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37
LL-37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专利文献3863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中国农村卫生、中国免疫学杂志等;
LL-37的相关文献由29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海洋、凌勇武、卢志阳等。
LL-37
-研究学者
- 于海洋
- 凌勇武
- 卢志阳
- 史鹏伟
- 周利梅
- 夏春祥
- 孙铁英
- 尹利荣
- 常秋月
- 张凯华
- 张惠媛
- 张明杰
- 张洪胜
- 张雅萌
- 曾东晓
- 朱家勇
- 李冬
- 李桂红
- 杨磊
- 杨翼萌
- 王博玉
- 王天
- 王惠民
- 王淑敏
- 王芳
- 甘雪琦
- 申复进
- 罗祎敏
- 许学先
- 金小宝
- 阮世红
- 陆建荣
- 陈晓春
- 高艳彬
- 魏志平
- 黄松平
- Deirdre Fitzgerald Hughes
- Glenn D. Prestwich
- Hilary Humphreys
- Jianxing Zhang
- Lindsi McCoard Roundy
- Siam OottamasathienQ
- Sinead McNicholaswhj
- Wanjian Jia
- Xiangyang Ye
- 丁梦露
- 丁静
- 万海英
- 严晓
- 乜丽
-
-
李俊;
董荣静;
李家生;
张祎;
李玉叶;
王睿睿
-
-
摘要:
固有免疫系统是微生物入侵宿主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人类身体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抗菌肽是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LL-37是人类唯一一个Cathelicidins家族的抗菌肽,由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两亲性螺旋肽,已被证明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本文重点归纳总结LL-37的抗菌和免疫调节活性,以及细菌和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研究进展。
-
-
金明洁;
张会会;
梁思宇;
张跃灵;
谢芳;
刘思国
-
-
摘要:
为探究抗菌肽LL-37对猪链球菌(SS)的体外抑菌作用,本研究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抗菌肽LL-37,测定其对猪链球菌2型(SS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LL-37对4株SS2临床分离株的MIC值为4μmol/L~8μmol/L,抑菌效果良好;绘制SS2在1μmol/L LL-37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1μmol/L LL-37即可对SS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通过杀菌试验分析LL-37对SS2的杀菌活性,结果显示4μmol/L LL-37能完全杀灭SS2;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评价LL-37对SS2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LL-37能够破坏和杀伤SS2的膜结构;使用透射电镜观察LL-37作用后SS2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LL-37能使SS2膜结构破坏、内容物流出;采用96孔板微量法检测LL-37对SS2生物被膜(BF)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LL-37能抑制SS2 BF的生成,抑制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增强。本研究明确了抗菌肽LL-37对SS2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进一步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证实了抗菌肽LL-37通过作用于BF对SS2发挥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方式,为抗链球菌感染和促进LL-37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
杨欢欢;
葛金林
-
-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抗菌肽LL-37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54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通过计算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指数(BSI)分为轻度组(54例)、中度组(33例)及重度组(67例).测定上述患者外周血和支气管BALF中的LL-37水平.结果 3组体质量指数、既往1年急性加重次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HRC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BALF中LL-3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LL-37水平与BSI评分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 支气管BALF中的LL-37水平与支气管扩张症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
张晗;
孟宪勇;
武海霞;
杨建明;
吴苗苗;
董晓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质粒编码的分泌蛋白Pgp3在沙眼衣原体(Ct)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为防治Ct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GEX-6p/Pgp3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化XL1-Blue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GST-Pgp3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及GST标签切割后制备Pgp3蛋白.将抗菌肽LL37和Pgp3蛋白共同孵育Ct后感染He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Ct包涵体数量.GST pull-down法研究Pgp3与LL37的作用方式及Pgp3的活性片段.结果:LL37与Ct内原体(EB)孵育后感染HeLa细胞,感染率从50%降至10%,不同浓度Pgp3与LL37预先孵育后处理Ct EB再感染HeLa细胞,感染率较LL37组显著升高(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GST pull-down实验结果显示,LL37可与Pgp3结合,且结合部位位于Pgp3中间段(67~132 aa).结论:Pgp3在Ct感染宿主过程中通过与人类抗菌肽LL37结合,抑制LL37对Ct的杀伤作用,导致Ct感染.
-
-
张雅萌;
张惠媛;
阮世红;
陈晓春;
甘雪琦;
于海洋
-
-
摘要:
目的 探究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龈沟液中抗菌肽人-β-防御素-2(human beta-defensin-2,HBD-2)和LL-37的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口腔科和内科就诊的中老年人(45至85岁)为研究对象,分为全身健康并牙周健康对照组22人、全身健康牙周炎组19人、T2DM牙周健康组15人、T2DM合并牙周炎组21人.采用佛罗里达牙周探针进行牙周检查,记录受试者牙周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CAL)和探诊出血(probing bleeding,BO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抗菌肽HBD-2、LL-37浓度,比较组间抗菌肽HBD-2、抗菌肽LL-37及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合并牙周炎组的PD值大于全身健康牙周炎组(P0.05).结论 中老年T2DM牙周炎患者龈沟液抗菌肽HBD-2、LL-37水平较低,与牙周临床指标PD、CAL无显著相关性.
-
-
傅强;
王伟佳;
黄福达;
缪丽韶;
杨山虹;
陈康
-
-
摘要: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促进铜绿假单胞菌清除的机制.方法 在过表达β-catenin的小鼠巨噬样RAW264.7细胞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细菌的清除情况;在过表达β-catenin的RAW264.7细胞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前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抗菌肽LL-37基因的表达;在过表达β-catenin的RAW264.7细胞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应用LL-37小干扰RNA(siRNA)沉默LL-3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LL-37回复β-catenin介导的细菌清除作用.结果 在RAW264.7细胞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β-cate-nin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在RAW264.7细胞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β-catenin促进LL-37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实验发现,LL-37可回复β-catenin介导的细菌清除作用.结论 β-catenin通过调控LL-37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
-
-
张雅萌;
张惠媛;
阮世红;
陈晓春;
甘雪琦;
于海洋
-
-
摘要:
目的探究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龈沟液中抗菌肽人β防御素2(human betadefensin2,HBD2)和LL37的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口腔科和内科就诊的中老年人(45至85岁)为研究对象,分为全身健康并牙周健康对照组22人、全身健康牙周炎组19人、T2DM牙周健康组15人、T2DM合并牙周炎组21人。采用佛罗里达牙周探针进行牙周检查,记录受试者牙周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CAL)和探诊出血(probing bleeding,BO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抗菌肽HBD2、LL37浓度,比较组间抗菌肽HBD2、抗菌肽LL37及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合并牙周炎组的PD值大于全身健康牙周炎组(P0.05)。结论中老年T2DM牙周炎患者龈沟液抗菌肽HBD2、LL37水平较低,与牙周临床指标PD、CAL无显著相关性。
-
-
秦德源;
卞译烽;
马赞
-
-
摘要:
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AMPs)是由各种细胞和组织在所有复杂的生命形式中产生的具有不同序列的短的阳离子两亲性肽.AMPs作为宿主防御的第一重防护线,在人体对感染和炎症的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体内的AMPs主要由吞噬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并通过蛋白质水解作用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成熟形式,成熟的AMPs对广泛的病原体有效,包括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寄生虫和某些包膜病毒.以AMPs的免疫活性为切入点,进而论述抗菌肽免疫调节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