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2-09-26

主办单位: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会议文集: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针对非常态交通区域周边临时停靠车辆对常态交通流的干扰问题,本文以上海市华山医院周边交通调查研究数据为基础,探讨临时停靠车辆对于非常态交通区域周边交通的影响,首先提出一种临时停靠车辆变结构控制方法及临时停靠车辆预信号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临时停靠车辆较多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模型相对不采用任何非常态交通控制方法的情形平均延误减少,运行效率提高.
  • 摘要:制动距离在道路设计与运行管理中是控制视距的一项重要指标,道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在遇突发事件需要车辆紧急制动时因车辆制动距离过长和车辆制动不稳定而发生的事故频发,其典型的事故形态为追尾和侧滑事故.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车辆制动距离的因素不仅与车辆运行速度有关,还与路面条件、车辆制动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有极大的相关性;并在相同路面条件下通过实车试验验证车辆在不同运行速度和不同制动系统条件下路面抗滑性能、停车距离和停车稳定性的差异,得到车辆制动系统在有ABS系统条件下对车辆制动距离和行车稳定性最为有利;提出了在道路设计与运行管理中为保证视距条件需从行驶速度、路面条件与车辆制动系统等方面减小车辆制动距离,以保证车辆的安全制动距离,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摘要:基于目前铁路运输统计各级系统的应用现状,对各级统计系统进行系统整合,打破以往铁路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模式,进行系统结构、功能、统计过程优化,通过建立时问、区问和车辆的三维立体数据信息库,可以实现基础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构建出可满足全路各级各部门统计需求的铁路智能化统计分析系统。系统在路局一级可以实时按照车辆别、单位别等生成路局以及车务段、车站报表。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发布功能,可以实时将各基层站段统计信息发布到基层站段客户端,同时将相关信息发送到铁道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将车站、车务段、路局任意时问段某些指标取出来进行分析,以图形化的模式直观地展示给用户,可以实时了解各部门运输生产业务完成情况。铁路运输统计工作集中在铁路局,基层站段将不再需要进行统计工作,铁路局白动采集各车站原始数据,得到各基层站段以及铁路局统计数据,从而彻底改变白下而上的统计方式,铁路局能直接控制统计过程。根据运输分析工作需要,建立运输统计历史数据库,存储全部运输统计历史数据,可以实时发布运输统计指标和报表,发布模块通过铁路内部办公网将本系统生成的各站段各种统计指标定时发布给下属各站段,将各路局指标或者交接指标发布给铁路局相关部门,将相关全路指标发布给铁道部。运输指标体系由人为制定之后可以由计算机实现,采用计算机白动定制指标将不再需要大规模调整各级报表,彻底改变由于统计指标以及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所有纸质报表都需要重新印制,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的现象。运输监督评价包括运输生产质量和效率、内部清算指标和统计质量、运输指标以及成本控制,依据监控的目的,设计监控指标体系,监控指标体系可以实时维护。
  •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是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鉴别或验证身份的一种热门的计算机安全技术,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人脸识别技术在铁路车站安检区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铁路火车站存在人流密度大、治安难度大、安检时间短和环境光线复杂等行业应用特点,本文设计了一套应用于铁路车站安检区域的人脸识别系统,并在京沪高铁车站试点应用.该系统具有响应时间短、人脸采集率高和比对识别速度快等特点,在提高人脸识别率的同时降低误识率和漏识率.
  •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的基于控制的子区划分方法主要依据交叉口的关联度,将交叉口集聚进行统一控制, 从宏观路网的角度出发对城市路网进行了控制子区的划分,划分方法以路段为对象,将图像划分的方法应用于交通控制子区的划分,并考虑城市路网的空间结构,以路网对应的Laplace矩阵的特性向量Fiedler向量作为划分依据,实现了子区的自动划分,与传统的以交义口为对象不同的是,划分结果并未打断路段,划分的结果在空问上连通集聚,便于施行交通控制,划分出的子区内部交通密度相近,可以近似认为子区内部为同质的交通流,考虑到MFD曲线的特性,本文的划分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拥堵疏散提供控制策略。
  • 摘要:不合理的交通标志会削弱关键有效信息的效用,同时增加驾驶人的驾驶心理负荷,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本文从驾驶心理负荷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交通信息量度和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进展.首先分析和总结了道路交通标志信息对驾驶心理负荷的影响机理,现有研究表明交通标志信息量显著影响驾驶负荷,并可用模型描述;标志信息表现形式也影响驾驶负荷,但无有效模型表述.其次分析了国内外道路交通驾驶负荷的评价指标和实验方法,主要有主任务测量法、次级任务测量法、生理心理测试法、主观评价法等.最后对道路交通信息定量研究及其对驾驶负荷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 摘要:首先建立了面向城市单点信号交叉口的信息交互网络的逻辑架构,定义了基于车路协同的交通流数据采集、传输的原型场景;在此基础上,将神经计算原理与模糊决策技术引入信号优化控制策略的设计中,分别建立起基于极大熵原理的交通OD矩阵估计模型、SOM神经网络模型以及Takagi-Sugeno-Kang模糊决策系统,对单点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模式进行有效识别和优化控制.在Visual Studio 2010软件平台上,基于Visual Basic.Net语言对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搭建起用于仿真测试的单点信号交叉口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上编制控制策略的算法程序;基于接口编程技术,利用Visual Studio平台进行VISSIM与MATLAB计算引擎协同仿真,测试了本文设计的控制策略以及传统的定时控制策略和非自适应动态控制策略.通过对比分析交叉口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效能指标,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策略具有较高的信号优化性能.
  • 摘要:针对铁路客运站复杂环境中行人目标难以跟踪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背景建模和kalman滤波器的Mean-shift跟踪算法.首先采用行人目标的颜色直方图对图像目标概率密度进行快速估计;同时采用Kalman滤波器对目标的运动速度和位置进行预测.其次,通过背景图像对目标概率密度进行滤波,通过预测的运动速度对目标概率密度进行加权;以减少背景中静止像素和运动像素对Mean-shift算法的影响.最后,利用预测的目标位置对Mean-shift的结果进行修正;并更具修正结果和目标匹配程度对行人目标颜色直方图进行更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Mean-shift算法相比,本算法对背景干扰、目标遮挡、目标姿态和大小改变具有鲁棒性;可以很好地解决在铁路客运站复杂环境中行人跟踪存在的行人相似、行人之间遮挡、行人姿态和大小改变的问题.
  • 摘要:环形线圈自激、漏检和故障会造成检测数据明显偏离实际值现象,不利于自适应交通控制算法的应用.针对低峰、平峰、高峰等不同时段流量特点,本文从历史数据中挖掘各时段流量平均值、相邻周期流量差值概率分布及连续出现“0”流量的概率特征,并依此设计规则在线判断环形线圈传回数据流中的异常数据.将异常数据剔除后,本文采用经离线训练的神经网络在线估计当前流量值,填补空缺.实际运用表明,该套异常诊断及修正算法具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且经修正后的流量值较好保持流量概率特征,能够满足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的需要.
  • 摘要:通过对公交IC卡和车辆自动定位(AVL)系统的数据分析,给出了利用IC卡数据和AVL数据推导乘客上下车站点的判别方法.利用IC卡数据的车辆、线路、刷卡时间等信息与AVL数据的车辆、线路和进出站时间进行匹配,根据AVL数据的站点名称和线路方向等信息,标定对应IC卡记录的乘客上车站点;利用一段时期内的IC卡数据,分析刷卡乘客出行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判别乘客的下车站点.研究表明,方法可以准确地推导出乘客的上车站点,并可以较准确地判别乘客的下车站点,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为获取公交刷卡乘客的站点OD分布及公交线网OD分布提供依据.
  • 摘要: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是覆盖各级动车组管理、运维单位,全面支撑动车组运营、维修业务的综合系统,系统涉及用户众多,涵盖资源广,权限管理复杂,构建有效地访问控制模型对于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详细分析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及其优势,设计了基于RBAC的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并给出了具体应用。
  • 摘要:本文介绍了铁路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各业务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公用基础信息,其本应是支撑铁路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所需的宝贵的信息资源,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信息凌乱无序,信息的使用者无从理解也无处获取所需的信息,反而增加了信息检索及使用的难度,致使有利条件无法驾驭反而成为梗桔。对铁路公用基础信息的分类与编码问题进行研究.回顾了主流的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法,选取典型的行业分类编码标准为案例,对比、分析了其分类方法及代码结构.基于线分类法提出了面向不同检索需求的铁路公用基础信息的主题分类及业务分类方法,并对类目进行了编码.本文对于实现铁路公用基础信息的有序化及代码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外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现状,总结了其特点,国外高速列车运用维修管理信息化均围绕重点,比较实用。主要特点有:基于现代的维修和管理理念,运用维修管理一体化;注重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检测,运用数据指导维修;系统集成度高,实现信息共享,支持流程化高效维修;功能日趋完善,覆盖计划、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物流和成本。根据中国动车组检修管理模式,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由铁道部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铁路局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动车运用所动车组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和动车基地动车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四级,即铁道部、铁路局、动车段、动车基地(动车运用所)四级管理。EMUMIS有基于动车组修程修制、动车组及其关键配件的静动态履历管理、走行公里累计、检修历史的动车组检修项到期实时推算,白动编制检修计划,确保不超期、不漏项。集成基于车载故障检测诊断信息、司乘人员发现的故障信息、地面设备白动检测信息和动车组定检修规定的项目,在动车组入段/所之前就生成检修计划,提高检修效率。在制订维修计划同时制订资源需求计划,系统白动检查维修资源的保障情况。集成物流管理,可白动评估供应商,覆盖主机厂仓储管理,透过精确的库存和仓储管理降低采购和仓储成本等特点。动车组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和动车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以运用、维修、技术、物流四类核心业务为主线,以实现动车组相关业务管理全面信息化为目标,涵盖生产管理、生产支持、经营管理三方面。其中,生产管理方面包括调度管理、作业管理2个了系统,生产支持方面包括技术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5个了系统,经营管理方面包括生产成本管理、综合管理、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3个了系统。中国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有 动车组可靠性维修体制及技术、动车组运用检修计划白动编制技术、动车组故障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
  • 摘要:我国为了提高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及相关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使相关产品走向国际,急需一套完整的RAMS工程体系来为技术人员提供指导。以欧洲铁路RAMS系列标准为基础,并借助系统工程的理论知识,总结得出“RAMS工程体系”应包括4部分内容,分别是:RAMS技术要求、RAMS管理、RAMS工作流程和RAMS信息系统。在明确了RAMS(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技术要求的概念及其在轨道交通产品RAMS工程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RAMS技术要求应从定量要求、定性要求和工作项目要求三方面进行提出,并介绍了三方面应包含的内容及相关验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合理确定RAMS技术要求的工程方法.最后,指出需要在组织和计划的保证下使该方法得以落实、使RAMS技术要求得以实现.
