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过能力、运送能力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831篇,会议文献有47篇,学位文献有140篇等,铁路通过能力、运送能力的主要作者有闫海峰、彭其渊、田长海,铁路通过能力、运送能力的主要机构有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轨道交通列车追踪间隔是制定及调整列车运行计划的基础,构建精确的列车追踪运行模型是研究列车追踪间隔的关键。根据列车追踪运行规律建立城市轨道交通CBTC列车追踪运...
2.[期刊]
广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18号线和22号线快慢车及共线运营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分析
摘要: 基于计算机试铺运行图的仿真模拟方法,以广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18号线和22号线为例,以快慢车呈组合周期化开行、快车优先且尽量保证慢车的旅行速度最大、慢车被越行的...
3.[期刊]
摘要: 我国现有铁路中有近40%为单线,由于货物装卸或技术作业需要而导致单线铁路上下行列车在某一中间站均停车的情形不可避免。此时,与该中间站相邻的两区间极有可能成为该...
4.[期刊]
摘要: 京张高速铁路作为冬奥期间跨赛区的重要运输通道,承担了赛区间客流及时转运,提供冬奥高水平运输服务保障的任务。针对疫情环境下冬奥多元客流需求,从旅客舒适性、服务专...
5.[期刊]
摘要: 该文通过对固定、移动闭塞模型折返能力的分析,得出移动闭塞折返较固定闭塞有较大提高,具备实现折返间隔90 s可能性,进而实现移动闭塞下达到40对/h行车能力目标...
6.[期刊]
摘要: 作业妨碍是影响车站能力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准确计算分析高速铁路车站作业妨碍程度与能力利用率对调整列车经由、合理设置停站具有重要意义。从站场布置形式、车站间隔时...
7.[期刊]
摘要: 长大坡道下的高速铁路闭塞分区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直接影响动车组运行安全及运输能力。为提升闭塞分区设计精度、简化闭塞分区设计工作,在总结既有规范、规定及相关研究...
8.[期刊]
摘要: 分析了影响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运输能力的因素,结合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构成对运输能力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运输能力受限于线路通过能力,最大通过...
9.[期刊]
摘要: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T型换乘站结构特征、主要换乘形式及换乘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原换乘能力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站台可通行宽度及换乘设施实际通过能力对换乘能力取值...
10.[期刊]
摘要: 研究目的: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出现兼具城际和市域(郊)通勤功能的新型城际铁路,具有自主运营、地下敷设、公交化运营等特征,对系统能力要求较高。既有城际铁路规范对...
11.[期刊]
摘要: 研究同江铁路口岸发展,探讨如何推进内陆地区口岸后方通道建设,对畅通铁路运输通道、提高铁路装备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同江铁路口岸经济...
12.[期刊]
摘要: 高速铁路列车正晚点分布模型是研究正晚点预测和能力利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提出一种邻域核密度估计模型(KDE-ND),针对采集的京沪高速铁路沿线车...
13.[期刊]
摘要: 国内外学者均对货物运输能力的提高进行研究,传统的解决方案是提高轴重或者是加长列车长度,这种方案能够解决运能的问题,但也带来新的问题,重载组合列车需要增加车站到...
14.[期刊]
摘要: 折返间隔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能力的重要限制因素,建立精确的仿真模型是研究列车折返间隔的前提。建立了基于移动闭塞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追踪及站前折返模型,利用Ma...
15.[期刊]
摘要: 针对枢纽内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评价问题,以枢纽内设施能力利用匹配度指标、列车作业组织协调度指标、城市交通接驳适应度指标的耦合计算值定义多个客运站能力利用协调度指...
16.[期刊]
摘要: 围绕京沪高铁如何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对数,对通道型运行图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根据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多样性、跨线列车多车站接入特征和列车停站...
17.[期刊]
摘要: 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站后折返过程中,如何将设备运行与人员操作的各环节紧密衔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列车站后折返流程的梳理分析可知,同一列车在站后折返的接车、折...
18.[期刊]
摘要: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制约单条线路运能提升的主要瓶颈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以实现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远期100万人次运能为目标,分析列车折返能力。基于图解法对...
