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膜剥脱术

内膜剥脱术

内膜剥脱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9765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健康、家庭健康、母婴世界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年台丽温三地外科学术研讨会、2009年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研讨会、第八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等;内膜剥脱术的相关文献由27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长建、崔淼、李英夫等。

内膜剥脱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9765 占比:99.90%

总计:99861篇

内膜剥脱术—发文趋势图

内膜剥脱术

-研究学者

  • 刘长建
  • 崔淼
  • 李英夫
  • 王鹤
  • 陈云
  • 马洪雁
  • 但昭葵
  • 冉峰
  • 刘国利
  • 刘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屈娟娟; 郭怡萍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给予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CEA组(46例)与CAS组(46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TCCD)联合检查,比较两组血流速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周平均血流速(MV)、狭窄段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并发症发生率(21.74%)与CAS组(6.52%)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再狭窄发生率(2.17%)与CAS组(13.04%)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或CAS均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措施,CEA安全性不及CAS,但术后不易发生再狭窄。
    • 刘博; 张宗强; 何博; 侯文蛟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新疆伊宁市兵团四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观察组(n=60,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生存质量、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WHOQOL-BREF评分、Mo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MoCA评分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颈动脉血运,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
    • 杜勇; 郭蓉娟; 王革生; 王文鑫; 薛哲; 孙正辉
    • 摘要: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来研究单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前及术后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3月—2020年7月收治的27例单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EA,在术前72 h内、术后24 h内分别行CTP检查,获得感兴趣区CTP伪彩图及定量数据,比较CEA前后2次CTP参数,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用△CBF来表示患侧MCA供血区脑血流量(CBF)变化情况。结果CEA术前患侧与健侧比较,CBF患侧较健侧低,到达峰值时间(TTP)患侧较健侧长;CEA术后患侧与健侧比较,CBF及脑血容量(CBV)患侧较健侧明显升高;患侧CEA前后CBF及CBV增加,TTP缩短。△CBF50%有5例。3例患者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其△CBF均大于50%;1例△CBF<0患者,TTP明显延长,术后CT证实出现脑梗塞。这组患者出院时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CTP能敏感反映CEA术后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脑自动调节功能,预测高灌注综合征、脑梗塞等并发症,是CEA一种重要的辅助监测手段。
    • 胡威龙; 张小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膜剥脱术联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下肢T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 分为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单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内膜剥脱术,联合治疗组在单一治疗组基础上联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间歇性跛行距离、患肢冷感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VAS评分、间歇性跛行距离、患肢冷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联合治疗组VAS评分、患肢冷感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间歇性跛行距离长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ABI高于单一治疗组,Rutherford分级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膜剥脱术联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下肢TAO可减轻疼痛,调节下肢动脉血供,改善肢体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 付乐君
    • 摘要: 目的 探究CT血管成像(CTA)动脉管壁及管腔特征在预测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术后再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83例行CEA的患者,均进行术前及术后CTA检查,术后行MRI检查.根据术后MRI是否出现新发梗死,分为再梗死组和非梗死组.比较两组的术前及术后的术侧颈动脉特征.结果 再梗死组术后颈内动脉颈段管腔横径大于非再梗死组;再梗死组术后动脉皮瓣阳性多于非再梗死组.结论 CEA术后颈段管腔横径及术后是否存在动脉皮瓣与术后出现再梗死存在明显相关;对于预测术后发生再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纪东华; 张涛
    • 摘要: 股总动脉闭塞性病变发病率低,但可伴发明显的跛行和重度肢体缺血.目前,内膜剥脱术仍为首选治疗.然而外科手术有高达15%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发生率.股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如普通球囊血管成形(POBA)、支架植入、药物涂层球囊(DCB)、定向旋切(DA)等临床应用报道有不少,各种腔内治疗手段均有不错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极低并发症发生率.虽然迄今仅有2项外科手术对照腔内治疗的随机试验研究提示近期和远期结果,但更多大宗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验证腔内治疗的有效性仍值得期待.
    • 王发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患者麻醉与监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0例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而在全麻下行CEA的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颈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血压调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监测(MCAV)和颈动脉阻断前后分时段的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SjvO2),随访术后患者苏醒状况和相关并发症处理,总结麻醉与监测体会.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6±0.56)h,平均出血量(259.15±60.57)ml,平均颈动脉阻断时间(31.03±9.17)min.其中8例阻断过程中维持血压在基线水平上再提高10%~20%,术中监测SjvO260%~70%、MCAV80~100 cm/s;余2例行放置颈动脉转流管.手术结束9例患者30 min内恢复自主呼吸,意识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送监护病房,1例术后6 h意识未完全恢复,脑血管造影患侧低血流,转重症监护室治疗20天后痊愈出院,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未发生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CEA关键在于围术期根据脑血流监测控制循环,防止低灌注和再灌注损伤.
    • 霍晓川; 贺红卫; 缪中荣
    • 摘要: cqvip: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9岁,以“突发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无力3.5小时”于2021年3月5日至我院就诊,患者于发病当日10:20乘车时被同事发现不理解问话、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不伴有意识障碍和肢体抽搐。于当地医院以“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具体时间、用法及用量不详),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为进一步诊治于当日13:50到达我院急诊。
    • 王杰; 段红永
    •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颈动脉狭窄临床治疗中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EA组和CAS组,每组60例。CEA组展开CEA治疗,CAS组(60例)展开CAS。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远期再狭窄率、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等。结果CAS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CE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颅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A组比较,CAS组患者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更高,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CAS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