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整理
农地整理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1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0917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农村经济、中国土地科学、资源开发与市场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农村改革国际论坛、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2009)等;农地整理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钢桥、汪文雄、赵微等。
农地整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917篇
占比:99.14%
总计:21098篇
农地整理
-研究学者
- 杨钢桥
- 汪文雄
- 赵微
- 吴次芳
- 吴九兴
- 叶艳妹
- 吴诗嫚
- 文高辉
- ZHAO Wei
- YANG Gang-qiao
- 李金玉
- WANG Wen-xiong
- WU Shi-man
- 刘艳芳
- 卢新海
- 周惠
- 徐玉婷
- 曾艳
- 李文静
- 李睿璞
- 胡银根
- 赵京
- 鲍海君
- WEN Gao-hui
- 何丹
- 刘秀华
- 姜爱林
- 廖丽霞
- 张丽娟
- 徐雯
- 曾向阳
- 本刊记者
- 李冬森
- 李进涛
- 王占岐
- 王庆日
- 王慧
- 王文玲
- 王永志
- 王瑞燕
- 王瑷玲
- 王聪
- 田甜
- 胡静
- 袁祥明
- 谢雪群
- 贺丹
- 赵小敏
- 赵庚星
- 阳利永
-
-
蔡俊;
周晓玉
-
-
摘要:
为顺利推进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发挥农地整理项目长效机制,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安徽怀宁县475个样本开展定量分析,探究农户参与的意愿与行为转化路径.结果发现:农户认可后期管护可能带来的积极效益,灌排保证率与田间道路通达度是其关注重点.外界影响力中的政府部门与专业合作组织的主张作用相对较大.农户对后期管护目标信心不足与资金成本是相对突出的障碍因素.政府帮助解决资金投入瓶颈、成立基层组织结构与完善后期管护制度体系是农户关注重点.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潜变量效应排序是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政府支持.后期管护的农户行动遵循"行为态度→意愿→行为""主观规范→意愿→行为""知觉行为控制→意愿→行为""政府支持→意愿→行为""政府支持→行为"共5条路径.同时,意愿传递的中介效应显著.意愿是农户行动逻辑的重要条件,尊重农户意愿,是高效推进后期管护的重要保障.后期管护供给准公共物品的效用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与竞争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户行动响应的内在"自发性"驱动力效应,政府支持的外在"诱发性"驱动力对农户行为响应发挥着主导作用效应.据此,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障充足的管护经费,搭建农户参与管护的平台,建立后期管护制度体系等,助推农户意愿与行为转化.
-
-
Gao Xuan;
Bi Rutian;
Su Chunhui
-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把"三农"问题提上了新高度,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农地细碎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粗放的耕地利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耕地调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户是耕地经营的主体,其内在意愿是耕地集中连片经营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农户的耕地调整意愿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山西省太谷县范村镇为研究区,通过农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耕地细碎化背景下农户耕地调整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政策的了解和耕地数量与农户调整意愿呈正相关,农户对土地政策越了解、耕地数量越多,其更愿意进行耕地调整;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地块地形与调整意愿呈负相关,劳动力数量越多、地块越平,农户进行耕地调整的意愿越低;88.26%的农户愿意进行耕地调整,表明农户参与耕地调整的积极性较高.本研究通过对影响农户耕地调整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农村耕地调整,实现耕地规模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最终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实现提供动力.
-
-
尹兵
-
-
摘要:
系统阐述了农地整理在水资源、植被、生物等方面的生态影响,以及农地整理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重点探讨了农地整理中生态效益评价指标选择及其测度方法,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农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农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的基本思路.对促进农地整理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规范与指导农地整理更好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胡静
-
-
摘要:
农地整理是在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形下,为提高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而提出的。不过,现如今我国的农地整理依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农地整理过程中会对土壤环境、水环境、植被系统、大气环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人们对农地整理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认识不足,农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即对农地整理实施对自然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全面评价农地整理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和进一步科学化进行农地整理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
周惠;
赵微;
彭开丽;
甘臣林
-
-
摘要:
农地整理的后期管护对于延长农地整理建成设施的生命周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地整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公平与效率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地整理后期管护制度绩效与制度公平、制度效率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探析,试图为管护制度的完善和农地整理后期管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制度公平与制度效率分别在1%、5%的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作用于制度绩效,制度公平与制度效率的相关系数为0.81,本文的3个假说均得到验证;②管护主体选择方式、管护人员充足程度、村民社交改善程度分别对制度绩效、制度公平、制度效率总效应最大,效应值分别为0.83、0.68、0.82;③模型运行结果具有稳健性,在“搭便车”行为的作用下,制度公平对制度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最后,建议推进管护主体选择方式多元化,推动项目区管护人员数量与素质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农民管护参与平台和机制建设,促进项目区农民相互沟通与交流.