  • 摘要:为满足步行交通的需求,使行人能自由安全地行走,并不影响道路车辆的正常行驶,需要合理确定人行道的设置宽度.提出人行道宽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而与实践结合,对案例地某路两个典型截面的双侧行人流量进行调查,计算出其适当的设计宽度,与现状人行道宽度进行比较,判断出目前案例地的人行道宽度是否合理或需要扩宽.分析得出:同一条路各路段、同一路段两侧的人行道宽度需求不尽相同,在设计人行道宽度时应分段分侧、充分考虑区域是否应以慢行交通为主、用地性质、吸引点位置等因素具体分析设计,避免机械遵照设计标准,以使得更多的行人在人行道上出行,更好地保证行人安全,构筑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 摘要:开展了18名非职业驾驶员在直道和弯道条件下的行为特性对比试验,获取了驾驶员行为特性数据.基于弯道条件下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分析和安全报警策略的设计,以车头时距(THW)和碰撞时间(TTC)为驾驶员特性基本参数,提出了驾驶员跟车感知危险度概念及弯道条件下的感知危险度计算方法.考虑弯道驾驶员特性对汽车前撞危险程度进行判断,确定了分级报警阈值、报警规则和报警逻辑.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汽车前撞报警算法能较好地体现驾驶员在弯道行驶中的跟车特性和操作习惯,提高了算法对弯道路况及驾驶员的适应性.通过分析讨论,阐述了安全报警算法存在的不足以及本技术研究改进思路和发展方向,为同领域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在以交通事故现场查勘人员所拍摄的有限张非标定事故现场照片作为参考图像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一种可产生更多新视点的事故现场照片的方法以达到虚拟重现交通事故现场的目的.本文所述研究采取了基于参考图像的视图插值的方式进行虚拟图像合成,从而避免了事故现场的三维重建.本文构造了一个由图像特征点的位置函数和图像的色度函数共同组成的图像函数.随着虚拟视点的变化,所构造的图像函数不仅准确通过了所给定的参考图像,也在各参考图像之间做到了平滑且连续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即使现场参考图像数量有限,本研究也能有效地模拟一个移动相机在视点变化时产生的现场场景图像.
  •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高负荷路网背景下或者干线上由于特殊需求造成短暂局部交通瓶颈后,常常使得干线交通压力增大,部分路段或交叉口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状况.在这种干线局部拥挤条件下原有主干路协调控制方案或者绿波控制已经变得不适用,特别是对交通拥挤扩散的控制能力不强.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红波带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截流的基本原理和实施逻辑流程,然后在交通波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瓶颈交叉口及进口路段运行状态指标,接着探讨了策略的启动及结束条件、控制范围及启动时间确定、红波带交通信号控制参数计算等三个问题.
  • 摘要: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交通事故频发和造成延误的瓶颈路段,目前国内外对收费站ETC 安全方面研究较少,更没有形成ETC安全评价的系统.本文首先主要分析了收费站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沪宁高速公路的无锡东收费站实际情况选取了5种主要的冲突影响因素作为高速公路收费站安全评价指标.基于交通冲突技术,利用冲突数作为安全评价标准;采用VISSIM仿真与SSAM软件结合,根据实际录像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的标定、修正,建立量化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安全评价模型.最后利用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将沪宁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现实数据与建立的评价标准数据进行比较,从而获得该收费站的当前安全状况.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安全设计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科学合理的动车组运用检修计划既可以保证动车组的安全运营,也可以提高动车组的运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分析了动车组运用检修的特点和运用检修计划编制的影响因素;抽取其中易变的因素,将业务规则相关技术引入到动车组运用检修计划编制中;实现了基于SOA构架的运用检修计划编制系统;最后,实践证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计划编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运用所工作效率.
  • 摘要:为避免城市道路瓶颈交叉口排队车辆上溢造成上游交叉口交通拥挤,防止出现大面积的交通阻塞,本文提出对瓶颈相关交叉口进行绿灯时长等距调节来控制进入瓶颈交叉口的车辆数.同时对检测器的设置以及需求控制策略与普通控制策略的转换条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确定瓶颈相关交叉口绿灯时间调节步距模型.并提出一种新的排队强度计算方法,构建了瓶颈相关交叉口的绿灯时间分配模型.
  • 摘要:为了解决城市道路固定式车辆检测器最优布点问题,本文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对影响固定式车辆检测器布点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路段长度和路段上下游绿灯时间是影响车辆检测器布点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本文构建了城市道路的6种仿真情景,并基于提出的车辆检测器匹配度概念,对固定式车辆检测器的最优布点位置进行了量化研究.论文最后以昆山市城市道路固定式车辆检测器布设为例,阐述了对车辆检测器布点优化成果的应用.
  • 摘要: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基于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位置服务的应用是目前车载平台开发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技术含量较高和难度较大的一种特色应用,它结合了GPS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在个人定位、交通运输、旅游导航及物流等领域提供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整个系统体系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通信采用XMPP协议,作为服务器的openfire开源程序,为服务器提供数据存储的SQL Serve数据库,客户端采用基于android的asmack库提供的API编写。按照业务的特点,将系统功能分为:寻找附近车友、实时观察指定车友动态、控制中心监控。主要功能包括:车辆的定位与追踪,该系统的监控中心可以实时、动态地显小当前监控车辆的运行位置,可以随时查看任一车辆的运行轨迹。车载平台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XMPP作为一种成熟且高效的通信协议架构,配合高效的Android操作系统,能比较容易地定制出所需要的功能软件。
  • 摘要:本文阐述了列车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作为铁路客运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以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为理论基础的,以无线通讯的方式来解决数据的传输问题。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的专家系统,是由AT90S8515单片机、电机驱动模块、传感器电路、看门狗电路四大模块组成。以AT90S8515单片机为核心,由传感器对故障位置进行检测,并把检测信号传回CPU处理,控制机器人自动调节自身位置,自动完成沿轨迹行驶、越障等功能,实现沿列车车体顶部特定轨迹行走功能。设计出了一种基于看门狗技术的列车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巡检机器人在巡检及越障过程中受到外界干扰后死机或者不工作问题,提高了巡检机器人的可靠性,使其彻底实现了全自动无人监守的自动巡检.
  • 摘要:本文研究并实现了基于车联网的校车实时监控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于采用优化的数据通信协议和GPS传输格式,系统能准确及时地从服务器上获取校车的实时GPS数据,并能准确地转换成屏幕坐标,进而使校车在地图上的定位满足精度要求。在车联网的环境下,本文直接从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获取校车的实时数据,对校车数据进行了合理的应用。另外,实验的软件环境是Android2.3的操作系统,只要是Android2.3及以上版本的手机都可以应用。因此,接送孩了的家长和校车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校车的动态。最后,Google Map地图是实时更新的,避免了地图与现实存在着差距,不会给用户带来这方面的麻烦。
  • 摘要:基于确定预案的地铁综合监控联动设计,难于精确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持续演化特征的地铁突发事件,更无法针对实际场景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安全.研究结合灾害场景的地铁应急平台,针对站厅、站台和区间的空间结构和人群分布特征,实时产生一致性的最佳乘客疏散路径、不同角色操作指导和相关设备联动控制,形成面向乘客、运营者和监控设备的一致性应急预案响应,提高综合监控系统应急响应能力,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 摘要:可靠性作为一个面向公交服务过程的评价指标,受到来自企业运营管理水平、路网通行条件、客流波动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对客观评价公交线路服务质量、发现运营薄弱点、采纳公交改善措施有重要的决策价值.基于公交AVL数据,构建了公交服务可靠性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以江阴市19路公交线路服务可靠性为例说明评价方法,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服务提出改进建议.服务可靠性将成为政府对企业运营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成果对完善政府公交监管软件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 摘要:车标的识别是ITS领域中一个很受关注但又非常具有挑战的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鲁棒性较高车标识别方法,此方法对于车标图像的尺度缩放、平移、旋转、光照变化及噪音具有一定的不变性.文中选取两种不同的车标特征,其一是从车标的DoG图像中提取的边缘方向直方图,另一个特征是基于SURF特征而提出的,称为SURF-like特征这两种特征进行归一化并联合而成了的车标表示特征,最后应用基于OAA策略的SVM完成车标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车标特征非常适合车标的识别,并且具有相对较强的鲁棒性,车标的整体识别率达98.6%.
