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JAK2V617F

JAK2V617F

JAK2V617F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2833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54届美国血液年会等;JAK2V617F的相关文献由38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日、朱子玲、沈益民等。

JAK2V617F—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8332 占比:99.98%

总计:428428篇

JAK2V617F—发文趋势图

JAK2V617F

-研究学者

  • 张日
  • 朱子玲
  • 沈益民
  • 冯宇峰
  • 岑建农
  • 晁红颖
  • 姚利
  • 成志勇
  • 杨乐
  • 沈宏杰

JAK2V617F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齐林; 王蕊; 谢旭磊; 张朝; 成志勇; 付建珠
    • 摘要: 目的:探究雷帕霉素(Rapa)对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增殖凋亡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其配体(PD-1/PD-L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人红白血病HEL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10nM、50nM和100nM的Rapa,设立对照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Caspase 3/7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 3/7活性,Transwell小室观察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及PD-1/PD-L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中JAK2和PD-1、PD-L1 mRNA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选取5名健康志愿者,分离其淋巴细胞与HEL细胞共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Rapa,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reg细胞数量变化。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终浓度Rapa(10nM、50nM、100nM)在72h时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3.33±4.6)%、(49.12±3.72)%、(55.16±4.14)%(P<0.05)。在浓度50nM和100nM的Rapa作用HEL细胞24h后,其Caspase 3/7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PD-L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JAK2和PD-L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健康志愿者淋巴细胞与HEL细胞共培养24h后,其Treg细胞增加(P<0.05),而加入Rapa可使Treg细胞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Rapa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mTOR蛋白表达。结论:Rapa可能通过影响mTOR进而干扰JAK2通路,导致HEL细胞增殖受抑,PD-L1表达减低,Treg细胞受抑。
    • 付莉霞; 王颖韶; 肖方楠; 宋濬哲; 白姣姣; 周圆; 白洁
    • 摘要: 目的 探索地西他滨和芦可替尼对TET2敲降HEL细胞的杀伤及协同作用.方法 利用shRNA构建TET2敲降的HEL细胞系;利用CCK-8法检测TET2敲降HEL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测定半数致死量(IC50)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价TET2敲降HEL对芦可替尼和地西他滨的敏感性,并结合Chou-Talalay法计算地西他滨和芦可替尼在TET2敲降HEL细胞中的协同抑制效应.结果 成功建立TET2敲降HEL细胞系两株,TET2敲降后HEL细胞增殖能力增加.72 h的药物敏感试验证实TET2敲降HEL细胞对地西他滨耐药.另外,克隆形成实验表明,TET2敲降后HEL细胞对芦可替尼和地西他滨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芦可替尼和地西他滨在TET2敲降HEL细胞中有显著的协同抑制效应.结论 地西他滨与芦可替尼协同作用提示其可能是加速急变期JAK2V617F和TET2双突变MPN患者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
    • 蒋晓; 肖方楠; 刘怡宁; 张明英; 袁佳佳; 邢文; 周圆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携带JAK2V617F纯合突变的人红白血病细胞HEL为基础,建立ASXL1和JAK2V617F双突变模型,为研究JAK2V617F与ASXL1协同参与MPN疾病进展的机制以及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建立ASXL1基因敲除的HEL细胞系,并进行一系列细胞功能实验来验证ASXL1敲除对HEL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ASXL1基因完全敲除的HEL细胞系(HEL-AKO),模拟JAK2V617F突变与ASXL1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并存.细胞功能实验发现,HEL-AKO细胞较HEL细胞迁移能力变强,增殖能力变慢,细胞周期G2/M期的进程延长,且HEL-AKO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减弱,药物敏感实验表明,与HEL细胞相比,HEL-AKO细胞对JAK抑制剂芦可替尼产生一定耐受.结论 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实现对JAK2V617F突变的人红白血病细胞系HEL细胞系的特定编辑,且ASXL1基因敲除之后会对HEL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 袁建龙; 师迎旭; 杜华; 王颖君; 赵子玲; 李歌; 韩艳秋
    • 摘要: 目的:应用多重PCR与毛细管DNA电泳法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主要致病基因中的JAK2V617F及CALR第九外显子突变,并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同时设计特异性的JAK2617F等位基因突变PCR引物以及CALR基因第九外显子扩增引物,对引物进行Cy5荧光标记,所有引物在同一PCR反应管中进行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同时验证该方法的检测限、灵敏度,并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对比.结果:多重PCR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可在一个PCR反应中同时检测JAK2 V617F与CALR基因突变,可以在0.01 ng的基因组DNA中检测出JAK2V/617F突变,可在0.1 ng的基因组DNA检测出JAK2 V617F与CALR双阳性突变,至少可检测出0.1%的JAK2V617F阳性突变,该方法与商品化诊断试剂盒进行对比结果相一致.结论:基于多重PCR与毛细管电泳技术,可在外周血中同时检测JAK2V617F与CLAR基因第九外显子突变,该方法为MPN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分子检测手段.
    • 王明迪; 高乃姝; 余延芳; 方志坚