-
-
汪帆
-
-
摘要: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Transaction Cost-Irrigation Behavior",and used the field research data to verify the intermediary mechanism ofvariables of three dimensions of transaction co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specificity of physical assets,geographical location specificity,and policy uncertainty passed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test;(2)irrigation frequency did not pass the mediating effect test.Based o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1)listening to the views of farmer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atisfac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2)focusing on the quality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and establishing a sound post-management mechanism.%基于交易费用理论,构建"农地整理-交易费用-灌溉行为"理论框架,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验证交易费用3个维度变量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①实物资产专用性、地理位置专用性、政策不确定性均通过中介效应的检验;②灌溉频率未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建议:①农地整理时需广泛听取农户意见,以提升农地整理满意度;②着重关注农田水利设施的质量,并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
-
-
汪帆12;
吴伟萍3
-
-
摘要: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构建“农地整理-交易费用-灌溉行为”理论框架,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验证交易费用3个维度变量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①实物资产专用性、地理位置专用性、政策不确定性均通过中介效应的检验;②灌溉频率未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建议:①农地整理时需广泛听取农户意见,以提升农地整理满意度;②着重关注农田水利设施的质量,并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
-
-
赵微;
杨钢桥;
李金玉
-
-
摘要:
农地整理建成设施及设备的管护是权利让渡和责任主体迁移的过程,对农地整理管护绩效开展研究是破解当前管护困境的有效途径.论文在构建农地整理管护绩效测度体系及其评估方法基础之上,运用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维度论”分析框架阐述农地整理管护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物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交易频率等维度要素对管护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论文运用工具变量方法解决计量模型中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探讨了内生变量与工具变量以及其他解释变量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验证了威廉姆森分析框架的有效性,并建议管理部门重视耕地生产水平的改善程度、村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以及管护人员的明确落实等关键影响要素.%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s typically conducted as a consecutive sequence:decisionmaking,planning and budgeting,constructing,and then followed by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The behavior of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SMRLC) implies the transfer of rights and duties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s of responsibility,while the aim of SMRLC is to sustain regular operat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provided by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coordinat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land resources.The performance study of SMRLC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solve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of lower efficiency or even deficiency of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First,index system and assessment method for SMRLC performance are proposed.Performance indices are set from the stakeholders' viewpoint and weights are gained from AHP method after consulting 12 scholars throughout China.Second,the kernel concept of transaction is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behavior of SMRLC.Therefore,based on transaction cost theory,Williams' analysis framework is employed to explain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he performance of SMRLC.The empir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in Dengzhou,Henan and Longzhou,Guangxi,and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endogenous explanatory variable.Both Ordinary Least Square (OLS) and Instrumental Variable (IV)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are specificity of material asset,specificity of labor asset,transaction uncertainty and transaction frequency.The resutls validate Williams' analysis framework for transaction cost and thereby it is highly suggested that management agency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duction level of cultivated land,the involvement of village leaders,and the staffs for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
-
-
周惠;
赵微;
徐雯
-
-
摘要:
农民的管护行为是提升农地整理效率和管护绩效的重要途径.以Lewin行为模型和Scott制度环境理论为基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对河南省邓州市和湖北省团风县的农地整理项目管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地整理项目管护制度下农民实施管护行为的影响因素,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揭示管护制度环境对农民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显示:规制性要素中的外部监督与规范性要素中的农业生产、村庄治理和被村民孤立对农民管护行为影响显著;文化—认知性要素不显著.研究表明,农民的管护行为较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建议增强外部监督的制度建设,强化相关组织机构的监督职能;重视并合理运用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营造积极的管护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农村精英分子的影响力.
-
-
Hu Yiming;
胡一鸣;
Ye Yanmei;
叶艳妹
-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以农地整理中U型混凝土渠(以下简称“U型渠”)为研究对象,针对U型渠在建成3~5年内就出现表面各种破损现象导致无法满足灌溉要求的情况,在其侧壁有无农用机械与其他车辆荷载两种条件下,分别构建U型渠侧壁剪力模型与应力模型.从理论上测算U型渠强度,与实际项目中U型渠所受应力相比较,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区U型渠经常被破坏的可能原因.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当渠道在土层内的深度越深,渠道侧壁厚度越小,农用机械或车辆载重越大时,U型渠侧壁所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值越大,设计时应选取更大强度的混凝土;造成混凝土破损的原因主要包括实际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渠道长时承受超负荷载重等.
