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特性
压力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水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180649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6中国航空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二届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暨2015厦门台湾两地过滤与分离技术交流大会、2015年全国通风技术学术年会等;压力特性的相关文献由697位作者贡献,包括訚耀保、林莘、刘克彬等。
压力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0649篇
占比:99.88%
总计:180864篇
压力特性
-研究学者
- 訚耀保
- 林莘
- 刘克彬
- 孙杨勇
- 徐志鹏
- 曹一翔
- 柯坚
- 毕政益
- 马其良
- 高传昌
- 黄国兵
- 刘新阳
- 刘桓龙
- 吴文海
- 夏善红
- 杨志刚
- 王国志
- 王宣银
- 王尊策
- 罗语溪
- 陈凯
- 陈绍凤
- 龙悦
- R·基姆
- 于博
- 付贵永
- 冯佳乐
- 刘建斌
- 刘明
- 刘诗会
- 刘超
- 刘长运
- 叶序双
- 吕凤霞
- 吴华君
- 吴博达
- 吴玉魁
- 周柏瑾
- 姚晓先
- 姜继海
- 屈亮亮
- 弗朗茨-约瑟夫·许克
- 张义宁
- 张华
- 张友皇
- 张屹
- 张曦
- 张朋祥
- 张淑文
- 张靖周
-
-
项凯
-
-
摘要:
为了解决控压钻井过程中回压与节流阀开度非线性问题,通过对节流阀与并联管路工作特性的理论分析,提出利用并联节流管汇实现回压精确控制方案。通过对比并联节流管汇与节流阀压力特性曲线可知,并联节流管汇可以消除超调区间,减小无效区间,提高压力控制效果。此外,并联节流管汇针对回压值动态调节最高控制回压,使节流阀始终工作在最优区间。最终通过水力学实验测量并联节流管汇压力特性曲线,为进一步研究精细控压钻井及其地面控制系统提供技术参考。
-
-
孙安欣;
谢方伟;
赵呈向;
田祖织;
石修伟
-
-
摘要:
针对传统磁流变阀流道间隙固定,可控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流道间隙可调式磁流变阀。采用Ansoft Maxwell电磁场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电磁场仿真,得到了磁感线分布规律以及磁感应强度随路径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阀口压降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磁流变阀的流量、控制电流、阻尼间隙等参数与压降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当励磁电流为1.5 A、径向流道间隙为0.5 mm时,总压降可达最大值7095 kPa;磁流变阀总压降与电流和流量成正相关,与径向间隙成负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磁流变阀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
杨瀚浩;
葛声宏;
周振峰;
朱玉川
-
-
摘要:
电液压力伺服阀是电液压力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元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区别于流量伺服阀,压力伺服阀在滑阀放大器的设计上多采用带有压力控制容腔的三通阀结构,不同的滑阀结构使得现有的偏转射流流量伺服阀仿真模型难以满足压力伺服阀性能预测的需求。基于AMESim平台建立了偏转射流压力伺服阀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仿真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压力伺服阀的静态特性。最后,基于仿真模型分析了压力伺服阀在不同加工装配误差影响下的输出性能差异,仿真结果可为偏转射流压力伺服阀的性能预测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
杨峰;
高鹏;
唐志东;
王一同
-
-
摘要:
四室还原腔是悬浮磁化焙烧炉的核心部件,为探明四室还原腔内气固流动特性规律,搭建了四室还原腔冷态试验系统,探究了流化风速、松动风速和给料速率对流化室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流化风速、松动风速的增大,流化室内床层同一高度处,压强呈减小趋势;随着给料速率的增大,流化室内床层同一高度处,压强呈增大趋势。在不同操作条件下,流化室内颗粒浓度分布区间为0.40~0.54,沿轴向均呈“S”型分布。床层同一高度处颗粒浓度随着流化风速和松动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颗粒浓度随着给料速率的增大而提高。研究结果对悬浮焙烧炉四室还原腔的结构优化和参数调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胡俊;
林家祥;
孙乙城;
李少伟;
周茜琳
-
-
摘要:
