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台风路径

台风路径

台风路径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352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94篇、专利文献33605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山东气象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广西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1年第八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台风路径的相关文献由817位作者贡献,包括俞科爱、兰伟仁、刘畅等。

台风路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94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33605 占比:99.05%

总计:33926篇

台风路径—发文趋势图

台风路径

-研究学者

  • 俞科爱
  • 兰伟仁
  • 刘畅
  • 叶子祥
  • 孙飞飞
  • 张焱
  • 杨晓霞
  • 林小红
  • 林毅
  • 沈新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露露; 马仁锋; 袁海红
    • 摘要: 台风灾害对全球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客观地评估和预测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能提高区域灾前灾后决策科学性,降低台风灾害损失。利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对象,评估视角-指标-数据源与处理,评估方法等。研究发现:(1)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对象单一,以物质形态损失为主;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对象多元,有待完善与体系化;(2)评估指标体系通用性低,台风强度、台风路径、地表事物布局及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相互关系被忽略;指标遴选忽视区域特征与典型性;评估数据以台风、历史灾情、社会经济等截面数据为主,新媒体、非结构化大数据等新兴数据正在被挖掘;(3)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法以回归模型、模糊、神经网络、可拓、AHP、DEA为主,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法以投入产出、比例系数为主,社交媒体数据库损害评估模型用于物理损害和情绪损害评估。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视角聚焦经济社会可持续,但是缺乏对就业、收入、劳动市场、社会秩序恢复等的关注,其评估指标选择与权重确定、数据拓展,以及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巨灾保险等结合亟待深入研究。
    • 李心雨; 杨昀; 李自如; 王惠群; 管卫兵; 何杰
    • 摘要: 通过中尺度气象研究与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和两种台风经验模型重构了2018年影响我国珠江口地区的超强台风“山竹”过程中的气压和风矢量场,在台风最佳路径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方法间的比较,并与香港、澳门和深圳三个国际机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三种模拟方案模拟台风“山竹”的可靠性。利用非结构网格半隐式跨尺度海洋模式SCHISM(semi⁃implicit cross⁃scale hydroscience integrated system model),将三种模拟气压和风场作为驱动场输入风暴潮模式中进行增水模拟试验,比较了它们在赤湾、三灶、横门和黄埔四个测站风暴潮增水中各自的效果,并进一步验证了WRF模式和两种经验模型模拟台风“山竹”的有效性。综合来看,WRF大气模式对气压、风速、风向及风暴增水模拟效果最佳,如果进一步优化该模式的各种参数化方案,可能还能提高其精度。如果不具备使用WRF大气模式的条件,台风经验1模型也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简单快捷的方案。
    • 陈橙; 杜飞; 李焱; 郑雨杭
    • 摘要: 针对福建沿海台风频发对港航工程建设的影响,以ECMWF背景风场和Holland模型风场叠加作为驱动风场建立SWAN数值模型,对201808号台风“玛莉亚”引起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玛莉亚”的路径进行平移,选择漳州、泉州、宁德作为福建沿海3个典型的台风登陆点,派生出3条理想台风路径。结果表明:1)随着台风中心由太平洋靠近福建省沿海,各特征点附近海域产生的有效波高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2)在各台风路径下,路径左侧海域波向由SSW转为NNE,而路径右侧海域波向由SSW转向WNW。3)台风中心距离福建省越近,各特征点波向变化的速率越快。4)台风路径平移响应对优化港航工程防台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孙崇智; 覃皓
    • 摘要: 利用1998—2019年TRMM卫星估测的降水数据和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将影响广西的台风按照路径和强度进行分类,结合傅里叶分解法,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台风降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8—2019年间影响广西的台风以西路型和中路型居多,台风最大强度以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级居多。除了偏南型路径的最大降水位于台风中心东北侧外,其余路径下最大降水均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南侧,随着台风路径从西路型到东路型转变,最大降水落区呈现出气旋性旋转特征。降水强度方面,偏南型的降水率极值最大,中路型最小。不同台风强度中,降水率极值表现为强台风/超强台风级最大,热带低压级最小。不同路径下台风的轴对称降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台风强度的增强,轴对称降水极大值表现出增大的特征。
    • 林若昂; 简文彬; 聂闻
