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地区
后发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98765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理论与当代、领导决策信息、广东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后发地区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泽中、孔令锋、廖远兵等。
后发地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8765篇
占比:99.77%
总计:98989篇
后发地区
-研究学者
- 何泽中
- 孔令锋
- 廖远兵
- 白燕
- 肖艳
- 黄学干
- 任厚福
- 刘华军
- 吴朝平
- 周波
- 宋红卫
- 张正华
- 张海潮
- 张海生
- 张腾
- 徐克勤
- 徐勤飞
- 徐桢
- 戎铁文
- 朱占峰
- 李伟铭
- 李生英
- 李霰菲
- 杨慷慨
- 江南雨
- 沈开艳
- 王中昭
- 王运宝
- 白积洋
- 罗建极
- 翟峰
- 蔡宗模
- 薛正标
- 陈建华
- 韦亚平
- 黄冰瑜
- 黎春燕
- 龚勤林
- WANG Xiaojun
- 丁伦松
- 丁洪建
- 上海内外房产信息咨询事务所
- 亢霞霞
- 仇学善
- 付倩倩
- 付金存
- 代秀龙
- 何廷龙
- 何玲玲
- 何闽旭
-
-
刘旭友
-
-
摘要:
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贵州紧抓历史机遇,深耕数据蓝海,大力发展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四个强化”,做实“四个融合”,把建设国家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和主抓手,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用独特的“贵州实践”闯出了一条后发地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但是,贵州数字经济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
-
-
高昕
-
-
摘要:
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国际国内循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支点。面对县域经济之间日益拉大的发展差距,亟待推动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需要在突破思想理念束缚、生态环境制约、产业基础短板、基础设施瓶颈、创兴要素短缺等多重现实障碍的基础上,遵循客观性规律、增强前瞻性思维、采取超常规举措,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强化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强政策工具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抢抓新机遇、构筑新格局、激活新优势、拓展新空间、集聚新动能。
-
-
武思彤
-
-
摘要:
区域经济不平衡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突出难题。后发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必然会面临“追赶”的时代命题。那么,避免发展中的盲目跟跑、枉跑现象,成功跨越路径依赖的“追赶陷阱”,并快速有效地建立起适合当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和人文环境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从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入手,研究突出特色,以文化创意与产业融合催生发展新动能,坚持集聚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创新链效能,健全创新体制等诸多方面的路径选择,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借鉴。
-
-
王明霞
-
-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情。兰州是典型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资源型后发地区。目前,兰州老龄人口达72.7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59%,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面临着快速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失智和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等严峻挑战,完善养老服务制度,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对于兰州来说迫在眉睫。一、兰州养老服务现状分析截至2021年末,兰州常住人口438.43万人.
-
-
陈茜
-
-
摘要:
“两山”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环境生产力论,出发点体现了其人民性,理论本身体现了其科学性,落脚点则体现了实践性。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两山”理念的转化路径,通过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职能、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高市场机制的配置效率等措施,在实现区域生态和经济良性发展的根本路径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我国生态环境优良的后发地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范本。
-
-
蔡宗模;
张海生;
吴朝平;
杨慷慨;
张腾
-
-
摘要:
西部高等教育问题来源于历史,凸显于当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复杂问题,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区域性、普遍性、综合性问题,西部高等教育问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代表性。目前,西部高等教育的研究力量正在汇聚,相关研究已走过了萌芽期和热点期,正逐渐走向反省和自觉,研究内容广泛涉及问题诊断、原因探究及对策建议等多个方面,振兴思路也正经历从“输血”到“造血”模式的转变。未来研究有必要从地域性理解提升到领域性层次,并从学科的高度来审视西部高等教育问题,以确保从制度保障、人才会聚、知识积累和实践深化的角度提出改善之策和振兴之道,最终为其他后发地区高等教育的振兴实践提供独特的知识经验和智慧。
-
-
蔡宗模;
张海生;
吴朝平;
杨慷慨;
张腾
-
-
摘要:
西部高等教育问题来源于历史,凸显于当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复杂问题,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区域性、普遍性、综合性问题,西部高等教育问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代表性.目前,西部高等教育的研究力量正在汇聚,相关研究已走过了萌芽期和热点期,正逐渐走向反省和自觉,研究内容广泛涉及问题诊断、原因探究及对策建议等多个方面,振兴思路也正经历从"输血"到"造血"模式的转变.未来研究有必要从地域性理解提升到领域性层次,并从学科的高度来审视西部高等教育问题,以确保从制度保障、人才会聚、知识积累和实践深化的角度提出改善之策和振兴之道,最终为其他后发地区高等教育的振兴实践提供独特的知识经验和智慧.