19.[期刊]
摘要: 快慢车组合运行可以较好地适应市郊线路客流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为研究快慢车模式下各因素对通过能力的影响机理,结合快慢车模式运输组织的自身特点以及扣除系数法的...
20.[期刊]
摘要: 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实际中,跨线列车与本线列车在路网中混合运行,但现有研究大都忽略了跨线列车对运行图铺画和通过能力计算的影响。构建目标函数为最大化列车开行数量的整...
1.[会议]
摘要: 中国铁路运输能力紧张,如何有效运用各线路及车站通过能力,优化路网通过能力利用是缓解运输能力紧张的有效方法.在对铁路运输能力利用水平分析的基础上,设定了车站及区...
2.[会议]
摘要: 针对既有铁路线路,采取27t与23t轴重货物列车对比分析办法,分析不同轴重货物列车牵引、制动性能,研究27t轴重货物列车与既有机车的相适应性.通过检算27t轴...
3.[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重载列车组合站的特点,强调车站站型、列车在站作业特点、列车作业过程等的特殊性,探讨影响重载列车组合站能力的主要因素,明确通过能力实现概率的涵义,提...
4.[会议]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问题是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组织与能力规划利用的基础。文章对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类、比较,并对提高通过能力的各项措施进行了...
5.[会议]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等很多地区已成为中国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区域,区域内部以及区域和区域外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城际的人流、物流急剧增加,对交...
6.[会议]
摘要: 通过对城际铁路中间站不同站型特点分析,提出4线方案通过能力计算是中间站站型选择的关键。在分析中间站通过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列车运行组合单元的中间站...
7.[会议]
摘要: 对技术站能力计算中所涉及的车站通过能力、改编能力以及查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在车站通过能力计算中有关固定作业时间所包含内容的变化,并总结了新...
8.[会议]
摘要: 既有线时速200公里以上,意味着列车运行速度达到世界既有铁路提速的最高值,标志着中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改造技术水平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加快了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步...
9.[会议]
摘要: 2007年新的列车运行图是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同时又是在总结前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10.[会议]
摘要: 全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工作于2007年4月18日起正式实施,通过两个月的运行实践,充分展现了提速调图带来的变化和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
11.[会议]
摘要: 做好列车的售票组织工作将有限的运能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同时赢取社会效益,是铁路客运部门的重要职责.而做好运能资源的合理分配需要对客...
12.[会议]
摘要: 本文从郑西客运专线列车运行时段分布频率着手,综合比较分析几种天窗开设方式的特点,针对郑西客运专线跨线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的实际运行组织要求,分析各种维修天窗开设...
13.[会议]
摘要: 传统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扣除系数法已不适应我国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本文深入研究了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客运专线对通过能力计算的特殊要求,在此基...
14.[会议]
摘要: 从可靠性理论出发,结合铁路网络特点,提出了铁路网络运输能力可靠性的定义:满足车站运输能力可靠性限制和区间运输能力限制的最大网络运输能力。因此,运输能力可靠性跟...
15.[会议]
摘要: 本研究以位于嘉义太保之故宫南部分院预定场址为例,利用该预定场址所量测之微地动讯号及详细地质调查资料进行场址效应之分析、判释及比较,发现Nakamura单站频谱...
16.[会议]
摘要: 大型低速风洞是模拟测试车辆气动性能的重要实验设备.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外用于车辆试验的大型低速风洞建设、车辆模拟实验装置的改进、压敏漆技术(PSP)、大尺度PI...
17.[会议]
摘要: 为了有效地解决车站通过能力中各项时间指标问题,基于扩展模糊时间Petri网提出了层次扩展模糊时间Petri网(HierarchicalExtendedFuzz...
18.[会议]
摘要: 参照普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办法,结合客运专线技术标准的新特点,对客运专线车站咽喉区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办法进行了探讨.主要是确定列车占用咽喉区和到...
19.[会议]
摘要: 铁路车站咽喉区布置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车站列车进路排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合理有效地安排接发车进路和调车作业进路对于提高车站通过能力和作业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
20.[会议]
摘要: 城际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计算和实现在城际客运专线运营组织和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城际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城际客运专线列车运行特征,...
