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墓葬壁画

墓葬壁画

墓葬壁画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绘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180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敦煌学辑刊、敦煌研究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八次学术年会、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等;墓葬壁画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西晨、严静、黄晓娟等。

墓葬壁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8.78%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1.15%

专利文献>

论文:1180 占比:90.08%

总计:1310篇

墓葬壁画—发文趋势图

墓葬壁画

-研究学者

  • 赵西晨
  • 严静
  • 黄晓娟
  • 刘英杰
  • 李蔓
  • 杨风暴
  • 胡文英
  • 何壮
  • 冯裴裴
  • 刘呆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莫灿
    • 摘要: 古埃及墓穴中的壁画或直接使用蛋彩画技术在石头表面进行绘制,或后来希腊罗马时期在石膏或石灰制成的石膏层上进行绘制。在已知的研究中,链霉菌可导致壁画出现不同的恶化症状,且由链霉菌在古代壁画和其他艺术品上生长引起的颜色变化的光谱范围很广,同时颜料的化学组成也决定了壁画颜色的改变。但这些研究只是描述了链霉菌会导致古画的变质,而从未详细研究过链霉菌在古埃及墓穴壁画色彩变化中的作用。这里重点研究了在某些古埃及墓穴中壁画上所含的链霉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展示了孤立的链霉菌菌株如何引起这些壁画中的颜色变化和其他恶化现象。
    • 刘兴妤
    • 摘要: 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清水河窑沟乡塔尔梁村挖掘了一座五代时期的墓葬,墓地保存较好,墓室有砖雕和壁画,壁画中有内容为“金鸡”“玉犬”和“地轴”的墓葬神煞,学界将壁画内容中的“玉犬”称为“虎形灵兽”,将“金鸡”称作“雄鸡”,“地轴”称作“伏羲女娲图”。本文对清水河塔尔梁墓壁画中的“金鸡”“玉犬”“地轴”作新的论述并加以考证。
    • 高笑天
    • 摘要: “镣子”是宋辽金时期点茶活动中用来加热汤瓶中水的一种炭盆,又称“镣炉”。北方地区辽金墓葬壁画备茶图中多次出现“镣子”的形象,大小有别,造型各异。本文以墓葬壁画为主要资料,通过系统整理辽金墓葬壁画备茶图中的“镣子”图像,对“镣子”进行综合分析。
    • 李沛成; 魏博文
    • 摘要: 北齐作为我国南北朝时期短暂的北方政权,其目前保留下来的图像文物多为墓室壁画,北齐在魏晋及隋唐绘画艺术之间起到了承接的作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在这些墓葬当中,有较多位处于山西,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为何北齐这短暂的时期能够诞生轰动海内外的墓葬壁画作品,探究其独特艺术风格的成因。
    • 杨殿刚
    • 摘要: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地,分布着一连串庞大的魏晋十六国墓葬群。这些墓葬形制结构独特,壁画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保存完整,文化意蕴丰厚,在华夏文明史上亦属罕见。河西走廊现已发掘的魏晋十六国墓葬中出现了大量动物的形象,其中虎的形象不仅内容丰富、神形兼备,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涵盖了其时代和地域文化的信息,是研究中国虎文化珍贵的资料。
    • 石美风; 任建光
    • 摘要: 墓葬壁画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文物保护工作。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基础上,以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朔州水泉梁北朝墓葬壁画的保护为例创建的“复原性保护”理念,开创了一种墓葬壁画保护的新模式,即“水泉梁模式”。该方式利用沙坑模型,制作了一种基于蜂窝铝芯材料的“异形支撑体”,通过复原支撑体而实现墓葬结构的复原,实现了揭取的壁画块的“复原性保护”。该保护方法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与“完整性”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墓葬壁画的真实呈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秦芳