    • 摘要: 台风暴雨是我国东南丘陵山地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揭示台风路径与滑坡发生的相关关系对东南丘陵山地台风暴雨型土质滑坡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基于2015—2019年直接过境福建省或间接对福建省造成影响的台风数据以及与这些台风事件发生期间的降雨量数据和台风暴雨滑坡数据,运用ArcGIS软件中的克里金插值法将台风路径、降雨量数据及台风暴雨滑坡数据进行耦合。再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通过SPSS软件得到泉州市基于台风路径追踪的滑坡发生概率模型。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以台风杜鹃期间的滑坡为实例对所得模型进行验证,其对实际雨量站测得降雨数据引发滑坡与否的判对概率为77%,对实际发生滑坡的判对概率为100%,依据实际降雨量计算数据,其误报率为21%,但实际滑坡发生的误报率为0,符合安全性。预报效果较为满意,因此模型可作为在台风经过泉州市时的台风暴雨型滑坡发生概率的预测。
    • 危国飞; 刘会军; 潘宁; 冷典颂; 吴启树
    • 摘要: 以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的短时效预报偏差和目标时效(指所需订正的时效)的纬度预报为预报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台风路径预报的偏差预估方程,继而对台风路径预报进行实时订正.本文以12 h为短时效,通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模式(ECMWF-IFS)和集合预报模式(ECMWF-EPS)的台风路径预报的应用,得到以下结论:2018年试报结果表明,24 h、36 h、48 h、60 h、72 h、84 h订正后的ECMWF-IFS台风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比订正前减小了7.3 km、9.3 km、8.9 km、6.5 km、6.9 km、2.6 km,总体来说较强台风(指12 h的台风强度实况≥32.7 m s?1)路径预报的订正效果更好.尝试了先对ECMWF-EPS各成员的台风路径预报进行订正,再进行集成预报,并对比了以下5种方式得到的台风路径预报:"订正后的确定性预报"、"所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优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所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和"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2018年试报结果表明,对于平均距离误差,24 h和36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最小,48 h和60 h"所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最小,72 h和84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最小,如果在业务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有望获得一个在各预报时效表现都较优异的台风路径客观综合预报结果.24 h、36 h、48 h、60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比"所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减小了13.3 km、11.7 km、10.0 km、7.6 km,比中央气象台官方预报(对应的时效为12 h、24 h、36 h、48 h)减小了0.7 km、2.0 km、3.9 km、2.4 km.
    • 高丽; 王凯; 翁之梅
    • 摘要: 为探讨台州各类台风路径降水地形分布差异,将台州地形划分为海岛、海岸带、平原地区、迎风坡和内陆地区,利用2004~2019年台州自动站观测的71个台风降水资料,分析各类台风路径降水特征。结论如下:1) 各类台风路径下降水量地形分布差异较大,迎风坡最大,平原地区次之;2) 在浙江沿海石浦以南登陆的台风,降水量最大,台风最大降水集中在括苍山系以东临海东部、雁荡山以东黄岩西部以及台州北部华顶山以东三门西部迎风坡地区;3) 台风路径1、2、3的迎风坡降水量尤为明显,主要由于台州位于台风移动路径的右半圆,盛行东南气流,迎风坡等地形对雨量增幅作用最为明显;4) 通过地形敏感性分析发现:东南气流影响下,台州地形,特别是迎风坡地形对台风暴雨有明显增幅作用,面雨量随地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地形加倍时和无地形时平均雨量增减可达三到四成。
    • 张焱; 孙飞飞; 赵思远
    • 摘要: 在基于预估偏差的台风路径集合预报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不同预报时次的预报偏差不一致的假定,从区分临近样本使用途径的角度做出综合改进,以进一步提高该类台风路径集合预报方法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2008—2017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48场典型台风的全过程进行路径集合预报检验,并与模式预报路径预报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集合预报在未来1~24 h削减国内外各大模式预报平均误差17.9~21.3 km,削减比例达72%~19%,说明预报方法具有较高精度、稳定性和实用价值.
    • 张焱; 孙飞飞; 赵思远
    • 摘要: 在基于预估偏差的台风路径集合预报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不同预报时次的预报偏差不一致的假定,从区分临近样本使用途径的角度做出综合改进,以进一步提高该类台风路径集合预报方法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2008-2017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48场典型台风的全过程进行路径集合预报检验,并与模式预报路径预报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集合预报在未来1~24 h削减国内外各大模式预报平均误差17.9~21.3 km,削减比例达72%~19%,说明预报方法具有较高精度、稳定性和实用价值。
    • 郭文云; 安佰超; 裘诚; 李铖; 李丕学; 葛建忠; 丁平兴
    • 摘要: 建立了一套用于台风风暴潮集合预报的台风集合构建方案.首先基于中国中央气象台、中国香港天文台、中国台湾中央气象局、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日本气象厅和韩国气象台6家预报中心的预报数据,构建一个误差更小的24 h、48h和72 h预报时效的台风分析数据;然后基于分析数据构建9个路径样本(1条分析路径+2个概率圆上的8条概率路径)和3个台风最大风速(概率偏弱、居中和偏强)样本,形成27个台风样本集合,并根据分析风场的误差分布合理确定不同台风样本的发生概率.通过对台风"利奇马"的应用,证实该集合方案可以覆盖大部分可能的情景,集合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用于台风风暴潮的集合预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