1.[学位]
摘要: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主要采用“不同速度等级列车共线匹配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可减少乘客换乘,满足旅客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但不同速度等级列车混行降低了区段的通过能...
2.[学位]
摘要: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快速发展,其运营所需的能耗也随之大幅上升,列车节能优化操作问题对于降低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列车的速度曲线优化是列车节...
3.[学位]
摘要: 重载铁路是煤炭运输通道上主要运输方式,重载铁路车站特别是有列车折角、组合作业的车站通常是影响整个重载煤运通道通过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识别重载铁路车站能力瓶颈...
4.[学位]
摘要: 本论文的目的是对单线铁路线路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估。该能力评估旨在满足当前线路容量需求,特别是在现有线路设施下针对特定铁路线的额外需求。除此之外,本文的另一目的在...
5.[学位]
摘要: 随着我国公共交通的迅速发展,多路公交在同一周期内同时到达交叉且均申请优先通过的情况频繁发生,传统的公交优先“先到先服务”的控制方法难以实现最优,BMP响应问题...
6.[学位]
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与运营,既有铁路通道中部分客流逐步向高铁转移,使得既有线货运能力不足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为铁路运输部门优化运力资源配置、铁路货运开...
7.[学位]
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不断建设和运营,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点、线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正确计算和评估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对于充分挖掘车站设备潜力、优化车站运输组织...
8.[学位]
摘要: 随着运输经济市场的发展和铁路货改的进行,铁路面临着诸多新形势,对技术站通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铁路技术站通过能力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计算过程中难以考...
9.[学位]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网的日益完善和客货列车速度的提高,如何准确的计算铁路通过能力以及合理的利用通过能力组织生产运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促使学者和专家对已...
10.[学位]
摘要: 受高速铁路设施设备、行车组织等方面影响,目前有限的高速铁路资源与旅客与日俱增的需求不能匹配。高效合理地利用有限高速铁路资源,尽量满足更多客流需求,协同优化利用...
11.[学位]
摘要: 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取决于线路区间通过能力和车站通过能力。在高速铁路中,先进的闭塞系统和较短的追踪时间使区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车站通过能力成为整个高速铁路通过能...
12.[学位]
摘要: 从2003年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通车至今,我国开通的高速铁路(包括城际铁路和客运专线)已达到38条。在当前高速铁路规划和建设的高峰期下,高速铁路线路...
13.[学位]
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通行能力研究——以西安北客站为例
摘要: 随着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高速铁路网与城市轨道交通网不断完善构建,二者作为城市对外出行和城市对内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它们之间换乘衔接将成为现阶段的研究...
14.[学位]
摘要: 如何解决哈尔滨火车站区域交通疏解问题,治理长期以来哈尔滨火车站区域存在的交通混乱顽疾,是困扰哈尔滨火车站枢纽综合改造多年的难题。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哈尔滨火车...
15.[学位]
摘要: 随着我国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城际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对提高城际铁路通过能力利用率和行车组织水平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根据城际铁路列车运行实际情况,分析梳...
16.[学位]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技术产生了飞速的进步,且由于高速铁路的速度快、运行时分短等特点,使得高速铁路在缓解既有线路运能紧张的同时,也增强了我国铁...
17.[学位]
摘要: 包神铁路是将煤炭资源从西部向东部运送中最重要一个环节,也是将鄂尔多斯市煤炭向外运输和出口的核心环节。本文在对包神铁路运输能力现状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包神铁路存在...
18.[学位]
摘要:
铁路通过能力问题是我国铁路运输组织的根本问题,对接下来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铁路不断发展壮大,铁路通过能力在铁路的发展中扮演着...
19.[学位]
摘要:
车站是铁路运输的基本生产单位,车站能力的计算是车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运输效率以及制定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技术计划和运输方案的重要依据。
...
20.[学位]
摘要: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既有线运输组织模式进行分析,由于我国既有线长期采用客货列车共线运输模式,客货列车间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