  • 摘要:本文介绍了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MFD)理论自从2008年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在MFD曲线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如何将其用于交通事件下网络交通状态分析仍处于探索阶段.以宏观基本图理论为基础,利用北京奥运公园周边路网绘制宏观基本图,通过VISSIM仿真软件模拟交通事故、占路施工、恶劣天气等不同偶发性交通事件,分析交通网络在发生点、线、面等不同交通事件下的MFD曲线形态变化规律,进而为路网交通状态的分析及预测提供依据.
  • 摘要: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中心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前期主导、中期引导、后期指导.政府主导下的智能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应该充分反应在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守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并重的协调关系与原则,一体化地构建城市大交通智能化体系,高效地开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发展工作.
  • 摘要:包头市作为一个北疆发展中城市,随着车辆增长,停车问题对交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停车位缺口较大。违法占道、乱停乱放现象依然存在,影响停车秩序。停车管理机制既不科学、也不完善。在停车问题上缺乏整体规划,配置不合理,部分停车资源利用率较低。根据包头市目前的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对症下药,提前应对、科学解决停车问题,促进停车产业化;加大停车场建设;本着“扩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做到政策扶持,科学规划;改革停车收费制度;鼓励中心城区范围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白有停车场社会化运作;运用交通工程学,精细筹划道路停车资源;充分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加大对违法占道的整治力度。
  • 摘要:本文在深入剖析国内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基础上,结合宁波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对产生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解析,总结出引发国内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以系统均衡为理念,从政策、规划、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妥善处理好资源、环境与交通的关系,力求实现人流、车流和物流在交通网络中“均衡”分布,特别是要注重借助科技手段,预先收集出行信息,实现虚拟出行.从而对出行计划进行反馈作用,以增强科技信息与交通出行之间的互动性,使城市与交通相协调发展,真正实现“智慧城市”.
  • 摘要:本论文采用综合性混合优化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算法,利用大量学习样本,加入了在线学习模块,采用最新的反馈型学习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的多种特征融合的车辆定位新算法,来对基于高清摄像机的车辆检测、车辆行为跟踪和车牌识别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高清识别技术路线、与标清摄像机的车牌识别系统异同、识别软件开发、高清识别的算法和高清识别的优势.论文最后分析了高清视频检测和识别技术在城市公安交通中的电子警察、卡口监控、交通事件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 摘要:2011年,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发展经历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体制转型.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运用现代城市地理学理论,通过因子生态视角,有效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研究快速发展时期深圳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与交通的多元化关联等议题,总结归纳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规律,为政府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决策提供有效地政策建议,已成为当前关键与迫切需要的问题.
  • 摘要:本文在GPS移动式检测器和SCATS固定式检测器的交通数据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参数级数据融合的路段行程车速计算方法,可以获取更为全面、准确、可靠的路段实时交通状态评估结果,为智能化的交通诱导系统提供了决策依据。采用的参数级数据融合方法即是利用不受交通信号以及车辆排队延误影响的GPS点速度来计算路段行驶时间,同时利用SCATS系统提供的数据来计算路口延误时间,从而得到最终的基于路段的平均旅行时间,再计算出路段行程车速。
  • 摘要:包头市交管部门全面实施了城区疏堵保畅战略,积极构建“扁平式指挥,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格局,“人管、物管、技管”相结合,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具体是建设了符合交通实际、具有包头特色的“扁平式指挥、精细化管理”的指挥调度系统。在信号配时上做到“争分夺秒”。专门成立了疏堵保畅对策指导小组,组织8名技术人员从事信号配时工作,直接由支队长指挥;为他们配备车辆、增加设备、提高待遇,让他们潜心研究,坚持不断,永无止境地优化信号配时,力争实现最科学的信号配时,让绿灯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交通设施的建设方向:以天津为目标,吸纳全国各个先进城市的优点,做到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护栏“四统一”,打造全国一流的交通设施。为规范静态交通秩序管理,购置了800余部数码相机、55部DV摄像机用于非现场执法,不问断地打击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根据城乡交管工作的不同特点,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城区保畅通,公路防事故”的思路,确定了城区和公路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城区道路保畅通、树形象,公路压事故、保安全。取消了儿十年如一日的冬“早七晚七”、夏“早七晚八”的勤务模式,采取随高峰上岗、排除最后一处堵点撤岗的动态勤务模式。建立了政府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格局。缓解交通拥堵必须按照“科学管理,加大投入,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从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政策引导和综合管理、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对策。
  • 摘要:除发动机本身自带零部件以外,混合动力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由散热器、中冷器、电子风扇、护风圈、散热器悬置支架、膨胀水箱、通气管路、冷却水管路和冷却气管路等零部件组成。考虑到发动机舱内布置空间有限,一般将驱动电机散热器、中冷器、发动机散热器、三者“串联”布置,通过共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四个电了风扇,达到冷却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发动机的目的,影响散热器、中冷器选型的主要考虑因数是散热器、中冷器的结构型式、正面面积、散热面积以及可靠性。根据国内客车散热器应用情况,直流结构型式的散热器漏水率远低于横流结构型式的散热器漏水率,因此选用直流结构型式的散热器。散热器安装时,一定要采取散热器负极接地等措施,消除电位差,防止散热器等零部件发生电化学腐蚀而漏水;但由于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架之间也采用了减震橡胶垫软连接,因此,应先将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架接通,再将散热器外框架搭铁。对于后置混合动力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风口位于侧围后部,正压小,散热器和中冷器的风冷利用率低,其进风量取决于侧面进风口的大小、结构及行车速度。散热器和中冷器只允许从车外进风,不允许存在“热风回流”及背压过高的情况。因此,必需做好“防热风回流”措施:在中冷器与散热器的配合问隙、散热器和风扇护风圈的配合问隙、电了风扇与风扇护风圈的配合间隙之间夹贴海棉或橡胶,加以密封;采用“车身密封法”,在中冷器芯部周围设计封板,由四块“L”型封板组成,在四块“L”型封板与中冷器之间的配合间隙用密封胶条密封一周,保证中冷器进风良好。
  • 摘要:低成本、覆盖范围广的浮动车数据是非常好的用于评价大规模城市路网运行状态的手段.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可选取道路交通运行指数、道路交通拥堵率、拥堵里程比例、拥堵持续时间、常发拥堵路段路数和行程时间可靠性指数等指标对城市道路网交通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北京市通过应用以上指标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进行了长期的动态监测,逐步摸索出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规律,根据长期的数据积累及分析,在2011年成功对9月份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现象进行了预测预警,并及时向交通管理部门及公众进行了发布,为减少道路的交通拥堵程度,避免大范围长时间严重交通拥堵情况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内外交通拥堵的预测预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摘要:本文介绍了视频监控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编解码技术与实际交通系统增长性、异构性的矛盾却日益凸显.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可伸缩编码技术进行视频监控的解决方案.文中介绍了可伸缩技术的历史、特性、发展趋势等内容,并且分别从监控视频的存储和管理以及视频信息发布两个方面介绍了可伸缩视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结合应用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可伸缩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
  • 摘要:针对目前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过程中所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主要表现为一线执法人员取证难、现场信息查验难、文书制作不规范、执法信息区域间未共享、执法信息未与公安及运管等部门进行共享。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目前主要是由道路运输行政执法部门以稽查的方式来进行,根据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简单可以划分成外业执法系统(也称为移动稽查系统)和内业执法系统。现场执法中主要采取的移动稽查方式有手持机移动稽查方式、笔记本电脑移动稽查方式、车载移动稽查方式。内业执法系统,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基于案件信息的管理,按照行政执法中的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分别进行立案和后续案件各类文书的制作和打印,并能够根据业务的需求对案件信息进行各类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在研究道路运输行政执法成套软硬件技术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些核心模块,主要包括不停车稽查、内外业信息一体化处理、执法数据交换与应用。整套系统主要包括的功能信息共享与交换、业务联动、模块为:信息采集、信息查验、现场立案与文书制作、信息内业处理、统计分析。通过这些模块相互之问的协作,将行政执法中的案件处理各个环节有效的衔接在一起,提供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信息的内外业一体化协同式处理。
  • 摘要:ITIL的核心模块是“服务管理”,这个模块一共包括了十个流程和一项职能,这些流程和职能又被归结为两大流程组,即“服务交付”流程组和“服务支持”流程组。服务支持流程组包含了与IT管理相关的一项管理职能及5个运营级流程,即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服务交付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5个战术级流程,即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和可用性管理。基于ITIL服务管理架构在国内的实践经验,结合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的具体情况,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了一个职能和六个服务管理流程。服务台、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服务经济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服从和支持业务管理需要和管理方法。为了实现基于ITIL的服务管理理念,将ITIL的各个管理职能和服务管理流程设计成对应的系统的功能流程和功能模块。该系统关键技术有工作流技术、GIS技术、移动短信引擎。软件的实施,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的流程规范化,运维成本管理精细化,设备资产决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必将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的信息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摘要:基于V2I的道路交通管理平台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普通的驾驶员、交通的管理者、决策者、交通的研究者。由于他们对管理平台的需求不同和权限的不同,所以提供的服务也不相同。对于驾驶员提供的是信息帮助服务,对于交通管理者提供的是管控辅助服务,对于决策者是决策信息服务,对于研究者是研究载体的服务。基于VR和V2I的道路交通管理平台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第一块是交通信息采集平台,第二块是基于VR的交通仿真平台,第三块是交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第四块是交通管理通信网络平台。交通信息采集平台负责对交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所收集的信息包括固定式和移动式的动态交通信息,与用作VR的场景建模的静态的交通场景信息,还有作为V2I重要组成部分的路侧设施信息。基于VR的交通仿真平台是整个平台最核心的一块,进行虚拟实景的仿真计算,利用建模软件采取计算机并行计算,再采用OpenGV S中提供的大量API来完成视景系统的驱动及渲染。在把各数据进行分库存储。依靠信息管理中心进行调用,信息管理中心也担负信息的再处理。交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由交通管控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组成。他们分别担负面对交通管理者的交通管控需求,和普通使用者的信息帮助需求。其中的信息服务方式多样。交通管理通信网络平台是利用特有DRSC方式和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白组织网络构成的综合通信平台。
