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贮藏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43篇,会议文献有24篇,学位文献有20篇等,鱼类贮藏的主要作者有杨宪时、郭全友、许钟,鱼类贮藏的主要机构有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为了获得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热泵干燥鱼片贮藏稳定性的影响,以罗非鱼为实验材料,以水分活度(aw)和玻璃态转变温度(Tg)为实验指标,进行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罗非鱼片...
2.[期刊]
摘要: 通过对武昌鱼宰后4℃冷藏条件下72 h内僵直指数、质构、pH值、持水力、白度、5’-三磷酸腺苷(5’-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及...
3.[期刊]
摘要: 分离鉴定北方豆腐中的优势腐败菌,研究豆腐品质变化与腐败菌的相关性。以腐败变质的散装、盒装豆腐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腐败菌,通过形态学特征,选择分离培养...
4.[期刊]
摘要: 为研究冷藏鲈鱼贮藏末期的优势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获得鲈鱼贮藏末期的特定菌落,结合感官分析确定所筛菌株中的优势腐败菌。通过多次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
5.[期刊]
摘要: 为确定轻微加工即食对虾优势腐败菌及其碳源代谢效应差异性,采用MIDI和测序法对优势腐败菌进行鉴定,采用BIOLOG系统对其碳源的代谢能力及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
6.[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冻藏时期鲐鱼表面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为鲐鱼冻藏期间微生物安全控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将新鲜鲐鱼冻藏于-18℃冰箱中,分别在冻藏前、冻藏40 d与冻藏1...
7.[期刊]
基于真空冷冻-热泵联合干制鱼片的解吸-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特性
摘要: 为探讨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预处理结合真空冷冻-热泵联合干燥罗非鱼片的品质及其后期贮藏稳定性,采用静态称重法测定真空冷冻-热泵联合干制罗非鱼片在25、35、4...
8.[期刊]
摘要: 为探究短时微流水处理对池塘养殖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滋味品质的影响,采用微流水装置对池塘养殖鳙鱼进行处理,研究处理时间(0、2d...
9.[期刊]
摘要: 鱼肉贮藏期间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进而引起鱼肉品质劣变.鱼肉品质劣变的影响因素众多,内源性蛋白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围绕与贮藏期鱼肉...
10.[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鲅鱼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组胺变化规律及其与品质变化的关系,为青皮红肉鱼组胺安全性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鲅鱼在冷藏(...
11.[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鲅鱼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组胺变化规律及其与品质变化的关系,为青皮红肉鱼组胺安全性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鲅鱼在冷藏(...
12.[期刊]
摘要: 本文以鲤鱼为实验对象,分别通过测定鲤鱼、盐腌鲤鱼在4℃冷藏1~7 d过程中,每间隔1天的鱼肉品质指标(质构、色差、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研究盐腌鲤鱼在储藏过程...
13.[期刊]
摘要: 本文以鲤鱼为实验对象,分别通过测定鲤鱼、盐腌鲤鱼在4℃冷藏1~7 d过程中,每间隔1天的鱼肉品质指标(质构、色差、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研究盐腌鲤鱼在储藏过程...
14.[期刊]
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致腐性及TorA还原酶差异比较
摘要: 为了研究冷藏海产品中腐败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致腐性差异,本实验比较分析了大黄鱼源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在28°C和4°C下的生长及三甲胺(TMA)、...
15.[期刊]
摘要: 以台湾泥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菌落总数、pH、鲜度K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nitrogen,TVB-N)值等理化指标,结合...
16.[期刊]
摘要: 为研究休眠方式、温度和时间对鲫鱼活体离水后储藏的影响,将鲜活鲫鱼分别由室温(14℃)以1℃/h速率降温至0℃诱导休眠以及40mg/L丁香酚浸浴2min麻醉,在...
17.[期刊]
摘要: 以不同新鲜度(4℃下贮藏1、2、3、4、5 d)的鳝鱼肉为原料,研究其加热过程中蒸煮失水率、化学作用力以及蛋白结构的变化规律与差异,探讨贮藏过程中鳝鱼肉品质劣...
18.[期刊]
基于Illumina MiSeq技术比较二种多脂鱼在腌干过程中的菌相变化
摘要: 通过比较研究多脂红肉鱼(蓝圆鲹)和白肉鱼(带鱼)腌干加工中菌相的变化规律,以探讨加工过程对菌相的影响并寻找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优势菌.在腌干加工过程中采用Illu...
19.[期刊]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比较日本鲭和大黄鱼冷藏期间的腐败特性
摘要: 为比较日本鲭和大黄鱼肌肉中微生物和代谢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鱼肉腐败特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2种鱼在冷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利用IlluminaM...
