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压缩运行图方法的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h】

基于压缩运行图方法的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与通过能力概述

2.1 我国高速铁路组织模式概述

2.1.1 国内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讨论

2.1.2 适宜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

2.2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2.2.1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特点

2.2.2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影响因素

2.3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2.3.1 高速铁路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计算

2.3.2 高速铁路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计算

2.3.3 本文采用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压缩时刻表的通过能力计算模型

3.1 提出问题及思路

3.1.1 问题描述

3.1.2 基本思路

3.2 压缩时刻表模型构建及求解

3.2.1 提出假设条件

3.2.2 压缩模型构建

3.2.3 区段通过能力求解

3.2.4 模型求解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列车混行下列车运行图模拟

4.1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软件简介

4.1.1 系统概述

4.1.2 创建运行图

4.1.3 编辑列车

4.2 京沪高速铁路运行图概况

4.3 模拟各种情况下列车运行图

4.3.1 模拟不同B类列车比例下列车运行图

4.3.2 模拟不同B类列车非待避停站比例下列车运行图

4.3.3 模拟不同列车速差下列车运行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列车混行对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影响研究

5.1 模拟结果的分析

5.1.1 B类列车比例对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5.1.2 B类列车停站比例对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5.1.3 列车速差对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5.2 通过能力加强措施

5.2.1 缩短列车间隔时间

5.2.2 调整列车混行比例

5.2.3 控制B类列车非待避停站比

5.2.4 控制列车速度差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结论

论文需进一步研究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从2003年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通车至今,我国开通的高速铁路(包括城际铁路和客运专线)已达到38条。在当前高速铁路规划和建设的高峰期下,高速铁路线路逐步成网,为满足客流需要和列车开行需要,必然出现低等级列车跨线高速铁路的情况。因此,如何在高速铁路上优化不同等级列车混行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国家开放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对不同等级列车混行下,B类列车比例、B类列车停站比例以及列车速差对通过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文章首先结合国内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分析讨论了适宜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运输组织模式;然后介绍了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并阐述了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结合本文研究内容选取了适宜文章研究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压缩时刻表的通过能力计算模型”;
  接着采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软件4.0”模拟了京沪线上行上海虹桥-南京南区段B类列车比例和B类列车停站比例下的列车运行图,采用自定义区段模拟了不同列车速差列车运行图,并采用“基于压缩时刻表的通过能力计算模型”计算了各模拟运行图的通过能力。
  最后采用理论分析和SPSS软件分析结合的方式分析了不同等级列车混行下B类列车比例、B类列车停站比例以及列车速差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在不同等级列车混行下的通过能力加强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