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结核分枝杆菌
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5452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今日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等;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思国、姜秀云、丁家波等。
副结核分枝杆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452篇
占比:99.85%
总计:55535篇
副结核分枝杆菌
-研究学者
- 刘思国
- 姜秀云
- 丁家波
- 徐凤宇
- 胡玉庆
- 何昭阳
- 吴建勇
- 张振
- 曾范利
- 党光辉
- 刘志玲
- 宋宁宁
- 常维山
- 彭永
- 李建军
- 杨学云
- 王春芳
- 王登峰
- 陈茹
- C-P.切尔尼
- D·巴克尔
- F·G·范兹德维尔德
- J·E·R·瑟尔
- P.明斯特
- P·T·J·威廉姆森
- S·F·维斯特芬
- 丁仕豪
- 于申业
- 何宇
- 刘志辉
- 刘新宇
- 刘虹秀
- 古努尔·吐尔逊
- 吴晓薇
- 周薇
- 孔繁德
- 孙翠丽
- 孟肖潇
- 崔子寅
- 张卓
- 张艳雯
- 张阁
- 彭小兵
- 彭小薇
- 曾碧健
- 朱良全
- 李锦军
- 杨奕洁
- 林志雄
- 毕英佐
-
-
洪都孜·波拉提;
魏玉荣;
孟肖潇;
杨学云;
古努尔·吐尔逊;
李建军;
吴建勇
-
-
摘要:
为了解绵羊副结核病的病原学特征,本研究对PCR检测阳性的绵羊肠系膜淋巴结样品开展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形态观察,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样品经培养后出现乳白色菌落;对分离菌株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后确定为抗酸染色阳性杆菌;PCR扩增该菌IS900基因与亚型分型片段,结果显示,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检测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枝杆菌(MAP);多位点短重复序列(MLSSR)和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IRU-VNTR)分子分型结果显示,MLSSR和MIRU-VNTR分子分型数字代码分别为7+555555555和32632129.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MAP是一种未曾报道的新基因型菌株,为首次在我国分离的绵羊源II型MAP.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绵羊MAP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资料.
-
-
汪志铮
-
-
摘要:
羊副结核病又称羊副结核性肠炎,是一种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羊的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肠壁增厚,形成皱褶,顽固性腹泻,逐渐消瘦。在我国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对养殖业危害较大。
-
-
付胜;
李彦军;
刘佳利;
张承天;
高雅;
满达;
孟克;
郝学峰;
王金玲
-
-
摘要:
本研究通过临床病史、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和抗酸染色方法综合诊断了1例绵羊副结核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体温无明显变化,病程1年.尸体剖检可见全身脂肪完全萎缩消失,各实质器官萎缩.空肠后段大部分、空肠中段局部、回肠和盲肠肠管明显增粗,肠壁增厚,肠黏膜增厚明显,黏膜形成明显的脑沟回样褶皱.肠壁淋巴结明显肿大.空肠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增厚,内有大量的上皮样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增生.肝小叶内可见多个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灶.肠系膜淋巴结皮质可见上皮样细胞增生灶.在经抗酸染色淋巴结触片内的上皮样细胞胞浆内外均见散在和成簇的典型的红色小杆状副结核杆菌.
-
-
陈丰伟;
曹杰;
马翀;
张巽
-
-
摘要:
为探索奶牛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粪便排菌情况,本试验提取血清抗体阳性奶牛的粪便DNA,通过Real-time PCR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综合分析不同感染阶段奶牛粪便中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排逸状况。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牛可通过粪便排放副结核分支杆菌,粪便检出率为5.82%(11/189),其中亚临床期牛的粪便检出率为2.98%(5/168),而临床期牛的粪便检出率为28.57%(6/21),且临床期粪便排放的副结核分支杆菌数量为亚临床期的32倍。鉴于感染副结核的奶牛会通过粪便排放致病菌到环境中,建议牛场标记感染牛,并在出现腹泻症状时淘汰。
-
-
-
-
丁仕豪;
周薇;
许秋;
张卓;
陆瑶;
刘思国;
于申业
-
-
摘要:
为开发高效表面展示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Paratuberculosis,MAP)抗原的大肠杆菌活载体疫苗,本研究将融合的目的基因map0862-2154c克隆于pET-INP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ET-INP-6254c.将该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后经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诱导的全菌以及超声后的上清和沉淀在75 ku处均出现目的条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MAP62-54c能够表达并展示到细胞表面.将110只BABL/c小鼠分为4组:INP-28a/BL21对照组(n=30)和INP-rMAP62-54c/BL21疫苗组(n=30)(均以5× 105 cfu/只腹腔注射免疫小鼠3次),PBS对照组(n=30)(注射等体积PBS),三免后以5×105 cfu/只MAP标准株K-10感染上述3组小鼠;空白组(n=20)(不做处理).然后通过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定期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脾脏CD4+ T/CD8+T细胞含量及比值、细胞因子IFN-γ、IL-17A及IL-10水平和小鼠增重率及其肝脏、脾脏和结肠病理损伤评价免疫效果.结果 显示,重组菌INP-rMAP62-54c/BL21免疫组小鼠脾脏CD4+ T/CD8+T细胞比值自免疫2周起即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p<0.01);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自小鼠免疫4周起,重组菌INP-rMAP62-54c/BL21诱导小鼠产生了高水平的特异性血清IgG抗体,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01);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疫苗组小鼠血清中IFN-γ、 IL-17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攻毒14周疫苗组小鼠血清中IL-10分泌量明显下降,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着攻毒时间的延长INP-rMAP62-54c/BL21疫苗组小鼠体质量保持增加趋势,而两个对照组小鼠体质量一直下降;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疫苗组小鼠与空白组小鼠相比脏器未出现明显病变.本研究首次构建了INP-rMAP62-54c/BL21表面展示大肠杆菌,其能显著增强小鼠对MAP的抵抗能力,并且能刺激小鼠机体产生较高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该结果为新型副结核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
-
-
李星星
-
-
摘要:
羊副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以病羊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对养羊业危害巨大.本文总结了羊副结核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并提出了综合生物安全措施,以期为养羊场(户)防控本病提供技术参考.
-
-
岳瑞超;
杨利峰;
赵德明;
周向梅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副结核病也称为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主要以肠道疾病为主的慢性传染病,仅次于牛结核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主要感染反刍动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国副结核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奶牛养殖场的重视.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国内奶牛场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特点,分别从威海、枣庄、日照这3个地区各检测一个奶牛场,采样方法为:每个牛场选取产奶量下降、或者顽固性腹泻、或者消瘦的可疑泌乳奶牛30头左右,用于血清学检测,通过对3个地区的抽样调查发现,3个牛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副结核抗体阳性率为10.3%~37.5%,说明目前奶牛场还是存在副结核的感染。通过粪便及奶样涂片、组织触片、冰冻切片的抗酸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短小的杆菌,单个散在或簇状聚集。通过提取样品的基因组,PCR鉴定为副结核分支杆菌阳性,进一步用双酶切鉴定分型,所分离的副结核分枝杆菌为B型副结核分枝杆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