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剪切破坏

剪切破坏

剪切破坏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0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601725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全国第十四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第2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测试技术学组2016年学术会议等;剪切破坏的相关文献由140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滨、刘畅、张涛等。

剪切破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01725 占比:99.93%

总计:602170篇

剪切破坏—发文趋势图

剪切破坏

-研究学者

  • 王学滨
  • 刘畅
  • 张涛
  • 江权
  • 潘一山
  • 刘刚
  • 刘艳
  • 占世源
  • 占宽
  • 史庆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光荣; 李贤军; 胡嘉裕; 李婷; 姚斌; 郑真真; 肖纲要; 李霞镇
    • 摘要: 【目的】重组竹因其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绿色环保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装饰装修、户外景观及交通运输等非结构领域,为我国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方向,但因缺乏作为建筑结构构件的有效评价依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建筑结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研究重组竹尺寸稳定性和力学特性,以期为重组竹在工程结构领域的安全设计和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室外用结构材性能的基本要求和数理统计分析法,测试分析了重组竹的尺寸稳定性、主要力学承载能力及破坏特性,并利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确定了其力学强度的特征值,提出了重组竹的力学强度设计参考值。【结果】重组竹强度大、尺寸稳定性好,整体力学性能要优于其他典型的木、竹质结构工程材料;随蒸煮时间的延长,重组竹吸水膨胀率呈线性增加趋势,且厚度方向明显大于宽度方向;力学性能与密度呈线性正相关,且抗弯弹性模量与各力学性能之间相关度较好,可用于预测其他力学性能;重组竹试样的破坏过程历经了线弹性变形、塑性屈服及破坏3个阶段,其水平剪切破坏模式有拉伸面拉断、层间剪切-拉伸面拉断混合破坏2种模式;重组竹力学性能的概率密度服从正态分布,且基于参数法和非参数法所得的强度特征值极为相近。【结论】重组竹尺寸稳定性和表观性能均能满足建筑结构工程用材的要求,且整体力学性能优于其他典型的木竹质结构工程材料。
    • 胡静; 安静丹
    • 摘要: 为研究2A12铝合金板的抗冲击特性,进行了平头弹体撞击6 mm厚度的铝合金板实验研究,撞击速度范围为120 m/s~330 m/s,分析弹体初始速度对靶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弹体弹道极限和速度曲线,结果表明,随弹体初速的增大,靶板的能量吸收率先骤减后趋于稳定。靶板主要发生剪切冲塞破坏,并且靶板结构变形随弹体初速的增加而减小。此外,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修改的J-C本构关系及其失效准则进行弹体撞击靶体的仿真计算,在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靶板失效机理,发现不同冲击速度时靶板失效机理相似,弹体初始速度对其影响不大。
    • 黄娟; 黄燕燕; 彭小霞
    • 摘要: 工业化独立发酵凝固型发酵乳受发酵温度波动、发酵时长及发酵后剪切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成品乳清析出量过多和凝固状态不佳等现象,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探究了发酵温度波动、发酵温度、发酵时长、发酵菌种配比及模拟工业化灌装后破坏对产品质构和风味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组合试验,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长、发酵菌种配比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灌装后发酵2 h内剪切破坏影响不大,但超出时间后将严重影响产品质构和酸化速度,灌装后发酵温度波动将显著影响产品的酸化速度和不良率,这提示工业化发酵过程中应当尽量缩短灌装后段液态乳在常温环境中的暂存时间,由于机器故障导致的灌装延迟超过2 h的液态乳应直接发酵为成品再进行二次利用,不适宜再经管道剪切后进行灌装。响应面模型最优解的结果表明,在实际发酵温度42°C,发酵时长5.6 h,菌种配比1:1最佳工艺条件条件下制备的工业化独立发酵凝固型发酵乳的质构完好率为100%,终止发酵的酸度为68.56°T,冷库后放置12 h的酸度为70.2°T,发酵乳的综合感官评分为8.24分,与预测值接近,证明模型有效。流变学特性曲线结果显示该发酵乳的抗剪切能力较弱,200 s-1高剪切后的酸奶黏度恢复率仅为25.55%,符合脆软嫩滑形式的凝固型发酵乳的感官特点。响应面法可有效拟合该凝固型发酵乳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长、发酵菌种配比之间的关系,为工业化生产中不可避免的菌种配比称量误差、发酵温度堆热传热波动、人为取样时机导致的发酵时长误差等情况给予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方便在实际操作中,快速提出相应的对策。
    • 吴宇浩; 肖鹏; 吴帮伟; 娄可可; 沈钱超
    • 摘要: 为了保证超薄磨耗层加铺路面的结构稳定性,预防出现层间滑移等病害,对超薄磨耗层加铺结构的层间抗剪性能展开试验研究。选取AC-10和SMA-10超薄磨耗层成型复合试件进行直剪试验,通过层间剪切模量与直剪试验荷载-位移变化曲线解析超薄磨耗层加铺结构剪切破坏过程,并探究温度、粘层油类型及洒布量等因素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薄磨耗层加铺结构剪切破坏过程与普通加铺结构类似,但是两者的弹性阶段与破坏阶段存在不同;超薄磨耗层加铺结构最佳粘层油用量范围为0.8~1.0 L/m^(2),与普通乳化沥青相比,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能够使层间抗剪强度提高99%~135%;高温环境会极大地降低层间抗剪强度,而超薄磨耗层类型的不同会引起层间接触面构造形态的改变,导致层间抗剪强度产生变化,因此AC-10级配对应的层间抗剪强度要优于SMA-10级配。
    • 张欣; 万铜铜; 候玲超; 冯宇; 张琛; 汪海年