-
-
WANG Cong;
王聪;
YANG Gang-qiao;
杨钢桥;
HU Yin-gen;
胡银根
- 《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
| 2016年
-
摘要:
文章选取湖北省黄冈市四个县的242户农民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分析农民参与农地整理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行为动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比例较高,但象征性参与农地整理的比例高达46.73%,并且在农地整理后期管护阶段参与较少;户主年龄、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农民的农业收入比、对农地整理的了解程度等对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行为的内部动机有显著影响.农民获得的好处大小对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行为的外部动机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如下:在目前农民真正参与较少的情况下,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地整理的认识程度;发挥村干部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保障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工作,引导农民规模经营;加强农地整理项目的后期管护制度,保证农民长期的利益;引入保障和激励机制,为农民参与提供必要物质条件.
-
-
-
ZHAO Wei;
赵微;
WU Shi-man;
吴诗嫚
- 《2015全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农地整理项目建后的监管与维护是农地整理基本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论文在分析农地整理建后管护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开发了农民满意度绩效量表,引入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构建农地整理建后管护的"组织结构—管护行为—管护绩效"的分析框架.论文以湖北省赤壁市黄盖湖农场和嘉鱼县潘家湾镇为研究区域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比率标度法和熵权法生成绩效测度的组合权重并得到满意度绩效,运用调查数据检验建后管护的组织结构和管护行为对管护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组织结构的工作职能、成长机制以及管护行为中的集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受访农民对农地整理的管护绩效评价接近于"一般",企业管护模式下黄盖湖农场和集体管护模式下潘家湾镇的管护绩效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表征管护组织持续发展状态、内部结构完善程度的组织结构类变量以及表征管护资金投入、受益农民群体参与程度的管护行为类变量是显著影响管护绩效的解释变量;黄盖湖农场企业化经营的组织结构、潘家湾镇的综合治理改革以及受到县级财政专项支持等外部要素是造成农地整理管护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验证了农地整理建后管护SCP分析框架的有效性,为提升农地整理管护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WU Shi-man;
吴诗嫚;
YANG Gang-qiao;
杨钢桥;
ZHAO Wei;
赵微;
ZEN Yan;
曾艳;
WANG Wen-xiong;
汪文雄
-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高峰论坛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研究目的:对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户利益损失补偿进行研究,以期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本文运用禀赋效应理论提出农户利益损失内在行为机理的理论假说,并以湖北省部分县市340份农户问卷为样本,采用定序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对耕地被占用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农户对耕地被占用的禀赋效应受到农户承包地种植时间、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等因素显著的正影响.研究结论: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户存在经济损失和主观损失,经济损失是由于目前的补偿标准低于市场价值造成的;而主观受损的原因在于禀赋效应,源于市场价值与农户主观价值的认知差异.因此,对农户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时,应尊重农户的禀赋效应,根据禀赋效应的强弱针对不同的损失类型实行不同的补偿策略;同时,也应避免过高的禀赋效应对要素的正常流动带来负面的影响,才能保护农户的利益,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
-
田甜
- 《福建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
| 2015年
-
摘要:
农地规模经营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动力学原理分析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规模经营行为影响的基础上,并利用湖北省农地整理区域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对农户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户的农地规模经营意愿,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2)农户对农地整理政策的认同程度、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参与意愿和参与现状对其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显著.认同程度高、参与意愿强烈和已经参与本地区农地整理项目的农户的农地规模经营意愿越强烈,且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3)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对其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显著,且是关键性因素.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越高,其农地规模经营意愿越强烈.
-
-
WEN Gao-hui;
文高辉;
YANG Gang-qiao;
杨钢桥;
XIE Xue-qun;
谢雪群;
WANG Wen-xiong;
汪文雄;
ZHAO Wei;
赵微
- 《第五届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测算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民权利实现程度,揭示其障碍因子.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障碍度模型.仙桃市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民权利实现程度最高,其次是孝南区,再次是监利县,汉川市最低;影响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民权利实现程度的首要因素是知情权,其次是话语权;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了解程度、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程度是影响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民权利实现程度的重要因子.为了有效避免与化解农地整理过程中的利益矛盾,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现阶段,加大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地整理项目信息的公开程度,鼓励农民全程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对提高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民权利实现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
-
-
赖作卿
- 《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农村改革国际论坛》
| 2010年
-
摘要:
耕地保护是一个国家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中央明确提出紧决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在保护耕地的工作也需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新的探索。本文以广东省耕地保护的实践为主线,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借鉴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验,提出农村社区功能分化是耕地保护的基础,就如何有效地保护耕地的探讨作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