为研究商用车气压驻车制动系统继动阀压力特性的影响因素,对驻车制动回路中的继动阀等主要部件进行数学建模,搭建了继动阀的压力响应仿真模型,并参照国际标准设计了继动阀压力特性试验台架;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两者数据的整体一致性比较好,证明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比较高;通过改变继动阀的进气口直径、进气阀门直径、控制口进气速率和相通气室初始容积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其对继动阀压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继动阀进气口直径越大,进气阀门直径越小,压力响应速度越快,当进气口直径超过10 mm时,对压力响应时间的影响不明显;继动阀控制口进气速率越快,相通气室初始容积越小,压力响应时间越短,当控制口进气时间变长时,压力波动越来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继动阀的结构优化设计和系统匹配选型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商用车气压驻车制动系统的制动性能。
-
-
童宝宏;
陈武;
张国涛;
胡晓磊
-
-
摘要:
油-气润滑系统工作过程中,润滑油膜受微油滴冲击和压缩空气扰动影响易形成气泡夹带现象,气泡夹带行为将对壁面润滑油膜层的形成及流动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基于VOF数值模拟方法,对含气泡油膜沿倾斜壁面的流动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了气泡的存在对油膜形态和流动速度的影响规律,以及气泡破裂阶段空腔邻域内流体压力变化特性。研究表明,油膜夹带气泡的形变和迁移诱发气泡周围微流场的速度扰动现象,导致气液界面处产生非均匀速度梯度分布,进而引发油膜表面的形态波动。气泡发生破裂时,油膜空穴部位发生明显的正负压力波动现象,气泡附近壁面将承受一定的交变载荷作用。
-
-
李松松;
李春;
吴燕燕
-
-
摘要:
灭火系统管网的压力时间特性和阻力特性对灭火剂的快速释放和喷放后灭火剂浓度维持时间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直升机灭火系统灭火剂喷射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高压充装系统和低压充装系统的压力时间特性和阻力特性,以及在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下灭火剂典型喷放过程和在各喷放阶段的灭火剂流动状态;通过对阻力特性的研究,分析了灭火瓶阀门、双单向活门、灭火管路等对系统阻力的影响,并给出后续灭火系统设计时,减少系统阻力,提高灭火剂释放速度的措施。
-
-
孙泽豪;
张洪信;
赵清海;
姜晓天;
王新亮
-
-
摘要:
压力变化对配流系统的工作状态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比转套式配流系统配流口与泵腔压力特性的区别,探究其产生原因,使用流体动力学仿真工具Fluent进行分析,考虑空化模型.对比转速、入口压力和负载压力都相同条件下,配流口及泵腔的压力分布变化云图和平均气体体积分数曲线图.结果 表明:配流口压力尖角峰值需低于泵腔压力尖角峰值,在峰值出现之后配流口能比泵腔更快平复波动.
-
-
张彤辉;
叶天洲;
王健;
孙婧元;
黄正梁;
李彦鹏;
王靖岱;
蒋斌波
-
-
摘要:
研究了气固单螺带搅拌反应器的压力特性,发现由于搅拌的作用,压力呈现规律的周期性波动,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谱表明信号主频与搅拌转速一致.气体分布器能够有效地将气体分散到全床.随着气速的增大,搅拌功率明显分为两个区,且以气速0.028 m/s为操作条件的分界点.
-
-
曹一翔;
孙杨勇
-
-
摘要:
使用高精度压力感应胶片,分析在不同轮胎、胎压、车辆荷载和路面结构类型的条件下轮胎与路面的压力特性,并将同一路面结构所测得的压力感应胶片试验数据与摆值、构造深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从轮胎与路面压力特性的角度评价路面抗滑性能的指标.量程为0.2~0.6 MPa的压力感应胶片能准确反映轮胎与路面接触压力情况;使试验后压力感应胶片0~0.2 MPa的面积与有压力面积的比值为P(0,0.2),P(0,0.2)与摆值、构造深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不同路面结构类型对P(0,0.2)有极显著影响,轮胎类型、轮胎气压和车辆荷载的影响效果依次递减.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压力感应胶片的P(0,0.2)值越大则路面抗滑性能越好.
-
-
李逵;
罗振敏
- 《2018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瓦斯爆炸是严重的矿井灾害,所以对瓦斯爆炸的预防控制尤为重要。利用多功能球形气体或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将不同配比浓度的多元可燃气体分别加入甲烷浓度中进行爆炸实验测试,来考察气体配比、气体配比浓度和甲烷浓度对爆炸压力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气体配比对甲烷爆炸压力特性没有影响.随着气体配比浓度增大,甲烷浓度分别为7%、9.5%、11%时,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分别是逐渐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不断减小达到最大爆炸时间不断缩短,先缩短后延长,不断延长.当加入不同配比浓度使体系分别处于富氧和贫氧状态时,随着三种甲烷浓度依次加入,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分别是先增大后减小和不断减小,达到最大爆炸压力时间分别是先缩短后延长和不断延长.