    • 摘要: 目的 探讨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CALR、MPL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5例BCR-ABL阴性的MPN患者,其中血小板增多症(ET)9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8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7例.患者均行骨髓穿刺术,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检测骨髓液中基因JAK2V617F、MPL、CALR表达水平.比较BCR-ABL阴性MPN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比较BCR-ABL阴性MPN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基因突变的ET、PV、PMF患者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135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中有126例(93.33%)可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有98例,CALR突变患者有22例,MPL突变患者有6例;135例BCR-ABL阴性的MPN患者中,ET组的发病年龄偏高,女性多于男性,但3组发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PMF组、PV组、ET组,HGB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PV组、ET组、PMF组,PL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ET组、PV组、PMF组,WBC、HGB、PLT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F组患者脾肿大发生率高于PV组及ET组(P<0.05);ET组、PV组、PMF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2.22%、67.86%、17.65%,PV组发生率明显高于ET组、PMF组(P<0.05).结论 BCR-ABL阴性MPN患者中,JAK2V617F、CALR、MPL基因突变率、分布、血栓栓塞事件等均有各自的特点,其中以PV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最高,且PMF患者WBC水平、脾肿大发生率最高,HGB、PLT水平最低;此外,CALR突变阳性患者同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相比,发病年龄更年轻、血栓发生率更低,提示预后较好.
    • 王明迪; 高乃姝; 余延芳; 方志坚
    • 摘要: 目的探讨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CALR、MPL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5例BCR-ABL阴性的MPN患者,其中血小板增多症(ET)9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8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7例。患者均行骨髓穿刺术,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检测骨髓液中基因JAK2V617F、MPL、CALR表达水平。比较BCR-ABL阴性MPN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比较BCR-ABL阴性MPN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基因突变的ET、PV、PMF患者血栓发生情况。结果135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中有126例(93.33%)可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有98例,CALR突变患者有22例,MPL突变患者有6例;135例BCR-ABL阴性的MPN患者中,ET组的发病年龄偏高,女性多于男性,但3组发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PMF组、PV组、ET组,HGB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PV组、ET组、PMF组,PL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ET组、PV组、PMF组,WBC、HGB、PLT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F组患者脾肿大发生率高于PV组及ET组(P<0.05);ET组、PV组、PMF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2.22%、67.86%、17.65%,PV组发生率明显高于ET组、PMF组(P<0.05)。结论BCR-ABL阴性MPN患者中,JAK2V617F、CALR、MPL基因突变率、分布、血栓栓塞事件等均有各自的特点,其中以PV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最高,且PMF患者WBC水平、脾肿大发生率最高,HGB、PLT水平最低;此外,CALR突变阳性患者同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相比,发病年龄更年轻、血栓发生率更低,提示预后较好。
    • 郭晓波; 杨乐; 蔺京; 龚卫锋; 杨瑞利; 史敏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91例骨髓增值性肿瘤患者出现血栓事件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其中男195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56岁;女196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48岁.结果:所有MPN患者中105例发生血栓事件,血栓发生率为26.9%(105/391).血栓发生率在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而年龄≥45岁的患者高于年龄<45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P<0.05);JAK2-V617F阳性的患者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9,P<0.05);外周血白细胞数量≥10×109/L的患者高于白细胞<10×109/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P<0.05);外周血血小板数量≥300×109/L的患者高于血小板数量<300×109/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4,P<0.05);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160g/L的患者高于血红蛋白含量<160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8,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年龄、性别、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JAK2-V617F阳性为自变量,以血栓为因变量,结果显示:高龄、高白细胞计数、高血小板计数、高血红蛋白含量、JAK2-V617F突变阳性是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MPN患者容易发生血栓事件,对于骨髓增值性肿瘤患者临床出现引发血栓的危险因素时,需要提高注意,应提早采取措施.
    • Li Zhangkun; Lai Yingchang; Yao Shuyi; Li Xuejing; Zhai Zhenmin; Jiang YirongXia Bing
    • 摘要: 目的 探讨伴有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东莞市人民医院新诊断的1例伴有JAK2 V617F突变的CML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发病时巨脾,白细胞计数(WBC)显著增多,伴有JAK2 V617F突变,但临床分期仍处于慢性期. TKI靶向治疗期间,WBC降至正常,但贫血并未获得显著改善,脾脏虽有缩小,但难以恢复正常.结论 当CML患者经TKI 单药靶向治疗而疗效不佳时,不应单纯考虑疾病进展,而应考虑是否伴随有JAK2 V617F基因突变,并进一步探讨以TKI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的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