    • 摘要: 为深入了解级配碎石混合料剪切破坏机理,研发了智慧集料传感系统,结合级配碎石三轴剪切试验,进行智慧集料运动特征指标与级配碎石剪切行为的关联分析。基于剪切破坏位置,选择了智慧集料埋设位置;以x、y、z三轴方向加速度和角度指标表征智慧集料运动特征。研究结果发现:智慧集料加速度和角度响应规律与级配碎石剪切破坏三阶段变化规律吻合:级配碎石剪切破坏过程中,智慧集料加速度响应经历了由运动缓慢,运动加快到运动突变稳定的变化;且y、z轴方向加速度变化更快。智慧集料角度响应证明了集料颗粒接触各向异性存在,x、y、z三轴方向角度响应差异性大;颗粒转角运动最终主要体现在x、y轴方向上。
    • 祖坤; 熊二刚; 罗斌; 梁兴文
    • 摘要: 为研究高强混凝土梁构件斜截面受剪力学性能,通过分析高强混凝土梁发生剪切破坏时剪跨段内剪力传递路径,提出基于梁作用和拱作用来考虑高强混凝土对梁构件受剪承载力的贡献,箍筋贡献项采用简化修正压力场理论计算,同时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通过混凝土和箍筋两部分贡献项相叠加建立了集中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该公式物理意义清晰明确,综合考虑了混凝土强度、剪跨比、相对剪压区高度、纵筋配筋率、配箍率以及尺寸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利用收集到的207根有腹筋高强混凝土梁试验数据对本文受剪分析模型公式预测精度进行验证,并与GB 50010—2010规范、ACI 318-19规范、EN 1992-1-1:2004规范、Zararis公式、Zsutty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受剪分析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梁构件斜截面受剪破坏机理,较好地预测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对受剪参数的大范围变化不敏感且随受剪参数的大范围变化,预测精度无明显相关性。根据对比结果,本文基于梁-拱复合受力机制和简化修正压力场理论所建立的受剪分析模型可用于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且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一致稳定性。
    • 高安森; 戚承志; 罗伊; 李长峰; 王彪
    • 摘要: 岩石蠕变滑移失稳是诱发断裂滑移型岩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揭示岩石蠕变失稳过程的力学响应特征,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岩石剪切滑移失稳过程的蠕变增长模式和力学响应特征,建立了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岩石剪切破坏时效损伤蠕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岩石剪切滑移失稳过程的蠕变演化特征,也能够表征岩石不同蠕变演化阶段的力学响应差异;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岩石剪切滑移失稳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化特征,存在典型的减速蠕变阶段、等速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岩石蠕变增长速率受弹性模量和黏性系数等影响,也受时效损伤效应影响,尤其对于加速蠕变阶段影响显著,这是造成岩石非线性加速蠕变失稳的原因之一。
    • 路洁心; 施式亮; 罗新荣; 李贺; 鲁义; 徐超平
    • 摘要: 针对淮南顾桥矿煤层埋深大、地应力高、煤层气地面井易错断、瓦斯抽采效率低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面井失稳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平地应力均一性越差,套管挤压破坏程度越高;顶板水平速度越快,套管剪切破坏越严重,适当减小管径并增大壁厚有利于防止地面井剪切破坏;将地面井布置在采空区内侧10~20 m处,有利于井身维持稳定及瓦斯抽采.提出在围岩与护壁套管之间、护壁套管与技术套管之间、技术套管与产气套管之间注入G级油井水泥固井方案,该矿采用此方案后,地面井钻井成功率显著提高,稳定性增强.
    • 包松; 郭连军; 王小孩; 莫宏毅; 徐振洋
    • 摘要: 以地下深部花岗岩为试验材料,利用GAW-20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岩石单轴试验机进行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在同一递增荷载幅度条件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变形、破坏特征、残余应变以及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作用下,岩样的峰值强度随着每级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且单调荷载应力-应变曲线包络住循环荷载应力-应变曲线;岩样破坏特征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随着循环次数增加,破坏裂纹更加分散;岩样在加载过程中,岩体内部的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导致结构面变得密集与裂隙间更加闭合,卸载时回弹变形存在滞后现象,加载起点与卸载终点不重合;轴向与环向的弹性、残余应变随循环次数变化的特征具有相似性,岩样弹性模量曲线呈“波浪形”的特征交替变化。研究成果可为地下工程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岩石渐进破坏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 罗峰; 陈秀华; 张磊; 周银华
    • 摘要: 为研究湿热环境下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单搭接焊接结构的失效形式以及湿热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分别在室温干态环境和湿热环境中进行拉伸剪切试验。同时使用三种不同的内聚力模型对该结构的单搭接剪切强度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湿热环境中CF/PEEK单搭接焊接试样出现了与室温干态环境中相同的三种失效模式,分别为界面失效、混合失效和层压板撕裂失效。在试验误差范围内,相比于室温干态环境,湿热环境中发生同样破坏形式的焊接接头的单搭接剪切强度变化不大,但是湿热环境中搭接板端部树脂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结构刚度平均降低约22%,破坏位移平均增大约88%。数值结果表明,对于预测室温干态环境中仅发生层合板撕裂失效的焊接接头的破坏强度,三种内聚力模型中指数型内聚力模型的强度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吻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