20.[期刊]
腐败希瓦氏菌及其与蜂房哈夫尼亚菌共培养对冷藏大菱鲆的致腐能力
摘要: 本研究将腐败希瓦氏菌SP22及其与蜂房哈夫尼亚菌Ha-01混合菌液分别接种到大菱鲆无菌鱼块中,以微生物及理化参数(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总氮(total vol...
1.[会议]
摘要: 本文设计出一台小型的风冷式冰浆制取装置,采取预冷和无预冷两种模式对小型风冷制冰装置的出冰效果和能效系数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无预冷工作模式相比,采用预...
2.[会议]
摘要: 对0~15℃冷藏鲤鱼的感官、理化和微生物品质进行研究,确定产品货架期,用指数相对腐败速率方程描述温度与鱼品鲜度的关系,进而构建货架期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结果表...
3.[会议]
摘要: 采用两种冻结方法对金枪鱼进行真空冷冻干燥,绘制冻干曲线。并应用静态测试法,获得相应的等温吸湿线,从而对冻干金枪鱼吸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温度、相对湿度相...
4.[会议]
摘要: 为了研究带鱼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与水分迁移的关系,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
5.[会议]
摘要: 金枪鱼肉鲜味美、营养丰富,是名贵的生食水产品,但不易保藏,品质易劣变腐败,它的品质和保鲜方法密切相关.冷链流通可以延缓生食水产品中腐败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延长水...
6.[会议]
摘要: 为研究温度波动对美国红鱼品质变化的影响,本实验模拟了四个不同的冷链物流过程,包括贮运、销售和消费终端,通过对红鱼品质变化表征特性指标(白度、感官评价)、物理指...
7.[会议]
摘要: 为研究三文鱼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品质与货架期间的关系,设计了0、5、10、15、20°C五组不同温度的贮藏实验.通过分析三文鱼感官品质、色差(L值、a值)、pH、...
8.[会议]
摘要: 建立快速检测鲭科鱼类中8种生物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两种鲭科鱼类(马鲛鱼和秋刀鱼)不同贮藏条件下(-30°C、4°C和25°C)生物胺的变化规律.衍生后...
9.[会议]
摘要: 目的:为了探究三文鱼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品质与货架期间的关系,设计了0°C、5°C、10°C、15°C、20°C五组不同温度的贮藏实验. 方法:通过分析三文...
10.[会议]
摘要: 为了研究带鱼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与水分迁移的关系,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
11.[会议]
摘要: 流化冰是一种由微观球状冰晶和冷海水组成的温度在0℃以下两相制冷介质.本文以刚捕捞后的养殖大黄鱼为原料,以片冰为对照研究了流化冰对大黄鱼的预冷却效果以及贮藏效果...
12.[会议]
壳聚糖-柑橘精油复合生物涂膜剂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及对低温贮藏鲐鱼品质的影响
摘要: 对壳聚糖-柑橘精油复合生物涂膜剂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以冰鲜鲐鱼鱼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品质比较法对壳聚糖-柑橘精油复合生物涂膜的保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壳...
13.[会议]
摘要: 流化冰是一种由微观球状冰晶和冷海水组成的温度在0℃以下两相制冷介质.本文以刚捕捞后的养殖大黄鱼为原料,以片冰为对照研究了流化冰对大黄鱼的预冷却效果以及贮藏效果...
14.[会议]
摘要: 旨在明晰贮藏期间淡水鱼品质与其滋味变化的关联,分别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及电子舌技术研究了冷藏(4℃)及常温(25℃)条件下不同贮藏时间点草鱼背、腹部肌肉的滋...
15.[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和应用质量指数法(Quality Index Methods,QIM)以及TVB-N值、K值、TBA值、质构、菌落总数值综合评价4℃冷藏大菱鲆的新...
16.[会议]
摘要: 本文使用不同浓度溶菌酶在冷藏(4±1℃)条件下对带鱼进行保鲜,并与冰温保藏对照来考察保鲜剂的效果。在贮藏期内,以感官评定、pH、TVB-N以及细菌总数为指标综...
17.[会议]
摘要: 本文为研究壳聚糖在冷藏条件下对带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将生鲜带鱼清理,经冰水洗净沥干后切成6~ 7cm长段,用浓度为1.5%壳聚糖及添加有醋酸钠的壳聚糖溶液涂膜,...
18.[会议]
摘要: 本文研究带鱼保鲜过程中反映质量变化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以及不同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比例情况下带鱼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并将其与常规的冷藏保鲜和冰温保鲜进行比较,...
19.[会议]
摘要: 本论文主要用离心的方法来测定金枪鱼的持水能力(Holdingwatercapacity),用质构仪来测定金枪鱼的质地.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是影响金枪...
20.[会议]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鱼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史氏鲟鱼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得知其蛋白质中的两种限制氨基酸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的评分分别为163、123,必需氨基酸指数为108,...
