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贸易经济、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1167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南方经济、商情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2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2012JMS中国营销科学博士生论坛、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等;禀赋效应的相关文献由27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东进、胡新艳、杨晓莹等。
禀赋效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167篇
占比:99.51%
总计:31319篇
禀赋效应
-研究学者
- 李东进
- 胡新艳
- 杨晓莹
- 罗必良
- 刘建新
- 卿志琼
- 董志强
- 仇童伟
- 侯靖逸
- 刘佳琦
- 刘腾飞
- 南光耀
- 吴诗嫚
- 唐方方
- 宗计川
- 张军伟
- 张庆林
- 张祥俊
- 徐富明
- 李登
- 李研
- 杨钢桥
- 沈怡
- 洪炜杰
- 潘博
- 王婷玉
- 王梦婷
- 申红艳
- 罗明忠
- 范秀成
- 蒋多
- 诸培新
- 赵微
- 钟文晶
- 陈国富
- 陶宏健
- 陶志
- 马云飞
- 马贤磊
- 黄劲松
- Demuyakor Isaac
- Ermakov Vsevolod
- MA Xian-lei
- QIU Tong-wei
- SHEN Yi
- Samart Powpaka
- WANG Wen-xiong
- WU Shi-man
- YANG Gang-qiao
- Yadav Rajesh Prasad
-
-
陈恒;
许振宇;
李清均;
杨志
-
-
摘要:
本文基于有为政府增信治理的研究视角,运用股权溢价理论,以生成股权溢价风险对冲的损失方式,提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交互作用的公共治理模式。通过引入PPP板块典型个股案例分析发现,PPP投融资运营稳健性,源自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益企业”的有效治理。同时,有为政府增信治理与有效市场议价激励,调控资本市场议价凸显股权溢价,使SPV组织的上市公司成为有益企业。实证分析认为:通过中国PPP政府增信治理的适度管制与政策组合作用,政府增信治理对于市场议价作用是显著的;同时,PPP板块上市公司规避风险损失行为比增加风险收益行为更加谨慎——即凸显了禀赋效应。这为风险投资者规避风险收益风险对冲的损失提供了决策支持,也有助于为有为政府增信的有效治理找到政策调整与策略行为的协同参考点。
-
-
德罗尔夫·多贝里;
朱刘华(编译)
-
-
摘要:
一辆宝马车正在二手车商的停车场上闪闪发光。虽然它已经行驶了一些里程,但看起来完好无损。我只是觉得5万欧元贵得离谱。我对二手车稍有了解,在我眼里它最多值4万欧元,可卖方不让步。当他一星期后打电话给我,说我可以以4万欧元的价格买到那辆车时,我当场同意了。第二天我在一家加油站停车加油。加油站老板与我搭讪,要用53000欧元买我的车,我谢绝了。直到开车回家时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多么不理智。
-
-
杨秀芹;
戢锐
-
-
摘要:
高等教育"买方"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学生在教育中话语权逐渐提升,高等教育竞争特征越来越趋向对学生的关照.基于禀赋视角对学生非理性行为进行解释,提出禀赋效应引致的非理性行为构成双向结构模型,结合对497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禀赋效应在学生非理性行为上的解释关系与影响路径,发现在性别、户籍、学科、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将有助于从禀赋效应视角对学生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评估,并可作为依据对学生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合理利用或规避,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
王保卫;
牛政凯
-
-
摘要:
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的前沿学科,其研究成果丰硕,重要理论包括前景理论、心理账户、市场可预测理论等,凭借这些开创性理论,行为经济学研究者已三次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包括激励,社会偏好,社会影响,启发、偏差与风险,时间和计划,个体差异.行为经济学的未来仍可能是一门争议不断的学科,其研究重点应更加关注宏观经济学与生产者.
-
-
罗必良;
杨雪娇;
洪炜杰
-
-
摘要:
中国农村的土地市场并非简单的要素流转市场,其中农民对土地的禀赋效应被视为农地流转不畅及其关系型交易的根源.但禀赋效应源于何处或者说是否具有情境依赖性,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议题.本文从饥荒经历探究禀赋效应的生成机理以及影响农地流转的决定机制,并结合全国9省的农户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表明:(1)大饥荒经历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出合约签订意愿.(2)大饥荒经历是通过提高农民对农地的禀赋效应而作用于缔约意愿的.(3)非农打工经历能够降低农民饥荒记忆对农地产生的禀赋效应,强化农户农地转出的缔约意愿,促进农地流转.因此,化解农地流转不畅的难题,不仅仅需要从经济手段入手进行诱导,而且更有必要从社会保障与公共政策援助方面做出努力.
-
-
林绚;
罗必良
-
-
摘要:
农地流转及其契约安排是学界重视的前沿研究领域.其中,关于契约选择的内在机理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本研究基于广东和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探究农户分化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及其决定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与农户农地转出的意愿契约,无论是契约形式还是契约期限,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农地确权强化了农户间的异质性,使得不同类型农户的禀赋效应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导致农户更不愿意在农地转出时选择签订正式契约和长期契约.文章强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降低禀赋效应,强化农民的契约意识,有助于推进农地流转的契约化与规范化.
-
-
包国宪;
刘青川;
关斌
-
-
摘要:
三权分置以来,我国政府在农地确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农业用途的农地流转率仍然较低.基于禀赋效应和土地依恋视角,采用甘肃省L县18个乡镇293个行政村的三次调研数据,通过层次回归法和Bootstrap法,实证分析了农地产权强度不能加快农地流转的原因,以及禀赋效应和土地依恋在产权强度和农地流转之间的作用机制.尽管农地确权加强了农地产权强度,但农地产权强度引起的"损失厌恶"型禀赋效应和"敝帚自珍"型禀赋效应均抑制了农地流转;此外,农户天然的土地依恋进一步加深了禀赋效应对农地流转的抑制程度.
