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冶金结合

冶金结合

冶金结合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0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5566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科学与工艺、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十二五”堆焊、热喷涂及表面工程技术发展前瞻学术会议、2011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等;冶金结合的相关文献由720位作者贡献,包括田凯、郭红庆、王迎珍等。

冶金结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5566 占比:99.74%

总计:75761篇

冶金结合—发文趋势图

冶金结合

-研究学者

  • 田凯
  • 郭红庆
  • 王迎珍
  • 白振东
  • 白文英
  • 白记兵
  • 郭华
  • 王黎晖
  • 刘雪峰
  • 王克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德杰; 胡卓; 刘俊文
    • 摘要: 随着汽车轻量化要求的提高,全铝发动机已然成为未来汽车应用发展的趋势。通过离心铸造和固-液复合的方法制备了铝/铝基复合材料双层缸套,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条件下双层缸套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机械打磨表面处理未能获得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间隙率高,界面结合较差;化学法表面处理能改善界面间润湿性,间隙率减少,界面连续性较好;电镀铜表面处理界面连续性好,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展望了未来铝/铝基复合材料双层缸套的发展方向。
    • 徐鹏辉; 王胜民; 乐林江; 赵晓军; 高凯
    • 摘要: 为改善传统渗锌层组织结构及腐蚀性能,采用甲酸镍和锌粉作为渗剂金属,通过机械能助渗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Zn-Ni合金渗层。结合扫描电镜(SEM)、EDS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Zn-Ni合金渗层的表面、截面和断口形貌;利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表征Zn-Ni合金渗层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通过中性盐雾试验测试Zn-Ni合金渗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Zn-Ni合金渗层的厚度为153μm;渗层主要由Γ(Fe_(11)Zn_(40))相、ζ(FeZn_(15))相和Ni_(2)Zn_(11)金属间化合物组成,渗层结合方式属于冶金结合;Zn-Ni渗层中性盐雾试验出现红锈的时间相比渗锌层延长240 h,自腐蚀电位从−1.222 V正移至−0.957 V,渗层电阻提高352Ω·cm^(2);Ni对改善渗层表面组织状态和提高渗层耐腐蚀性具有显著价值。通过添加甲酸镍制备的Zn-Ni合金渗层相比渗锌层组织结构和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吴学宏
    • 摘要: 文章针对H13钢轧辊表面出现的基体材料易脱落,表面性能差、不易再加工等问题,利用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对材料熔凝形式进行优化,提高了材料的沉积速度和可控性。高熵合金涂层具有稀释率低、结合强度高等特点,不仅提高了涂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表面性能,还为类似大型回转类零件提高表面性能提供了参考。
    • 石亚丽; 黄智泉; 陶文嘉
    • 摘要: 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一种钢结硬质合金/Q235钢复合耐磨板,对复合板界面显微组织进行分析,测试复合板剪切强度与冲击韧性,并与堆焊耐磨板进行耐磨性对比。结果表明:钢结硬质合金与Q235钢界面存在宽度为140~160μm的互溶区,互溶区存在原子扩散现象,界面剪切强度为340~382 MPa,钢结硬质合金与基板之间形成冶金结合;复合耐磨板洛氏硬度为55~60 HRC,其耐磨性比堆焊耐磨板提高约18.6%,且复合板冲击功为7~10 J,可服役于冲击载荷下的恶劣磨损工况。
    • 许磊; 杜彦斌; 张磊