  •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功能:通过集成设计,实现BRT具有的"站一车一道"一体化,将公交优先、合理调度、快速上下、安全舒适、人性化服务的功能发挥出来。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车辆白动定位,动态管理。提升BRT系统的营运效率,实现电了路单、路口公交信号优先、白动售检票等功能。实现行车计划和配车排班计划的白动化编制,对运营业务进行计算机辅助调度。通过语音广播、信息提示等手段,为出行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实现BRT车站、车场的实时视频监控。为了保证乘客乘车安全,提升站台服务管理水平,在乌鲁木齐BRT系统设计时首次将轨道交通使用的半高安全门运用到BRT站台设计中。同时结合BRT的使用特点和要求,对原有地铁安全门的信号系统、安全门的结构、防护等级等方面进行了改造,以满足BRT车辆、道路及站台安装条件、乘客冲击影响、全露天工作环境等特殊要求。乌鲁木齐BRT的AFC系统总体构架由两层组成,第一层:线路中心计算机系统;第二层:车站终端设备。站台上的刷卡数据和购票记录会通过机房内的计算机及内置的软件进行实时采集,采集后的数据经过交换机、光纤传送到BRT调度中心和IC卡中心,实时得到票款和客流信息。
  • 摘要:本次评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交通研究当中,建立了交通运行实时监测机制,运用了交通运行动态评估方法,在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专业分析方面采取了全面客观的技术方法,同时也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因此评估数据可靠,结论可信。评估结果按周、按月上报政府决策部门,作为政府决策参考。阶段性评估结果曾以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进行了公布,主要评估结论与公众感受基本一致,社会接受且反映平稳,说明整个评估工作较好的实现了预期目标。
  • 摘要:车辆发生紧急事件时,如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或抛锚,需要及时向周围接近车辆发出广播警告信息.由于涉及到车辆安全应用且车速较快,所采用的信息广播技术应满足低延迟和高可靠性要求.本文使用一种新型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DSRC)协议-IEEE 802.11p,于实地构建了面向车路协同紧急事件广播通信原型系统,使用六辆实验车,以广播的形式对基于位置的信息进行分发.首先对数据交互内容,测试参数设置进行了描述.接着通过实地实验,记录分析了平台的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PLR),通信延迟(Latency),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分组错序率(PacketOut-of-order Rate)和分组接收率(Packet Success Rate)等通信特性.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本平台在通信性能方面满足紧急事件广播的需求.
  • 摘要:本文分析了铁路客票系统的业务特点,研究了可以平衡系统资源,提高可利用性的虚拟化技术,建立了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业务负载均衡模型,解决了资源竞争问题,保证了用户的访问成功率。因为在BP神经网络中,每增加一种特征输入,就会导致隐含层节点的增加,而隐含层节点的增加将导致带权值连线数量的增长,从而降低了计算效率,本文中需要输入的特征种类较多,在下一步工作中考虑采用优化的BP神经网络求解每台虚拟机上最优的列车分配,以期优化迁移分析程序。
  • 摘要:世博智能交通体系构架以上海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世博交通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和世博园区交通信息平台三个平台为核心载体。平台采用分层的系统架构模式。分为数据接入层、数据组织层、应用服务层、应用表现层。交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系统由通信网络系统构成整个网络平台,计算机系统构成硬件平台,这两个平台将支撑整个平台最主要的业务系统运行;另外由安全系统,存储及备份系统,及运维和设施管理系统等构成相关支撑系统,形成整个交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系统的总体硬件集成系统框架。对于大型的软件系统,可以把系统划分成不同的了系统进行设计。这时,子系统的组成、构架应符合逻辑架构中的设计。而每个子系统根据规模、设计理念,可以有不同的了系统的逻辑构架等。本着全面贯彻世博集约化交通出行理念,让世博游客掌握合适的出行方式、路径,及世博园区实时客流等信息的目的,依托世博交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开发了面向多种载体的信息发布技术,实现上海世博交通网、电台电视台、世博交通服务咨询热线、手机与车载导航等移动终端、触摸屏查询终端、可变情报板、交通指南等7种载体的世博交通信息发布。
  • 摘要:在一个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系统中,内场设备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所有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内场设备的稳定运作,同时内场设备又是用户(设备管理员)所最常接触的运维单元,为用户提供一个易于操作并且高效的设备管理方式是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一项基本目的.通过FLEX的图形化界面开发来模拟内场设备的位置仿真效果,从内场设备的摆放方式来说也可以分为两类元素:设备和设备容器。一般来说,设备都放置在机柜内统一管理,当然还有一些机房动力环境的设备直接放置在机房内,所以可以将机房作为设备容器。机柜和设备作为组件。发现,机房元素的组成特性与FLEX图形化组件的组成特性一致,都是以容器和组件为元素单位。因此考虑把机柜和设备抽象为FLEX的组件,把机房抽象为FLEX的容器,从而达到内场设备在FLEX图形化中的仿真效果。考虑将组件扩展功能,使每个设备组件都能显示它的运行状态。并且利用FLEX与后台的高效数据传输能力来实时获得监控数据。这样,设备管理员在鸟瞰整个机房的同时,又可以快速查看到机房内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摆脱了在设备列表中逐一查看设备状态这样臃肿不便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清爽的以整个机房为单位来鸟瞰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既快速又高效。目前此功能已在无锡交通指挥中心的机房管理工作发挥作用,并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 摘要:智能铁路是综合应用传感器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控制与系统技术、智能白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自动采集、智能处理和实时传输,建立可感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化的铁路运输系统,将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设施、安全、服务进行有效的综合集成并协同运作,实现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提供高安全、高效率、高品质的铁路运输服务。按照业务战略驱动的原则,目前最为紧迫的就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基于北斗卫星的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的目的,是在现有的LAIS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改造LAIS的定位和信息传递机制,构建一套独立于既有行车指挥系统的、不依赖于地面设备的、全天候、全天时的地一车、车一车位置监控和安全告警系统,作为现有CTC/TDCS等行车指挥系统的辅助系统,提供强白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的安全保障,提高铁路行车的安全系数。北斗卫星的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由车载智能终端、指挥型终端、指挥接入服务器及相关软件组成。车载终端、指挥终端、接入服务器属于智能铁路框架的“区问动态运输数据接入系统”,软件部分属于“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其中车载智能终端负责为司乘人员提供导航定位、安全告警、紧急调度命令传递功能,并通过北斗卫星保持与地面指挥中心和相邻列车的信息交换;指挥型终端负责完成地面指挥中心与车载终端的卫星通信;指挥接入服务器负责将指挥机的信息接入,并以安全的方式传入生产网,实现与既有调度指挥系统的信息交换。
  • 摘要:城市道路视频监控卡口系统是安装在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重点治安地段等道路上,能对全天候对卡口的目标进行拍摄、记录与处理,在打击犯罪、城市车辆管理中,能起到显著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道路视频监控卡口系统作为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和打击涉车、涉路等现行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项目后评价遵循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满足项目所在行业个性化的要求,视频监控卡口系统后评价要求,视频监控卡口项目建设与环境联系紧密,易受到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应区分客观因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项目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仅为参考。类似项目具有一致性,评价过程与方法有相似性,可广泛应用于类似项目。后评价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反馈性需求,应当从加强政府管理的角度、从改善投资决策的角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展,对视频监控卡口系统在建设过程、项目成效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共包括3大内容,项目过程评价、项目效果评价、项目目标和持续性评价,并在此评价内容之上,总结项目的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
  • 摘要:针对目前企业级Web信息系统开发成本高,效率低,周期长的现状,提出了按照当前最流行的J2EE架构设计模式建立企业级Web信息系统快速开发平台的设想,平台提供底层技术架构和通用模块,可以让开发人员把精力更多的集中于业务,而不是技术本身.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设计目标、架构设计及功能设计等几个方面.设计方案已在中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得到了部分的使用和验证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 摘要:对于愈加复杂的智能交通软件系统,可以采用插件式的开发设计思想进行整个系统的架构设计。插件化开发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将软件拆分成为一个个独立软件插件进行设计。插件式开发技术具备模块化特性、动态化特性、服务化特性。 在技术应用,各个语言与开源框架都对于插件化设计技术进行了大力支持。在传统win32开发中,有dll的实现开发插件,在c#与lava中,有基于组件集与程序集的插件开发技术,在开发富媒体RIA技术中,有基于flex的SWC的插件机制的支持,在Visual Studio中,可以设计扩展菜单完成新的业务的开发,业界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对插件化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建立在组件集与业务模板之上,进一步提升与总结,可以将整个ITS系统归纳为规范集、组件集、业务模板、服务集、工具集。
  • 摘要:做好列车的售票组织工作将有限的运能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同时赢取社会效益,是铁路客运部门的重要职责.而做好运能资源的合理分配需要对客流进行准确的把握,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客流预测为基础,对运能的合理配置提出建议,旨在辅助决策客运人员进行运能配置,用于运能调整的手段很多,以客流预测为基础进行运能调整主要包括下述三方面:张数调整、票额以远站调整和共用时问设置调整。根据客流预测给出的站站客流预测值,进行列车票额的沿途张数调整。同理,利用客流预测结果,对票额的以远站进行调整以实现对列车运能的合理调整。另外,可以根据客流预测得到的站站客流预测值,结合列车的售票规律分析,制定合理的票额共用策略,实现对运能的合理调配。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青藏公司2011年的春运组织,结果表明以客流预测为基础的运能配置辅助决策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是一种较好的客运营销辅助决策手段.