-
-
张忠汉
-
-
摘要:
四明山区域既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宁波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相对后发地区。海曙区四明山区域包括横街镇、鄞江镇、章水镇和龙观乡,区域面积360.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56万人,分别占全区的60.5%和15.1%。近年来,四明山区域3镇1乡的经济虽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地处宁波市生态功能区、产业基础落后、人口外流严重、发展经济人才缺乏、资源利用难、发展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仍是海曙区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作为宁波市大花园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海曙区“一心两城四片”区域统筹发展格局中的一个重大短板,海曙四明山区域经济发展要在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立足于山水生态、历史文化、乡村民俗三大核心优势发挥,坚持绿色发展、集聚发展、差异发展,积极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明确生态文化旅游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大项目引入和带动,努力走上一条“兴三产、精一产、优二产”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打造成美丽经济示范区。
-
-
李生英;
黄冰瑜
-
-
摘要:
随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壮大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为谋求汽车产业发展的后发地区带来了新机遇.作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的韶关市,其经济总量偏低,但重工业基础雄厚,具备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后发优势.本文基于SWOT方法分析了韶关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基础及优劣势,探索研究新形势下韶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对策建议.
-
-
李生英;
黄冰瑜
-
-
摘要:
随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壮大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为谋求汽车产业发展的后发地区带来了新机遇。作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的韶关市,其经济总量偏低,但重工业基础雄厚,具备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后发优势。本文基于SWOT方法分析了韶关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基础及优劣势,探索研究新形势下韶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对策建议。
-
-
代秀龙;
周元;
宋延鹏;
林善泉
-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后发地区生态资源本底富足、城镇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不同于珠三角地区的生态控制线划定思路,围绕如何处理城镇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这一核心议题,提出引导城镇健康发展、维系生态格局、保障垦殖生产与公共安全及提供多样性游憩空间四大规划目标.参考国内外城市生态用地比例的经验值,并预测峰值及极限人口状态下的建设用地需求,合理预留城镇发展空间和控制生态用地比例.基于规划目标,规划锁定现状核心生态要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城镇发展空间预留和生态资源重要性进行评价,利用S=∑WiPi公式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叠加,得出的评价结果用于修正并构建生态空间格局,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同时,为更好地对生态空间和城市空间进行管理控制,提出刚弹结合的分级管控机制.
-
-
WANG Xiaojun;
王晓君
- 《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3年
-
摘要:
随着国家中央苏区振兴与扶贫发展战略的出台,赣州迎来了后发地区崛起的新时期,赣州都市区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以实现都市区的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笔者经过分析研究,详尽阐述了籟州都市区建设生态城市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具体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和谐赣州提供参考.
-
-
孙仰法
- 《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11年
-
摘要: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后发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是实现全面转型的关键,本文以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为例,通过利用“绿色工程、科学治水、转变方式、城乡统筹、三区互动”五大举措,做好“快、放、借、闯、特、精、统、和”八篇文章,创造了“五个转变”和“八个发展”的成功经验,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先发理念为引领,以城乡统筹为手段,以农业人口就地转移为主体,以绿色产业和新产业为支撑,以完善城市功能为保障,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地”的城乡一体化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新的历史时期后发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
-
潘聪;
林杨深;
韦亚平
- 《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0年
-
摘要:
2000-2009年期间,按总量和人均GDP 测度的离散系数(CV)①表明:2005年后,东部沿海省份的省域内发展差距正趋于缩小,省域经济呈现均衡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宏观政策、区域大交通建设和省域产业转移等因素的作用下,沿海后发地区表现出群体性的经济赶超趋势,并在不同政府层级的政策意图交汇下,形成了一种"省域内赶超"的经济增长战略.在现实约束条件下,提出了相关的宏观空间政策导向.
-
-
-
袁源琳;
王果
-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摘要:
现有的资源承载力研究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考虑不足,并且缺乏对后发地区的前瞻性研究.本文立足于此,在城乡规划领域,引入一套后发地区资源综合承载力的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对生态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各子系统承载力的综合考虑,确定区域资源适度承载条件下的国土开发规模、开发格局和人口总量.当前,中央制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规划编制前应当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该模型的提出及时响应了国家对城乡规划编制的最新要求,特别是对后发地区的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
唐小龙
-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摘要:
我国高速铁路网正逐步完善,高铁沿线城市也逐步增多,设站小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前各城市对于高铁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大中小城市的高铁新城、高铁新区等层出不穷.然而对于小城市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后发地区尤其如此,盲目夸大高铁效应可能带来资源与机遇的浪费,如何融入高铁时代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系统分析了沪昆铁路沿线贵定、三穗、玉屏三个小城市的发展困境与机遇,提出了联动区域、强化特色、理性开发的基本策略,并针对三个城市的自身发展条件和发展前景,在基本策略的指引下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