    • 摘要: 为了成功激光增材再制造表面损伤的叶轮,提出了叶轮激光熔覆增材再制造流程,并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叶轮材料试样表面进行Fe基粉末熔覆实验;叶轮再制造流程主要包括设备拆解、清洗、检测、再制造加工、零件测试、装配、喷涂包装等;激光熔覆实验表明粉末与基体产生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组织致密且无未熔化粉末颗粒,熔覆层硬度达到625.7 HV,约为基体材料硬度的1.57倍,屈服强度为641 MPa;激光熔覆再制造叶轮经着色探伤检测和工业CT检测等显示再制造熔覆区域无裂纹、气孔等质量问题,采用去重式平衡,动不平衡量小于标准值750 g.mm,叶轮安装调试一次成功,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 徐安阳; 王晓明; 朱胜; 韩国峰; 赵阳; 郭迎春
    • 摘要: 利用旋转电极电火花沉积装置,在Q235钢表面逐层沉积1至6层铜合金涂层,计算分析了每层沉积厚度、过渡形态、表面和截面形貌,探讨了电火花沉积电极材料的过渡机制、形态和规律.结果表明:工件和电极的质量变化曲线相似,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加,质量变化量减少直至趋于稳定;沉积层以熔融物质团(液态、半固态)的形态过渡沉积生成,电极与工件材料在沉积层与基体界面处互相渗透,生成厚约20~30μm的过渡层;工件材料对沉积层的稀释作用主要发生在过渡物质团结合处,对其内部影响极小,且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加而减小,沉积层由多层电极材料覆盖叠压构成;随着沉积层数的增大,放电能量利用率降低,单次沉积厚度降低,电极对沉积表面的磨削涂覆作用增大,电极材料沉积率有所下降.
    • 高朝卿; 王晨; 陈胤伯; 尚胜艳; 陈菲; 马海涛; 王云鹏
    • 摘要: 采用热诱导Cu/Sn界面冶金反应以及简单化学浸泡处理工艺,在纯Cu基体上成功构筑高强度超疏水扇贝状Cu6 Sn5阵列微纳结构.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设备对试样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及耐腐蚀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米级扇贝状Cu6 Sn5与Cu之间的平均抗剪强度高于40 MPa.经过豆蔻酸和Cu2+改性后,Cu6 Sn5表面会生长出微纳结构,其化学成分为豆蔻酸铜;水滴在改性试样表面的润湿角大于150°,滚动角为7.2°;与纯Cu相比,经过豆蔻酸铜改性的试样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改性前试样的1/10,表现出了较好的耐腐蚀特性.基于金属间化合物与基体之间的冶金结合机制,提出热诱导界面反应法,实现金属基体的铠甲化策略,成功解决人工超疏水界面机械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 李岩; 陈闯; 李艳彪; 刘翠荣; 赵瑞; 周印梅; 任金锁
    • 摘要: 钛/铝爆炸焊接界面是钛/铝层状复合材料成分、组织、性能的过渡区,决定着钛铝层状复合材料使役可靠性,爆炸焊接界面微观组织与结合机理有待深入研究.借助先进的材料分析手段,表征钛/铝爆炸焊接结合区微观特征,探讨爆炸焊接冶金连接机制.研究表明,沿着爆炸复合方向,钛铝结合界面由平直状向波状转变,波状结合处存在TiAl3金属间化合物,爆炸焊接界面存在明显的晶粒细化,界面处钛铝两种元素扩散厚度为8μm.试验现象与爆炸焊接理论相结合,深入分析了钛/铝爆炸焊接界面微观特征形成的机理,揭示了钛/铝爆炸焊接具有压力焊、熔化焊和扩散焊的典型特征.
    • 韩勇; 姜雪; 孙怀
    • 摘要: 以高纯铁粉为中间层,采用真空扩散连接实现纯W与W-60Fe合金材料的高强度连接,研究了连接工艺对元素扩散、连接性能和中间层组织、断口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接界面发生梯度扩散并产生冶金结合,随扩散温度升高,W、Fe扩散距离呈抛物线性正增长;随扩散时间延长、施加压力增大,扩散距离都显著增大;且在W/Fe界面和(W-60Fe)/Fe界面,W在Fe中的扩散距离要大于Fe在W中的扩散距离。在温度850°C、压力50 MPa、保温时间2 h条件下,中间层组织最为致密,界面连接强度最高为182 MPa。在此工艺水平下,继续升高连接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和增大保压压力,都会使连接界面晶粒粗化,从而使界面连接强度出现降低。连接界面强度超过母材钨的强度,连接样品拉伸断裂主要发生在W的部分。
    • 摘要: 激光熔覆是采用高能量激光作为热源,合金粉末作为覆材,通过激光辐照合金粉末同步作用于工件表面快速熔化形成熔池,再快速凝固形成致密、均匀并且厚度可控的冶金结合层,提高金属零部件的耐磨、耐蚀、耐高温、抗氧化等性能,不仅能让已失效的零件恢复使用,且能显著延长新零件的使用寿命。新零件改性。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工件表面指定区域熔覆一层特殊性能的涂层,可改善工件表面性能,使重要部件具有超耐磨、抗腐蚀的特点,同时大大的提高部件的使用寿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