  • 摘要:设计并开发了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建立统一的指挥软件平台,来实现众多技术子系统的数据集成、功能集成和指挥集成.采用J2EE的Struts框架来设计整个软件系统,ArcGIS作为GIS平台开发软件操作界面,作为众多技术子系统功能集成平台;设计基于消息中间件和Web Service的模式,实现众多技术子系统的消息互联和数据互联,作为众多技术子系统的数据集成平台;利用SDK实现众多技术子系统的集成,充分利用GIS平台,实现众多技术子系统的指挥集成.该软件已在醴陵、衡阳、益阳等地推广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 摘要:本文介绍了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综合系统.通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一套由定量指标构成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最小欧氏距离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针对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基于灰色分析,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对全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所得的评价结果可直接排序,评价过程客观,方法实用性强.
  • 摘要:TEG6129PEV插电式电动客车是结合了纯电动客车和串联混合动力客车两者的优势,通过车载APU(发动机发电机组)实现增程运行模式,弥补了纯电动车续驶里程不足的缺陷,同时较不可充电的混合动力车具有更低燃油消耗和更低排放的优点。插电式可以根据不同城市公交系统千变万化的运营环境,灵活变换以下三种工运行模式,能达到最佳节油效果:纯电动运行模式,采用电网充电,在电池容量范围内可纯电动模式运行,发动机不启动,只做非正常情况时的备用状态,达到了零排放,完全是一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运行模式,无需充电即可长期运行,操作完全同传统燃油车,只起到启动助力和刹车能量回收作用,发动机在最佳状态输出平均功率,节油率在20-30%左右。插电式运行模式夜问用地面电网充电,白天运行时有计划使用电池能量,减少燃油发动机动力,提高节油率,同时具有启动助力和刹车能量回收功能,电池容量选择适当,节油率可达50%以上。插电式电动车驱动系统与纯电动汽车结构相同,主要包括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机械传动装置和驱动车轮,由于电机是插电式电动客车唯一动力驱动装置,因此电机功率及驱动转矩必须满足单独驱动车辆的设计需要。TEG6129PEV客车车身骨架采用矩形钢管,侧面蒙皮为预应力张拉蒙皮;前后围及前后保险杠采用玻璃钢制品,使整车的防翻性能得到很大提高;采用闭环骨架结构,提高了车身的结构强度。内饰采用国际最新的设计理念,整体空问布置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符合人体坐姿的生理、心理需求,做到以人为本;内饰色彩、材质柔和协调,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大视野,良好的通透性带给乘客全新的感受,使乘客在车内就能欣赏到城市的风光。
  • 摘要: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规模盛大的城市活动往往会吸引大量的客流,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人们高密度的向活动地点聚集会对城市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网络都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满足活动期间客流研判与组织协调的需求,提高城市大型活动的客流信息采集与处理质量,提出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理念的客流信息采集、客流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各种交通方式客流信息最终要以统一的时问周期、整体的形式发布给大型活动的运营组织方。以客流最终结果发布为目标,建立多源客流信息时问归并的整合流程:明确活动期问能够获取客流来源的交通方式种类;获取各分类客流原始数据的上传周期,排序形成列表;评价原始客流数据的直接可用性,提取出需要算法模型进行二次处理的分类项;对于无法直接可用的分类项,原始数据上传周期加处理时问长度构成新周期;基于分类项新周期,重排上传周期列表,并加载各分类项新周期客流数据量;通过上海世博会期间在途客流信息系统实践,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
  • 摘要:车载维检系统具有多通道采集和整理功能,协助检测人员对检测项目进行实时的定位和分析,能够实现车载信号设备各了系统问的记录和检测,并实现白动存储。检测功能要包括日常铁路运输生产所必须的所有检测内容,并同步转发到维护终端;记录功能要实现信息的分类、整合、同步,方便用户离线分析,充分发挥车载维检系统的作用。城轨车载维检系统分为基础设施、数据共享与交换、应用中间件和系统应用四层。基础设施层、数据共享与交换层、应用中间件层、系统应用层。车载维检系统由车载数据处理单元和维护终端组成,车载数据处理单元功能主要面向列车车载信号设备的ATP,ATO和IO端口数据通信,数据接口检测,存储转发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维护终端功能涵盖对车载信号系统设备之间数据的交互、重要设备的参数配置与存储和日志的离线数据辨识分析三个方面。系统主要关键技术有主机和显示分层技术、数据集成技术、多任务技术、记录展现技术。
  •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套重心检测和调整系统,全系统可分为基准系统、控制系统、中心检测系统及图像处理。桨叶重心检测系统软件可采用Matlab语言编写而成。Matlab中推出了功能强大的适应于图像处理的工具箱,可以方便地从各个方面对图像的性质进行处理深入的研究。图像处理工具箱儿乎包括了经典图像处理的所有方面,从基本的图像增强到图像分割,MATLAB都提供了简单的函数调用来实现许多经典图像处理方法,同时Matlab还提供了对多种图像文件格式(如tif,bmp,jpg,pcx等)读写和显示的支持,这使得在Matlab的集成环境中进行图像处理非常方便。系统自身可方便调整桨叶位置,可在桨叶图像上显示重心位置,实现自动测量,便于在线加工。本系统检测桨叶重心快速准确,实现了桨叶的精密检测和智能加工系统功能。可应用于船用推进器的桨叶自动加工检测中。
  • 摘要:随着遥感图像空问分辨率的提高,遥感图像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物信息。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道路上的车辆也成为越来越清晰的对象,这就提供了更多的交通信息,是交通规划与管理所需的交通流数据很好的来源。利用遥感图像提取道路上的车辆对象,可以测量路段车流密度,加上时问轴,还可以提取交通流量等数据。因此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给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带来了新的思路。具体来说,遥感图像作为交通信息的数据来源具有观察范围广,易更新,周期短等优势。利用遥感图像为交通信息源可以更好的满足交通信息服务的范围广、准确、实时的要求,缩短更新时问。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车辆信息采集的研究还很少,且主要针对车辆稀疏的道路,一般分为两类:模板匹配算法和隐式模型。目前,基于卫星遥感的车辆信息采集技术中基于模板匹配算法能够白动获得遥感图像中已选目标的坐标和数量,但是算法过于复杂且精度不高;基于隐式模型的方法通过像素的强度和纹理特征来提取车辆,适用面更广,更适应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中的车辆信息提取,但是本方法对于阴影条件下暗色车辆的提取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克服这一难题将成为未来本领域的需求重点。
  • 摘要:本文介绍了LED补光灯有体积小、耗电低寿命长,亮度高等优势,在智能交通领域,LED补光灯的主要作用就是给车牌进行补光。补光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升了车牌识别率。在交通领域补光灯方面,LED补光灯从光色上主要有LED白光灯、LED红外灯;从发光方式上又可以分为长亮灯以及频闪灯。主要从道路监控红外补光技术、卡口闪光补光技术、电了警察抓拍补光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补光效果、寿命以及光衰减三个方面来分析LED补光灯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智能交通领域的LED补光灯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 人性化、 稳定性更高、补光效果更好。
  • 摘要:通过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提出协调控制技术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干道协调控制扩展为区域协调控制方面,目前的理论方法遇到巨大挑战;通过对区域交叉口群基本控制单元的定义,提出交叉口群逐级协调控制的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通过Vissim的仿真分析说明:应用交叉口群协调控制方法对区域交通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 摘要: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以下简称治安卡口系统)一直以来以地感线圈为车辆检测方式。最可靠的治安卡口技术方案是:卡口雷达测速仪作为车辆检测单元一卡口雷达测速一视频图像捕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种方案的优势。如果视频对所采集的信息数字化分辨率设为255个单位。微波波段雷达对所采集的信息数字化分辨率设可评估为32000个单位。而且视频分辨率无法再提高,因此雷达作为车辆检测、车辆识别方式相对视频具备绝对的技术优势。可以参考军事应用:导弹技术采用的是微波雷达瞄准技术,而不是视频检测技术。窄波束雷达测速仪的雷达检测区域是特定的,普通雷达测速仪相对窄波束雷达测速仪,不是检测区域偏大,而是根本没有特定的检测区域。远处干扰信号随时会被非窄波束雷达测速仪检测到,使得测得值可信度下降。在正向安装检测区域宽度应小于车道宽度,因此龙门架上安装的窄波束雷达也叫做单车道雷达。非窄波束雷达测速仪信号峰坡度很小,而且无法确认正确的跨越特定强度水平的时刻。因此无法设置准确的单次触发信号。另外,由于信号峰的峰头和峰尾都较长,所以非窄波束雷达很容易漏车。同时,不好确认读取速度值的正确位置。随着车辆的经过,夹角增加,速度值在下降,不知道速度值相对应的夹角,从而无法对速度值进行夹角修正。就算把非窄波束雷达安装角度为25度,受到的速度值可能对应于22, 24, 29度夹角一无法进行修正。目前,中国国内已有一些项目在治安卡口用占达代替地感线圈做车辆检测单元。不过,只有俄罗斯奥利维亚的RAPIER II(细剑2代)占达符合“公路车辆职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的要求,能保证99%的捕获率。
  • 摘要:实时交通状态判别是目前国内外交通信息服务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交通状态判别系统算法的评测和优化对系统发布状态的效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就算法评测和优化的理论研究甚少,在工程应用中,多是利用历史视频监控录像,人工获取交通状态为真值对算法状态进行准确度判别及优化,但判别过程中,均以经验性方法为主,并无可靠的理论基础.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完整的状态判别算法准确度评价和优化方法,包括准确度评价样本量的确定、状态人工认读标准的制定、准确度计算方法、以及基于准确度评价结果的算法调整优化.所述方法是工程应用中经验性方法的理论化精细处理,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摘要:目前,交叉口绿冲突的判别方法主要是从计算机的角度进行循环检测,缺少一种简单实用的人工方法,不能在现场进行人工检测.本文将交叉路口看作为以路口为原点的射线,通过研究放射路线的相交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判断交叉口绿冲突点的辨别方法。该方法将放射状线路按照逆时针循环排列,采用逆向组合判断冲突点,从物理角度考虑车流的轨迹的冲突点,作为设计交叉口的相位序列的依据,尤其是针对路口较多的交叉口,能快速的找出绿冲突点。同时还可以对交叉口的相位进行检验,判断同一相位的交通流是否有冲突,实现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快速检测。最后通过对交叉口信号控制优良的信号配时进行检验,证明逆向组合冲突检验法在绿冲突判别上方法判别快速、结果正确,提高判别效率。
  • 摘要:城市交通枢纽是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重要衔接点.合理的规划设计和高效的管理城市客运枢纽是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益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几个大型综合枢纽已开始进行实时交通数据的研究和应用,但还缺乏对多源信息的融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本文以深圳市福田综合交通枢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出租车浮动车数据、深圳通刷卡数据、长途客运客流等数据的分析,了解居民与枢纽相关的出行需求,分析其客流量变化特征和客流时空分布,建立多交通方式的客流短期预测模型,对枢纽的客流态势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基于GIS的三维可视化展示.
