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劳动创造

劳动创造

劳动创造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57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9篇、专利文献769篇;相关期刊402种,包括中国工运、四川劳动保障、江汉论坛等; 劳动创造的相关文献由500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毕淑敏、习近平等。

劳动创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9 占比:42.95%

专利文献>

论文:769 占比:57.05%

总计:1348篇

劳动创造—发文趋势图

劳动创造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毕淑敏
  • 习近平
  • 曹海英
  • 毕顺堂
  • 肖珂
  • 丛笑
  • 刘燕敏
  • 包心鉴
  • 吕盛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彩群
    • 摘要: 劳动教育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生活技能并不能成正比,在教学活动中,教会他们学习很重要,教会他们劳动同样很重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生活观和劳动观的形成,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劳动,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发展个性,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在劳动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劳动人民、自理、自力、自强的良好品质,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协调动手能力,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涵养勤劳朴实的优秀品格,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江畅; 汪佳璇
    • 摘要: 人类的本性在于谋求生存得更好,这种本性决定了人类一诞生就开启了追求过上好生活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可以主要划分为氏族公社、早期传统社会、轴心时代、后期传统社会、现代社会诞生和现代社会六个时期。历史事实表明,人类好生活的进步主要是生理需要满足层次的,高层次需要及其满足是低层次好生活的可靠保障,市场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使人类普遍滞留于生理需要层次的满足。从人类好生活的历史可以发现其本义有四个主要方面:人类首先得满足生理需要才能谈得上好生活;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还需开发情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共同体内人与人之间保持平等的好生活才能持久;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才能普遍过上好生活。五千年的文明史给人类普遍过上好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站在现代化、全球化和科技化时代这样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应该绘制未来人类好生活的理想蓝图,并努力推进其实施,使之变为普遍好生活现实。
    • 魏琳
    • 摘要: 以中学生物学教学案例阐述劳动教育与生物学教学相结合的意义及其路径,挖掘劳动教育资源、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实施校本课程及课外劳动实践,促进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及劳动创造能力,体现生物学科的劳动育人价值,落实国家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 孔繁晶
    • 摘要: 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是劳动教育最终落地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有:关注数学文化,联系生产生活,结合学科精髓,树立劳动观念;开展数学实践,重视数学建模,体验劳动创造.
    • 柳夕浪
    • 摘要: 劳动课程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劳动去育人,它要求超越"课堂主渠道",让学生经历劳动创造全过程.发挥劳动的育人价值,要在从事什么劳动、如何劳动上把判断、选择、决定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历练判断、选择的勇气,学会责任担当;同时让学生领悟劳动者丰富多样的精神追求,体会灿烂的劳动文化.
    • 张春秀; 胥甫生
    • 摘要: 过上幸福生活是人一生的追求,因此从人学视角把握新时代的幸福理论是实现幸福的应有之义.习近平幸福观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底蕴,具体表现为:人民是享有幸福的主体,以为民谋幸福为党的使命;人民的需要满足是幸福的内涵,以满足其多方面需要为工作重心;人民的劳动创造是幸福的源泉,以"奋斗本身是一种幸福"为价值引领;人民的全面发展是幸福的取向,以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共建共享为重要举措.
    • 唐辰
    • 摘要: 李子柒利用短视频表现现代田园生活的方式在网络走红,其作品以超脱凡世的画面展现"道"的内涵和"恬淡"的审美范畴,传达自然本体的力量与宁静祥和的审美体验.短视频中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符合马克思阐释的劳动本质,李子柒以艺术的方式对其记录、创造、展现,赋予其审美价值.此外,作品通过美好的画面给予观众希望,以"慢"的力量抚慰"快速社会"中现代人的内心,具有极高的美学意义.
    • 马晓明
    • 摘要: 人是自然界发展进化的产物,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本文将从哲学意义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哲学问题进行探究,以便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周一贯
    •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规律,培养儿童正确的劳动观,自有其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应该从语文课程教学的规律出发,适切地发挥好劳动教育在锤炼品质、健全人格、促进成长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把握时代性、关注紧迫性、尊重规律性、提倡交融性、发挥创造性五个方面探讨语文教育中渗透“劳动创造”主题的重要性。
    • 徐蓓娜
    • 摘要: 劳动教育是提升人们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造就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途径。少先队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特有的实践性、自主性和集体教育特性。现以上海市普陀区"劳动创造美好,M108职业体验岛"主题活动为例,谈校内外全场域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着眼建队育人、活动育人、以情育人,应注重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