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右心室

右心室

右心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3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4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1032篇;相关期刊405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等;右心室的相关文献由2125位作者贡献,包括S·戈什、刘秀兰、周鹏等。

右心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4 占比:40.92%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2.31%

专利文献>

论文:1032 占比:56.77%

总计:1818篇

右心室—发文趋势图

右心室

-研究学者

  • S·戈什
  • 刘秀兰
  • 周鹏
  • 舒先红
  • 刘锦纷
  • 杨新春
  • 杨舒玲
  • 杨鹏麟
  • 王丽嘉
  • 王立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玉华; 吕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ARVC患者,依据病变侵袭范围分为右心室局部病变组(n=20)、右心室弥漫病变组(n=29)和累及左心室的双心室病变组(n=15),比较三组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和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64例ARVC患者中,右心室心尖部、间隔部、右心室基底部、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游离部病变检出例数分别为21、4、8、44、37例,双心室病变组、右心室弥漫病变组、右心室局部病变组病变检出例数分别为35、67、12例;与右心室局部病变组比较,右心室弥漫病变组与双心室病变组右心室室壁运动减弱、右心室增大、右心室室壁变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ARVC的准确率较高,且漏诊率与误诊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 韩曙光; 胡春峰
    • 摘要: 目的:评价MRI多模态序列测量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最大径及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24例经我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均行MRI黑血序列、亮血电影序列及相位对比流速编码(PC-MR)序列扫描,分别记录三序列测得房间隔缺损的最大径,以TTE测量结果作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三序列测量成人房间隔缺损最大径的准确性。所有患者均经MRI短轴位电影功能分析测得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搏出量(RVSV)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分别与TTE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均值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MRI黑血、亮血及相位编码序列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径与TTE相关性好(r值分别为0.88/0.94/0.97),以PC-MR序列一致性最高;黑血序列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与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模态评价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及右心室功能,与TTE相关性好;PC-MR序列可动态观察ASD及与周围心内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赵梦峤; 任卫东
    • 摘要: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0年5月本院诊断为CPH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CPHD患者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不同分为3组:A组,PASP≥30~50 mmHg;B组,PASP≥50~70 mmHg;C组,PASP≥70 mmHg。剔除各组中图像质量差无法分析的患者,每组分别选取图像质量较好的患者22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进行2D-STI检查,测量各组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对比各组二维斑点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S值均减低,且A组、B组、C组S值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D-STI可以敏感、准确评价CPHD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受损情况。
    • 安连朝; 栗小提; 瞿海龙
    • 摘要: 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右心保护性通气策略。ARDS可导致肺血管功能紊乱、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引起右心功能衰竭,即急性肺源性心脏病(ACP)。有创通气为治疗中度、重度ARDS的重要手段,然而其正压通气可使右心室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床旁超声心动图在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使ACP在ARDS病人的发生得到快速监测,可精确指导治疗方向。降低肺的应力(限制平台压和驱动压)、改善高碳酸血症、提高氧合成为右心保护通气目标。俯卧位通气的实施可起到肺和右心的双重保护作用,提高ARDS病人的存活率,是值得倡导的一种治疗方法。
    • 秦芹; 康春松; 刘俊玉
    • 摘要: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正常高值血压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笔者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的受试对象共152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3组,即正常血压组5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52例和高血压1级组50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各组的右心室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高血压1级组RVEDV、RVESV较正常血压组增加,FAC、R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1级组的RVFLS、RVSLS均减小;与正常高值血压组比较,高血压1级组的RVFLS、RVSLS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3DE可定量评价不同血压水平受试者的右心室功能,可以早期敏感地发现正常高值血压受试者的右心室心肌损害,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罗光荣
    • 摘要: 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套精密的四居室,心肌便是这套居室的墙,4个房间分别是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隔开左、右心房的“墙壁”称之为房间隔,在左、右心室之间也有“墙壁”相隔,称之为室间隔。墙壁两边互不相通,如果“墙壁”中间出现了破洞,那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心脏间隔缺损”。如果房间隔出现了破洞,则称之为房间隔缺损;如果室间隔出现了破洞,则称之为室间隔缺损。
    • 吴治胜; 薛健; 穆玉明; 阿斯姆古丽·买买提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房颤患者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4月临床确诊为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为房颤组,同期我院心脏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5名为对照组。分别使用二维超声、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成像获得两组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参数。结果房颤组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右室射血分数、右室面积变化分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低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右室游离壁长轴应变、右室间隔长轴应变、右室收缩峰值游离壁基底段应变、右室收缩峰值游离壁中段应变、右室室间隔基底段应变、右室室间隔中段应变、右室整体应变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房颤患者右室心肌收缩减弱,右室流入道减低更明显。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斑点追踪成像评可为评估房颤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提供诊断信息。
    • 李梓玮; 葛圣林
    • 摘要: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右心室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超声心动图的方式对患者术后右心室功能指标的测量,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进一步治疗。传统超声技术中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和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等指标对右心室功能的判断有一定局限性,新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利用三维成像优势可对右心室纵向应变进行测量,有助于工作人员更整体、全面地去评估右心室功能,本文就右心室超声心动图的特征及近年来检测右心室功能技术的变化进行综述。
    • 宋倩; 刘永铭
    • 摘要: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右心室及右心房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在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领域的认识逐渐提高,并且这种改变将会使这类人群发生严重临床事件的风险增加,例如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患者运动耐量和增加死亡率等,其主要发生机制包括右心室-肺动脉解偶联、肝硬化及心房颤动。
    • 扬翼; 谢利剑
    • 摘要: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A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或房颤继发引起的心悸、晕厥和/或心脏骤停,对于部分患者,也可发生室性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1]。ACM最初被认为是右心室发育异常,被称为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ACM的特征类似于渐进性肌原性疾患,而非发育缺陷,因此随后又被命名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