  • 摘要:由于移动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采集手段,目前的研究与应用还局限在比较少的领域,需要关注手机数据在交通信息采集各个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交通信息数据是包含人员出行特征数据、路段旅行时间数据、路段断面流量数据等在内的更广泛的数据范畴,由于交通系统的复杂性,这些子领域数据相互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通过对比各种交通信息采集方式优缺点、采集成本、数据精度及适用范围等,梳理国内外手机数据研究与应用发展的脉络,把握研究与应用现状,对技术趋势、应用研究方向进行合理的判断.判断目前研究者或工程技术人员正在挖掘的交通信息,以及尚未被挖掘到的数据,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决策支持.
  • 摘要:在影响城市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中,道路交通因素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道路网络的扩大建设以及机动车的大幅增加,对城市环境产生较大压力,产生空气、噪声等污染.从交通角度,通过实时交通数据深入分析机动车在城市主要道路上的行驶规律与车辆尾气排放规律,并对交通环境的影响进行多指标的统计分析,挖掘交通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并选取徐家汇地区作了尝试应用.希望借助交通领域的先进技术手段,将交通对城市环境影响做量化分析,力求在交通管理和环境管理两方面形成合力,为制定有效控制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 摘要:货检站安全集中监控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监控作业终端和移动手持终端构成。货检站安全集中监控系统以数据接口文件、Webservice服务、共享数据表等多种形式接收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确报系统、现车系统、TDCS系统以及TPDS系统的各类信息,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用户通过作业监控终端和移动手持终端实现对系统的访问。根据监测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和货检作业业务处理需求,设计了全新的货检站安全集中监控系统业务处理流程。系统除了根据工作流技术支持车站货检作业流程外,还可以对检测信息、货检作业信息进行灵活查询、统计分析,其结果均可导出成Excel文件。rn 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三层软件架构,包括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其中,表示层负责功能的实现和展示,与用户进行交互;业务层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和控制,为表示层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层负责数据访问。多种监测系统的接口标准与接口,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框架性技术实现方案和相应规范,使接口能够尽量具有通用性和标准化,具有同类接入技术条件的专项系统应采用一致的数据接入和处理模式,简化接口数据处理逻辑,降低系统集成复杂度,并为今后系统运行维护提供便利。阶段计划是货检作业指挥的基础。系统实时接收来白TDCS系统的列车计划到达时问、到达场次股道、计划出发时问、编组辆数等信息。利用列车车次、计划到发时问、到站地点、编组辆数等条件,实现与确报信息、现车信息的匹配,构成包含列车编组信息、装载货物等信息在内的完整的阶段计划。货检站安全集中监控系统采用与应用紧密相连的数据集划分、面向主题的数据组织等数据集成存储组织技术,解决了多系统监测信息的高效存储组织与关联应用,为系统整合奠定了基础。
  • 摘要:本文介绍时间可靠性是公交重要的时空特性之一,反映了公交网络在时间维度上稳定运行的能力.基于信息熵基本模型,从公交站点、公交线路、公交路网三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微观、中观两种公交时间可靠性度量模型.微观模型首先考虑了站点层次上公交到站的时间可靠性,利用信息熵公式计算公交线路和公交路网时间可靠性,而中观模型直接考虑线路时间可靠性.以广州市公交为例,利用公交车辆GPS数据进行模型的计算,验证了两种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广州BRT线路并没有在时间可靠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广州市中心区域内的公交时间可靠性较低.
  • 摘要: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区域节点(调度所)、视频接入节点(车站)和视频采集点(现场)三级组成,基于MSTP传输系统和IP数据承载网进行组网,支持与SCADA平台、动力及环境监控联动,以及能够与旅客服务系统进行互联。在沿线重要节点设置现场采集点设备,实现对机房、区问重点区域及正线线路的视频监控,同时为客服系统预留编解码器、配套交换机及存储容量,提供视频图像给客服系统,满足调度、运营维修及公安等业务部门对视频监控的需求。视频质量动态检测方法是完成标准视频源编码工作、视频源发送工作、检测过程文件记录、视频传输质量评价、接收视频解码、错误隐藏、通过PSNR计算程序来计算PSNR值,以及上述的变化权值无参考评价模型算法程序来评价视频传输的质量Q值。影响高速铁路视频监控系统视频质量的主要因素有IP网络损伤、编码与解码所造成的视频质量下降以及有感知的质量评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针对上述情况采用了变化权值的无参考模型视频质量的评估方法,提出了儿个新的视频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并在实际动态检测中针对目前铁路行业标清视频网络传输质量进行了探索和验证,取得了阶段性的实验结果。随着高清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H.264高清视频编码的类型、编码方式与普通标清视频监控系统有着一定的区别,寻找符合高速铁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特点的客观评价方法和指标,还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作。
  • 摘要:车辆违章已成为交通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电磁感应线圈检测+视频监控”技术,提出一种仅基于视频的违章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对视频中图像序列进行处理,自动识别车辆目标,跟踪车辆目标轨迹,按位置违章、路线违章、速度违章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违章判断,实验效果较好,实用价值较高.
  • 摘要:本文借助Smart Eye 4.0的视线跟踪技术,安排不同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在真实的交通环境中驾车行驶,获取在不同光照和行车速度条件下,专业驾驶员与非专业驾驶员对指路标志视认的眼部运动特征参数,得到在不同影响因素下指路标志的视认性规律和合理路名数. 在相同的速度和光照条件下,指路标志信息量的增加对非专业驾驶员的影响较大,其注视时问的增长速率远大于专业驾驶员。在相同的光照和信息量的条件下,指路标志的注视时问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当行车速度达到60km/h以上时,非专业驾驶员的注视时问增长率随行车速度、信息量变化增长显著,因此在确定指路标志的设置方法时,应当以非专业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为主。在相同的行车速度和信息量条件下,夜问指路标志的注视时问比白天长。并且夜问非专业驾驶员的注视时问增长速率比白天时显著增加,光照条件对非专业驾驶员的注视时问的增长有显著影响。通过研究不同行车速度和驾驶经验的条件下指路标志的注视时问的增长速率,确定不同驾驶经验的驾驶员注视时问增长率发生显著变化时的临界路名个数,综合分析得到不同行车速度下指路标志的合理信息量,为指路标志版面设计提供参考。
  • 摘要:宏观基本图(MFD)反映了路网交通的平均速度V、平均密度K、平均流量Q之间的关系,美国的旧金山、日本的横滨、肯尼亚的内罗毕的宏观基本图表明,Q-K曲线近似呈二次抛物线,可用二次抛物线进行拟合,则V-K曲线呈线性关系,Q-V曲线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可见类似于路段交通流的格林希尔茨(Greenshields)模型.根据宏观基本图,采用密度K或速度V作为交通状态判别和拥堵评价指标,可以将网络交通流的运行情况及拥堵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自由流、稳定流、不稳定流、限制流、强制流,并对趋于拥堵的路网区域实施周边控制策略,从网络层面进行全局监控,减缓拥堵,提高路网总体的交通运行效率.
  • 摘要: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存在交通拥堵敏感区域,区域交通流量大,对原设计改造不仅成本巨大,而且会严重影响周边区域道路的运行状态.本文根据PID控制算法原理,通过对拥堵路段运行状况的检测,提出一种自适应控制算法, 根据路段的交通流量、车流密度及占有率等数据,计算出绿灯时间,对路段实施实时控制;并以合肥市长江西路高架-五里墩立交交织段为例,计算绿灯时间,并且对路段不同时段运行情况利用VISSIM仿真作出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优化控制条件下,车辆平均延误与平均停车次数均明显的减少,有效地缓解了拥堵段的交通压力.