1.[学位]
摘要:
本论文以脆肉鲩为研究对象,针对淡水鱼在冷鲜加工和保藏过程中存在的品质变化的问题,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脆肉鲩的理化特性、感官品质的变化,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
2.[学位]
腐败希瓦氏菌致腐相关基因分析及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对其调控作用的研究
摘要: 大黄鱼营养丰富、蛋白质及水分含量较高,是我国主要的出口水产品,也是我国东南部一种重要的经济海洋鱼类,随着人们对大黄鱼的需求越来越高,大黄鱼的养殖产业也发展迅速...
3.[学位]
摘要: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中上层鱼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等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此外,鲐...
4.[学位]
大黄鱼特定腐败菌S.baltica信号分子与生物胺消长关系及调控
摘要: 大黄鱼蛋白含量丰富,水分含量高,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腐败。生物胺是一类低分子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游离氨基酸在对应脱羧酶脱羧反应产生大量生物胺,而生物胺...
5.[学位]
摘要: 本文以舟山东海带鱼为研究对象,在微冻温度(-3℃)下贮藏,以冷藏(4℃)和冻藏(-18℃)样品做对比,研究微冻保鲜技术对带鱼品质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带鱼...
6.[学位]
摘要: 鮸鱼(Michthys miiuy)是我国重要的出口鱼类品种,在广东、浙江等地产量丰富。鱼类由于富含蛋白质与氨基酸,在内源性及微生物源酶的作用下,会发生氨基酸...
7.[学位]
摘要: 冷冻保藏是水产品最普遍最有效的保藏方式,能够有效抑制水产品的腐败变质。但是,在冷冻保藏过程中冰晶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后的状态对于食品的品质如持水性、蛋白质变性、...
8.[学位]
摘要: 本文选取四大家鱼中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作为研究对象,研究...
9.[学位]
摘要: 金枪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全球渔业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以生鱼片,罐装制品等方式被消费。肌原纤维蛋白是鱼肉中最具生物学功能的结构蛋白群,其结构、凝胶及...
10.[学位]
摘要: 本研究采用生态冰温和麻醉方法研究了黄颡鱼的不同保活技术,旨在探讨并找出适合黄颡鱼运输的相关技术参数,确定不同保活技术的最适宜条件,以保证黄颡鱼在不同环境下运输...
11.[学位]
绿茶多酚对鲤鱼(Cyprinus carpio L.)和鲶鱼(Clarias gariepinus)贮藏品质的影响
摘要: 鱼类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高,所以鱼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但是,鱼类也是一种极易腐败变质的商品,尤其在炎热的季节或在热带地区,往往这些地区的冷藏技术不很完善...
12.[学位]
摘要: 淡水鱼蛋白质含量高,因此在死后腐败变质迅速,其主要腐败因素是微生物的腐败,淡水鱼的体表、腮以及肠道内携带大量的腐败菌,在鱼类死后很容易导致肉质的腐败变质,由于...
13.[学位]
摘要: 淡水鱼因其蛋白质、水分含量高、肌肉pH接近中性,在贮藏、运输、加工处理及销售过程中极易腐败,这主要是因为鲜鱼本身所携带的微生物在鱼死亡后大规模生长,最终造成鱼...
14.[学位]
摘要: 草鱼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种,因其肉质鲜美,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是我国消费者最喜爱的鱼类之一,但因其体表黏液多、组织蛋白酶活性...
15.[学位]
摘要: 随着我国超市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将水产品加工成鱼片、鱼段、鱼排等小包装生鲜水产品已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销售方式。为解决因缺乏适宜的保鲜技术所造成的市场供应不足的问...
16.[学位]
摘要: 本文以鲤鱼肌肉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HRGS)(由0.1 mM FeCl3,0.1mM抗坏血酸和不同浓度的H2O2组成)对肌原纤维蛋白理化...
17.[学位]
摘要: 鲟鱼是名贵鱼种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素有“软黄金”之称,对鲟鱼的保鲜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俄罗斯鲟鱼原料,采用气调包装(MAP)保...
18.[学位]
摘要: 本文以罗非鱼为试验材料,研究抗冻剂对罗非鱼冻藏品质的综合影响及对冻藏品质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本文先用电阻法和温度测量法测定罗非鱼的冻结点,初步确定抗冻剂种类...
19.[学位]
摘要: 我国盛产罗非鱼,但加工方式单一,以整鱼冻藏、冻罗非鱼片居多。在存储期间,有害菌污染、内源酶活动等负作用常会导致罗非鱼产品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严重影响食用质量...
20.[学位]
摘要: 淡水鱼的产量高而鲜食价值比较低,造成大量资料未受到充分利用,因而寻找一种有效的加工利用途径,对于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淡水鱼资源是十分必要的.该论文研究以占中国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