 冯柏秋
- 刘丽
- 刘亚丽
- 刘仲杰
- 刘光伟
- 刘华
- 刘哺育
- 刘波涛
- 刘波涛1
- 刘瑞(译)
- 刘红兵
- 刘贺
- 刘靖芷
- 刘首芳
- 史俊华
- 史可梅
- 吐尔逊娜依·阿布都热依木
- 吴健文
- 吴多韬
- 吴成富
- 周武
- 夏令杰
- 姚红娜
-
-
蒋雨徽;
李怡帆;
樊碧发
-
-
摘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病迁延难愈,极大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属于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医治疗PHN分为内服和外治,其中外治包括了针刺、艾灸、推拿、拔罐等疗法,但在临床中如何选择,尚缺乏系统性比较。本文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各种中医外治法对PHN的临床疗效,以提供循证依据。
-
-
袁春霞;
王芬
-
-
摘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为带状疱疹严重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不仅可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可造成患者焦虑、抑郁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负性情绪,增加患者的生理及心理负担[1-2]。麻醉止痛药及神经阻滞疗法为PHN的常规治疗方式,其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整体治疗效果不佳[3]。
-
-
吐尔逊娜依·阿布都热依木;
赵秋鹤;
常成
-
-
摘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在中国带状疱疹的患病率为7.7%,其中29.8%的带状疱疹病人发展为PHN。目前PHN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特异性免疫抑制失效可能是PHN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Th17/Treg细胞作为CD4^(+)T细胞的重要亚群,逐渐成为近年来PHN机制研究的一大热点。已有研究证实Th17/Treg比例失衡在带状疱疹病人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缓解期PHN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急性期带状疱疹病人Th17/Treg比值与PHN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133例带状疱疹病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以期了解急性期带状疱疹病人Th17/Treg比值水平,明确Th17/Treg比值与PH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
-
曲亚鑫;
孔连委;
马林;
曾添成
-
-
摘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仍然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1],好发于50岁以上群体[2]。神经痛的性质可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或电击样等,可一种为主,也可并发多种[3]。PHN病程长,由于其慢性疼痛的特点易致焦虑、失眠、抑郁等,常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4]。
-
-
刘首芳;
马彦韬;
张艳茹;
赵佳敏;
黄强民
-
-
摘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为带状疱疹(herpes poster,HZ)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认为是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沿着神经移动潜伏到脊髓后根神经节,引起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疾病[1~3]。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抗病毒、消炎镇痛、神经营养、神经阻滞、神经干毁损技术[3~6],这些方法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偶有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例[7],因此,需要寻找更多的治疗方法来减轻病人痛苦。
-
-
苏建林;
王诗瑶
-
-
摘要: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联合三氧大自血治疗带状疱疹(HZ)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确诊胸腹部急性期带状疱疹中老年患者,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富血小板组(PRP组)、三氧大自血组(三氧组)、富血小板联合三氧大自血组(联合组)4组,每组25例.比较患者不同时间VAS评分、PSQI评分、血IL-6、TNF-α因子含量、治疗30 d后加巴喷丁使用量.结果 4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个时间段的VAS、PSQI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在经有效治疗后各个时间段以上项目都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PRP组、三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Z)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VAS评分和PSQI评分低,其与降低患者血中IL-6、TNF-α含量有关.
-
-
刘瑞(译);
Wu C
-
-
摘要:
带状疱疹(HZ)是由潜伏性水痘带状疱疹重新激活引起的,终生发病率为30%。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和最令人虚弱的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定义是带状疱疹皮疹发作后持续三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在30%的患者中,这种情况会持续一年以上。该Meta分析旨在阐明脉冲射频(PR)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的疗效。这篇综述纳入了关于PHN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将脉冲射频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综述共纳入6项发表于2013~2019年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的样本总数为504名受试者。
-
-
迟慧彦
-
-
摘要: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中老年患者群体的常见病、多发病,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数据显示将近1/3的美国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会出现带状疱疹,据估计,美国每年都会有100万人出现带状疱疹。疱疹感染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
-
-
摘要:
我刊更名为《中华疼痛学杂志》后得到业界及相关学科专家们的祝贺,本期刊登了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张英泽院士的贺词与张院士对疼痛疾病诊疗的理解和指导,请大家关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疼痛科主要诊疗的疾病之一,PHN的诊治与研究是本期的重点刊发内容。PHN异常难治,从目前文献报道看,尽管有不少方法有效,甚至有优效,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无法根治。希望业界同仁加倍努力研究出更长期有效的治疗此类顽疾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