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代壁画

古代壁画

古代壁画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信息与知识传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450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敦煌研究、考古与文物、丝绸之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全国第十二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现代化学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会议、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等;古代壁画的相关文献由34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港泉、戴川、樊再轩等。

古代壁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12.0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66%

专利文献>

论文:1450 占比:87.24%

总计:1662篇

古代壁画—发文趋势图

古代壁画

-研究学者

  • 陈港泉
  • 戴川
  • 樊再轩
  • 李璨
  • 李菱志
  • 李炫华
  • 冯伟
  • 孙济洲
  • 李玉虎
  • 武发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莫灿
    • 摘要: 古埃及墓穴中的壁画或直接使用蛋彩画技术在石头表面进行绘制,或后来希腊罗马时期在石膏或石灰制成的石膏层上进行绘制。在已知的研究中,链霉菌可导致壁画出现不同的恶化症状,且由链霉菌在古代壁画和其他艺术品上生长引起的颜色变化的光谱范围很广,同时颜料的化学组成也决定了壁画颜色的改变。但这些研究只是描述了链霉菌会导致古画的变质,而从未详细研究过链霉菌在古埃及墓穴壁画色彩变化中的作用。这里重点研究了在某些古埃及墓穴中壁画上所含的链霉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展示了孤立的链霉菌菌株如何引起这些壁画中的颜色变化和其他恶化现象。
    • 石惠杰; 艾妮莎
    •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田野考古逐渐步入正轨,北方游牧民族壁画慢慢呈现在世人面前。当前,北方游牧民族壁画在类别上主要包括建筑壁画(石窟壁画、寺庙壁画)和墓室壁画。这些壁画大都特色鲜明,从营造法式和形制特色看,部分壁画在一定程度上还融合了中原农耕文明绘画的风格和技艺,北方游牧民族的画师们在不断的民族融合交流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风格和特色的壁画艺术。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场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 秦改梅(图); 吉彦杰(图)
    • 摘要: 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有一座展示从古到今煤炭开采技术发展历史的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它是煤炭工业的科普教育和宣传教育基地,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为七个展馆和一个模拟矿井,另外还新开发了古代壁画馆。
    • 李路珂; 杨怡菲
    • 摘要: 0概述古代壁画中的建筑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史料,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由梁思成等前辈学者纳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视野,但在此后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中,研究者大多采用简化的局部线描图对建筑图像史料中出现的建筑单体形象或群体布局进行收集和记录,而壁画专项测绘一直没有纳入“古建筑测绘”的正式工作范畴A。在21世纪,随着各类数字化手段在古建筑勘察中的广泛运用,建筑图像的测绘与制图也具备了提升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技术条件。
    • 牛金梁; 高迎刚
    • 摘要: 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人类改造自然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重要推动力,数字时代古典文化精品的传承和保护也应与这个时代的技术特性和美学要求相契合。随着科技发展和赋权理念的兴起,对古代壁画进行数字化技术的赋权已显得迫在眉睫。从壁画的技术保护和传承来看,要利用现代电子科技的新手段和新材料最大限度地延长壁画的寿命,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将壁画图像拍摄好并长期保存,让更多的民众重新认识国粹艺术,让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在当代重新焕发生机,走上繁荣复兴之路。科学地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有效地保护文物,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壁画艺术。数字化技术的赋权逻辑与古代壁画的深度匹配和融合为中国古代壁画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打开了全新的治理空间。
    • 曹传熠
