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蠕变模型

蠕变模型

蠕变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19600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13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等;蠕变模型的相关文献由74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新荣、唐维、张先伟等。

蠕变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9600 占比:99.89%

总计:219833篇

蠕变模型—发文趋势图

蠕变模型

-研究学者

  • 刘新荣
  • 唐维
  • 张先伟
  • 何利军
  • 刘东燕
  • 刘刚
  • 徐平
  • 王世梅
  • 王军保
  • 赵宝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杨秀杰; 邓凯伦; 佘孟飞; 刘宏
    • 摘要: 针对西南地区某机场加筋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建立与离心试验尺寸一致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并采用考虑时间因素的Cvisc蠕变模型与M-C模型,模拟分级加载过程中离心模型的位移、土压力、筋材拉力随时间的发展和分布情况,并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采用Cvisc模型研究了不同筋材长度,以及不同部位的筋材加密和筋材模量增加对加筋边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visc蠕变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变加速度加载的离心模型试验,引进时间因子能反映出不同时刻下离心模型的位移、土压力、筋材拉力;随着筋材长度的增加,潜在滑面后移,边坡稳定性提高;在1/3坡高处筋材拉力和水平位移最大,通过对1/6~1/2坡高范围内筋材加密或模量增加,是提高边坡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筋材加密效果优于筋材模量增加。
    • 邓新宇; 文畅平; 何振华; 夏艳波; 任睆遐
    • 摘要: 针对生物酶改良粉土的固结蠕变特性,开展了不同生物酶掺量下粉土的一维固结蠕变试验,分析生物酶改良粉土的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次固结系数随固结应力的变化情况,提出了一种反映生物酶改良粉土蠕变过程应变与时间关系的双曲线蠕变模型,并分析生物酶掺量对双曲线蠕变模型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酶改良粉土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加载前期应变较大,后期逐步减缓并呈稳定发展趋势,生物酶改良粉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蠕变特性。2)素粉土的次固结系数随固结应力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改良后粉土较素粉土的次固结系数小,生物酶能有效改善粉土的蠕变特性。3)生物酶改良粉土的应变-时间关系为典型的双曲线,对该双曲线进行拟合,对比生物酶改良粉土的应变-时间曲线和双曲线蠕变模型理论曲线,建立的双曲线蠕变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生物酶改良粉土蠕变过程的应变与时间关系。
    • 任建喜; 易归; 陈旭; 曹西太郎
    • 摘要: 随着西部地区煤矿建设,多数斜井需穿越弱胶结富水洛河组砂岩地层,采用常规掘进方式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往往采用冻结法施工掘进;人工冻结解冻后富水洛河组砂岩具有显著的蠕变特性,对于斜井井筒的长期安全稳定影响明显;通过对不同冻结温度下解冻后洛河组砂岩进行单轴压缩蠕变力学试验,从而建立了更为简洁的砂岩非线性分数阶蠕变力学模型;构建了解冻后砂岩的分数阶蠕变力学模型,将试验数据与拟合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解冻后洛河组砂岩的蠕变量增大,蠕变速率增大,非线性程度升高;非线性分数阶蠕变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解冻后洛河组砂岩的蠕变过程,模型更为简单方便。
    • 史克友; 吴小萍; 王泽坤
    • 摘要: 对锚固边坡而言,建立锚索预应力损失模型的前提是假设岩体均匀受力,而框格梁是岩体均匀受力的保障,在框格梁的作用下,岩土体的实际受力情况更接近于假设条件。鉴于此,考虑锚索、框格梁及岩体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新的锚索预应力损失模型,并通过对比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及已有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新建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另外,基于新建模型,对不同时间节点下锚索的2次张拉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锚索预应力的后期补偿时机。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框格梁的作用后,新建模型的精度更高,新建模型不仅可以对锚索预应力的损失量进行计算,同时可以对锚索预应力达到稳定的时间进行准确预测;施工完成20 d后对锚索进行2次张拉均可达到理想的预应力补偿效果;锚索原预应力损失程度不同,其2次张拉效果也不相同,锚索的原预应力损失量越大,2次张拉时,其预应力补偿效果越明显。
    • 穆景福; 张帆; 丁祥
    • 摘要: 为了研究干热岩热储层岩石长期力学性能,通过网格化微米压痕蠕变试验方法研究了花岗岩时间相关细观力学变形。结果表明:在恒定载荷作用下,花岗岩压痕点均表现出明显的蠕变变形;串联弹簧元件和Abel黏壶组成的分数阶Maxwell模型,较好地描述了花岗岩在压头恒定载荷下的时间相关变形;通过网格化微米压痕试验拟合得到的细观力学参数与花岗岩成分及宏观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岩石细观力学特性定量评价方法,微米压痕测试技术在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上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高安森; 戚承志; 罗伊; 李长峰; 王彪