  • 摘要:网络交通流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MFD)作为网络交通流研究的新进展,在最近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Daganzo提出MFD后,通过多次的实地试验验证了大城市中MFD的存在。通过对实地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并对流量和密度、车辆已行驶里程与车辆已行驶时问的散点图进行研究,Daganzo认为MFD为三角形,马莹莹在其博士论文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其图形类似一个梯形。宏观基本图的适用条件将范围扩大了,不再局限于小区,而是整个道路网络;将条件放宽,不在要求小区内的交通状况的同质性,只要求所有道路都处于拥堵或都没有处于拥堵状态,而不管其拥堵的情况以及原因是否一致。马莹莹还论证了城市道路中信号周期对MFD的影响。利用网络动态的宏观基本图,可以实现对车辆聚集状态的基于小区的实时监控和调整,从而提高城市的机动性能,缓解城市拥堵。运用这种方法处理城市交通问题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不需要城市的OD交通量和系统的细微变化情况。
  • 摘要:高速公路立交区的交通安全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之一,事故诱因中驾驶员行为特性因素不容忽视.本文选取青银高速公路河北段K571+538——K614+932 为试验路段,对12名驾驶员进行实车试验,采用动态GPS、动态眼动仪等仪器实时测量并记录驾驶员在立交区行驶过程中的车辆行驶速度、注视点、行驶轨迹等参数指标.从人、车、路和环境的动态互动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高速公路立交区驾驶员眼动特性、车辆运行速度、车辆行驶轨迹等驾驶行为特性,以便为提高高速公路立交区交通安全技术与管理提供参考.
  • 摘要:针对高铁闸机智能监控行人检测系统中较高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梯度直方图(HOG)特征与AdaBoost分类的行人检测算法.首先对图像样本提取HOG特征,进行Gentle AdaBoost分类训练,得到高检测率的强分类器;然后对待测图像进行垂直边缘预处理,根据行人图像与非行人图像的边缘对称性特征,排除大量非行人窗口;最后对剩余窗口提取HOG 特征,依据训练出的AdaBoost分类器检测HOG特征向量,判断窗口是否含有行人.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行人检测算法比原算法计算量少,能够在保证原有准确率的基础上,更快的对图像进行检测,能够满足高铁闸机行人检测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 摘要:公交信号优先控制作为公交优先的重要手段,如何协调公交信号优先策略和社会车辆信号控制策略,减少公交信号优先对社会车辆的影响,是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应重点研究的方向.根据公交信号优先的方式和路口的控制方式,提出了四种公交信号优先策略;为验证公交信号优先的效益和适用条件,针对干线协调下的主动式公交优先进行仿真建模;从公交车均延误和路口人均延误对公交优先前后的模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协调主动式公交优先的适用条件,对公交信号优先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考虑基于ITIL理念从服务支持流程开始建设信息系统运维体系。服务支持流程涵盖了服务台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发布管理、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针对客票系统实际运维情况可以考虑将服务台管理与事件管理合并、发布管理和变更管理合并实施。“事件”主要是指所有对现在的服务造成影响或中断的不正常事件,从来源上包括客票系统的用户如铁路局、站段人员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提交给运维团队的事件或监控系统白动侦测到的事件。事件管理流程的主要目标是尽快恢复IT服务提供并减少其对业务的不利影响,尽可能保证最好的IT服务质量和可用性等级。问题管理流程是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管理流程,重点是通过解决历史故障的根本原因,减少生产环境中事件的数量。问题管理流程的主要目标是预防问题和事故的再次发生,并将未能解决的事件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问题管理流程包括诊断事件根本原因和确定问题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活动,通过合适的控制过程,尤其是变更管理,负责确保解决方案的实施。问题管理还将维护有关问题、应急方案和解决方案的信息。
  • 摘要: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能力成熟度集成(CMMI)模型为基础,结合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研发现状和特点,研究建立"基于CMMI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体系",由基础层、支撑层、应用层和反馈层组成。基础层:研究和形成兼容ISo9000和CMMI的"ICT-质量标准体系"。支撑层:研究和形成"项目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基于平衡记分卡的KPI考核体系",以及"同行评审"和"动态风险评估"等指标体系。应用层:以基础层、支撑层为基础,推广应用"CMMI集成管理平台"及"CVS配置管理"。反馈层:顾客满意度调查,以便持续改进。基于此框架进行的软件过程改进,可使企业的软件开发逐步走向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宣传和培训,扩大影响,逐步融入企业文化,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和支持,对项目经理实行"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制度,量化的过程改进评判结果与项目考核和部门KPI有机结合。
  • 摘要:本文通过基于汽车行驶记录仪(VDR)+车载信息中心(Telemarics)的商用车辆车联网解决方案,为公路营运车辆安装符合国标和行业标准的基于北斗+GPPS定位的车载终端产品及其管理后台,实时记录、存储行驶轨迹、速度、时问、里程、驾驶安全、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并通过数据接口或GPRS、3G无线网络等通道实现数据输出和后台数据监控、处理,从而实现以公路营运车辆为节点、以网络为基础的车联网,帮助交通和执法部门对省、市级范围的商用车进行动态高效监管;并为驾驶人提供导航、资讯、娱乐、救援等个性化服务。
  • 摘要:地理编码技术始于美国人口普查局的Tiger系统,目的在于给人口数据赋予一定的空问属性,使其能在地图上直观反映出来,从而进行空问统计分析。有门牌地址编码法,地理信息编码法等。网格化是按照一定的地理规则把要管控的区域分成一个个小的方块,把落在这个小方块上的点,线,面等地理对象,特定交通对象等等进行统一化和差异化编码,生成唯一值代表该对象,以便管理,展示,控制。经纬度坐标系只能提供点状的分析,在现实世界中,区域是由一个个点组成,可以把面划分成一个个相当于点的很小的面,把点状信息投射在面上,对面状区域进行分析。目前编码坐标系主要以平面坐标为主,主要采用北京54或西安80平面坐标系。在城市坐标系中,以(X,Y)来表示一个点的地理位置。采用网格码和属性码相结合的编码方法。编码由四部分组成:类别码、行政区划码、位置码和序列码,共16位。编号,位置码8位,其中,类别码4位,表示该要素所属的类型。行政区划码2位,对应行政区划的以要素实际位置作为编码依据。序列码2位,对同一位置的同类型要素进行区分。类别码由4位组成,分别由1位大类码,2位要素码和1位小类码组成。分别对应不同要素、设施设备类型。两位,用来标识对象在哪个行政区划范围内。位置码生成的主要基础是依据要素在城市坐标系中的平面位置,所有编码要素被抽象到儿何表示的点、线(折线),再在点、线要素中按规则选出位置点。分区码表示被编码要素处在不同的地域位置。序列码用于在同一类别码要素,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位置码也相同的情况下用于区分不同对象。序列码两位,可以是0-9.A-Z等。用纠正函数加人工校正。坐标系主要以平面坐标为主,主要采用北京54或西安80平面坐标系。有了这些编码原则,做了相应的程序,自动生成算法网格和对地理要进行自动编码。
  • 摘要:通过对交通枢纽换乘现状的调查,提出要实现乘客高效换乘的前提是建立综合交通信息系统.系统通过各个相关单位的分级协作,共同完成交通信息系统整合和交通信息整合,建设基础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及交换数据库,为全方位公众信息服务、集约化运营管理、科学快速的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在信息资源平台、网络构建平台的支撑下,整个系统软件的构建分为4层,包括数据采集层、预处理层、综合数据管理层、数据应用与发布层。从交通信息的时效性来讲,枢纽内部需要整合的交通信息可以分为三类:静态交通信息、动态常规交通信息和动态紧急交通信息。常见的信息发布方式主要有:引导显示屏、触摸屏、广播、网络等方式。交通枢纽是一个密闭的工程构筑物,制定应急预案,可以在爆炸、火灾、踩踏、群体暴力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最大程度地保证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客流密度过大等临界状态时及时提出预警,降低损失。通过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标准与机制,实现多种公共交通服务信息交互发布,为全方位公众信息服务、集约化运营管理、科学快速的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枢纽日常运行效率.
  • 摘要:出租汽车交接班行为是出租汽车运营活动的组成部分,对交接班时空分布特征和运营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更为细致、全面地掌握出租汽车的整体运营特征,从而为如何加强出租汽车的运营管理、如何引导出租车提供更优质服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因此,在对目前出租车交接班空间分布特性初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出租车IC卡数据和GPS数据的关联分析,利用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出租汽车交接班空间分析算法,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出租车交接班地点难以自动确定的问题,为研究出租汽车交接班时空分布规律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与方法.
  • 摘要:信号相位设计是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关键步骤,其关系信号配时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目前我国在信号相位设计方面仍然缺少方法指导,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交通信号相位设计的实用方法和流程,将相位设计过程划分为交通流分析、专用相位设计、相序设计和相位方案检验四个阶段,并给出交通流冲突分析、相位设计形式选择、左转相位类型和相序确定等关键步骤操作方法.通过结合实际道路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实例,具体说明了采用该方法进行相位设计的过程.
  •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道路网络结构复杂及指路标志形式繁杂的情况,结合已有研究,对城市道路指路标志指引信息的连续性分析进行了探讨.首先对不同类型的指路标志指引信息进行描述,根指路标志在路网中的设置特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信息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于搜寻指引路径的指引信息连续性分析算法.应用实例表明,本算法提高了评价结果与现状的吻合度,路径搜索结果比较合理、有效,能够支持指路标志完善及交通参与者的出行要求.