    • 摘要: 祆教传入山西中原一带可追溯到十六国时期,北朝晚期祆教更是受到上层社会的热崇,这一点在山西太原发掘的北朝墓葬徐显秀墓、娄睿墓中都有所体现,墓葬中发现大量的包含有祆教因素的遗物.九原岗壁画墓作为近年新发现的北朝墓葬,填补了山西忻州北朝墓葬艺术的空白.文章通过研究九原岗墓葬壁画中出现的拜火坛、"有翼兽"、生命七叶树、栗特人等图像信息,探究它们的形象特点、发展变化及意义,从而为研究祆教文化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与影响有所补益.
    • 武发思; 冯虎元; 马文霞; 贺东鹏; 田恬; 王江; 刘岩; 张琪; 武光文; 汪万福
    • 摘要: [背景]原址保护的墓葬壁画普遍存在着有害微生物的威胁,对壁画菌害的长效防治是文物保护领域久未解决的难题.[目的]确定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墓道霉变壁画上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分离优势菌株,并筛选长效的生物杀灭剂,为墓葬壁画菌害的抢救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无菌棉签采集壁画表面白色菌丝体样品,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病害菌微观形貌特征;通过培养、分离及纯化获得真菌菌株,运用形态学和分子技术鉴定种属;结合实验室抑菌圈测试和原位杀菌试验,分析不同生物杀灭剂的抑菌圈大小、杀菌后原位可培养微生物浓度以及ATP荧光值差异,以期找到长效的生物杀灭剂.[结果]霉变壁画表面有大量菌丝体并伴有分生孢子,白色菌丝体样品中可培养真菌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6个属,其中白色侧齿霉菌(Parengyodontium album)相对丰度最高(98.13%),为优势病害菌.经实验室和原位试验筛选评估,确定了双氯酚复配型杀灭剂(0.5%双氯酚+75%乙醇)对该病害真菌杀灭效果最好,在7年连续监测期内未出现病害菌的复发.[结论]白色侧齿霉菌是引起徐显秀墓墓道壁画霉变的主要可培养病害菌;双氯酚复配型杀菌剂用于该病害菌防治的时效性最长;建议后期结合抢救性防治、环境调节和跟踪监测,以达到墓葬壁画微生物危害的长效防控.
    • 王利霞(文/图)
    • 摘要: 大同地区目前发现的辽、金、元三朝壁画墓有数十座,但与辽、金墓葬壁画主要表现出行、宴饮、备膳等生活场景不同,元墓壁画以体现隐逸、避世等主题的山水人物画为主,体现出与道教思想之间的关系。
    • 严静; 赵西晨; 黄晓娟; 邵安定
    • 摘要: 墓葬壁画是我国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与古代科技,体现着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是能让文物"活起来"的典型代表.壁画类文物的保护研究与价值阐释,是国家文化自信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墓葬壁画本身材质的脆弱性以及较低的环境耐受性,目前墓葬壁画的保护手段还是以现场揭取、搬迁等异地保护方法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壁画承载的信息难免流失,保护壁画的材料亦为后续研究带来了干扰.故而,建立起一套墓葬壁画现场信息提取方法体系,在考古发掘现场第一时间提取表面信息、挖掘隐藏信息,开展综合研究十分必要.本工作参考了石窟、建筑壁画、考古现场遗迹信息提取方法,结合墓葬壁画自身特点,针对墓葬壁画信息提取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以多座陕西地区墓葬壁画以及四川、江西、河北、宁夏等地墓葬壁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墓葬壁画信息提取方法研究,提出了全面的墓葬壁画现场信息提取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开展有效环境监测,从而提出合理的小环境控制手段,以延缓壁画劣化;然后,通过有效组合各种照相技术和光谱技术,开展从宏观到微观,从可见光到多光谱全方位、多维度的画面信息提取,全面深入记录画面信息;联合多种便携检测设备,在科学选点基础上,提出由表及里、由点及面、重点关注逐层深入、互相补充的材质工艺研究思路,有效获得壁画的制作材料组成、工艺特征;最后,综合以上多重结果,通过观察与仪器检测,对壁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病害调查,准确掌握壁画壁画病害分布、病害程度.此外提出了以研究需求与标本保存为目的 各类标本采集要求与方法.墓葬壁画考古现场信息提取是现场科学保护和后续考古学研究的关键部分,其积累的大量影像资料、数据资料为壁画保护提供了支撑,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为壁画价值的深入挖掘提供科学依据;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学家对现场信息提取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本研究弥补了墓葬壁画信息提取手段单一,缺乏方法体系的不足,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壁画文物的有效保护发挥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