    • 摘要: 岩石蠕变滑移失稳是诱发断裂滑移型岩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揭示岩石蠕变失稳过程的力学响应特征,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岩石剪切滑移失稳过程的蠕变增长模式和力学响应特征,建立了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岩石剪切破坏时效损伤蠕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岩石剪切滑移失稳过程的蠕变演化特征,也能够表征岩石不同蠕变演化阶段的力学响应差异;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岩石剪切滑移失稳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化特征,存在典型的减速蠕变阶段、等速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岩石蠕变增长速率受弹性模量和黏性系数等影响,也受时效损伤效应影响,尤其对于加速蠕变阶段影响显著,这是造成岩石非线性加速蠕变失稳的原因之一。
    • 刘德峰; 刘鹏涛; 张臻悦; 席银龙; 柴修伟
    • 摘要: 在水利水电、水底隧道等岩土工程建设中,伴有初始损伤的岩石材料长期处于轴压水压耦合环境下,严重影响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为保证处于轴压水压耦合环境下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以预加载制备的裂隙砂岩岩样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制的流固耦合多通道岩石流变系统,开展轴压水压耦合作用下裂隙砂岩单级加载蠕变试验及其蠕变模型研究,主要分析压力水与初始荷载对裂隙岩样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讨论所建立蠕变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裂隙砂岩的轴向蠕变量随水压增大而减小,蠕变加速阶段的最大蠕变速率随着水压升高而增大,初始阶段和破坏阶段的最大轴向蠕变速率随初始荷载增大而增大.基于损伤理论,建立考虑初始损伤的蠕变模型基本元件的非线性方程;根据幂函数方程,提出加速蠕变黏塑性模型;根据轴压水压耦合作用下裂隙砂岩的蠕变变形特征,建立考虑时效损伤的1维非线性蠕变模型;基于增量理论,构建轴压水压下考虑时效损伤的3维非线性蠕变模型.所建立的蠕变模型预测的理论蠕变曲线与轴压水压下裂隙砂岩蠕变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所建立的蠕变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轴压水压耦合作用下裂隙岩石的蠕变变化特征,蠕变模型合理.该成果为评价地应力与压力水耦合作用下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德峰; 刘鹏涛; 张臻悦; 席银龙; 柴修伟
    • 摘要: 在水利水电、水底隧道等岩土工程建设中,伴有初始损伤的岩石材料长期处于轴压水压耦合环境下,严重影响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为保证处于轴压水压耦合环境下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以预加载制备的裂隙砂岩岩样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制的流固耦合多通道岩石流变系统,开展轴压水压耦合作用下裂隙砂岩单级加载蠕变试验及其蠕变模型研究,主要分析压力水与初始荷载对裂隙岩样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讨论所建立蠕变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裂隙砂岩的轴向蠕变量随水压增大而减小,蠕变加速阶段的最大蠕变速率随着水压升高而增大,初始阶段和破坏阶段的最大轴向蠕变速率随初始荷载增大而增大。基于损伤理论,建立考虑初始损伤的蠕变模型基本元件的非线性方程;根据幂函数方程,提出加速蠕变黏塑性模型;根据轴压水压耦合作用下裂隙砂岩的蠕变变形特征,建立考虑时效损伤的1维非线性蠕变模型;基于增量理论,构建轴压水压下考虑时效损伤的3维非线性蠕变模型。所建立的蠕变模型预测的理论蠕变曲线与轴压水压下裂隙砂岩蠕变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所建立的蠕变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轴压水压耦合作用下裂隙岩石的蠕变变化特征,蠕变模型合理。该成果为评价地应力与压力水耦合作用下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 谢云鹏; 陈秋南; 贺泳超; 陈正红; 田伟权; 周亚军; 黄小城; 李松
    • 摘要: 为研究深部高地应力环境下含白云母及石墨炭质板岩蠕变变形规律和加速蠕变特性,开展室内40 MPa围压下分级加载蠕变试验,结合硬化损伤理论改进CVISC模型,构建可以响应加速蠕变阶段的硬化损伤蠕变模型.通过推导不同应力水平下的三维蠕变差分方程,实现新模型的FLAC3D二次开发,并对其进行验证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模型可正确反映炭质板岩试样的衰减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的全蠕变特性,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蠕变曲线规律一致.应用FLAC3D中新建模型模拟实际工况,围岩变形量与现场实测数据较为吻合,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9%和9.4%,表明新模型具有工程适用性.研究成果可对西部地区高地应力环境下含白云母和石墨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蠕变变形提供理论参考.
    • 廖强强; 邵国建
    • 摘要: 针对基坑开挖在软黏土地区具有显著的时空效应的特点,采用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和时间硬化幂函数法则耦合的蠕变模型以反映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将该蠕变模型运用于某基坑施工的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基坑施工对邻近隧道变形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耦合蠕变模型所得的隧道收敛变形计算值与监测数据大致吻合,可有效反映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