  • 摘要:目前,上海共有6个区不同程度地建设了辖区内重点商业区的停车诱导系统,这6个行政区分别为:原卢湾区、长宁区、静安区、徐汇区、黄浦区、杨浦区。250个停车场(库)纳入停车诱导系统,覆盖泊位40000多个。停车诱导系统有助于停车者快速、准确地找到泊位,停车场的泊位周转率明显提高,使用情况更加均衡,停车诱导系统的建设提升了政府形象。停车诱导系统存在各区停车诱导系统发展不平衡,覆盖面不够;停车信息发布方式单一;停车信息提供和系统维护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停车诱导系统设计是从出行者行为分析出发,对出行的路径车流中停车巡泊和到达车流对交通网络流的影响,建立起动、静态交通协调信息管理。通过调查、调研,评价上海市停车诱导系统应用效果的指标包括停车诱导系统的服务水平评价,交通效益分析评价以及社会效益分析评价。提出要提供多种信息服务方式,扩展服务内容;完善投资建设和运行维护模式;尽快立项建设《上海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完善政策法规保障,编制《公共停车场(库)收费系统技术标准》等措施。
  • 摘要:本文介绍了交通状态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任务之一.为了能够对交通流的状态进行正确的识别,必须准确获得交通流的速度.由于目前环型线圈的安装方式大部分采用的是单环的方式,只能够获得饱和度、流量等交通流信息.如果能够准确挖掘出流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能够由交通流的流量信息直接获得速度.作者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BP神经网络来对交通流的速度和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从而对交通流的速度做出准确的估计.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能够有效的对交通流速度进行估计,获得满意的效果.
  • 摘要:近年来,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网络日趋复杂,可选择的换乘站点也越来越多.各个换乘站点的客流量情况,直接影响客流在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乃至整个城市交通网络上的均衡分布,直接体现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随着轨道交通方式出行的客流分担量日趋上升,且时间上、空间上高度集中,迫切需要信息化技术及时把握轨道交通客流,尤其换乘客流的出行特征与规律,以便迅速、有效地开展轨道交通的线路布局优化、运营方案改善工作.本研究利用手机技术采集的上海市轨道交通南京东路站多天换乘客流结果数据,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该站点换乘客流情况,包括换乘客流量时变曲线,换乘比例,工作日、周末换乘客流对比等等,并总结得到该站点的换乘特征与规律,为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优化调整、客流预测、规划建设提供了定量化的决策分析支持.
  • 摘要:救护车、消防车等紧急车辆是城市交通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拥堵的常态化,其运行效率、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对常规社会交通流产生不利影响亟需优化.本文使用专用短程无线通信技术(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DSRC),构建并实现了车辆与路侧系统相互通信的紧急车辆信号优先通行系统.对系统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于江苏省太仓市实际道路上搭建了原型系统并在真实交通流环境中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能有效提升紧急车辆运行效率.
  • 摘要:针对列车内部局域网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Ad Hoc网络技术的列车无线局域网设计方案.为了取得较好的网络通信效果,本文利用Voronoi图理论结合一定的几何知识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来解决Ad Hoc网络中区域划分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通过建立Ad Hoc网络中区域划分的模型,来确定最优的区域覆盖方案.
  • 摘要:上海市45000辆以上的出租车拥有GPS数据,基于出租车浮动车数据可以获取城市主干道的运行状况.论文材料介绍了177个主干道路段的657辆出租车的浮动车数据,分析其高峰、平峰的速度特征.利用分层模型分析了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量是速度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其它道路几何设计的指标同时也影响路段的速度特征,如路段长度、车道数、平曲线.
  •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能力与服务质量、优先落实水平、安全与应急保障水平、投资效益等进行监测与评估,宏观把握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还应对公共交通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估,制定城市级财政补贴方案,促进营运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及生产效率。部级监管平台的功能包括四方面内容,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提供决策支持,考核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分配中央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提供决策支持。省级监管平台的功能包括两方面内容,考核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为分配省(白治区)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提供决策支持。城市级监管平台的功能包括三方面内容,考核营运企业绩效水平,为分配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提供决策支持,为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监管平台建设,要建立各级公共交通监管数据中心,统一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全面绩效评估与财政补贴。
  • 摘要:动态交通信息发布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交通情报板(VMS)发布动态交通信息是ITS系统的群体交通诱导一种形式,出行者通过VMS获知实时交通信息,选择其出行方式和路径,使路网交通流分布趋于均匀.VMS所发布的交通信息预案消息库的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空间定位交通事件的发生地点、VMS屏的地理位置、交通诱导线路的空间拓扑结构以及交通事件和VMS屏之间的空间关系。这些空间定位分为两类,GIS系统空间解决方案;定义其空间属性解决方案。VMS所发布的动态交通信息可分为:整条路径的信息:VMS提供整条道路路径的交通疏通信息;特定区间的拥堵信息:VMS提供特定道路区间的交通拥堵信息;突发状况信息:交通突发状况发生时交通突发状况的信息;普通信息:交通安全提醒,气象等信息。VMS的动态交通信息主要由VMS管理系统通过利用交通状态信息、其它信息和交通诱导策略库,生成相应的动态交通信息(限制车速、前方故障等),通过通讯管理机发送到相应的VMS控制器上,然后由VMS控制机控制信息在VMS上显示。现阶段交通信息发布方法有两种:由人工通过控制系统将发布的交通信息发往VMS显示屏和在实际的交通状态信息分布中,需要考虑VMS的交通信息在整个道路路网的影响范围,通过对道路路网交通状况分析。由诱导软件自动根据生成交通状态信息,经确认后,自动发送到VMS显示屏。
  • 摘要:本文在对目前国内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运营维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IT服务管理理论的公安交通设施设备管理平台的基本概念,公安交管运维服务管理对象包括IT基础设施、应用系统、ITS系统、MIS系统、系统用户、系统供应商、以及运维部门和人员。主要技术包括集成展示、自动发现、拓扑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操作、资产管理、维护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统一报表。通过在无锡公安交通指挥中心设施设备管理平台和杭州湾跨海大桥设施设备管理平台应用,该平台为智能交通管理者提供了软硬件、内外场的全方位、流程驱动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并从实践经验的角度,对系统的后继发展提出建议.公安交通设施设备管理平台定义了各智能交通系统的报警规范,较好的解决了带电设备的运营维护工作。但是对于外场不带电设备的运维管理仍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对不带电设施的故障发现、录入、展示等方面技术手段略显薄弱。
  • 摘要:本文通过思路和技术创新,阐述了交通设施的一体化管理,提高设施运维集成管理和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运维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运维效果评价科学性来实现高效的运维管理系统,达到实时掌握智能交通设施运行健康状况,提高运维管理自动化程度,实现系统运维的一体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建立科学、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估方法和评价体系,量化运维效果和成绩,提高运维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目标.
  • 摘要: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了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系统。我军的公路运输保障高新技术含量还比较低,如指挥控制手段落后,无法对运输线上的运输工具和汽车部(分)队实施实时的指挥调度;交通调整与控制手段不强,缺少有效解决战时某一区域交通拥挤和堵塞的手段;交通动员信息不畅,不能迅速动员和调集社会交通保障力量及时地投入到军交运输之中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保障效能的提高和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落实,因此大力研究和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成为目前我军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对我军信息化建设、军交运输发展的影响有改革创新,使公路智能化交通系统军用化;联合开发,提高军交运输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充分利用公路智能交通系统,为交通动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引进智能交通系统的科技成果,推进军交运输自动化。指引未来作战环境下军交运输要提高公路军事运输指挥效能;提高汽车部(分)队快速反应能力;促进汽车部(分)队数字化建设;提高公路军事运输管理效能。
  • 摘要:为了缓解交通需求的激增(如大型活动)或者设施通行能力的衰减(如施工)等造成网络交通供需的短时结构性不匹配问题,采用禁向变结构管控策略对网络交流空间通行权进行约束和调整.分析禁向变结构策略实施条件和优缺点,以此为基础在“特殊事件网络管控圈”建立禁向交叉口备选集.建立网络禁向变结构优化双层规划模型,以疏散交通在网络中总行驶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确定具体禁向交叉口及进口道.丰富了网络交通变结构理论,为特殊需求下交通管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本文以交通调查与分析为基础,紧紧吻合高校《交通调查与分析》课本中的实验教学要求,在交通流量调查的基础上提供了ITS系统的应用教学实物模拟系统,本系统在三级架构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都实现了很大的创新,具体表现如下: 从传统的数据流的开发模式升级到数据流和业务流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根据高校教学实践的特点,将报表从第三层移到第二层,将报表作为一项实验的基础组成部分;系统采用B-S架构,更适合本系统满足教学试验的特点;采用了动态的知识库建立、搜索技术,使本系统的知识库可以和校园电了图书馆相关联,并且可以有效地服务学生;数据的采集方式及数据的结构完全满足课件的要求;采用了中问件技术(支持外来中间件技术),将各类采集设备和不同采集方法采集的数据进行结构性融合,有利于仿真平台的调用。在一期建成的系统中,主要是完成基础模块道路交通数据采集的设计开发,整个道路交通数据采集依靠两种技术方法:自动采集及人工录入。交通仿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启动工程,交通仿真以先进的多源实时数据采集为基础、以交通仿真技术与模型为核心、以智能交通公用信息平台为信息交换与共享枢纽、以支持交通规划、决策分析与交通信息服务为导向的跨平台交通信息系统;交通仿真体现了对交通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全面支持;系统运行将对提高路网运营效率、优化城市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ITS交通量实训平台的重点就是提供基础教学实验的仿真。本系统的实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ITS,同时为高校的教学,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手段,极大的推动国内高校培养ITS方向人才的教育方法创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