-
-
文李明;
杨丽;
张全富;
方良杰;
张志勇
- 《2018年世界内燃机大会》
| 2018年
-
摘要:
目前应用的船用低速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有增压式喷射及蓄压式喷射两种技术路线形式.基于增压式喷射技术路线,开发了一种双电磁阀控制的船用低速柴油机电控增压式燃油喷射系统,对其压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双电磁阀控制的增压式燃油喷射系统在增压阀动作的一瞬间,会产生高的压力峰值,通过匹配优化系统结构可一定程度降低此压力峰值.另外,双电磁阀控制的增压式燃油喷射系统可实现近似的等压喷射特性.
-
-
谢晨;
郭烈锦;
李文升;
周宏亮;
邹遂丰;
姚添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严重段塞流是海洋油气混输中的一种常见危害流型.本文针对海洋混输管线长距离、大管径的特点,搭建了一套水平长400m,立管高20m,管径80mm的集输-立管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长距离、大管径条件下严重段塞流的流型转变边界与压力特性,绘制了流型图,并与小管径短距离实验平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本实验系统可以准确模拟海洋油田4种基本流型,大管径还引起了3种具有特殊压力特性的流型.实验证明了增大集输管长度会增大严重段塞流发生区域.
-
-
吴静玮;
孙浩然;
武春林;
张志刚;
陈慧;
邢占洋;
胡海涛;
丁国良
- 《上海制冷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提出一种带有导流板的新型板翅式换热器封头结构,可通过多级导流结构将入口流体逐渐地均匀分配到换热器的各层各通道之中.通过CFD方法将该封头结构与目前最优的带导流翼封头结构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其流动与压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封头结构简单,在出口通道流量分配的均匀性上,较原始封头提高了46.3%,较目前最优的导流翼封头提高了4%以上,有效改善了物流分配特性.该研究对于提高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以及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聂艳华;
杜兰;
王才欢
-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建立了窄缝挑坎消能工物理模型,通过调整进入窄缝收缩段水流含气量来进行对比试验,分析掺气量变化对收缩段水面线、压力特性以及出射水舌特征等相关窄缝消能工水力特性的影响,总结其规律.研究有助于揭示含气量对窄缝挑坎消能工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成果可对优化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已有工程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
-
-
-
王峥;
陈建义;
史夏逸;
李真发;
谭冲
- 《全国第十二届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暨2015厦门台湾两地过滤与分离技术交流大会》
| 2015年
-
摘要:
轻油脱盐工艺中油水混合后需要对其进行再分离,工业上首选旋流分离方法,但混合物料中含油量高达95%,常规脱油型旋流器无法满足工艺要求,因此,本文设计了脱水型的油水旋流器.为了探究其性能的优劣,搭建了油脱水实验装置系统,对脱水型旋流器的压力特性和分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溢流管伸入长度、溢流管径、矩形入口的宽度、锥段角度以及底流管径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溢流管伸入长度越长、溢流管径越小、矩形入口宽度越小其分离性能越好.对结构进行再优化,改变锥段角度及底流管直径后,旋流器可保证在入口流量为1-2.5m3/h的范围内脱水率达到97%,且底流油损率低于0.06%.溢流压降随着流量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最大压降不超过0.23MPa,当雷诺数Re大于9×103时,欧拉数Eu不随雷诺数Re的变化而变化,进入自由模化区,摩阻系数不发生变化.
-
-
-
刘明;
刘敦利;
王杰
-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冶炼传感器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员代表大会及技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气体涡轮流量计应用广泛,研究其计量特性对充分了解其计量性能、更好地选型和应用提供参考价值.选择一台运行良好气体涡轮流量计,从0至1.5qmx的流量范围内选取了35个流量点,基于其188组测量数据研究该流量计仪表系数、脉冲个数、压力值及压力损失等计量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流量点的增大,以上四个计量特性曲线均呈现非线性变化;其中,仪表系数先线性增长后基本稳定,脉冲个数呈指数形式增长,压力值先下降缓慢后呈对数下降,压力损失呈指数形式增长.由此说明,气体涡轮流量计的计量特性曲线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选型和应用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