    • 摘要: 由于国家经济与科技的持续提升,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蕴藏的内容愈加丰富多样,其逐渐把视野慢慢地转移至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中,由此能够通过视觉可行的模式弥补图像中的一些残缺内容,基于专业人士的修复下,壁画图像保护与修复效果愈发成熟和完善。通过探讨古代壁画图像保护与智能修复的内在关系,借助于数字运算技术,则能够通过计算机来达到对古代壁画进行修复与 保护等目的。比如,永乐宫壁画、毗卢寺壁画和西藏壁画等壁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遗产资源,凭借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特征,受到世人的广泛重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文章着重探讨了古代壁画图像保护与智能修复技术,希望能够借助于数字图像修复与保护技术对其展开探讨与应用,为促进我国古代壁画艺术的进一步提升等带来支持与帮助。
    • 牛贺强; 武发思; 王卓
    • 摘要: 烟熏污染是古代壁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艺术价值和视觉效果。针对石窟和殿堂壁画的烟熏病害,高仿真制作了轻度、中度和重度烟熏试块,采用卡波姆凝胶、琼脂凝胶和结冷胶开展烟熏清洁实验,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剖面分析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烟熏污渍形态、胶结状态及评估清洁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凝胶材料对轻度和中度烟熏试块的清洁效果较好;并能不同程度地减轻重度烟熏,使黑褐色污染变为浅灰色,其中卡波姆凝胶清洁效果为佳。便携式显微镜观察清洁界面可见,未清洁区密集分布着黑褐色污渍颗粒,清洁区污渍颗粒大幅减少;相较而言,无涂层壁画经清洁后亦有少量污渍颗粒与颜料颗粒交替相间分布,而涂层壁画清洁后除重度烟熏试块表面有少数褐色小泡状结构外,其余均无污渍,清洁后可完全再现颜料本色,壁画亮度明显提升。清洁区经FTIR检测,表面无凝胶残留。然而,清洁效果受壁画有无涂层、老化程度、并发脆弱性病害、烟熏或灼烧程度、污渍与壁画颜料结合程度以及导致烟熏的燃料介质差异等多种耦合因素共同影响。当前凝胶清洁仅适宜于涂层壁画烟熏和无涂层壁画非重度烟熏的清洁。本研究为壁画烟熏病害的清洁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陆建明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升古代壁画修复设计工作的质量,本次研究以资寿寺为例,展开具体的设计方案内容分析。一方面,文中先行探讨了中国古代壁画保护修复设计的意义;另一方面,结合资寿寺的具体情况,论述了壁画保护修复设计的一些细节,旨在借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曹建芳; 贾一鸣; 闫敏敏; 田晓东
    • 摘要: 针对古代壁画分辨率低、纹理细节模糊不清导致壁画观赏性不足和研究价值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稳定增强生成对抗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stableenhancedsuper-resolutio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SESRGAN)。以生成对抗网络为基础框架,生成网络采用密集残差块提取壁画特征,使用VGG(visual geometry group)网络作为判别网络的基本框架判断输入壁画的真假,引入感知损失、内容损失和惩罚损失三个损失共同优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相关的超分辨率算法进行比较,峰值信噪比平均提高了0.4~2.62dB,结构相似性提高了0.013~0.027,主观感知评估也有提高。
    • 郑丽珍; 胡道道
    • 摘要: 文物壁画在自然环境下产生褪色现象具有复杂性,严格意义上讲,人们无法重现自然环境下这种褪色发生的条件,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研究其褪色原因的可能性和途径.通过实验来验证所提出机制的合理性,这也符合自然科学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提出颜料层微观形貌变化是引起壁画褪色的一种重要原因.胶料作为颜料层的连续相,当胶料分解时,颜料层微观形貌必然产生变化,为证明这种变化会引起颜料层褪色,而非颜料变化所致.建立了以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赭石为颜料,以明胶作为粘接剂制成模拟的壁画颜料层.然后通过加热处理使胶料发生氧化分解,从而造成颜料层微观形貌发生变化,但赭石颜料依然稳定,期望证明在颜料赭石不发生变化时,由于颜料层微观形貌变化也可引起颜料褪色.实验通过煅烧壁画颜料层模拟样获得胶料降解的壁画模型,分别以SEM及多角度反射率光谱等技术,考察模拟样胶料降解前后表面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壁画模拟样煅烧后,颜料层表面产生空隙结构,样品表面多角度反射率光谱表明煅烧后样品颜料层对可见光的反射增加而吸收降低,并观察到模拟样颜色淡化.以无色,难挥发,且不与颜料层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液体涂覆褪色样品表面,以上述技术表征涂覆处理前后颜料层表面微观形貌和表面光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填充了褪色样品表面颗粒间空隙,检测到样品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降低而吸收增加,观察到褪色样品的颜色加深.以上实验结果证明了推测合理性,即微观形貌变化确实会引起颜色变化.依据此原理以唐代墓室褪色壁画为例,进行了显现修复应用研究,其颜色显现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