-
-
魏丹美
-
-
摘要:
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都是不理性的,经常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比如死活不肯让价,增加了房屋的空置期;再比如卖掉那些賺了钱的股票,反而将亏钱的股票攥在手里……想要纠正这些行为,必须要懂点儿经济学。
-
-
牛小凡;
杨玉珍
-
-
摘要:
研究对宅基地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为促进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有效开展,从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了参考。研究发现,宅基地所有者的主观特征和宅基地及房屋的客观特征均会改变宅基地禀赋效应。其中,宅基地所有者更紧密的社会联系、更强烈的"家宅"认同感和更弱的交易需求会提高宅基地禀赋效应;建房所耗精力的增加也会提高宅基地禀赋效应。所以,短期制定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时应尊重宅基地的禀赋效应,另可鼓励邻里之间开明人士协助推动宅基地退出工作;长期应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适度开放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为宅基地禀赋效应提供一个市场化的价格参考。
-
-
-
王士海;
王秀丽
- 《2017年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土地确权能否促进农地的流转不仅具有很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直接影响着对目前正在推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评价.针对罗必良教授研究团队提出的土地确权会强化农户土地的禀赋效应进而抑制土地流转的观点,本文利用确权后山东省农户数据对该观点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显示:土地确权强化了农户的产权强度,但产权强度的变化除了会强化禀赋效应外,还会产生与禀赋效应影响机理相反的安全效应.实证研究显示受访农户总体上的禀赋效应并不显著,而个体层面的禀赋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性因素.本文认为导致农户在土地流转中出现禀赋效应的原因很可能是由安全效应带来的农业投资意愿增强所致,而这正是土地确权的核心目的之一.
-
-
南光耀;
诸培新
- 《2017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研究目的:分析禀赋效应对当前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阻碍及其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方面:文献综述法,心理分析法.研究结果:①禀赋效应的存在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产生负效应.②农民对农地产权认知差异会对禀赋效应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农民的土地流转决策产生不同方向的作用.③农地的可替代性低则会强化禀赋效应,弱化农民的土地转出意愿.④农民对农地的情感认知和农地依赖度,以及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均会强化农地流转中的禀赋效应,导致农民更倾向于保有土地,从而阻碍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研究结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充分考虑农地流转中影响禀赋效应产生的相关因素,通过健全相关政策弱化农民由此产生的损失规避心理,才能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
-
-
SHEN Yi;
沈怡;
QIU Tong-wei;
仇童伟;
MA Xian-lei;
马贤磊
- 《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细碎化小规模的农地经营特征和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造成了农地经营的自我剥削现象普遍存在,但农地的禀赋效应使得该剥削属性与市场行为具有内在不一致性.为此,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经验分析了小农户的自我剥削和农地禀赋效应对农地流转潜在市场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农户低效率农地经营导致的自我剥削与农地禀赋效应分别激励了农地流转市场的潜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农地禀赋效应弱化了自我剥削对农地流转潜在需求和供给的诱发作用.为此,文章从家庭决策的利益导向化、农地流转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不一致性及农村制度供给等维度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农户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跳出自我剥削陷阱的政策建议.
-
-
胡新艳;
杨晓莹;
王梦婷
- 《2016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关于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滞后的既有研究,多以理性市场化为假定前提,以致忽视了中国特殊农情下农民与土地之间的行为心理特征因素.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禀赋效应前沿理论,归纳和梳理出一般物品交易中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而将其应用于我国农地流转的交易情境下,构建一个农地流转中禀赋效应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由此丰富和拓展农地流转问题研究的理论视角,为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政策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
WU Shi-man;
吴诗嫚;
YANG Gang-qiao;
杨钢桥;
ZHAO Wei;
赵微;
ZEN Yan;
曾艳;
WANG Wen-xiong;
汪文雄
-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高峰论坛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研究目的:对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户利益损失补偿进行研究,以期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本文运用禀赋效应理论提出农户利益损失内在行为机理的理论假说,并以湖北省部分县市340份农户问卷为样本,采用定序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对耕地被占用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农户对耕地被占用的禀赋效应受到农户承包地种植时间、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等因素显著的正影响.研究结论: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户存在经济损失和主观损失,经济损失是由于目前的补偿标准低于市场价值造成的;而主观受损的原因在于禀赋效应,源于市场价值与农户主观价值的认知差异.因此,对农户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时,应尊重农户的禀赋效应,根据禀赋效应的强弱针对不同的损失类型实行不同的补偿策略;同时,也应避免过高的禀赋效应对要素的正常流动带来负面的影响,才能保护农户的利益,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
-
钟文晶;
罗必良
- 《2012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依照"禀赋效应——认知幻觉——交易费用"的概念模型,并通过一个修正的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以期揭示幻觉认知引发的交易费用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1)未转出农地农户的认知幻觉明显高于有转出行为的农户;(2)具有禀赋资本及扩展性能力幻觉的农户,能够改善其农地的转入行为;(3)农户的保障幻觉、农地用途与增值幻觉,均会显著增加农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4)农户对流转合约的稳定性预期,能够有效促进农地的流转.文章认为,发挥农户的比较优势,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形成农户农地经营的"退出"与"进入"机制,应该是基本政策取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